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區建立三位一體的武裝力量,大挖抗日溝改造平原地形

2020-12-14 老渤海

開展敵後抗日遊擊戰爭,必須建立和發展抗日根據地。如果不在敵後建立起根據地,遊擊戰爭是不能夠長期地生存和發展的。抗日根據地就是遊擊戰爭的後方。建立和發展抗日根據地的基本條件,一是要發動並組織廣大抗日軍民進行抗日根據地各方面的建設,建立鞏固的抗日民主政權,二是要發展抗日武裝,使用這支武裝發動和組織廣大群眾,戰勝敵人的進攻。

在清河區各級抗日民主政府建立的同時,清河地委根據中共山東分局關於重視地方抗日武裝建設的指示,要求全區各縣建立地方抗日武裝(各區建立中隊,各縣建立縣大隊或獨立營),配合主力部隊開展平原遊擊戰爭。

鄒平鶴伴山旅遊景區抗日溝

八路軍主力部隊、地方武裝和民兵這三種形式的武裝,是組成抗日根據地的支柱。它們既是根據地的創造者,又是根據地的保衛者。1940年1月,為利於主力部隊機動作戰,和加強地方武裝建設的領導,八路軍山東縱隊命令清河區成立八路軍山東縱隊第六軍分區(又稱「第三支隊後方司令部」),馬千裡任司令員,景曉村兼政委,許雲軒任參謀長,張振一任政治部主任。抽調第三支隊基幹二營六連、壽光獨立團特務連及高苑第三大隊等近1000人,組成第六軍分區的直屬部隊。

軍區(軍分區)的基本任務是按照建立主力部隊、地方武裝與民兵(包括自衛團等)三位一體的武裝力量的指導思想,統一對當地地方武裝和民兵的領導指揮,配合主力部隊作戰;執行群眾性、分散性、地方性遊擊戰爭的方針,整理與擴大自衛團,發展遊擊小組,實行根據地的戒嚴,如站崗放哨,盤查行人,建立情報網,嚴防奸細活動和偵察敵人情報;空舍清野,改造房屋和地形(如挖「抗日溝」等),反「掃蕩」、反「蠶食」,保衛根據地。

清河軍區司令員楊國fw

11月,為加強對清河區地方武裝建設的領導,統一指揮各地方武裝配合主力部隊機動作戰,八路軍清河軍區建立(原山東縱隊第六軍分區撤銷),楊國夫兼司令員,景曉村兼政委,陳楚兼政治部主任。清河軍區下轄清東、清西二個軍分區。清東軍分區:陳乙齋任司令員,韓克辛兼政委,王林任政治部主任;清西軍分區:張文韜兼政委,韓子衡任副司令員,畢秀清任政治部主任,各軍分區對外稱獨立團。各獨立團以各縣獨立營(縣大隊)為基礎組建,實行小團制,團以下不建營,直轄四——六個連。清河軍區成立後,逐步建立地方武裝,建立的各項制度,如教育制度、匯報制度、黨政工作制度等,統一管理教育,統一指揮作戰,並組織地方武裝源源不斷地升級補充主力部隊。

1940年底,在八路軍清河軍區的領導下,清河區的地方武裝及民兵建設有較快的發展。主要的有壽光獨立團(1940年底壽光獨立團升級編為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三旅九團後,壽光重建壽光縣大隊)、長(山)桓(臺)獨立營(劉井戰鬥後,在獨立營基礎上組建長桓縣大隊)、鄒(平)章(丘)齊(東)邊防獨立營、齊東獨立營,以及臨淄縣大隊、鄒(平)長(山)三大隊、鄒平二大隊、長山八大隊、廣饒四大隊、鄒長獨立營、益壽臨廣四邊六大隊、鄒長五大隊等。清河區青年救國聯合會領導建立了清河區青年營長山、益都、壽光、臨淄、廣饒等縣均建立青年武裝即青年中隊。這些地方武裝與民兵、自衛團組織,配合主力部隊,堅持對日作戰,襲擾敵人據點,破壞敵人交通、通訊設施,挫敗頑固派的進犯和日軍小股部隊的「掃蕩」,狠狠打擊了日本侵略者,大大鼓舞了清河區抗日軍民戰勝日本侵略者的信心。

清河區在地方武裝升級補充主力部隊的工作中,存在單純主力化的觀點,在一段時期發生過「連根拔」的現象,使一些縣區的地方武裝鬥爭受到削弱,也影響了縣區基層幹部發展地方武裝的積極性。

為加強對人民武裝鬥爭的領導,改變人民武裝分散鬥爭的狀態,以適應戰爭的需要,1943年1月,清河區行署在就當前政府工作任務發布的指示中要求,發展人民武裝,開展軍事性、分散性的武裝鬥爭;整頓擴大縣區遊擊隊;地方武裝升級主力部隊。2月,清河區建立人民武裝委員會(簡稱「武委會」),傅建吾任主任。武委會受八路軍清河軍區、清河區行署雙重領導。此後,各軍分區、縣、區都成立了武委會,主要負責民兵建設與組織領導工作。

在1943年,清河區民兵自衛團參戰840多次,大量殺傷敵人,炸毀敵汽車21輛,捉獲敵探奸細100餘名,奪回糧食450萬公斤。至抗戰後期,清河區的基幹民兵、自衛團發展到幾十萬人,他們作為主力部隊和地方武裝的後備力量,在堅持地區鬥爭,維持地方治安,除奸反霸,和配合主力部隊、地方武裝反「蠶食」、反「掃蕩」,以及在參軍、支前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改造平原地形,大挖抗日溝

在清河平原之上堅持抗日遊擊戰爭,由於其不同於山區的自然環境條件,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不利於八路軍的隱蔽轉移和遊擊作戰,而日軍則憑藉其機械化部隊和騎兵,不斷對八路軍實施長途奔襲和合圍「清剿」。清河區黨委、八路軍清河軍區認識到,要堅持平原遊擊戰爭,必須改造平原地形,普遍發動群眾大挖抗日溝、護莊溝、交通溝,建成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抗日溝網,築成能攻能守的地下長城,保存自己,打擊敵人。根據地內的抗日溝聯成網後,又逐步向遊擊區和接敵區發展。白天不能挖就夜間挖,或由八路軍部隊掩護挖。日偽則極力破壞,強迫群眾填平;白天被填平後,抗日軍民則夜間又挖開,堅持鬥爭,反覆較量,最後敵人無奈只得作罷。

清河區改造平原地形、大挖抗日溝這一工程之大,難以用數字統計,僅廣北根據地在1941年即挖抗日溝達500餘公裡。抗日溝是清河平原抗日軍民在對敵鬥爭中的重大改造,它便於抗日軍民隱蔽轉移,出其不意地打擊敵人,又可遲滯和阻撓敵人的襲擊,粉碎敵人的「掃蕩」、「清剿」,對堅持平原地區的抗日遊擊戰爭發揮了重大作用。

相關焦點

  • 【黨史故事】堅實的屏障——陝甘寧邊區的抗日武裝力量
    全面抗戰爆發後,陝甘寧邊區雖然不是直接抗日的區域,但革命武裝力量卻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當時邊區面臨兩大敵人:一是日軍已兵臨黃河東岸,對邊區虎視眈眈。二是邊區南、北、西三面的國民黨頑軍不斷挑起「磨擦」,甚至發動軍事進攻。為此,中央軍委和毛澤東對邊區的革命武裝力量作了調整。
  • 清河區經濟戰線的鬥爭
    隨著清河區各級抗日民主政權的建立和抗日根據地的發展擴大,清河區黨委加強了對抗日根據地財政經濟工作的指導,要求建立統一的、有計劃的供給制度,取消苛捐雜稅和攤派制度,實行統籌統支和合理負擔。抗戰初期,中共中央提出的「有錢出錢,有糧出糧,有槍出槍」的號召,包含了在財政經濟問題上聯合各階級一致抗日的統一戰線政策和要實行合理負擔的階級政策。
  • 劉老莊抗日風雲起 八十二烈士築忠魂
    1943年春,淮海平原依然春寒料峭,寒氣逼人。到處是荒蕪的土地,滿目的瘡痍。日偽的據點星羅棋布,盤踞在各大小集鎮上。日偽軍連年的「清鄉」和「掃蕩」,使本來遼闊、富饒的淮海平原變成了一副人間地獄的景象。淮海區人民早在抗日戰爭初期就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建立了抗日救亡團體,成立了抗日武裝力量,與敵人展開了不屈不撓的遊擊戰爭。1940年8月,八路軍五縱隊一支隊一大隊在我黨安排下進入淮海區,以發展壯大和鞏固這塊抗日根據地,並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權---淮海區人民行政公署。根據地因此得到了更好更快的發展,面貌煥然一新。
  • 冀中抗日地道戰:挖地道3萬裡 設置兵工廠(圖)
    冀中抗日地道戰:挖地道3萬裡 設置兵工廠(圖) 但也許您不知道,該片實際是一部針對民兵的軍事知識教學片,許多內容都是抗戰年代冀中平原實際作戰的經驗總結。  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後,日軍在華北展開殘酷的「治安戰」,力圖短期內蕩平中共武裝。尤其在冀中平原,面對優勢日軍的輪番「掃蕩」,缺乏地形依託的敵後武裝處於極為艱苦的環境中。
  • 挖壕看似費時費力,卻是平原作戰時減少傷亡的最好戰法
    平原作戰對進攻的一方極為不利,我軍向前進攻時,沒有任何有利地形來作為掩護。而黃百韜就不同了,李彌兵團撤走時,在碾莊留下了完整的防禦體系,明堡暗堡壕溝相通,無論在縱深方向還是平行方向,火力都可以相互掩護支援。眼看著能到手的山芋卻很燙手,粟裕坐在地圖前思索著破解之道。這時老領導陳毅的電話來了,你們華野可以放心地打,千萬不要著急,中野絕不會放過一個援兵過來。
  • 日軍壓迫老百姓挖壕溝,老百姓卻很積極,挖得又快又好
    但在1940年,日本讓老百姓挖壕溝,老百姓卻很樂意,十分積極幫助日軍幹活,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回族抗日英雄馬本齋馬本齋,1901年生,回族,河北滄州獻縣人。他在年少時期,跟隨父親來到了東北,之後便進入了東北講武堂,從那畢業之後,就從一個士兵升到了團長。
  • 日軍讓老百姓挖壕溝,發現老百姓都很積極,挖得又快又好
    1940年春,抗日名將馬本齋帶領部隊衝過滄石公路,到達河北深縣,要在這裡開展遊擊戰。深縣是一個交通咽喉地帶,馬本齋的到來,讓當地的日偽軍非常惶恐不安,於是就發動了針對馬本齋的清剿。在抗戰時期,華北大平原上的日軍主要的清剿手段,就是在各處修建據點,炮樓林立,駐紮著大量日偽軍,沿著公路兩旁,都要挖「交通溝」。交通溝又叫護路溝,為什麼要挖交通溝呢?這也是日寇被八路軍遊擊隊的伏擊戰術打怕的產物。
  • switch動物之森怎麼挖河流改造島嶼 動森挖土地施工
    switch動物之森怎麼挖河流改造島嶼?相信有玩家都特別想要改造自身的無人島吧,但是前期發現我們除了一些基本工具之外,發現改造不了,其實這個改造施工島嶼是需要通過主線條件才可以的,下面來給大家分享一下動森島嶼改造地形攻略吧.
  • 李林:讓敵人聞風喪膽的華僑抗日女英雄,24歲犧牲時已懷胎三月
    1935年12月20日,李林在上海參加了聲援北平一二九學生抗日救亡運動的大遊行。1936年春,她在上海參加了進步組織「抗日救亡青年團」。此後,她積極投身到抗日救亡活動中,尤其是她參加上海學生宣傳團到松江縣宣傳抗日,挺身而出與國民黨警察鬥爭,還被強行送回學校。學校當局對此卻不能容忍,最終將她開除。
  • 五種基本地形平原、高原、丘陵、山地和盆地,各有什麼特徵?
    地形是指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各種各樣形態,地球表面的地形都是在內力和外力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地形可以分為陸地地形和海底地形兩大部分。海底地形的類型包括大陸架、大陸坡、海溝、洋盆和海嶺等;陸地地形的基本類型包括平原、高原、丘陵、山地和盆地等,不同的地形類型有著不同的特徵,下面我們就來說說五種陸地基本地形。第一種地形是「平原」地形,平原是指海拔在200米以下,許多平原海拔都在50米以下,地勢平坦開闊的區域。
  • 揭秘白俄羅斯武裝力量
    近日,白俄羅斯武裝力量在西部格羅德諾州舉行的大規模綜合戰術演習結束。隨即,白俄羅斯軍隊轉入最高級別戰備狀態,並開始召回預備役部隊,因總統大選而引發的國內政局動蕩更加緊張。街頭抗議遊行持續不斷,北約大軍壓境頻頻示威,連接亞歐大陸的「璀璨明珠」白俄羅斯,陷入了二戰後最為艱難的境地。
  • 水鋼排汙排洪大溝改造工程主體完工
    近日,筆者從相關單位獲悉,六盤水市中心城區「水鋼排汙排洪大溝改造工程」主體工程已經完工,目前正進行植被綠化、環境整治等收尾工作。項目竣工後,將從源頭治理黑臭水體,實現「老水城河」清水、汙水分流,有效改善我市水生態環境。
  • 山貓挖樹機有什麼特點
    山貓挖樹機有什麼特點 隨著勞動力成本的增加和老齡化,設備替代勞動力已成為一種趨勢。山貓挖樹機通過刀片將樹根切開,切口平整,大大提高了樹木的成活率。而且蘋果形狀的包紮也不光是漂亮的土球。平均1-2分鐘挖一棵樹的效率是體力勞動的40倍,該技術設計合理,操作方便,故障率低。
  • 明明是連成整體的一個平原,為什麼分西歐平原和波德平原兩部分?
    基本的地形類型可以分為五類,分別是平原、高原、丘陵、山地和盆地地形,平原地形是指海拔在200米以下,地勢相對平坦開闊的區域,主要分布在大河的中下遊沿岸地區和沿海地區。在地形前面加上特定的名稱,就稱為「地形區」,比如我國主要的平原地形區有三個,分別是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遊平原。
  • 巾幗英雄:瓊崖女性的抗日救亡活動
    在1940年之後,根據特委的指示,反「圍剿」、反「掃蕩」必須建立一支強大的人民軍隊,動員優秀的男女青年參加隊伍,以加速抗日武裝建設。瓊文、樂萬、臨儋、昌感等地大批女青年參加抗日部隊。當時,瓊崖獨立總隊有4000餘人,其中女同志佔了12%以上。
  • 抗日反「掃蕩」,27歲張國華行事老練,團長評價:做事如下棋
    張國華隨即調整戰鬥部署,指揮部隊乘勢對敵軍前後左右夾攻,激戰9個小時,敵軍被拖得疲憊不堪,銳氣大減。張國華見時機成熟,率部發起衝鋒,指戰員如猛虎下山勢不可當,擊斃敵指揮官山崎三郎,敵士氣頓挫。由於當地抗日武裝早有準備,組織群眾分散離村,村莊裡的人所剩無幾,一小部分被強迫來修路的群眾則故意拖延。當敵人晚上返回據點後,遊擊隊的同志掩護群眾挖溝破壞。敵人的築路工程進展緩慢,最後計劃破產。 1941年7月7日,奉上級指示,魯西和冀魯豫兩邊區合併為冀魯豫邊區,湖西地區由魯西劃歸山東分局直接領導。8月,成武等縣會道門發動暴亂,湖西形勢驟然緊張起來。
  • 《八佰》熱映,山東的這些抗日遺蹟你不能不知道!
    美、英等敵對國僑民強行扣押設立集中營進行圈禁北方日佔區僑民囚禁在山東濰縣的集中營1942年3月,駐濰縣的日本憲兵隊長湯本宣典率日本憲兵和偽軍強佔樂道院把所有人員趕出,將房屋和區域依次編號並進行拆除改造馬鞍山,周圍峰巒起伏山上林木蒼蒼,山下淄水蜿蜒,道路縱橫交錯曾為歷史上南北交通咽喉抗日戰爭時期它是扼沂蒙山區通往清河區的門戶戰略位置重要
  • 瀘州水井溝步行街入選省級試點!將從這些方面改造提升
    現將2020年省級步行街改造提升試點名單公示,共15條,其中:瀘州水井溝步行街入選。 瀘州水井溝將要怎麼改造?
  • 「老水城河」實現清 汙分流 水鋼排汙排洪大溝改造工程主體完工
    日前,記者從相關單位獲悉,市中心城區「水鋼排汙排洪大溝改造工程」主體工程已經完工,目前正進行植被綠化、環境整治等收尾工作。項目竣工後,將從源頭治理黑臭水體,實現「老水城河」清水、汙水分流,有效改善我市水生態環境。
  • 慷慨激昂的抗日遊戲大盤點
    》《大進軍》的誕生——波瀾壯闊的革命戰爭,異彩紛呈的電影畫面,熠熠生輝的銀幕形象,為中國乃至世界電影畫廊增添了光輝一頁。記得小時候有一款遊戲叫做《平原驚雷》正是根據電影《地雷戰》改編的。這是一款類似《炸彈人》、《泡泡堂》的遊戲,而《平原驚雷》正是跟上面所提兩款遊戲類似的抗日題材平面遊戲。具體故事已經記得不是很清楚了,只記得每關都十分的有特點,殺敵的時候在沒有手槍的情況下只能靠放雷,而遊戲的另一個突出特點就是操作簡單,只需要6個按鍵就可以輕鬆控制主角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