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機體組織再生研究新成果!

2020-12-25 生物谷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聚焦科學家們近年來在機體組織再生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分享給大家!

圖片來源:Wikipedia

【1】Science:科學家發現前列腺自我再生機制

doi:10.1126/science.aay0267

晚期前列腺癌的標準治療方法是雄激素阻斷療法。雄激素是促進前列腺細胞生長的激素;用藥物或手術移除它們會導致前列腺萎縮90%。然而,殘留的細胞最終可以再生腫瘤,當它們再生時,腫瘤通常會對進一步的激素治療產生抵抗。它也更有可能擴散到其他器官(轉移)。

來自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MSK)的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新研究為我們提供了前列腺是如何快速再生的線索。而且這與科學家們最初的預期的結果不同。"大多數人,包括我在內,都希望能找到負責腺體再生的罕見的幹細胞群,"MSK人類腫瘤和發病機制項目主席Charles Sawyers說道,他也是近日發表在《科學》(Science)雜誌上的這項研究的通訊作者。"但事實並非如此。"相反,他說,幾乎所有在激素剝奪治療後仍然存在的細胞都有助於前列腺的再生。這些細胞大部分是腔細胞,它們形成中空器官的內部。這些發現對醫生如何看待前列腺癌治療有一定的啟示作用。

【2】Hepotology: 科學家們發現影響術後肝臟再生的關鍵蛋白

doi:10.1002/hep.31232

近日,巴塞隆納大學醫學院和CELLEX生物醫學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與雪梨大學,倫敦大學和Sant Joan deDéu研究所的科學家合作,發現了一類關鍵的蛋白質,對於保證移植或肝手術後肝臟的恢復和再生至關重要。由生物醫學系Carles Rentero和Carles Enrich領導的這項研究顯示,如果蛋白Annexin A6(AnxA6)缺失,則在切除手術(去除一部分器官)後肝臟再生是不可能的,這些結果發表在Hepatology雜誌上,可能會對未來治療肝損傷的治療策略產生影響。

這項研究與全世界越來越多的肝病患者「高度相關」。對於這些疾病,唯一的治療方法是肝移植,通常是部分移植,然後它們需要器官完全健康地恢復。哺乳動物的肝臟具有在切除,創傷或中毒後以及在某些生理狀況下(例如懷孕或哺乳期)恢復的能力。肝臟的這一特徵是活體供體移植成功的基礎。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研究了AnxA6在小鼠中的功能。結果表明,在沒有AnxA6蛋白的小鼠中,肝臟切除後該器官的再生受到了影響,從而導致動物死亡。

【3】Nature:脂肪酸控制骨骼幹細胞再生

doi:10.1038/s41586-020-2050-1

萬一發生骨折,血液中的脂肪酸會向幹細胞發出信號,使它們向成骨細胞發展。如果附近沒有血管,則幹細胞最終會形成軟骨組織。這一現象表明,血管中特定營養物質直接影響幹細胞發育的方向。相關結果由來自哈佛大學的研究者們發表在最近的Nature雜誌上。

骨折後的修復是由骨骼祖細胞(skeletal progenitor cells)介導進行的。這群幹細胞雖然已經發生一定程度的分化,但仍然可以發展成不同類型的骨骼細胞。骨骼癒合存在兩種方式:當骨折程度較小時,祖細胞發展為成骨細胞;而當骨折較大時,祖細胞發展為軟骨細胞。此軟骨組織隨後被骨組織取代。直到現在,科學家們還不知道祖細胞是如何決定要成為骨細胞還是軟骨細胞。研究者表示,我們猜測血管在其中起著誘導分化的作用。這項關於小鼠的研究證實了作者的假設:當骨折周圍的血管被阻塞時,就會形成軟骨組織。否則則會分化產生新骨骼。

【4】Science:發現包圍著毛囊的平滑肌在頭髮再生中起關鍵作用

doi:10.1126/science.aax9131

避免禿頭的最佳方法是首先防止頭髮掉落。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取得的一項關於新頭發生長的發現可能有助於男性一輩子都留著頭髮,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Science期刊上。

研究者表示,我們的主要發現是一種以前不為人知的包圍著毛囊的平滑肌,它被稱為真皮鞘(dermal sheath);在每根人類頭髮的生命周期中,新的毛幹(hair shaft)是由所謂的真皮乳頭細胞(dermal papilla cell)產生的。這些特化細胞從生長中毛囊的底部緩慢地向上移向在毛囊尖端發現的幹細胞。這些研究人員解釋道,這些毛囊幹細胞從附近的真皮乳頭細胞接收信號,「從而開啟下一個生長階段並形成新的毛幹,而之前的毛幹會脫落」。但是,有時,這種細胞間合作關係會受到破壞,這可能就在脫髮中起作用。

【5】eLife:心臟再生領域新突破

doi:10.7554/eLife.42762

冠心病成為致命性疾病的原因之一是心臟組織中會積聚液體並形成疤痕,從而阻止心臟的正常收縮以及心臟向身體提供新鮮血液的能力。如果疤痕產生的過多,則會導致心力衰竭的發生。

對此,來自CHLA Saban研究所的研究員Michael Harrison博士希望通過對斑馬魚的研究來找到心臟再生的秘密。

Harrison博士說:「我們對斑馬魚感興趣是因為它們的心臟具有驚人的再生能力。斑馬魚可以清除受損的心臟組織,並用新鮮的,功能正常的心肌細胞代替。」然而,其中的分子機制目前並不完全清除。Harrison博士的研究目標是揭示斑馬魚從心臟損傷中恢復的機制。相關結果可能有助於為患有先天性心臟缺陷的嬰兒或遭受心臟病的患者開發新的治療方法。

圖片來源: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19, doi:10.1126/scitranslmed.aaw6419

【6】Science子刊:治療先天性心臟病有戲!β受體阻滯劑可促進嬰兒心肌再生

doi:10.1126/scitranslmed.aaw6419

外科手術可以在嬰兒出生後不久修復先天性心臟缺陷,但是這些嬰兒將在一生當中具有更高的心力衰竭風險。然而,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匹茲堡大學的研究人員報導β受體阻滯劑(β-blocker)可能作為外科手術的補充,促進嬰兒心肌再生,並且減輕先天性心臟病的持久影響。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上。

研究者表示,問題不再是『我們可以拯救這樣的嬰兒嗎?』。對我們的年輕患者而言,他們面臨的挑戰是我們想要讓他們的壽命變得較長,在理想情況下與沒有心臟病的人一樣長。」對於一種相對常見的稱為「法洛四聯症(Tetralogy of Fallot)」的先天性心臟缺陷,對它的治療通常需要在嬰兒3~6個月大的時候進行外科手術,這時心肌細胞正好處於生產高峰期。在最初的幾個月中,心臟功能下降可能導致這些嬰兒錯過構建心肌的重要機會。

文章中,研究人員收集了來自12名接受矯正外科手術的法洛四聯症嬰兒的心臟組織,結果發現這些組織樣本中有一半以上的心肌細胞已開始分裂,在這個過程的中途停滯下來,就像連體雙胞胎一樣。最終結果就是心肌細胞整體減少,這使得心臟在以後更容易受到損傷。

【7】Cell Stem Cell:揭示YAP在肝臟上皮穩態和再生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doi:10.1016/j.stem.2019.04.004

肝臟是身體內以代謝功能為主的一個器官,並在身體裡面起著去氧化、儲存肝糖、分泌性蛋白質的合成等作用。肝臟也製造消化系統中之膽汁。肝臟在損傷後可以大量再生,而且作為兩種主要的上皮細胞類型,肝實質細胞(hepatocyte)和膽管上皮細胞(biliary epithelial cell, BEC)在肝實質再生中起重要作用。除了代謝功能外,BEC細胞還顯示出巨大的可塑性,在某些情況下可以促進肝臟的重新定植。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和荷蘭的研究人員進行了單細胞RNA測序,以探究BEC細胞和肝實質細胞在穩態時和在遭受損傷後的異質性。他們發現了顯著的穩態BEC細胞異質性,這反映了一種YAP依賴性程序的波動激活,但並未發現轉錄上定義的祖細胞樣BEC細胞的證據,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Cell Stem Cell期刊上。這種轉錄特徵確定了穩態時的動態細胞狀態,並且對損傷作出高度的反應性。YAP信號是由生理水平的膽汁酸(bile acid, BA)誘導的,也是BEC細胞在暴露於膽汁酸下存活下來所必需的,此外也是在遭受損傷時肝實質細胞重編程為膽管祖細胞(biliary progenitor)所必需的。

【8】PNAS:揭示新生小鼠心臟再生之謎

doi:10.1073/pnas.1905824116

長期以來,心臟病患者尋求的聖杯一直是一種再生健康心臟組織的方法,但到目前為止,重建受損心臟所需的基本構件仍然難以找到。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揭示了在目前已知在受傷後重新長出大部分心臟組織的唯一哺乳動物---新生小鼠---中心臟再生的分子機制。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PNAS期刊上。

新生小鼠長期以來一直保持著再生大約15%的心室組織的秘密,這種能力發生在出生後大約7天的短暫窗口內。一旦過了這個窗口期,心臟細胞就會成熟,小鼠就會永遠失去重新長出受損心臟區域的能力。這項研究正在德克薩斯大學哈蒙再生科學與醫學中心進行,科學家們已在這裡發表了一系列關於心臟再生方面的突破性研究結果。2011年通過與另一個美國研究小組合作,德克薩斯大學研究人員在世界上首次宣布新生小鼠能夠重新長出大量心臟組織。這些較小的小鼠通過再生新的心肌細胞重新啟動它們的心臟再生。

【9】Nat Commun:利用幹細胞治療心肌梗塞有戲!新型雙幹細胞療法促進心臟再生

doi:10.1038/s41467-019-11091-2

作為由嚴重心血管疾病引起的醫療緊急事故,心肌梗塞(MI)對心臟造成永久性的危及生命的損傷。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香港城市大學和韓國天主教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雙管齊下的方法:利用兩種類型的幹細胞同時再生心肌細胞和心臟血管系統。這一發現為開發出一種修復發生心肌梗塞的心臟(下稱MI心臟)的療法提供了希望,而且一旦開發成功,這種療法有望作為對重症患者進行現有的複雜且危險的心臟移植的替代方案。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

心肌梗塞是一種由心肌的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引起的致命疾病。它導致心肌細胞(CM)的永久性損失和瘢痕組織形成,從而引起心臟功能的不可逆破壞,甚至心力衰竭。針對嚴重心肌梗死和晚期心力衰竭的治療選擇是有限的,心臟移植是最後的選擇。但是,它風險很大,成本高,並且受限於合適的供者。因此,基於幹細胞的療法已成為一種有前途的治療選擇。

【10】Nat Cell Biol:揭示Rspo3-Lgr5軸同時調節抗菌防禦和胃黏膜再生機制

doi:10.1038/s41556-019-0339-9

由R-spondin(Rspo)與Lgr家族成員結合激活的Wnt信號轉導對於胃腸道幹細胞更新至關重要。用幽門螺桿菌感染胃部會促進肌成纖維細胞分泌更多的Rspo,從而導致胃腺峽部中Wnt反應性Axin2+Lgr5?幹細胞的增殖增加,最終導致胃腺增生。基底Lgr5+細胞也暴露於Rspo3,但是它們作出的反應仍不清楚。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德國的研究人員證實與已知的Rspo3具有促有絲分裂活性相反的是,它誘導基底Lgr5+細胞分化為分泌細胞,這些分泌細胞表達intelectin-1等抗菌因子,並將它們分泌到胃腔中,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Nature Cell Biology期刊上;不論是剔除Lgr5+細胞還是敲除肌成纖維細胞中的Rspo3都會導致幽門螺桿菌在包括幹細胞區室(即Wnt反應性Axin2+Lgr5?幹細胞存在的地方)在內的胃腺中高度定植。相反,在基質中Rspo3的全身給送或過表達可清除胃腺中的幽門螺桿菌。(生物谷Bioon.com)

生物谷更多精彩盤點!敬請期待!

相關焦點

  • 兩岸四地雲端匯智 聚焦生物材料與組織再生發展
    兩岸四地專家匯聚一堂 探討生物材料與組織再生學術領域的最新成果大會主席、東華大學化學化工與生物工程學院莫秀梅教授主持開幕式,會議為海峽兩岸暨港澳生物材料與組織再生領域的青年學者提供一個學術交流和科研合作的平臺,共同討論此領域的研究進展,加強兩岸四地的交流與合作,促進中國生物材料與組織再生學科的發展。
  • 二十載技術研究 艾爾菲生物再創再生醫學材料奇蹟
    隨著再生醫學研究的發展,通過生物材料修復人體受損組織、以生物治療方法促進機體自我修復與再生已經成為了當下的熱門話題,作為中國最早從事再生醫學研究、生產和銷售的高科技企業之一,西安艾爾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發團隊潛心二十多年,開發出了多種相關生物材料產品,以領先的技術優勢在護膚品新原料開發界和再生醫學領域佔有一席之地
  • 近期高血壓研究領域新成果!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期科學家們在高血壓研究領域取得的進展,與大家一起學習!有些人攝入高鹽飲食後,其血壓就會飆升,而有些人則會對鹽分耐受,即使高鹽飲食後也並不會出現血壓的變化,對抗血壓問題的一種方法就是模擬這些耐受(高鹽飲食耐受)人群機體是如何避免高血壓的。文章中,研究人員揭示了大腦下丘腦中特殊區域的細胞如何控制鹽分耐受機制的,同時他們在這些細胞中發現了一類特殊的結構改變,其或能幫助改變機體對鹽分的反應。
  • 多篇文章解讀近期痴呆症研究領域新成果!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文章,共同解讀近期科學家們在痴呆症研究領域取得的新成果,分享給大家!研究者Dorina Cadar博士表示,相關研究發現或能提供最新證據表明,肥胖對於指示痴呆症風險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個體BMI和腰圍的狀態或許應該被監測從而有效避免機體代謝異常的發生,因此,研究人員推薦人們在整個成年期採用健康和平衡的飲食模式(比如地中海飲食模式)、合適的體育鍛鍊並減少酒精的攝入來將機體體重降低至正常水平。【4】警惕!過量飲酒會導致類似痴呆的疾病!
  • 近期阿爾茲海默病重要研究成果解讀!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期科學家們在阿爾茲海默病研究領域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分享給大家!,這種新方法能幫助研究人員測定潛在藥物對阿爾茲海默病患者的治療效應,相關研究或為進行阿爾茲海默病研究及藥物開發指明了方向。
  • 多篇重要成果聚焦近年C肝研究新進展!
    那麼近年來科學家們在C肝研究領域都取得過哪些重要研究成果呢,本文中小編對相關研究成果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根據《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近期發表的一項研究,大規模人群的觀察性研究結果顯示,根除HCV感染與肝細胞癌風險大幅降低有關。在直接抗病毒療法廣泛應用約3年後,C肝相關肝細胞癌發病率下降近30%;而同一時期,非C肝相關的肝癌發病率則有所增加。
  • 【行業動態】俄開發有效促進組織再生的新材料
    【行業動態】俄開發有效促進組織再生的新材料 2020-11-28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多篇重要成果聚焦皰疹病毒研究新進展!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解讀科學家們對皰疹病毒研究的新成果,與大家一起學習!此前有研究理論認為,諸如某些病毒等微生物感染或會誘發阿爾茲海默病,此外,2018年一項研究表明,與健康老齡化受試者或遭受其它形式神經變性疾病的患者的大腦組織相比,研究者對1000多名阿爾茲海默病患者的屍檢腦組織進行分析後發現,人類皰疹病毒6A(HHV-6A)和人類皰疹病毒7(HHV-7)的水平增加了。
  • 重要研究成果解讀巨噬細胞的雙面角色!
    近年來,隨著科學家們研究的不斷深入,他們開始發現,巨噬細胞在機體中並不總是扮演著促進機體健康的角色,有時候其竟與多種疾病發生有關,本文中,小編就整理了多篇研究成果,共同解讀巨噬細胞的「雙面角色」,與大家一起學習!
  • 俄開發有效促進組織再生的新材料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科技日報訊 (記者董映璧)俄羅斯託木斯克工業大學科研人員,利用化學重氮處理壓電聚羥基丁酸酯支架表面以促進成骨細胞生長的技術,開發出一種可有效再生骨骼、皮膚和神經組織的新型材料。相關研究結果近日發表在《今日應用材料》雜誌上。 所謂的壓電效應是某些材料將機械變形能轉化為表面電荷的能力。人體具有許多電感應細胞和壓電組織,包括骨骼。現代康復醫學中越來越多地使用具有類似於人體組織的壓電特性的材料。具有必要性能的壓電聚合物很難被水和生物基質潤溼,從而阻止了細胞黏附於其表面,有效地促進了組織再生。
  • 科學家開發出有效促進組織再生的新材料
    俄羅斯託木斯克工業大學科研人員,利用化學重氮處理壓電聚羥基丁酸酯支架表面以促進成骨細胞生長的技術,開發出一種可有效再生骨骼、皮膚和神經組織的新型材料。相關研究結果近日發表在《今日應用材料》雜誌上。所謂的壓電效應是某些材料將機械變形能轉化為表面電荷的能力。
  • 醫學院左為團隊與解放軍總醫院陳香美、蔡廣研團隊合作研究成果...
    左為團隊與陳香美、蔡廣研團隊合作研究成果發表於《蛋白質與細胞》,為腎臟再生醫學療法帶來希望 來源:醫學院   時間:2021-01-12  瀏覽:
  • 高達OO中自稱救世主的最終BOSS機體——再生高達
    再生高達,又稱「利馮茲高達」,是《機動戰士高達OO》TV版中的最終BOSS機體,從現在來看,這確實是一臺設計相當經典,配色霸氣,又不缺乏高達情懷的機體,今天筆者就來簡單說說這臺機器。艾妞的「背叛」促成了再生高達的完成再生高達是根據量子型演算計算機「維達」中積蓄的MS設計資料為基礎,專為利馮茲阿爾馬克量身訂造的機體。最初的設計是擁有高達機型和加農機型分開的兩臺機,加農型作為高達型的輔助機,不過因為利馮茲的性格,並不希望有什麼「同伴的輔助」,而最後成為了二機一體的高達機體,可以說是利馮茲對自己技術過硬的自信中誕生出的機體。
  • 【盤點】《自然》近期十大研究亮點
    FSTL1 促進心臟再生人心臟組織的再生能力有限,但最近的研究表明,受傷後心外膜也許能在某種程度上保持成年心肌的功能,可能是通過提供肌源性祖細胞來發揮這種作用的。這項研究發現,分泌出的因子 「follistatin-like 1」 (FSTL1)是一個再生因子,它正常情況下存在於健康的心外膜中,但在心肌梗塞之後會失去,這是受傷降低哺乳動物心臟的再生能力的一個機制。
  • 【會議通知】第三屆中國組織器官再生研討會-第二輪通知
    為推動中國再生生物學和再生醫學的發展,促進我國組織器官再生領域研究人員深入交流合作,共同探討組織器官再生研究領域的關鍵科學問題
  • 高達機體背景小雜談第十一期~CB-0000 G/C 再生高達
    排行榜前十名做完了~這期開始就機體抽籤隨便做了~嘿嘿嘿,依舊每天更新,請各位大佬繼續支持。是根據天人超級電腦維達內累積的MS技術製作的機體。但是利馮茲·阿爾馬克同學不想依靠同伴,所以下達委託將這兩個機體合併為一臺以便於讓他單獨使用。而根據新的Twin Drive系統,原本在高達模式背部的單一GN Drive改為兩顆並放到兩個手肘部。從而最終版本的再生高達誕生。
  • 運用AI設計新材料獲海量IP成果
    瑞希生物醫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瑞希香港」)成立於中國香港,致力在組織修復領域,運用人工智慧從事生物醫學材料的研究設計、產品開發和技術服務,並開發其在醫療衛生領域的具體應用,輸出極具市場競爭力的科研成果、推廣擁有市場前景的商業產品。
  • 建成單線15萬噸/年再生纖維素纖維生產線,又一項目通過科技成果鑑定
    建成單線15萬噸/年再生纖維素纖維生產線,又一項目通過科技成果鑑定 2020-10-16 09:06:04 來源:紡織服裝周刊 9月27日,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組織召開了由唐山三友遠達纖維有限公司承擔完成的
  • 王麗麗教授光解水產生氫氣用於癌症治療研究成果發表
    王麗麗教授光解水產生氫氣用於癌症治療研究成果發表 時間:2020-05-21 來源:理學與信息科學學院 近日,
  • 多篇文章聚焦科學家們在胚胎發育研究領域取得的新成果!
    本文中,小編對近期科學家們在胚胎發育研究領域取得的新成果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近期,人類胚胎在體外培養了12到13天。許多政府和國際組織建議不要讓人類胚胎在體外培養超過14天。因此,有理由期待對非人靈長類動物胚胎模型系統的分析將闡明原腸胚形成機制,並有望闡明人類發育以及早期發育過程中出現的過程異常如何導致發育缺陷和疾病。猴子長期以來被認為是一種可靠的研究人類生理和病理事件的動物模型,這是因為它們在基因組和形態學特徵上與人類高度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