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用區塊鏈技術改進國家級傳染病監測預警網絡

2020-11-30 人人都是..

2020年春節,新型冠狀肺炎牽動著大家的心。作為一名互聯人,我們能在這場戰役中做些什麼?這篇文章,作者從專業的角度,告訴我們,很多事情我們都可以做。

關鍵字:區塊鏈 傳染病監測預警 傳染病直報

相關名詞:國家傳染病自動預警信息系統,傳染病報告信息管理系統,醫院信息管理系統(HIS),國家傳染病網絡直報系統(NNDRS),公共衛生數據交換平臺,公共衛生管理信息系統,ICD-10診斷編碼,人口健康信息平臺,傳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電子健康檔案(EHR),電子病歷(EMR),國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

2020年註定是一個不平凡的年份,筆者懷揣這複雜的心情,在決定寫下本文的時候,最新的國家統計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數據是:

截止2020年1月29日19 : 26時,中國(含港澳臺)確診6081例,死亡132例,治癒116例;已經感染了除西藏自治區外的全國大部分省份——疫情的擴散速度,直追當年的SARS。

要知道:SARS可是17年前啊,無論國內醫療基礎建設,衛生條件,還是配套防疫管理軟體都已經突飛猛進,傳染病自動化預警和防疫也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我怎麼都不敢相信在2020年開春之際,疫情爆發的如此迅猛,如此的措手不及。

懷著對於國內傳染病防疫系統的好奇,筆者查閱了大量疾病監測網文獻,試圖去找到沒有成功預防和及時控制疫情的原因。

因為筆者不是醫護人員,所以本文不講如何防治冠狀病毒;不是政府工作人員,不是微博大V,所以不談論事件的功過是非;筆者只是一名IT技術工作者,我試圖通過技術性和系統性視角去審視和分析當前國內傳染病自動化上報和預警系統的現狀,希望採用新技術,新架構提高傳染病監測預警的透明性和時效性。

更重要的是:筆者是國家公民,有權利和義務貢獻自己的力量參與到國家和社會治理中去。文中涉及專業系統部分如有偏差請讀者及時指正,謝謝!

一、現狀分析

目前國家傳染病上報和監測預警現狀:

我國於 2008 年 4 月在全國 31 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就運行了國家傳染病自動預警系統,建立了自動預警與響應機制;已實現39種傳染病的監測數據自動分析、時空聚集性實時識別、預警信號發送和響應結果實時追蹤等功能,目前處於世界先進地位。

同時我國在除國家傳染病自動預警系統外,還相繼建設了國家傳染病報告信息管理系統以及其核心子系統國家傳染病網絡直報系統(NNDRS),實現了基於醫療衛生機構的法定傳染病病例的實時、在線、直接報告;同時為了提高監測數據的完整性和準確性,實現電子健康檔案(EHR)、電子病歷(EMR)等數據的標準化統一採集,也相繼試點和運行了四級人口健康信息平臺和其數據交換平臺(區、市、省、國家);為了降低診療醫生填寫傳染病報告卡的難度,又打通了醫院HIS系統和直報系統,通過診療病歷自動彈出或人工打開填報頁,半自動提交傳染病報告卡。

具體系統架構大致如下:

由於全國各省建設情況不完全相同,我以下圖作為參照,重點介紹目前國家傳染病報告上報的具體過程:

目前我國傳染病報告上報和預警結構

在一些建設較好的省份可以支持半自動和手工兩種傳染病報告上傳方式,診治醫生可通過醫院HIS系統在填寫電子病歷的時候自動彈出傳染病報告上報,上報後的傳染病報告卡通過四級公共衛生數據交換平臺,對數據格式和完整性補充後(電子健康卡和電子病歷)最終採集到國家傳染病網絡直報系統(NNDRS)中,而國家傳染病自動預警系統通過這些傳染病報告卡,採用固定閥值法和時間模型法(移動百分位數法、累積和控制圖法、聚集性疫情法)以日為單位計算和監測分析39種傳染病疫情情況並向基層醫院和CDC預警。

上報具體業務流程大致如下:

再來看看傳染病報告卡上報的審批過程,傳染病由臨床醫生發現後半自動或人工填寫傳染病報告卡,然後提交院內審核,院內防保科醫生審核後,提交給區縣和市級疾控中心分別審核和補充,最後通過省級和國家級衛生數據交換平臺送往國家傳染病網絡直報系統中。

基於電子病歷直推的傳染病疫情報告流程

註:圖來自孔園園,高桂玲,張清慧,郭曉芹 基於醫院電子病歷直推的傳染病疫情報告與管理信息系統的實踐 2019

無論是系統結構,還是傳染病報告卡的審核提交流程都是層層逐級上傳推進,並實現分級管理。

而上傳的傳染病報告卡結構大致如下:

某基層醫院HIS系統中的傳染病報告卡

二、為什麼這次沒有預警

其實我國的傳染病監測體系已經從舊有的人工上報方式發展到IT化和信息化的上報方式,基本實現全國範圍內39種傳染病數據的匯聚和監測,相比2003年SARS那會兒確實是一種非常大的進步,但現實問題是為什麼在這次重大突發疫情面前,國家傳染病自動化預警系統還是啞火了呢?

筆者通過仔細閱讀「疾病監測網」的相關論文和文獻,分析總結出目前我國的國家傳染病上報和預警機制對於新型的重大爆發式疫情所存在嚴重隱患,具體問題如下:

1. 傳染病報告卡其實是一種對已知的ICD-10診斷編碼的判斷結果,對於新型疾病的確認時間周期長。

從上圖大家可以看到,目前國家傳染病報告卡是依據ICD-10診斷編碼觸發的,是對已知39種傳染疾病的上報,而對於新型傳染疾病需要反覆核實和確認,上報判斷周期長。

雖然報告卡中有疑似上報選項,但每個醫生,每家醫院和當地疾控中心的每次上報都承擔著相應的個人和機構上報準確性的壓力,在沒有確定把握的情況下把疑似病例上報本身就是一種膽量。

註:國家疾控中心在2020年1月24日也才緊急上線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感染的肺炎的檢測新功能。

2. 傳染病報告卡從發現到上報需要3級人工審批,上報是否成功,人為幹擾因素太多。

目前傳染病報告卡在臨床醫生填報完成後到上報到國家傳染病網絡直報系統,還需要3次人工審批,分別是:院內防保科醫生審核,區、縣疾控中心審核,市級疾控中心審核。

為什麼要這麼多人工審核?

主要是基於國家傳染病上報的對數據的完整性,準確性都有非常高的要求。採用多機構和人員的核實審批,是一種非常保險和穩妥的方式,但對於突發重大傳染病的爆發監測來講,這是一種重大缺陷。

傳染病一旦出現早期流行,來自當地政府的維穩,經濟和民眾壓力都可能影響上報過程的順暢。傳染病報告卡本來是為傳染病的預警監測服務的,但其結構本質確有礙於應對突發重大傳染病的監測。

3. 國家傳染病預警系統的預警模型本質上是規則模型,只能對已知疾病進行檢測和預警。

我國在2008年運行了國家傳染病自動預警系統,建立了自動預警與響應機制,預警數據來自於國家傳染病報告卡逐級上報的數據。

預警模型主要分為固定閥值法和時間模型法兩種,固定閥值法是對15種重大傳染疾病設定出現次數閥值,超過閥值就預警的一種事件模型;時間模型法分為:移動百分位數法、累積和控制圖法、聚集性疫情法,是對18種傳染疾病的探測,其本質是增加時間和空間維度的歷史統計分析,對出現比例超過一定百分比的現象產生預警。

目前我國的傳染病預警系統的預警模型並不是基於大數據分析的條件模型,而只是基於傳染病報告卡的結果規則判斷模型。規則判斷模型必須是對已知傳染病的判斷和預警,所以對新型重大傳播的傳染病基本沒有作用。

4. 國家傳染病上報是逐級審核匯總上報,缺乏透明性,應對突發大規模傳染病流行有缺陷

國家傳染病上報是在臨床醫生發現並填報傳染病報告卡後,通過醫院審核—>區CDC審核—>市CDC審核—>三級數據交換平臺—>國家直報系統的逐級匯總的方式,匯總層次多,人工補充數據和審核流程麻煩,這用於日常數據管理還行,應對突發傳染病流行就捉襟見肘了。

另外,醫院之間缺乏相同症狀病人的數據對比,傳染病報告卡只縱向上傳,並沒有橫向信息共享,對於對其他醫院的提示和預警只能靠國家傳染病自動預警系統,手段單一。

三、改進型建議

優化目前的逐級垂直單向國家傳染病上報網絡,利用區塊鏈分片機制,建立區、市、省和國家四級區塊鏈自動化數據同步網絡,在四級網絡中依託各級的疾控中心,建立突發傳染病數據採集和實時預警自治能力,不完全依賴國家級傳染病預警系統。

利用目前已有的公共衛生數據交換平臺作為每級數據的交換節點,形成實時自動化的數據交換機制。各區之間的傳染病報告數據在市級防疫鏈同步;各市之間的傳染病報告數據在省級防疫鏈中同步;以此類推,到國家級同步全國的防疫數據。

四級防疫鏈像四個車輪一樣,在自動化完成各區、市、省的內部防疫預警工作的同時通過國家級防疫鏈不斷更新和補充其他省份的數據。形成具備一定區域自治能力的防疫網絡。

四級防疫鏈

具體細節如下:

1. 建立傳染病報告卡初次登記上報和人工核實、事後補充雙線異步並行流程

改當前傳染病報告卡填寫、補充、核實、審批、上報的串行流程為:傳染病報告卡初次登記上報和補充、核實、審批雙線異步並行流程。

傳染病報告卡異步並行流程

目前國家傳染病上報體系中對傳染病報告的數據完整性、準確性要求太高,故只能逐級核實,補充資料和審核,以至於耽誤了傳染病上報的最佳時機。

我們都知道:傳染病的誤報會對當地政府的經濟和社會穩定帶來很大影響,這也是為什麼現在我們寧願選用更加穩妥的串行審核上報模式的主要原因。但串行審核上報模式的上報責任和壓力都在醫生,醫院和當地CDC中,故極有可能受政府和人為幹預影響,瞞報和延遲上報。

眾所周知,基於大數據的預警模型對單例數據的完整性和準確性並不做嚴格要求,數據的規模、範圍和時效才是傳染病大數據預警的核心,所以建議一開始放寬傳染病初次上報的權限,醫生和基層醫療機構可以直接上報初次傳染病報告卡。

之後再由防保醫生和區,市CDC人員核實和補充該報告卡。而國家傳染病大數據預警可以利用初次傳染病報告卡提前計算傳染病暴發和擴散趨勢,從而開展預警和準備工作。

2. 分離病歷和檢查報告數據,增加採集傳染病風險性症狀數據

傳染病報告卡本質上是結論性數據,無論疑似或確診都需要花大量時間人為確定。在建立大數據的條件預警模型後,除了採集傳染病報告卡數據,傳染病風險性症狀數據也可以從病歷和檢查報告中分離出來,自動化識別和上報。

建議國家傳染病直報系統增加傳染病風險性症狀數據的採集,傳染病風險性症狀數據,例如:發燒,胸片描述,咳嗽,生化指標等,可通過非結構化數據分析分離和識別,關鍵傳染病風險性症狀標籤,通過四級衛生健康數據交換節點自動上傳,由於並不是直接上傳傳染病報告卡,所以對社會穩定和經濟並沒有直接影響,而對於大數據預警來說可以增加數據的範圍和規模,提高預警精度。

而且傳染病風險性症狀數據的上報把壓力從醫生,醫院和當地CDC那裡轉移到四級衛生健康數據交換節點,用自動化代替人工填報,減少了基層的擔責壓力。

3. 採用大數據條件分析模型,補充原有的規則事件模型,建立國家和基層的雙層預警網絡

上面已經講過,目前國家傳染病自動化預警模型其實是規則模型,規則模型只有預警作用,沒有預測作用。

建議國家傳染病自動化預警系統建立一套「大數據條件分析模型」作為離線預測、預警支持庫,採集除「傳染病報告卡」以外的「傳染病風險性症狀數據」和「網際網路數據」,例如:機票預訂、藥品供應、搜索數據等,構建國家級的傳染病頂層離線預警網絡。同時依託於四級防疫鏈數據實時同步能力,通過區塊鏈智能合約建立基於規則模型的數據實時判斷預警能力。

將目前的國家傳染病自動預警功能下沉到各區,市和省級的防疫鏈中,形成基層實時預警網絡。國家級的傳染病頂層離線預警網絡和基層實時預警網絡雙層同時作用,可以兼顧預警的實時性和預測的大數據分析能力。

4. 建立基於醫院和當地CDC的分布式,點對點,傳染病報告數據共享網絡

區、縣級醫院,區CDC,市級CDC目前是傳染病報告的基本窗口,醫院和CDC有上報傳染病病例的義務和責任,是國家統籌監測、預警和控制疫情的基礎。但對於醫院判斷當前疫情的整體態勢來講,卻只能通過各地逐級匯總後的傳染病報告,經CDC統計後由上至下的統一告知。

我們知道:重大疫情的爆發往往具備突髮型的特徵,而在疫情早期,在第一時間、多醫院、多區域橫向同步報告數據,將極大增強醫生,醫院勇於上報疫情的信心,為一線醫護工作者提供疫情態勢感知,提前準備物資防護提供了基礎保障。建議構建區、市、省、國家級區塊鏈防疫鏈,實現跨醫院,跨區域的疫情數據自動化同步能力,在四級防疫鏈中通過四級衛生健康數據交換節點實現跨區域和層級的數據交換。

單鏈通過區塊鏈自動化節點數據同步能力實現區域內的數據同步;四級防疫鏈通過智能合約可以實現一定基層自治預警能力,可以在疫情爆發早期,在區域內提前控制疫情和範圍。

基層自治型預警

5. 建立基於區塊鏈的防篡改和透明性的上報數據追責存儲機制

我們不希望有重大疫情爆發,但爆發後除了積極控制疫情,治癒患者,清除疫情所給社會和經濟帶來的不良影響,還要積極總結經驗教訓,我們需要一套完善的追責體系,需要給老百姓提供一個透明化監督和事件追責的數據依據,無論是醫院、當地CDC、還是政府管理者可以通過區塊鏈的防篡改和透明性特徵自證一二。

無論接診,疑似處理,確診處理,死亡還是報告上報,都可以在老百姓和上級主管政府的監督下開展,一旦重大疫情追責,可以依託區塊鏈數據可溯源的特性形成完整的,防篡改的責任鏈條,可以極大增強政府的公信力,為防疫和控制疫情提供堅實的群眾基礎。

四、總結

筆者經歷過2003年的SARS疫情,這17年以來看到國家在信息化技術和移動網際網路技術建設方面突飛猛進,不相信以目前的技術手段我們不能充分應對重大傳染病疫情的早期預警和控制(要知道這次疫情和SARS時代處於完全不同的兩個信息化和自動化技術層面)。

我們國家相關行政部門要敢於接受和勇於嘗試新技術,用技術來武裝重大疫情的防疫體系,畢竟:在人命關天面前,其他的都是次要的。

參考文獻:

張洪龍,曾令佳,賴聖傑,王麗萍,李中傑 2016 年國家傳染病自動預警信息系統運行情況分析 1003-9961(2018)02-0159-09

孔園園,高桂玲,張清慧,郭曉芹 基於醫院電子病歷直推的傳染病疫情報告與管理信息系統的實踐 1003−9961(2019)06−0576−05

丁克琴,張良,易波,陳奕,董紅軍,許國章 2018 基於三級信息平臺的寧波市傳染病智能直報模式效果評價 1003−9961(2018)09−0758−04

趙自雄,趙嘉,馬家奇 2018 我國傳染病監測信息系統發展與整合建設構想 1003-9961(2018)05-0423-05

曾令佳,徐莉立,楊雯雯,耿夢傑,王麗萍,李中傑,餘宏傑 2016 新形勢下我國傳染病疫情監測管理現狀調查 1003-9961(2016)11-0949-04

焦鋒 董蓬玉 劉曉強 徐鵬 楊光 劉宏 張舒惟 何國忠 2018 傳染病預警方法及應用概述 DOI :10.3969/j.issn.1673‐5625.2018.04.005

 

本文由 @烏士兒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

相關焦點

  • 區塊鏈技術前沿報告2020
    同時,基於區塊鏈技術的研究逐漸開展,其底層價值逐漸釋放。2016 年 10 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中國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發展白皮書(2016)》。白皮書總結了國內外區塊鏈發展現狀和典型應用場景,介紹了中國區塊鏈技術發展路線圖以及未來區塊鏈技術標準化方向和進程。2016 年 12 月,國務院印發《「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首次將區塊鏈技術列入國家級信息化規劃內容。
  • 我們真的了解區塊鏈嗎?——重新理解區塊鏈商業價值
    筆者近年有幸參與了幾個國家級區塊鏈項目的申報和方案設計工作,也在區塊鏈商業化推廣方面,接觸了不少民營和國營企業,也算是了解一些市場需求;同時,在基於區塊鏈技術、模型化、系統化、平臺化、商業化方面也有一些經驗,對於當前區塊鏈產業現狀、發展方向有一些感觸,特別是在看到很多業界主流聲音對於區塊鏈技術,乃至商業化存在一些誤解,故特此撰寫此文予以說明,希望能為區塊鏈產業健康發展提供思路
  • 首發| 我們真的了解什麼是區塊鏈嗎?重新理解區塊鏈商業價值
    筆者近年有幸參與了幾個國家級區塊鏈項目的申報和方案設計工作,也在區塊鏈商業化推廣方面,接觸了不少民營和國營企業,也算是了解一些市場需求;同時,在基於區塊鏈技術、模型化、系統化、平臺化、商業化方面也有一些經驗,對於當前區塊鏈產業現狀、發展方向有一些感觸,特別是在看到很多業界主流聲音對於區塊鏈技術,乃至商業化存在一些誤解,故特此撰寫此文予以說明,希望能為區塊鏈產業健康發展提供思路。
  • 2020區塊鏈百強榜暨戰疫優秀企業評選|鏈塔智庫
    22 廣東國鏈科技-重大傳染病監測預警平臺 廣東國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揮自身技術研發優勢,結合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需求調研情況,由華南師範大學提供技術理論支撐,開發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重大傳染病監測預警平臺。
  • 北京冬季傳染病監測預警將及時發布
    學生晨午檢、健康監測及因病缺課或缺勤追蹤登記制度將有專人「督導」。最近,市衛健委發布關於進一步做好冬季學校託幼機構傳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明確衛健部門要配合教育部門督促指導學校、託幼機構、校外培訓機構落實這些工作,並及時發布冬季傳染病監測預警。
  • 國家級區塊鏈新基建「星火·鏈網」的首個超級節點落地重慶
    據悉,2020年,工信部正式命名「星火」為中國自主網絡標識體系的新品牌。對此,中國信通院基於現有工業網際網路國家頂級節點的發展基礎和國際合作需求,以區塊鏈技術作為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啟動「星火·鏈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據中國信通院相關負責人介紹,希望把它打造成為一個面向全球服務的、伴隨區塊鏈技術發展逐步成熟的全球性區塊鏈基礎服務設施。
  • 火龍果財經:區塊鏈視聽技術前景展望
    區塊鏈被認為是構建未來價值網際網路的基礎技術。廣播電視媒體和網絡作為 黨的重要宣傳輿論陣地和國家信息基礎設施,是數字經濟和價值傳播的重要載體。 而與網絡視聽相關的音視頻數據已經佔到網際網路數據的80%以上,網絡視聽處理 技術已經成為當前網際網路最活躍的技術領域。
  • 區塊鏈、硬核、我太難了……來了
    你對哪個印象最深~ 《咬文嚼字》編輯部發布2019年十大流行語:①文明互鑑;②區塊鏈;③硬核;④融梗;⑤××千萬條,××第一條;⑥檸檬精;⑦996;⑧我太難/南了;⑨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⑩霸凌主義。
  • 第四代區塊鏈網絡!Ether Universe實現跨鏈技術三突破!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區塊鏈最新資訊 > 正文 第四代區塊鏈網絡!Ether Universe實現跨鏈技術三突破!
  • 物聯網+區塊鏈技術 助力實體經濟
    物聯網和區塊鏈,兩者都是當前各行各業廣泛關注的熱點話題。 物聯網用途廣泛,遍及智能交通、環境保護、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業監測、老人護理、個人健康、水系監測、食品溯源、情報搜集等多個領域,使人類能夠以更加精細的方式管理生產和生活,達到「智慧」狀態。
  • 區塊鏈技術的算法規制
    區塊鏈是一種去中心化的共識機制,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全新的思路。網際網路與計算機系統是區塊鏈技術的基礎設施,加密算法是區塊鏈的技術基礎,算法信任是區塊鏈技術的核心機制。籍此,區塊鏈技術實現了人際信任、制度信任到機器信任。區塊鏈技術涉及哈希算法、非對稱加密以及智能合約等幾種算法,它們的技術特點與功能各不相同,一起構成區塊鏈技術的共識機制。
  • DEFI2.0項目解析——區塊鏈技術的可編程遊戲網絡TCCG
    作為區塊鏈技術的前沿陣地,美國將區塊鏈上升到「變革性技術」層面,並且成立國會區塊鏈決策委員會,不斷完善與區塊鏈技術相關的公共政策。歐盟努力把歐洲打造成全球發展和投資區塊鏈技術的領先地區,建立「歐盟區塊鏈觀測站及論壇」機制,加快研究國際級「區塊鏈標準」,並為區塊鏈項目提供資金,預計到2020年將為區塊鏈項目提供資金金額高達3.4億歐元。
  • 專訪區塊鏈行業資深投資人李謙:展望區塊鏈技術 從概念到場景落地...
    什麼是區塊鏈?這個問題已經有很多的學術論文以及標準組織給出過解答。簡而言之,區塊鏈技術應用是一場偉大的技術革命。它對傳統的顛覆,將會比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來的更加迅猛、徹底。它是一種新的信息與網絡技術,它採用加密、哈希和共識機制來保證網絡中每個節點所記錄的信息(也稱為分布式帳本)真實有效。
  • 智慧農業區塊鏈 - CSDN
    簡單來說,區塊鏈是非常適合網際網路特點的綜合技術,是由數據區塊(block)通過某種機制(密碼籤名和時間戳)組織形成區塊鏈條,進而構成分布式網絡資料庫。相比於其他行業,農業數據獲取、數據質量控制、資料庫建設、數據挖掘應用等方面水平較低,農業網絡信息化基礎相對薄弱,因此要優先加強網絡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包括物聯網和大數據系統的建設,打好區塊鏈應用的基礎。● 重視人才培養。任何一項技術的發明和創新應用,人才都是第一位的。區塊鏈技術門檻較高,當前既懂技術又熱愛農業的複合型人才更為缺乏。
  • 2020年區塊鏈峰會《區塊鏈技術與應用》杭州站
    導讀:近兩年,區塊鏈逐漸成為一個熱門的話題,眾所周知,網際網路用於連接,而區塊鏈則為接建立信用,保駕護航。隨著區塊鏈技術的持續創新和商業應用的不斷拓展,區塊鏈技術也揭開了神秘的面紗,更加貼近我們的生活。2020年12月13日,由指股網主辦的《區塊鏈技術與應用》峰會於杭州濱江開元名庭酒店大會堂取得圓滿成功!
  • 傳染病預警制度:「休眠」16年
    同濟大學法學院教授袁秀挺則發現,2004年修訂的傳染病防治法建立了傳染病預警制度,但16年來幾乎沒有公開的傳染病預警機制啟動案例。學者們提出了修訂相關法律的建議,國家衛健委近期亦在《求是》雜誌刊文表示,將把「改革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作為重點任務,第一條便是「強化監測預警」。
  • 新加坡推出區塊鏈貿易與連接(BTC)網絡,助力中小企業拓展區塊鏈應用
    新加坡新躍社科大學(SUSS)與Enterprise Singapore(ESG)合作推出了區塊鏈貿易與連接(BTC)網絡——一個一體化的平臺,使區塊鏈和其他技術能夠一起運作。這項計劃得到了國家研究基金會的支持。區塊鏈貿易與連接網絡允許與多模式全球供應鏈公司、數字交易平臺和技術專家進行區塊鏈解決方案的創新和測試。
  • 區塊鏈日報:日本加賀市利用區塊鏈技術進行認證
    區塊鏈日報:日本加賀市利用區塊鏈技術進行認證Binance DEX將對來自美國等29個國家的用戶執行地理封鎖據The Block消息,去中心化交易所Binance DEX宣布,將於7月1日起,對來自包括美國在內的29個國家的用戶執行地理封鎖。通過binance.org的交易及錢包訪問服務將不再對來自這29個國家的IP位址的用戶開放。
  • 鏈客區塊鏈技術社區|鏈聞拾珠(第10期)
    與此同時,數字貨幣技術可以用來分裂全球的金融體系。近日,江蘇銀行在區塊鏈品牌「蘇銀鏈1.0」基礎上,自主打造升級版「蘇銀鏈2.0」。據了解,「蘇銀鏈2.0」通過智能合約實現了業務流程的智能驅動,通過在鏈碼中設置交易規則,自動執行驗證步驟,以此來驅動合約條款的自動履行。
  • 中興研究院總工王德政:區塊鏈將賦能5G、增強電信網絡能力
    他表示,區塊鏈現在已經成為新基建的「新瓶子」技術,我們可以把原有的應用通過區塊鏈的賦能,裝到這樣一個新的瓶子裡面,賦予它新的特性。除此之外,他還談到了區塊鏈對5G以及電信網絡的賦能,區塊鏈技術本身不會改變電信網絡,包括5G基礎的架構。但是它會在共建共享、邊緣計算、資源管理這些領域,增強電信網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