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保護好您的個人信息

2021-01-12 瞎扯陰謀論

「君子之言,信而有徵,故怨遠於其身」,其中「信而有徵」正在延伸到社會的各個階層,可為驗證其言為信實,或徵求、驗證信用等各個方面,與人民群眾的生活變得息息相關。

相對於發達國家,我國的信用體系正在發展階段,經濟體制、法律體系及市場基礎與發達國家相比有很大不同雖然,從古代就開始注重「誠信」二字,但論起發展是從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隨著各項金融體制改革、對外交往經濟增加及各項順應改革開放措施的實行,我國的信用體系建設才深入推進,經過多年發展,直到2013 年3 月,《徵信業管理條例》正式實施,明確中國人民銀行為徵信業監督管理部門,徵信業步入了有法可依的軌道。

前有酒店洩露個人開房信息,現有江蘇一高校學生信息洩露被盜用,目前個人信息洩露甚至被盜用的事情隨處可見,以至於近幾年的電信詐騙案頻繁發生,雖然國家相關部門出臺相關政策嚴厲打擊電信詐騙行為,但是個人信息的洩露事件還是頻繁發生並且多數人對個人信息的保密措施做得不夠嚴謹,多數人受傳統意識的影響,僅僅把信用作為一種觀念用道德去約束,認為失信之人只會受到社會道德的譴責,但並沒有意識到現在信用已經發展成一種商品。若個人信息被不法分子盜用獲利,不僅會對個人經濟利益造成巨大損失,還會對平時生活帶來諸多不便。

目前以消費為主體的信用體系正在穩步發展,以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發改委、信息辦公室等國家部門為依託,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等各大公司正在搭建自己的信用平臺,平臺對海量信息數據的綜合處理和評估,包括行為偏好、履約能力、人脈關係等各方面,形成以分值形式的信用評估,這樣既能保護個人隱私,又能助力中國信用體系的加速建設。各家的信用平臺在政府部門監管以及個人授權的情況下覆蓋平日生活的方方面面,從開始兜裡不揣錢出門沒有安全感到現在一部手機走天下以及不久以後人臉識別技術的普及,處處涉及到個人信用。以公司為依託建立的信用平臺相對安全一些,而這些信用平臺也做到了與之於民用之於民,平臺利用數據分析形成分值,依靠這些分值可以在信用卡還款、網購、轉帳、理財、水電煤繳費、租房信息等方面享受便利,包括前不久與各家共享單車合作免除押金服務,為平時生活衣食住行等方面帶來諸多便利。

中國的信用體制建設正在飛速發展,但也面臨法律保障機制並不完善以及多數人尚未樹立現代信用意識、信用中介機構整體水平不高、個人信用平臺構建約束大等各類問題,因此應大力培育社會信用觀念和意識,建立起完善的社會信用制度。

相關焦點

  • 「科普」怎樣保護個人信息安全?這組漫畫告訴您!
    3月 6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正式發布國家標準《信息安全技術個人信息安全規範》(下稱《規範》),並定於2020年 10月 1日實施。該《規範》對個人信息收集、儲存、使用做出了明確規定,並規定了個人信息主體具有查詢、更正、刪除、撤回授權、註銷帳戶、獲取個人信息副本等權力。本文綜合整理自中國信息安全、網信天津、山東省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原標題:《【科普】怎樣保護個人信息安全?這組漫畫告訴您!》
  • 拿什麼保護個人信息?
    近日,「圓通內鬼致40萬條個人信息洩露」話題衝上熱搜榜,引發輿論廣泛關注。據報導,通過有償租用圓通員工系統帳號,不法分子藉機盜取公民個人信息40萬條,層層倒賣公民個人信息違法獲利120餘萬元,涉及河南、河北、山東等多個省份。  公民個人信息是一種無形資產,數位化時代更加凸顯個人信息的價值。
  • 您的信息正被洩漏!YouTube隱私如何設置保護信息安全?
    YouTube已成為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的一部分,您是否擔心使用YouTube的過程中會有信息安全或隱私洩露的問題呢? 您的視頻觀看習慣以及喜愛偏好可能會向全世界公開。如果您創建和上傳視頻,則可能會意外洩露地址或電話號碼之類的私人信息。
  • 知名藝人信息僅需幾元?天威誠信教你如何保護個人信息!
    知名藝人是如此,你的信息呢,又值多少錢?  據網絡流傳的一份數據公司個人信息報價表,3毛能買到你在外賣平臺的基本信息和帳單詳細信息,2元就能買到你在某主流購物平臺的交易明細及關聯帳號的借貸信息……  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個人在大數據面前幾乎毫無隱私,接近「裸奔」。社會對個人數據被濫用和隱私洩露的焦慮也日益增長。人們困惑於自己的信息究竟是如何洩露的,以及怎樣保護自己的個人信息?
  • 大數據時代,如何保護我們的個人信息?
    從大方向來說,大數據當然是便利了我們的生活,但如果這一技術被不當利用,我們的個人信息會被打包處理出售給各種企業,這些企業視我們為廣告、促銷信息的精準投放對象,每天各種消息狂轟濫炸,令人不勝其煩。想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保護我們的個人信息不被濫用。今年兩會不少代表委員都關注了個人信息保護相關問題。
  • 大數據時代,我們的個人信息要如何保護?
    「您好,這裡是海南這裡賣車的的,近期我們有接到您的諮詢電話,請問您還有沒有意向購買車子呢?」一個陌生的女聲通過電話傳了過來。「不用了,不買了」「您已經買到了嗎?是在哪買的呢?」雖然他那比我們「海普」還不標準的普通話大概是騙不了幾個人,但是他精確的掌握著我們的個人信息,難免會有人上當,如果是對電信詐騙抵抗能力差的老年人接到這通電話,後果根本無法設想。茫茫網際網路,騙子到底是從哪拿到我的個人信息的?
  • 金融個人信息保護的數據開放探析
    開放銀行的實質是銀行金融數據的開放,其中一項重要前提為個人金融信息的有效保護。在我國目前個人信息保護的法律體系尚不完善的情況下,如何應對開放銀行數據共享對個人金融信息保護帶來的挑戰和問題,值得相關部門研究探討。何為開放銀行  如果簡單定義物理網點為Bank1.0,電子銀行推進Bank2.0,網際網路銀行開啟Bank3.0,Bank4.0可以看作是開放銀行的探索。
  • APP用戶個人信息保護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聞庫(徐想 攝)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聞庫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介紹,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大規模廣泛應用,用戶信息問題現在已經逐步引起社會更大關心。工業和信息化部高度重視用戶信息保護工作。今年以來,持續開展行動應用程式(APP)侵害用戶權益專項整治行動,深化用戶個人信息保護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第一,縱深推進APP侵害用戶權益專項整治行動。
  • 守護數據安全 個人信息保護「交規」日臻完善
    編者按:假如站在10年後的時間節點回顧歷史,或許會發現,2020年已成為我國建立個人信息保護制度的關鍵之年。在今年,我國兩部關於個人信息保護的法律取得重大進展,頂層設計推進一系列布局,而野蠻生長的網際網路金融也正在收歸監管之手。與此同時,國際上對於個人信息保護的重視與法律制度的完善,也倒逼國內加快立法進程,逐漸建立起自己的數據安全規範。
  • 守護數據安全 個人信息保護"交規"日臻完善
    編者按:假如站在10年後的時間節點回顧歷史,或許會發現,2020年已成為我國建立個人信息保護制度的關鍵之年。在今年,我國兩部關於個人信息保護的法律取得重大進展,頂層設計推進一系列布局,而野蠻生長的網際網路金融也正在收歸監管之手。與此同時,國際上對於個人信息保護的重視與法律制度的完善,也倒逼國內加快立法進程,逐漸建立起自己的數據安全規範。
  • ...應急指揮部發布公告:規範疫情信息處理 保護公民個人信息和隱私權
    四川省疫情應急指揮部發布公告:規範疫情信息處理 保護公民個人信息和隱私權 2020-12-15 17: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網信普法】《民法典》個人信息保護的六大亮點
    【網信普法】《民法典》個人信息保護的六大亮點 2020-08-05 08: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MG動畫丨你的個人信息,網絡安全法來保護
    請刷新試試《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是我國第一部全面規範網絡空間安全管理方面問題的基礎性法律。謹防個人信息洩露,不做受害者!如今,個人信息洩露已成為網絡詐騙泛濫的重要原因,甚至形成了完整的黑灰產業鏈,不容忽視。生活中亂蹭WiFi,分享送流量,搶紅包輸入個人信息,網站註冊信息等等不經意的行為隨時都可能洩露個人信息,給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機,簡直防不勝防!
  • 中國寧波網丨保護個人金融信息 注意新型詐騙手段
    隨著元旦、春節雙節的臨近,廣大消費者外出旅遊、居家購物,除了做好防疫措施外,還要注意保護個人金融信息,提高金融風險防範意識,特殊時期,謹防新型詐騙手段。浙商銀行寧波分行溫馨提示,個人金融信息的洩露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種情景:1.隨意填寫個人資料。為了獲得網絡上某些不知名平臺參與各種小活動,隨意填寫個人信息、註冊帳戶,導致信息洩露;2.連接免費WiFi或未知二維碼。
  • 倒賣簡歷猖獗警示求職者保護個人信息
    個人簡歷一般包括姓名、聯繫電話、住址、教育履歷、職業經歷等個人重要信息。然而,求職者的簡歷卻成了不法者牟利的「工具」。個人簡歷被倒賣後,對求職者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會不斷收到騷擾電話與簡訊「轟炸」;如果個人信息被不法人員用於網絡貸款、擔保等交易,求職者還有可能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財產遭受損失。
  • 「扒私」行為越界 如何更好保護個人信息?
    「鐵蹄」過處,「寸草不生」,女孩14天內的活動場所在地圖上被一一標示出來,繼而其真實姓名、家庭住址、電話號碼、身份證號碼等個人信息也在網絡江湖上流傳開來,謾罵、誹謗、騷擾等一齊向她襲來。無怪乎有評論說,「比病毒更可怕的是網暴」。
  • 2020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 青島市活動公益動漫展播|個人信息保護
    你的個人信息可能在不經意間被洩漏網絡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竊取個人信息的手段也變得五花八門,隨手點開一個「優惠券」連結就可能在不經意間「出賣」了你的個人信息。這些信息一旦洩露,就會在不法分子中進行販賣,給用戶埋下潛在的「消費炸彈」,進而造成經濟損失。
  • 上海通信管理局加強APP個人信息保護監管
    近期,上海市通信管理局通過約談通報、行政處罰、下架斷網等多種管理手段,嚴肅查處了一批侵害用戶權益和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的APP應用,淨化上海地區移動網際網路空間。一是創新技術手段,建設上海市移動網際網路應用大數據監測平臺,實現對本市移動APP應用以及APP開發者的全量統計,並對各APP開展自動化、滾動式安全監測,對應用的惡意行為、漏洞風險、隱私保護、權限調用等情況進行測評。截至2020年11月,監測平臺已收錄了上海地區12.8萬餘款安卓APP應用和5萬餘款iOSAPP應用。
  • 天桐互動出席全國App個人信息保護監管會
    11月27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牽頭組織、協調的全國App個人信息保護監管會在京召開。我司——天桐互動有幸出席會議。  ﻩ在App強制授權、過度索權、超範圍收集個人信息的現象大量存在、違法違規使用個人信息問題十分突出的背景下,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等有關部門開展了全國範圍內的專項整治的工作。
  • 鏈信如何保護你的個人隱私
    在這個資訊時代,我們的隱私很多時候很難保證。稍不留意我們的隱私,就可能被洩露,被一些不法分子用來換取利益,夸克鏈信選擇保護你的隱私,絕不出賣個人信息和個人隱私。自從夸克鏈信創立以來,一隻吉利與保護每一個鏈信用戶的個人隱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