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親!
最近熱播劇《清平樂》中有一位玉樹臨風、年輕帥氣、才華橫溢、英敏睿智的人物,便是咱們安陽人韓琦。當時大宋王朝人才濟濟、群星璀璨,隨便拉出來一個都可以亮瞎我們後人的眼睛。大宋「背誦天團」隨便說句什麼話,都可能流傳下來,為後世津津樂道。
[清平樂韓琦劇照]
你知道都有哪些成語和韓琦有關嗎?且聽華夏玄鳥高紅國老師娓娓道來......
An Yang Story
與韓琦有關的
成/語 /典/ 故
韓琦是安陽歷史名人,於北宋中期出將入相,輔弼三朝,被譽為「宋室柱石」「社稷之臣」「兩朝顧命,定策元勳」。他曾於至和、治平、熙寧年間3次在家鄉相州主政,建有晝錦堂。「衣錦晝行」「垂紳正笏」「不動聲色」「晚節黃花」4個成語典故,就都與韓琦有關。
「垂紳正笏」與「不動聲色」
成語「垂紳正笏」與「不動聲色」,出自《相州晝錦堂記》:「至於臨大事,決大議,垂紳正笏,不動聲色,而措天下於泰山之安,可謂社稷之臣矣!」 「紳」,即古代士大夫的衣帶;「笏」,即朝笏,古代君臣朝會時,大臣手中所執長板,可用以指畫和記事。垂紳正笏,是指大臣在朝會上,垂下衣帶,恭敬地手執朝笏,形容莊重嚴肅的樣子。不動聲色,是指在緊急情況下,說話、神態仍跟平時一樣,形容非常穩重鎮靜。
《相州晝錦堂記》作於至和二年,當時韓琦以武康節度使身份主政相州,歐陽修在朝中擔任參知政事。此文主要寫了魏國公韓琦的非凡志向和顯赫功績,讚揚了他「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的遠大理想和「措天下於泰山之安」的豐功偉業。整篇文章布局嚴謹,說理透闢,語言含蓄雋永,迂迴起伏,被收錄於《古文觀止》一書中,是歷來公認的名篇。 《晝錦堂記》原碑位於宋代晝錦堂內,始刻於北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三月十三日,由太子賓客、相州知州趙良規所立,可惜該碑已毀。據《河溯訪古記》記載,現在立於晝錦堂內的《晝錦堂記》大碑,乃為元朝至元年間摹刻。因為該碑是由尚書吏部侍郎、參知政事歐陽修撰文,端明殿學士、尚書禮部侍郎蔡襄書丹,尚書刑部郎中、知制誥邵必題額,此三人皆稱譽天下,所以被譽為「三絕碑」。又因為碑陰刻有司馬光所撰《北京韓魏公祠堂記》,所以也被稱為「四絕碑」。
「晚節黃花」
成語「晚節黃花」,出自韓琦所作《九日水閣》一詩:「池館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會重陽。雖慚老圃秋容淡,且看黃花晚節香。酒味已醇新過熟,蟹螯先實不須霜。年來飲興衰難強,漫有高吟力尚狂」。 這首詩講述了九月九日重陽節那天,韓琦在大名府花園裡宴請僚屬,賞菊品酒一事。韓琦對眾僚屬說道,雖然慚愧園圃荒蕪,秋景有些暗淡,姑且欣賞那格外芳香的的菊花吧。強至在《韓魏公遺事》中記載到:「公(韓琦)在北門,重陽宴諸曹於後園,有詩一聯云:『雖慚老圃秋容淡,且看黃花晚節香』」。公居嘗謂『保初節易,保晚節難』,故晚節事事尤著力,所立特完」。可見,韓琦作為朝廷重臣,對於士大夫的氣節還是非常看重的。尤其是到了晚年之後,更是感到身為輔弼三朝的老臣,為人處世應具有榜樣作用。 「雖慚老圃秋容淡,且看黃花晚節香」一語,展現了詩人淡泊寧靜、晚節彌堅的形象。後人因此用成語「晚節黃花」,來比喻人至晚年應像重陽菊花、像名相韓琦那樣,保持堅貞高潔。如今,這兩句詩仍被安陽百姓當做廳堂楹聯來用。
「衣錦晝行」
最後,我們就不得不說下「晝錦堂」名稱來歷了。
成語「衣錦晝行」出自《史記·項羽本紀》。書中記載,項羽攻佔鹹陽後,有人勸他以關中為都,稱霸天下。項羽見秦宮室殘破,有心東歸,便說:「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誰知之者?」意思是說,功成名就、取得富貴之後不回故鄉,就像身著錦衣在夜間行走,沒人能看得見。韓琦於北宋至和二年(1055年)以武康節度使身份主政相州時,在州署後院新建堂舍一座。他為這座堂舍取名「晝錦堂」,正是借用項羽的這段話並反其意而用之。成語「衣錦晝行」由此而來。 關於韓琦晝錦堂一名,寓意「衣錦晝行」,可見於多篇詩文記載。如韓琦於至和二年所作《晝錦堂》一文寫道:「古人之富貴,貴歸本郡縣。譬若衣錦遊,白晝自光絢。不則如夜行,雖麗胡由見?」歐陽修應韓琦之邀,所作《相州晝錦堂記》開篇即講:「仕宦而至將相,富貴而歸故鄉,此人情之所榮,而今昔之所同也」。韓琦於至和三年(1056年)所作《相州新修園池記》寫道:「觀吾堂者,知太守仗旄節來故鄉,得古人衣錦晝遊之美」。《小懇帖》也記載道:「名曰晝錦,蓋取古人榮守本邦之義」。
「大宋「背誦天團」」
高紅國,華夏玄鳥講師團成員,安陽歷史民俗文化學者。龍安區小學教師,市政協委員,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黨員。河南省政協文史資料撰稿員,民革河南省委高端智庫專家。主編《中國共產黨安陽市龍安區歷史》一書由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發行。
作者簡介
主編: 老嘿
作者: 高紅國
責編: 禪音
美編:老嘿、路靜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