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揭示一類Tfh細胞通過分泌SOSTDC1-WNT拮抗劑

2020-12-14 中國生物技術網

以「濾泡輔助性T細胞(follicular helper T cell, Tfh)—B細胞抗體」為中心軸的體液免疫在抵禦、清除入侵病原體的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然而,這一免疫軸失控,會導致機體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新近研究顯示,伴隨著生發中心反應,一類由胸腺來源的nTreg細胞分化形成濾泡調節性T細胞(follicular regulatory T cell, Tfr)能夠負向調控體液免疫的中心軸,在維持正常體液免疫應答的同時,防止抗體介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發生。然而,nTreg如何分化成Tfr細胞仍是領域內空白

2020年8月21日,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劉新東/卞修武/王巖教授團隊在 Science在線發表了題為:SOSTDC1-producing follicular helper T cells promote regulatory follicular T cell differentiation的論文。

該研究發現,Tfh細胞分化形成新亞群,命名為SOSTDC1+ Tfh細胞。與傳統Tfh細胞功能不同,新型SOSTDC1+ Tfh細胞丟失輔助B細胞產生抗體的功能,其通過分泌SOSTDC1促進Tfr細胞分化,負反饋調節生發中心反應,為疫苗的研發、抗體介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發生機制提供新的理論。該工作首次發現Tfh細胞新亞群—SOSTDC1+Tfh,通過促進Tfr細胞生成,維持體液免疫穩態,闡釋了Tfr細胞分化的新機制。

在本項研究中,首先為了明確SOSTDC1在Tfh細胞中表達,研究者在國際上首次建立了Sostdc1EGFP/Bcl6RFP雙報導轉基因小鼠,結果發現:~30% Tfh細胞特異性高表達SOSTDC1,並形成特定的細胞亞型SOSTDC1+ Tfh。免疫螢光染色顯示SOSTDC1主要由分布在T-B細胞邊界區域的Tfh細胞和成纖維網狀基質細胞(FRCs)表達。

圖1. SOSTDC1+ Tfh細胞亞群及其在引流淋巴結的分布

研究者進一步採用單細胞轉錄組測序分析揭示了SOSTDC1+ Tfh新亞型是由SOSTDC1- Tfh細胞分化生成。在體外實驗中發現SOSTDC1+ Tfh細胞與經典的Tfh細胞功能不同,它不能幫助B細胞產生抗體。

那SOSTDC1+ Tfh細胞的功能是什麼呢?Sostdc1–/–小鼠的流感病毒感染模型以及KLH特異性抗原免疫模型中,研究者發現,SOSTDC1 缺失增強生發中心反應:伴隨著生發中心B細胞數目的增多, Tfr細胞數目明顯減少。進一步採用骨髓移植構建嵌合體小鼠,研究者發現Tfh細胞來源的SOSTDC1能夠促進Tfr細胞分化。

圖2.SOSTDC1+ Tfh細胞通過拮抗WNT/β-catenin促進Tfr分化

為了進一步探究SOSTDC1促進Tfr細胞分化的分子機制,研究者通過轉錄組分析發現,SOSTDC1- Tfh細胞表達大量的WNT配體基因,而SOSTDC1+ Tfh細胞表達拮抗WNT信號的基因。已有研究表明WNT信號抑制Treg細胞功能。研究者推測:缺失SOSTDC1上調WNT/β-catenin信號通路,從而抑制Tfr細胞分化。通過對SOSTDC1缺失情況下的Tfr細胞分析,發現受損Tfr細胞呈現炎性細胞特徵:大量表達IL-4、IL-5、IL-6、IL-13、以及IL-21等炎性細胞因子,同時Tfr細胞表現為WNT/β-catenin信號通路過度激活,表明Tfh可通過SOSTDC1促進Tfr的分化和功能。

該研究率先發現Tfh細胞的新亞群並定義為SOSTDC1+ Tfh細胞,闡明其通過促進Tfr細胞分化,負反饋調控抗體產生。這一發現不僅為疫苗研發策略提供了理論依據,還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藥物研發、提高抗病毒感染策略提供新視角。

圖3. 新型SOSTDC1+ Tfh以及FRC細胞通過促進Tfr細胞分化負反饋調控體液免

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病理科劉新東教授、卞修武院士和王巖教授為本研究的通訊作者。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病理科吳鑫博士為該論文的第一作者。

論文連結: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9/6506/984

相關焦點

  • Cell Reports | Matthias Mann團隊新研究揭示凋亡Vs壞死性細胞...
    既往研究表明,凋亡和壞死細胞周圍微環境上存在不同特性。兩種死亡方式通過釋放不同的分子,從而導致明顯不同的生理結果。近年來,基於質譜的蛋白質組學的飛速發展,為系統地研究不同死亡方式下細胞內含物的釋放提供了一個全面的發現工具。
  • 多篇重磅研究揭示巨噬細胞不為人知的新功能!
    2019年6月11日訊 /生物谷BIOON /——本期為大家帶來關於巨噬細胞的最新研究進展,帶領大家一起學習了解近期研究發現的關於巨噬細胞的新功能、新特點和新應用。最近來自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的王桂華等人發現M2型巨噬細胞能夠通過分泌外泌體與結直腸癌細胞進行交流影響癌細胞的遷移和侵襲,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Cancer Research上。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首先發現M2巨噬細胞調節的結直腸癌細胞遷移和侵襲依賴M2型巨噬細胞分泌的外泌體。
  • 全基因組篩選揭示新冠病毒感染重要宿主因子
    本研究顯示,HMGB1調節ACE2表達,對於SARS-CoV-2、SARS-CoV-1和NL63的病毒進入至關重要。我們的研究還顯示,針對已鑑定的基因產物的小分子拮抗劑抑制了猴和人類細胞中的SARS-CoV-2感染,從而證明了這些基因突變在物種間的保守性。
  • 研究揭示機體調控星形細胞抑制的化學遺傳學
    研究揭示機體調控星形細胞抑制的化學遺傳學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4 23:35:22 美國杜克大學醫學院Scott H.
  • Science:華人科學家從結構上揭示酶VKOR的催化循環和維生素K拮抗劑...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整理,歡迎分享,轉載須授權 維生素K拮抗劑(vitamin K antagonist, VKA),如華法林,是口服抗凝劑,常用於治療和預防血栓栓塞性疾病,包括中風和心臟病發作。而補充維生素K挽救了無數止血功能不足的新生兒的生命。
  • B肝在研新藥REP2139,HepG2細胞,阻斷表面抗原分泌
    B肝在研新藥REP2139,HepG2細胞,阻斷表面抗原分泌Replicor公司研究人員介紹,之所以進行本次研究,主要原因是和傳染性B肝病毒顆粒對比時,HBV感染還會產生許多亞病毒顆粒。而慢性B肝患者的血清與培養液中的B肝表面抗原,主要來源正是B肝病毒亞病毒顆粒。
  • 毛囊幹細胞:基礎研究匯總|毛囊幹細胞|研究|毛髮|脫髮|-健康界
    研究人員發現,在JAK-stat途徑中,一種叫做Trichophages的細胞通過分泌Onescatin M物質作用於毛囊幹細胞,讓它處於休眠狀態。通過JAK抑制劑可以有效的阻止Onescatin M物質的分泌,刺激毛囊幹細胞再度分化,重新打開毛囊的生長周期。
  • 樹突狀細胞或能通過多線程來應對癌症
    2020年8月21日 訊 /生物谷BIOON/ --高效抗癌免疫反應的產生是一個多方面、多步驟的過程,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研究人員Ferris等人通過研究發現,一種稱之為樹突狀細胞的免疫細胞在協調腫瘤靶向作用的能力上要比以前認為的更加靈活。
  • 研究揭示豬膽酸改善葡萄糖穩態的機制
    研究揭示豬膽酸改善葡萄糖穩態的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9 16:18:16 上海交通大學Wei Jia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豬膽酸通過不同的TGR5和FXR信號機制來改善葡萄糖穩態。
  • 近期機體組織再生研究新成果!
    雄激素是促進前列腺細胞生長的激素;用藥物或手術移除它們會導致前列腺萎縮90%。然而,殘留的細胞最終可以再生腫瘤,當它們再生時,腫瘤通常會對進一步的激素治療產生抵抗。它也更有可能擴散到其他器官(轉移)。來自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MSK)的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新研究為我們提供了前列腺是如何快速再生的線索。而且這與科學家們最初的預期的結果不同。"
  • 研究揭示腸道生發中心B細胞選擇的可調動力學
    研究揭示腸道生發中心B細胞選擇的可調動力學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31 20:02:34 2020年10月28日出版的《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美國洛克菲勒大學Gabriel D.
  • 抗衰老聲勢下,研究揭示抗衰老分子消失之謎
    抗衰老聲勢下,研究揭示抗衰老分子消失之謎 2020-12-20 18: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唐珂/景乃禾/何水金合作研究揭示基因突變引起孤獨症的機制
    其中,孤獨症譜系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簡稱孤獨症,是一類有不同病因、不同程度病徵和不同發病時期的異質性神經發育相關疾病。其臨床病徵主要表現為持續的社會交流與語言溝通障礙、重複刻板行為和狹窄興趣。據估計,8周歲以下兒童每68位中就有一位孤獨症患者;至今,75%孤獨症患者的病因尚不清楚【1】。
  • ​中國結構生物學家發力:揭示新冠病毒侵染人體細胞瞬間
    ​中國結構生物學家發力:揭示新冠病毒侵染人體細胞瞬間 2020-02-21 2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Sci Adv|魏志毅/餘聰團隊合作揭示細胞「物流系統」的工作機制
    during cytokinesis」為題發表研究論文,揭示細胞內廣泛存在的分子馬達蛋白所介導的物質運輸的新機制。本研究以人體中一類常見的V型肌球蛋白(MyoVa)作為研究對象,發現一種微絲解聚因子MICAL1可以特異性結合MyoVa,並與MyoVa共定位於細胞分裂中間體(Midbody,一種決定細胞分裂的重要細胞器),共同參與調控細胞分裂。
  • Cell+8篇Cell Reports|多組學研究揭示太空飛行對人體的影響
    在載人航天即將步入新時代的階段,對太空人在承擔航天任務前後人體生理的研究顯得尤為重要,這是因為太空輻射和微重力可成為影響太空人承擔長期太空任務的主要危害【1】。Stress as a Central Biological Hub for Spaceflight Impact的研究論文,藉助系統生物學的研究方法,使用來自太空飛行的多個人源、小鼠源的組織細胞模型,通過轉錄組、蛋白質組及代謝組在內的多組學分析手段,從分子細胞水平揭示了太空飛行對人體生理的深刻影響。
  • 研究揭示氯胺酮抗抑鬱作用機制
    研究揭示氯胺酮抗抑鬱作用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8 21:28:18 加拿大麥吉爾大學Nahum Sonenberg和Argel Aguilar-Valles研究組合作取得最新進展。
  • 研究揭示CTCF對於免疫細胞轉分化和激活的影響
    研究揭示CTCF對於免疫細胞轉分化和激活的影響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11 11:21:04 近日,西班牙巴塞隆納科技學院 Thomas Graf、Grégoire Stik、荷蘭伊拉斯姆斯大學Ralph
  • 2020年蓋爾德納醫學獎名單公布|名單|公布|腫瘤|HIV|幹細胞|Dr|...
    研究清楚了動物細胞如上皮細胞和神經細胞,如何通過cadherin相互識別並組裝成器官。神經元之間也有Cadherin依賴的突觸間相互連接。Cadherin的突變將會引發腫瘤、神經系統疾病如癲癇、聽力衰弱。他的發現有助於針對這些疾病進行醫藥研發。  Dr. Rolf Kemler
  • 研究揭示蛻膜NK細胞抵抗滋養層細菌感染機制
    研究揭示蛻膜NK細胞抵抗滋養層細菌感染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3 21:47:34 美國哈佛醫學院Judy Lieberman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蛻膜NK細胞通過轉移顆粒溶素來選擇性殺死滋養細胞中的細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