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膠囊實施協同治療 腫瘤生長抑制率可達87.2%

2021-01-09 荊楚網

9月4日,記者從華東理工大學獲悉,該校藥學院教授朱維平研製出了一種自加速過氧化氫刺激響應型金納米囊泡,實現了對小鼠腫瘤化療和飢餓治療的協同治療,相關成果發表在生物醫學的國際知名期刊《治療診斷學》(Theranostics)上。

有機—無機雜化納米囊泡結合了有機材料高度的生物相容性,以及無機材料獨特的光學、電、磁學特性,同時具有良好的載藥能力,近年來在癌症診斷、治療及成像領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其中,具有可調節近紅外吸收的金納米囊泡通過基於光的成像或治療模態,對腫瘤實現了良好的診療效果。然而,由於近紅外光的穿透深度依然有限,以往報導的金納米囊泡對處於深層組織的腫瘤的治療依然面臨較大挑戰。

過氧化氫是細胞內眾多代謝途徑的副產物,主要產生於線粒體。癌細胞內的線粒體功能紊亂,在癌細胞快速增殖的過程中會持續產生大量過氧化氫。針對這一特性,朱維平與復旦大學聶志鴻教授團隊合作,設計並製備了過氧化氫刺激響應型金納米囊泡TG-GV,同時包裹乏氧前藥替拉扎明(TPZ)以及葡萄糖氧化酶(GOx),實現腫瘤部位特異性釋藥。

在腫瘤部位高濃度過氧化氫的氧化作用下,囊泡TG-GV表面兩親聚合物中的疏水片段轉為親水態,使囊泡發生崩解,釋放TPZ及GOx。其中GOx可氧化腫瘤部位的葡萄糖,產生飢餓效應,同時消耗大量氧氣,加劇腫瘤的乏氧狀態,激活乏氧前藥TPZ變為毒性自由基,殺傷癌細胞。GOx在氧化葡萄糖的過程中產生大量過氧化氫,進一步刺激囊泡釋放更多藥物,從而產生「自加速」的藥物釋放效果。該囊泡在植有4T1移植瘤的活體小鼠體內表現了良好的抑瘤效果,腫瘤生長抑制率高達87.2%。經驗證,化療和飢餓治療產生了協同治療的效果。

該研究突破了以往金納米囊泡僅限於光控治療的局限,巧妙利用腫瘤微環境的特性,設計了內源性刺激響應的載藥金納米囊泡,拓寬了金納米囊泡的應用場景,為有機—無機納米雜化囊泡的設計和應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關焦點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提出光熱和光動力協同治療腫瘤新策略降低腫瘤...
    目前納米載體介導的腫瘤光治療,特別是具有代表性的光熱治療(PTT)和光動力治療(PDT)已取得了很大進展。光熱治療腫瘤短期效果好,光動力治療持續時間較長。但無論是PTT或者PDT都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陷,單模式治療難以徹底根除腫瘤。PTT和PDT協同治療既繼承了光治療毒性低、副作用小的優點,又能使兩種治療方式取長補短,是提高療效和減少毒副作用的有效策略。
  • 東華大學朱利民團隊:功能化硼納米片納米平臺用於腫瘤低溫光熱治療...
    近年來,光熱療法(PTT)作為腫瘤治療中的新興手段被廣泛研究。然而,由於腫瘤的耐熱性以及由此引起的腫瘤復發,使得PTT的研究面臨著巨大挑戰。因此,克服腫瘤耐熱性是使實現放大PTT效果的一種潛在策略。
  • ...團隊開拓磁力熱協同腫瘤治療新模式,成果發表於Advanced Science
    醫學院及附屬東方醫院成昱教授團隊開拓磁力熱協同腫瘤治療新模式,成果發表於Advanced Science 來源:醫學院   時間:2020
  • 蘇州大學《Adv Mater》:超分子納米結構,癌症治療新機會!
    光動力療法(PDT)作為一種依賴於光活性染料的療法,可以與免疫療法和化學療法等其他治療方法相結合,產生針對惡性腫瘤(如乳腺癌)的增強的抗腫瘤功效。然而,目前的困境是,光活性劑未能通過化學修飾可控地調節它們的光轉化,以優化腫瘤治療和預後。
  • Sci Rep:新型納米膠囊或有望治療1型和2型糖尿病
    2020年1月15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Scientific Report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澳大利亞科廷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出了一種新型的納米膠囊,其或能有效靶向作用肝臟和胰腺,從而降低兩種類型糖尿病的炎性效應。
  • 北化:具自產氧能力的MOF衍生納米顆粒增強對腫瘤聲動力治療
    近年來,聲動力治療(SDT)作為一種新興的非侵入性癌症治療手段發展迅速。然而,腫瘤中的乏氧環境極大的限制了具有氧氣依賴性特徵的SDT抗癌效率,此外,SDT過程中氧氣的消耗會進一步加重腫瘤的生長和轉移。目前,有兩種主要策略可提高SDT中腫瘤區域的氧氣含量。一種是使用載體將氧氣分子直接遞送至腫瘤部位以增加氧氣濃度,另一種是使用可催化過氧化氫分解的納米材料與聲敏劑結合以實現原位氧氣生成。
  • 專注皮膚病與腫瘤創新治療的行業領先者復旦張江
    公司的光動力技術處於世界領先水平,並擁有先進的納米技術、基因工程技術和口服固體製劑技術等,現有藥品主要覆蓋皮膚性病治療和抗腫瘤治療領域。公司以探索臨床治療的缺失和不足,並提供更有效的治療方案和藥物為核心定位,務求成為生物醫藥業界的創新者和領先者。
  • 微芯生物(688321.SH):西奧羅尼膠囊納入擬突破性治療品種公示
    格隆匯12月18日丨微芯生物(688321.SH)公布,公司產品西奧羅尼膠囊近日被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納入擬突破性治療品種公示名單,公示期7日。西奧羅尼,是公司自主研發的機制新穎的靶向三通路選擇性激酶抑制劑,屬於小分子抗腫瘤原創新藥,它針對主要幾種腫瘤相關靶標蛋白激酶AuroraB、VEGFR1,2,3、PDGFRα/β、和CSF-1R均有顯著的體外抑制活性(IC50小於10nM)。
  • 線粒體代謝:腫瘤治療靶點
    線粒體代謝支持大分子合成以促進腫瘤細胞生長 TCA循環還會產生NADH和FADH2,它們需要通過線粒體電子傳輸鏈(ETC)將其再生為NAD+和FAD,以使TCA氧化循環發揮功能(圖2)。最近研究表明,泛醇氧化還原為泛醌是ETC對腫瘤生長的重要作用。線粒體複合物I和II向泛醌產生電子,生成泛醇。
  • 杭師大謝恬教授團隊發明鍺烯納米水凝膠藥物遞送系統,用於腫瘤手術...
    杭州師範大學謝恬教授團隊發明鍺烯納米水凝膠藥物遞送系統用於腫瘤手術輔助治療新策略手術是目前實體瘤治療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創口感染和術後腫瘤復發是實體瘤手術治療面臨的兩大挑戰。新輔助治療和術後輔助治療在改善患者預後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 納米結構助力幹細胞治療帕金森病!
    近日,香港浸會大學(HKBU)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納米結構,可以刺激神經幹細胞分化成神經細胞。他們發現,將這些神經細胞移植到患有帕金森病的大鼠體內,隨著新細胞取代移植部位周圍受損的神經細胞,這些神經細胞逐漸改善了大鼠的症狀。這項新發明為幹細胞治療提供了有希望的見解,並為帕金森病的新治療帶來了希望。
  • 腫瘤逃逸?阻止其分泌類固醇或可延緩腫瘤生長
    原創 轉網 轉化醫學網本文為轉化醫學網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作者:Lauren導言:免疫治療是腫瘤治療史上的重大突破,它是利用機體自身免疫系統殺傷癌細胞。近日,來自劍橋大學韋康桑格研究所和MRC癌症部門的研究人員表明,腫瘤的免疫T細胞會分泌類固醇,阻止這類類固醇的產生就可延緩腫瘤的生長。早前的研究已經表明,腫瘤可以通過使免疫細胞產生免疫抑制類固醇來逃避免疫系統。
  • 微芯生物西奧羅尼膠囊納入擬突破性治療品種
    原標題:微芯生物西奧羅尼膠囊納入擬突破性治療品種   微芯生物
  • 「酶促解組裝」納米簇光敏劑!
    ,顯著抑制了腫瘤生長。然後用1O 2指示劑在雷射照射(660 nm)下定量測量FHP的1O 2生成能力,結果表明,酶觸發解組裝過程使FHP光動力性能提升~4倍(圖1E)。此外,在CE處理過的FHP的TEM圖像中觀察到超小納米顆粒(約10 nm)(圖1f),表明當P1水解時,納米簇會部分分解。
  • 腫瘤細胞免疫治療最前沿進展有哪些
    另外5位患者為晚期不可手術患者,其中2位在接受疫苗注射後,出現了腫瘤明顯縮小,達到了客觀有效;另外一位患者在接受了疫苗聯合PD-1抗體治療後腫瘤完全緩解。同時,哈佛大學的Catherine J.Wu教授帶領的團隊,利用新抗原個體化肽疫苗治療6位黑色素瘤患者,4位患者在接受疫苗注射25個月後,未出現復發;另外2位出現復發的患者,復發後接受了PD-1抗體治療,均實現了腫瘤完全緩解,並且在他們的身體裡檢測到了針對新抗原的特異性免疫細胞。
  • 假如給一粒藥穿上「納米戰衣」
    阿爾茲海默病小鼠模型顯示,該納米藥物可改善神經元形態學改變,挽救記憶障礙,減緩疾病的發病進程。這意味著,該研究有望提供一種多功能、高效協同、生物安全性好的阿爾茲海默症治療新候選方案。探索阿爾茲海默症治療的新辦法9月21日,是世界阿爾茲海默症日,有統計顯示,我國阿爾茲海默症患者居全球首位,是全世界新發病例增速最快的國家之一,預計到2050年我國阿爾茲海默症患者人數可達3000萬人。然而,對這種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人們對它既熟悉又陌生,目前並沒有找到其發病的確切機理,也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
  • 免疫抗癌藥物YS-ON-001在腫瘤治療領域取得新突破
    北京2018年12月3日電 /美通社/ -- 依生生物製藥有限公司今天宣布,該公司免疫抗癌藥物YS-ON-001取得新的研究進展,腫瘤局部注射產生了優異的腫瘤治療效果。這一發現是在動物肝癌模型上完成的,通過腫瘤局部注射微量的YS-ON-001,展示出顯著的腫瘤抑制效果,同時通過對該產品引起的腫瘤微環境影響進行研究,進一步證實了該產品的抗癌機理。作為一類治療用生物製品,該產品的臨床申請已獲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藥品審評中心(CDE)正式受理,並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授予的治療胰腺癌和肝癌的孤兒藥資質。
  •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Simone Schuerle:用磁場控制納米機器人抗癌
    納米醫療技術專家、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助理教授 Simone Schuerle 就曾發明過一種由 3D 列印而成的、可受外部磁場操控的微型機器人。這種機器人能夠向腫瘤等病變組織輸送納米顆粒藥物,實現更精準的靶向給藥。這種技術到底有什麼神奇之處?它又會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超聲診斷科梁曉龍課題組在克服腫瘤乏氧提高化療/...
    以往的報導使用近紅外雷射或普通超聲觸發氧氣的釋放,但是近紅外雷射的組織穿透性有限,普通超聲沒有升溫效果,而腫瘤溫度的升高可以加速血流灌注量,以進一步改善腫瘤乏氧。也就是說,高強度聚焦超聲本身就具有一定程度上改善乏氧的能力。本研究證實,高強度聚焦超聲可以縮小腫瘤乏氧區域的面積,降低HIF-1α的相對表達水平。(2)採用高穩定的矽質體作為氟碳材料的遞送載體。
  • 專注腫瘤免疫靶向藥市場的艾美斐生物獲近億元Pre-A輪融資
    在抗癌藥市場裡,腫瘤免疫靶向藥市場正在穩步增長,面對現有的已被發現的抗癌免疫靶點,太多藥企跟風研發,扎堆現象日益明顯,導致賽道擁擠、產品同質化日趨嚴重,僅PD-1這一個靶點,國內的相關研發企業就超過百家,成為不可持續發展的狀況。  「對於過於擁擠的賽道、過於重複的項目,他們的前景是非常堪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