.
「韓流」將會變成「寒流」,這樣的輿論依舊還在持續的發酵著。近日,網絡曝光衛視內部通知截圖,聲稱不能播有韓國明星代言的廣告;包括韓國電影、韓國電視劇、韓國明星參演的影視綜藝,以及根據韓國影視改編的作品均不得播出,但是已拿到批文的,引進韓國模式的國內自製綜藝不在此限。甚至還有相關媒體報導透露,此次細則不僅針對衛視也包含了網絡平臺……這是「限韓令」迎來了升級的2.0版本嗎?
雖然未見正式文件公布,此類「限韓」相關消息只是在坊間盛傳,但這樣一股強勁的輿論力量傳導到市場上,也激發了一系列的變化。處在這樣風口浪尖的涉韓製作方以及各大衛視、平臺的確有「拉緊手剎」"踩急剎車"的態勢。
一些原定來華進行宣傳商演的韓國明星臨時取消活動,韓方團隊對華合作交流項目似乎也受到了影響;國內影視內容製作已經開始慎用或棄用韓國明星;各大衛視擬引進的韓國版權內容,以及未來的播出計劃也先後進行相應調整……等等事件加在一起,可以看到的是,這項風傳的「限令」似乎真的已經在坊間生效,並且顯得「立竿見影」。然而,「限韓」大風最近還有越刮越猛的趨勢。
儘管迄今為止,有關方面尚未公開承認存在一個明確的「限令」,但是「限韓」這隻隱形的「靴子」已被高高掛起。影視公司及各大衛視、平臺心領神會地揣摩執行,焦慮不安的同時也開始急於為握在手裡的項目尋找「補救」措施。當然,對於「限韓」,韓方也是保持非常高的關注,畢竟對於韓國娛樂產業來說,中國一直都是其最大的輸出陣地之一,如今「限韓令」一來,喪失主要市場之後如何「自救」?
某家影視公司版權開發負責人就向網易娛樂透露:過去價格虛高的韓國電視劇和綜藝版權現在變得非常廉價。甚至有關媒體報導裡面提到:韓國娛樂圈的業內人士分析,如果限韓成真並長時間持續,將會有大批從事對華內容輸出的韓國企業倒閉和 1/3從業者失業。此外,不得不說的是,「限韓」發酵,國產娛樂開始跳脫開對韓國娛樂產業的依賴,背後的贏家又將是誰?
早在今年7月底,「限韓令」開始陸陸續續從港媒傳出,相關爆料表示,國家廣電總局將會在未來一段時間「封殺」韓國明星在中國國內的演藝活動,其中包括影視劇、電影、綜藝等娛樂作品,禁止電視劇,電影,綜藝節目,廣告等表演形式出現在電視上,但是已經審核過的不在範圍內,這項決議將會在8月生效。
但是到了8月,我們還是可以在電視臺等地方發現韓國明星參演的影視劇或是參與的綜藝節目依舊照常播出,「限韓」這可能又是次雷聲大雨點小的「假」消息……然而,9月伊始,這項限韓「暗令」似乎真的生效了,在文化部涉外營業性演出審批信息公示裡面顯示,9月份起沒有批示任何一個有關「韓國藝人及團體演出」。
有關「限韓」各種傳聞在娛樂圈內流傳地沸沸揚揚。雖然廣電總局並未出臺具體禁令細節,但是不少網絡上面流傳出的各大電視臺關於「限韓」內部通知截圖,以及相關業內人士分析來看,「限韓」已是實錘,只待落地。消停一段時間之後,「限韓」又有最新動向,迎來升級的2.0版本?
網曝衛視內部通知,「限韓令」疑升級。
網上曝光的衛視內部通知截圖稱,不能播有韓國明星代言的廣告。而後又有微博大V爆料表示,衛視已經接到通知,下發停播所有涉及韓國企業、韓國品牌、韓國藝人作為代言的廣告。此外,還有相關業內人士私下透露,所謂通知並沒有政府蓋章的文件,而是通知了各衛視的相關負責人,再由負責人向下進行精神傳達,各大衛視均已收到了該通知。
「限韓令」到底有沒有?就在日前,針對再次引起網友熱議的「限韓」事件,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在例行記者會上答記者問時表示:「首先,我沒有聽說所謂的「限韓令」。第二,中方對中韓之間的人文交流一直持積極態度。但相信大家也能理解,兩國之間的人文交流是需要有民意基礎的。第三,中方堅決反對美國在韓國部署「薩德」反導系統,這一立場也是眾所周知的。中國民眾也對此表達了不滿,相信有關方面應該注意到了這種情緒。」
對此,網友一致積極樂觀的選擇「背鍋」。從目前情況看,沒有明文規定的「限韓」,而與韓方建立各種合作關係的製作方,各大衛視平臺等等,只需聞弦歌而知雅意,心領神會地揣摩執行便是。至於「實施」狀態,許多擁有人氣的韓國明星、天團已經取消在華宣傳,國內各檔綜藝節目的韓國明星數量大幅下降,影視項目開始拒絕「韓流」……
「限韓」傳聞已經在娛樂圈內流傳數月,不過隨著多個涉及韓國明星在中國活動被先後叫停,邀請韓國明星參與的影視項目、綜藝節目去韓痕跡顯而易見,「限韓」似乎真的逐漸由虛變實。
日前據媒體報導稱,有知情人士透露一家酒業集團的慶典演唱會宣傳海報上有一組韓國團體組合,但是當地文化執法部門發現在報批文件中並沒有這個韓國組合,多次催促主辦方到省裡給這個韓國組合拿批文。後來主辦方沒有拿到批文,就想讓韓國組合強行上場演出,最終韓星被當地文化部門工作人員堵在了上場口,演出未能進行。當地文化執法部門對這場演唱會的主辦方及中間經紀公司做出了各罰款10萬的決定,並要求主辦方賠付觀眾雙倍的票價。
隨後,有關媒體又在文化部涉外營業性演出信息公示中可發現,文化部7月份批覆了韓國藝人和團隊的兩個演出,8月份批示了四個,九月份批示了三個(其中一個還是演出時間變更批示),然而,9月份之後便不再批覆韓國新演出以及團體。不難發現,「限韓」已經悄然生效。而面對這項「限韓」調控,許多正在拍攝錄製或是即將啟動的影視項目和綜藝節目,也不免受到「波及」。
《爸爸去哪兒4》臨時安排向佐頂替黃致列。
就在日前,芒果TV的《爸爸去哪兒》第四季在雲南建水錄製,但是現場未見韓星黃致列蹤影。聰明的網友意會的到,黃致列的突然下車與「限韓」的執行必定有著千絲萬縷關係。其實《爸爸去哪兒》之前,黃致列已經成為「限韓」受災對象,因為《我是歌手》在國內爆紅後,黃致列成為許多內地節目爭相邀約對象,先後參加錄製了《挑戰者聯盟》等綜藝。不過就在節目播出之時,黃致列畫面幾乎被剪掉,只給了零星兩三次側面和背影,正臉完全被虛化處理,如果不是事先知道他參與了拍攝,根本找不出他。
和黃致列同樣被節目組虛化剪輯的還有「鳥叔」。8月21日江蘇衛視的某檔節目裡,全程剪掉了鳥叔和組合iKON的鏡頭,甚至在無法避免的情況下還馬賽克了iKON所有成員的臉。
除了韓國藝人參加的綜藝節目受到波及以外,韓國藝人參與演出的影視作品以及韓國團隊參與製作項目也是自身難保。
復盤這半年以來「限韓」帶來的影響,有的項目已經安全播出,電影方面,比如李俊基、周冬雨主演的《謊言西西里》8月9日上映;鄭秀妍搭檔陳偉霆參演的《那件瘋狂的小事叫愛情》8月12日上映,而《非常父子檔》也在11月4日機智地逃過一劫,日前鄭容和參演的電影《鋒味江湖之決戰食神》也正式宣布定檔大年初一。電視劇方面相對悲慘。目前,唯一播出的只有《相愛穿梭千年》第二季這部,然而,能夠上線的原因也是因為換掉了裡邊的韓星劉仁娜,由郭雪芙頂替。
受到「限韓」影響的國產影視作品高達53部。
網上更是流傳著受到「限韓」影響的影視作品名單,數量驚人,高達53部之多,其中「塘主」張翰四部劇在列,另外還包括鹿晗主演的《擇天記》(韓星具賢皓參演),鄭秀晶參與的《畢業季》、唐嫣搭檔Rain的《八月未央》等等多部巨製。在這份名單裡大部分已經拍完,沒有拍完的也是騎虎難下,「停拍損失更大,拍了又可能無法播出,感覺就像吃了啞巴虧。」
比如,不久之前剛剛殺青的《翡翠戀人》,這部由李鍾碩與鄭爽出演的電視劇早在開拍前便已經確定了在安徽衛視播出,目前就處於進退兩難的情況。其中一位參與投資的股東就透露,「投了約千萬,現在干著急,錢放在裡面拿不出來又做不了主,只能被動地等消息」。已經拍完無法換人重拍,只能「觀望」。然而,對於國產劇現狀來說,不趁著熱度銷售出手,想要重見天日之後,收回成本根本就是「奢望」。
不過,如果之後通過海外或異地等發行渠道彌補一部分損失,或許也是資方一種應急補救措施。當然,也有planB!如果等不下去,在條件允許情況下,換角絕對就是資方萬全選擇,某位業內專家接受採訪時就表示:「如果參演韓星是配角,早點換人,補拍的戲份不多,損失也不會太大。」
韓劇在中國受限,花重金買下播出版權的視頻網站內心也是崩潰的。
除此之外,引進劇方面也是受到重創,由超高人氣演員全智賢和李敏鎬主演的電視劇《藍色大海的傳說》,被國內某視頻網站砸重金買下版權,可播出兩集之後就悄然下架;而李英愛、宋承憲主演的《師任堂》原是瞄著像《太陽的後裔》一般「中韓同播」,檔期卻一拖再拖……原本指著這些韓劇狂吸點擊量的願望,可以說是瞬間破碎。遙遙無期的延期、等比投入換角、中途取消……各大曾經參與投資、購買版權、入股韓方的公司內心怎一個崩潰了得?
「限韓」傳言期間,其實中韓娛樂產業原有的互動方式和整個產業鏈條已經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顯而易見的是,韓國娛樂企業市值開始大跌,韓國幾大娛樂公司的股價更是跌幅明顯。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YG和SM等主要娛樂公司的股值全面下跌,達到一年以來的最低點,JYP,F&C娛樂也都伴著約5%的下浮。四大韓國娛樂公司在11月21日一天共計蒸發市值約55億韓元(約3200萬人民幣)。其中與中國保持密切聯繫的SM與CJ損失最為慘重,分別蒸發14億(約820萬人民幣)與34億韓元(約2000萬人民幣)。
近幾年,韓國娛樂在中國市場「備受追捧」,各種韓版影視項目、節目模式大量湧入,韓國內容產品在中國從涓涓細流匯成了洶湧「韓流」,如今卻面臨即將失去最大市場的可能性,而束手無策的局面,韓國娛樂界憂心忡忡,畢竟曾經韓星在中國「圈粉」「圈錢」非常好用,這裡的錢太容易掙了!
「限韓」之前,大批的內地電視劇改編版權、綜藝真人秀版權都來自韓國,即使版權費用逐年漲價也絲毫沒能阻擋住購買熱情。然而,隨著「限韓」傳聞在輿論中的升級,韓國版權遇冷,費用也不再是人人喊高的「天價」,某家影視公司版權開發負責人就向網易娛樂透露:韓國娛樂事業在中國市場已經進入『寒冬期』,過去價格虛高的韓國電視劇和綜藝版權,現在非常廉價,對方變得非常好談。
宋仲基、全智賢上千萬廣告代言被撤。
而對於韓星來說,不能來中國發展造成的損失也不小。此前曾臺媒報導稱,宋仲基本打算接演中國電視劇《新蜀山劍俠傳》,片酬達1億人民幣(這個價位是他在韓國拍戲的10倍左右),然而在「限韓」的大背景下,片方最終表示放棄;同時,宋仲基5月曾以超過兩千萬人民幣的價碼,接下某手機品牌代言,不到6個月的時間,該品牌代言人悄悄換成了彭于晏;全智賢10月才籤訂的另一款大陸品牌手機代言,也被曝出改由Angelababy取代。
除此之外,因為韓劇韓綜等等,也在不同程度上面刺激消費。不少粉絲欲買韓星同款,韓星服飾、護膚化妝品牌、潮流配件等等也直接影響觀眾購物選擇,刺激觀眾消費。比如《來自星星的你》裡全智賢帶火了氣墊BB霜,《想你》裡的尹恩惠又掀起了「咬唇妝」的潮流……而在宋慧喬和宋仲基這對「雙宋CP」的《太陽的後裔》霸屏之後,某品牌的雙色唇膏又火了起來,韓星無疑為這些品牌輸出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然而,如今聞風「限韓」,則是完全打擊韓星刺激消費的作用。
對於「限韓」傳聞,有業內人士半開玩笑式第表示:如果「限韓」執行的徹底又持久,大概日後李敏鎬、金秀賢、宋仲基這幫老公只能活在少女的回憶裡面了。目前市場對於未來的走勢仍保持觀察和謹慎操作。
幾部知名日劇都已被中國影視公司買下翻拍版權。
至於引進版權方面,日本影視作品翻拍,日漫改編……等等「日流」似乎正有回暖意思。比如,為中國觀眾所熟悉的《龍珠》《蠟筆小新》《聖鬥士星矢》《火影忍者》《柯南》《海賊王》《櫻桃小丸子》等經典日本動漫在今年扎堆被引進,《天是紅河岸》更被曝出被芒果TV買下版權,將翻拍電視劇的消息。「日劇改編」也悄然升溫。去年,SMG尚世影業就與日本富士電視臺籤署戰略協議,將在三年內翻拍五部富士臺的電視劇,其中,由張藝興、陳都靈主演的《求婚大作戰》已於近日開拍。風靡幾年的《深夜食堂》也已有了中國版本,《同一屋簷下》《悠長假期》《Legal High》等經典日劇也傳出翻拍風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