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言,信而有徵,故怨遠於其身」,其中「信而有徵」正在延伸到社會的各個階層,可為驗證其言為信實,或徵求、驗證信用等各個方面,與人民群眾的生活變得息息相關。
相對於發達國家,我國的信用體系正在發展階段,經濟體制、法律體系及市場基礎與發達國家相比有很大不同雖然,從古代就開始注重「誠信」二字,但論起發展是從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隨著各項金融體制改革、對外交往經濟增加及各項順應改革開放措施的實行,我國的信用體系建設才深入推進,經過多年發展,直到2013 年3 月,《徵信業管理條例》正式實施,明確中國人民銀行為徵信業監督管理部門,徵信業步入了有法可依的軌道。
前有酒店洩露個人開房信息,現有江蘇一高校學生信息洩露被盜用,目前個人信息洩露甚至被盜用的事情隨處可見,以至於近幾年的電信詐騙案頻繁發生,雖然國家相關部門出臺相關政策嚴厲打擊電信詐騙行為,但是個人信息的洩露事件還是頻繁發生並且多數人對個人信息的保密措施做得不夠嚴謹,多數人受傳統意識的影響,僅僅把信用作為一種觀念用道德去約束,認為失信之人只會受到社會道德的譴責,但並沒有意識到現在信用已經發展成一種商品。若個人信息被不法分子盜用獲利,不僅會對個人經濟利益造成巨大損失,還會對平時生活帶來諸多不便。
目前以消費為主體的信用體系正在穩步發展,以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發改委、信息辦公室等國家部門為依託,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等各大公司正在搭建自己的信用平臺,平臺對海量信息數據的綜合處理和評估,包括行為偏好、履約能力、人脈關係等各方面,形成以分值形式的信用評估,這樣既能保護個人隱私,又能助力中國信用體系的加速建設。各家的信用平臺在政府部門監管以及個人授權的情況下覆蓋平日生活的方方面面,從開始兜裡不揣錢出門沒有安全感到現在一部手機走天下以及不久以後人臉識別技術的普及,處處涉及到個人信用。以公司為依託建立的信用平臺相對安全一些,而這些信用平臺也做到了與之於民用之於民,平臺利用數據分析形成分值,依靠這些分值可以在信用卡還款、網購、轉帳、理財、水電煤繳費、租房信息等方面享受便利,包括前不久與各家共享單車合作免除押金服務,為平時生活衣食住行等方面帶來諸多便利。
中國的信用體制建設正在飛速發展,但也面臨法律保障機制並不完善以及多數人尚未樹立現代信用意識、信用中介機構整體水平不高、個人信用平臺構建約束大等各類問題,因此應大力培育社會信用觀念和意識,建立起完善的社會信用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