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中將張國華26】
1941年1月,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爆發。在敵軍瘋狂進攻下,一些根據地變成遊擊區,一些遊擊區變成敵佔區。面對嚴峻的鬥爭形勢,新四軍軍部重建,隨即將全軍擴編為7個師和1個獨立旅,共9萬餘人,繼續堅持華中敵後抗日鬥爭。八路軍的一批部隊和幹部調歸新四軍。八路軍第5縱隊、第4縱隊分別改編為新四軍第3師、第4師,第115師教1旅、教5旅分別改編為新四軍第3師第7旅和新四軍獨立旅。
【1940年,八路軍黃河支隊在湖西(左起張國華、戴潤生、鄧克明、楊尚儒、郭影秋、李東潮、歐陽文、李貞乾、匡斌)】
鄧克明上任115師教4旅旅長不久,就面臨馮子固、黃體潤部與日軍相呼應,瘋狂對駐十字河地區八路軍進行「掃蕩」的嚴重形勢。而馮子固、黃體潤是八路軍的統戰對象,到底該打不該打?他一時難以定奪,於是找旅政委張國華商量對策。
張國華早有考慮,便說:「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頑軍企圖控制十字河地區,咱們不妨讓他們長長記性!」
鄧克明恍然大悟,說:「難怪你在十字河地區補充了兵力,戰略思維超前,佩服!」
為確保對十字河地區的掌控,教4旅在教3旅第9團和山東軍區部隊一部(駐微山湖東),分路遠距離奔襲十字河以東頑軍盤踞地區,展開了討頑戰鬥。八路軍迅速穿插、分割,先後殲滅了李橋、七堡頑軍馮子固的教導團,俘敵團長以下300餘人,繳獲輕機槍2挺,步槍140餘支。繼而在大劉莊東面地區設伏,僅經1個小時的戰鬥,就全殲馮子固部主力張開月團500餘人。馮子固、黃體潤部連遭打擊,只好求助於日軍。
一天夜裡,張國華、鄧克明剛在作戰室的簡易行軍床上躺下,一陣急促的鈴聲響起,他們猛地躍起身來:「有情況!」這一條件反射是連續20天「反掃蕩」形成的。
離電話最近的副旅長楊尚儒連忙拿起電話:「什麼,駐陳新莊的第3營遭到日偽軍突襲?多少人?」
「敵人火力很強,日軍三四百人加偽軍一部,大概1000餘人……」第11團團長匡斌在電話另一端報告。
張國華明白,此時敵人「掃蕩」頻繁,負責軍事的旅長必須留在總指揮所,於是說:「鄧旅長,我帶人前去支援。」
「先頂住,調集遊擊隊!我們馬上前來支援!」楊尚儒在電話中傳達了鄧克明、張國華的指示。
日軍300餘人分乘15輛汽車、3輛坦克,偽軍分散兩側保護,集中大炮轟擊村莊前沿陣地,強行佔領八路軍外圍溝壕。匡斌團長率領第3營指戰員和附近遊擊隊頑強抵抗,仍不能改變敵眾我寡造成的被動局面。危急時刻,張國華、楊尚儒率領增援部隊趕到了,村莊上下殺聲四起。但是,日偽軍仍然有恃無恐,負隅頑抗。
張國華將第10團1營及特務連部署在張堤口掩護主力,命令集中火力猛烈向密集之敵射擊,炮火噴吐的一條條火龍在敵軍陣地開了花,戰場態勢發生變化。張國華隨即調整戰鬥部署,指揮部隊乘勢對敵軍前後左右夾攻,激戰9個小時,敵軍被拖得疲憊不堪,銳氣大減。張國華見時機成熟,率部發起衝鋒,指戰員如猛虎下山勢不可當,擊斃敵指揮官山崎三郎,敵士氣頓挫。是役,擊毀日軍汽車3輛坦克1輛,斃傷日偽軍200餘人。第3營營長王傑善、副營長陳傳富、副教導員姚友山等70餘人犧牲。
討頑戰鬥持續到2月中旬,張國華、鄧克明帶領教4旅連克劉新莊、劉樓、劉碼頭、師後樓、趙莊、蔣莊、周堂、舊城集等敵軍據點。2月14日戰役結束,共殲敵近千人,其中斃傷日軍160餘人。
1941年春,豐沛頑軍3000餘人再次向十字河地區進犯。第115師命令教4旅組織反擊,並命令教2旅由東向西配合作戰,以打通湖西地區與山東魯南115師師部和山東分局的聯繫。張國華、鄧克明率領第10團、11團、分區獨立團在楊董莊、蘇莊、劉大莊等地殲滅頑軍790餘人,把馮子固部趕出了沛縣縣城。張國華還在豐縣創辦了軍事流動性質的豐北流動高小,除在各村經常轉移進行教學外,還開展了抗日宣傳活動。
根據地其他村莊也紛紛效仿這一做法,相繼開辦了一些抗日小學,到1942年,入學人數達3000餘人。
3月初至5月中旬,魯西南頑軍朱世勤部幾個團及土匪朱啟周部先後向單東南根據地發動3次進攻,均遭到了教4放的迎頭痛擊。不久,山東沈鴻烈部的海軍陸戰隊一部由魯南竄至豐縣東北大聖集,被教4旅第10團擊潰,其殘部也被逐出湖西地區。
反「掃蕩」鬥爭中,教4旅不知不覺熬過了青黃不接的春荒季節,青紗帳終於拔地而起,齊魯大地又成了八路軍遊擊隊的天下。
頑偽不肯善罷甘休,企圖加大攻勢,拿下湖西。
「敵人準備從史集、魚臺兩端修築豐縣到魚臺的公路了。」匡斌把第11團偵察到的情報向張國華報告。
張國華皺了皺眉頭,說道:「沛南、豐南、銅北、蕭北魚臺大部先後淪陷,魚北、金北、單西也危在旦夕,剩下的湖西已經壓縮在金(鄉)南、豐縣以北、單縣以東的狹小地帶。湖西萬萬丟不得!要想辦法破壞敵人的修路計劃,通知沿線村莊的地下黨組織和遊擊隊做好準備。」
「是!」匡斌轉身正要離去,又被張國華叫住了:「敵人肯定會強迫群眾來修路,我們要想一個萬全之策,避免老百姓無謂的流血犧牲。
經過戰爭的洗禮,27歲的張國華行事已經相當老練,用匡斌的話說,即:「張政委做事如同下棋,眼觀整個棋盤,走一步,後面的幾步棋都想到了,不得不叫人似服。」
張國華
果真,日偽軍進村四處抓人修路。由於當地抗日武裝早有準備,組織群眾分散離村,村莊裡的人所剩無幾,一小部分被強迫來修路的群眾則故意拖延。當敵人晚上返回據點後,遊擊隊的同志掩護群眾挖溝破壞。敵人的築路工程進展緩慢,最後計劃破產。
1941年7月7日,奉上級指示,魯西和冀魯豫兩邊區合併為冀魯豫邊區,湖西地區由魯西劃歸山東分局直接領導。8月,成武等縣會道門發動暴亂,湖西形勢驟然緊張起來。張國華應湖西區委領導之邀,與旅長鄧克明、新任參謀長匡斌趕往區委。區委書記潘復生已召集組織部長陳璞如、宣傳部長郝中士、統戰部長兼軍事部長郭影秋、民運部長鹿渠清等人在會議室等候。
一落座,潘復生便急切地說:「老百姓要求我們嚴懲會道門,與會道門的信眾劍拔弩張,請張政委、鄧旅長來共商對策。」
張國華把一張手繪的簡易地圖鋪在會議桌上,向大家介紹說:「據掌握的情況看,紅槍會以曹馬集西南的黃莊、楊家莊、王家樓等村為中心,串聯曹馬集南北50多個村,欺騙裹挾5000多人暴亂,還包圍了金鄉縣抗日組織,殺害工作人員。昨天,單縣杆子會將湖西幹校外出執行任務的兩名偵察員殺害,並向住蔡溜的湖西幹校攻擊,匡參謀長帶領學校幹部、學生和警衛連防守勸阻,杆子會頭目和夾雜在群眾中的偽軍開槍打殺了10餘名學生……」
鹿渠清憤怒地問:「怎麼不還擊?」
匡斌回答說:「張政委和鄧旅長特別囑咐,不能開槍。」
嘈雜的議論聲一時淹沒了會場,鄧克明連忙解釋說:「張政委考慮到敵人和群眾混雜在一起,怕誤傷到群眾,一旦誤傷群眾正好給敵人提供造謠惑眾的新藉口,所以下令我們的官兵一律不許開槍。」
張國華接著說:「我們的幹部、戰士、學生流血犧牲,我們十分心痛。但是,我們不能傷了不明真相的群眾。因為廣大群眾是人民戰爭的基礎,是抗日軍隊賴以生存的條件。當前,我們必須做好被蠱惑群眾的思想工作,要他們相信黨的政策,分清敵友,為打擊敵人做好準備。我們不打則已,要打則必須徹底解決問題。請大家相信,會道門是兔子的尾巴——長不了!」
張國華、鄧克明一席話,使大家冷靜清醒了許多,決定採取瓦解和打擊雙管齊下的方針,迅速平息暴亂。
教4旅在地方武裝的配合下,經過五天七夜的戰鬥和政治攻勢,瓦解了會道門。然後又乘勝追擊,擊潰了朱世勤部主力。
1941年9月13日,山東分局發出關於湖西工作的指示,決定「湖西軍政委員會由潘復生、鄧克明、張國華、胡芸生、李貞乾5人組成」。正當這時,頑軍于學忠部5000餘人越過隴海路,向湖西侵犯。
對頑軍的侵犯早在預料之中,但湖西區被「蠶食」的速度還是令張國華吃驚。他清楚,被「蠶食」、切割為小塊分散的根據地和遊擊區,與日偽頑佔領區形成犬牙交錯的局面,搞不好就會重現根據地淪陷的慘劇。而平定亂局,最根本的就是要穩定局勢、協調各方的利益。於是,張國華針對湖西區形勢,緊鑼密鼓地進行斡旋:第一,緊急通知所屬部隊,做好群眾工作,深入發動群眾,發揮群眾的抗日積極性,建立鞏固的革命根據地,樹立同敵偽頑長期鬥爭的思想;第二,特邀愛國士紳、商人,請他們協助做好統一戰線工作,爭取其他各方實力派;第三,加強黨的各級組織建設;第四,也是最難的一環,是加強對敵偽軍的瓦解工作,爭取一些中間力量,孤立一些、打擊一些。
張國華、鄧克明帶領部隊分別在孔莊、高房莊、黃岡集展開了截擊于學忠部的戰鬥。教4旅和湖西抗日武裝經過一天一夜的戰鬥,大獲全勝,滿載而歸。指戰員們背著、扛著、挎著繳獲來的各種武器裝備,興高採烈。張國華談笑風生地對大家說:「青固集追擊戰我們雖然急行軍30公裡,疲勞睏乏,但斃敵200多,俘敵700多,繳獲槍枝500餘支,子彈數十萬發,機槍35挺,外加戰馬數十匹,值得呀!看于學忠再敢到我們湖西來?看蔣氏再做什麼白日夢?」大家開心地笑了。
緊接著,張國華又率領教4旅一部,會同教3旅、教7旅,在八路軍第2縱隊司令員楊得志的統一指揮下,對向巨(野)南中心區進犯的孫良誠、高樹勳部進行反擊,確保邊區南部走廊安全。
隨著抗日武裝力量和黨群組織的不斷發展壯大,所需給養經費越來越多,張國華感到,單純依靠就地籌款籌糧辦法不但不能滿足需要,而且加重活動地區人民的負擔。取得鄧克明等領導的支持後,他鄭重地向湖西軍政委員會提出:「停止軍隊和黨政機關在湖西根據地自行籌款,一律由政府統一徵收,廢除『紅白條』制度,採用糧票領糧制,對公糧實行統一徵收,分戶保管,統一支用,以避免損失。」
針對日偽發行聯合銀行紙票,禁止使用中央票的經濟封鎖,張國華發動大家與日偽鬥智鬥勇,展開了經濟鬥爭。他安排人喬裝打扮在外購買了油印機,在根據地發行「抗鈔」(也稱「邊幣」),並在湖西抗日機構、專署、行署設立了財政、糧食、貿易、交通等部門,規定糧食、棉花等為禁運物資,並想方設法從敵佔區購進醫藥、文具、布匹、槍枝、彈藥等軍需品。
1941年12月8日,日本空軍偷襲珍珠港,發動了太平洋戰爭。日寇為把中國變為擴大侵略的後方基地,一方面加緊對抗日根據地軍事進攻和經濟封鎖,另一方面對蔣軍頑固派加強了軍事逼降並極力擴大偽軍,以彌補其兵力不足。
蔣軍頑固派看到蘇德戰爭和太平洋戰爭初期法西斯力量暫時得勢,因而更加緊推行消極抗戰政策。蔣氏集團一面調動數十萬大軍包圍、封鎖陝甘寧邊區和敵後解放區,一面指使、慫恿大批高級將領率部投敵,採取所謂「曲線救國」的辦法,配合日偽軍對解放區進攻。由於蔣軍隊大批投敵,以致偽軍的數量急劇增加。他們在山東抗日根據地控制公路6900公裡,建立據點3700個,使抗日根據地面積由3.6萬平方公裡縮小到2.54萬平方公裡,人口由1200餘萬人減為750萬人。
12月底,湖西召開緊急會議,傳達上級指示。張國華在第一時間向教4旅官兵作了傳達,指出:「鑑於根據地受到很大損害,1942年的中心任務在於積蓄力量,恢復元氣,發展經濟,發展民運,鞏固內部,實施精兵簡政,訓練幹部,發展敵佔區工作……」他號召湖西軍民咬緊牙關,度過今後兩年最困難的鬥爭階段。
按照有關指示精神,教4旅從12月下旬開始進行精簡整編,精簡重點在團以下單位,第10團由3個營縮編為2個營,第11團縮編為5個步兵連的小團。編餘幹部除輸送一部以加強地方武裝外,其餘集中到教導隊和新建的陸軍中學進行培養以保存骨幹。
針對一些編餘幹部不願脫離部隊的問題,張國華要求各級政治機關做好耐心細緻的思想工作。他強調指出:「我們在湖西還處於劣勢,與敵力量對比是1:2,對頑是1:4。利用湖西遊擊區開展敵後工作十分重要。今後的工作要從發動群眾做起,統戰工作要從聯絡做起,要加強部隊與地方黨的團結,要動員各方面力量進行反奸細鬥爭。」
思想疙瘩解開後,各遊擊支隊在人民群眾的支援下,積極投入各項中心任務,他們深入群眾,發展黨組織,到接敵區運用靈活的遊擊戰術打擊敵偽。
1942年春、夏兩季,日偽軍從北面封鎖、壓迫湖西根據地,切斷湖西與魯西的聯繫。4月11日,日軍6000餘人合圍微山湖微山島。鐵道遊擊隊、微湖大隊、嶧縣大隊和駐島的機關、民兵武裝五六百人與敵激戰,斃敵300餘人,然後突圍轉移。敵軍在湖西根據地外圍分區「掃蕩」的同時,還集結相當兵力,深入到根據地內,在金魚路、金單路、魚城至十字河,佔領重要村鎮,修築新據點、碉堡,並以此為支點,構成縱橫交錯的公路網,並沿線修築封鎖溝,對湖西根據地進行分割封鎖,還不斷派遣特務打入湖西根據地造謠破壞、刺探軍情,企圖用頻繁的「掃蕩」逐步推進「蠶食」政策,以縮小乃至摧毀我根據地。為了保護群眾的糧食,不被日偽搶走,張國華在收麥前就把各村的村長、保長,包括漢奸都「請」到湖中心一個地方集中,等麥子收完,老百姓藏好糧食後,再把這些人放出來。
為打破敵軍的分割封鎖,迎擊敵軍的「掃蕩」,張國華堅持以主力、地方武裝、群眾武裝三位一體全力對敵,堅決打擊深入根據地進行破壞之敵。他一方面組織民眾破路挖溝,把所有道路挖成深3米、寬2米的溝道,使日偽的汽車、坦克的活動難以施展;一方面組織小部隊伏擊、截擊據點之敵,使敵日夜不得安寧。
在反封鎖、反分割鬥爭中,由張國華倡導群眾武裝組建的自衛團發揮了重要作用。自衛團不但站崗放哨,維護地方治安,還積極配合主力和地方武裝開展遊擊戰。一天傍晚,張國華接到縣自衛團報告,萊河一帶有500多偽軍搶老百姓的糧食。第二天拂曉,他帶領縣自衛團和周樓區中隊在大霧的掩護下從李大樓出發前往萊河,指揮縣自衛團兩個連和鄉分隊從李菜園向西在二郎廟設伏,區中隊從李菜園向北在張灣東邊小河設伏,並派少量兵力誘敵進入伏擊圈內。戰鬥進行至下午6時,敵人一部被消滅,其餘狼狽逃竄。
1942年1月至4月份全區新編成中隊、小隊的遊擊武裝達74個,許多村建立自衛團。由於自衛團的鞏固發展,也充實加強了地方武裝,使地方武裝擴大488人。4個月時間,自衛團配合地方武裝進行大小戰鬥84次,斃傷敵偽不計其數。
這一時期,張國華獨當一面領導湖西根據地對敵、偽、頑的鬥爭,環境的複雜性、鬥爭的艱巨性、鬥爭形式的多樣性,對他都是很好的鍛鍊。他迫切希望能有一個系統學習提高理論水平的機會。
1942年8月,上級批准張國華赴延安學習。交接好工作後,他懷著喜悅的心情動身,路過冀南軍區時,向冀南軍區政委宋任窮(12月兼冀南區委書記)匯報了工作。11月中下旬的一天,正當張國華準備通過同蒲路封鎖線時,突然接到八路軍總部的通知,要求他到即將重新組建的冀魯豫軍區第4軍分區任政委。張國華雖然有一些遺憾,但堅決服從組織的決定,立即返回冀魯豫地區。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