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開拓磁力熱協同腫瘤治療新模式,成果發表於Advanced Science

2020-12-10 同濟大學新聞網

醫學院及附屬東方醫院成昱教授團隊開拓磁力熱協同腫瘤治療新模式,成果發表於Advanced Science

來源:醫學院   時間:2020-05-12  瀏覽:

同濟大學醫學院及附屬東方醫院成昱教授團隊發現,基於鐵氧體材料的微磁力和磁熱可協同程序化調控腫瘤細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的產生,實現了磁力熱物理協同治療(mechanical-thermal induction therapy,MTIT),為深層腫瘤根除提供了物理與生化協同治療的新模式。此研究成果5月9日在線發表於Advanced Science雜誌。論文的第一作者是博士研究生吳交交,通訊作者是成昱教授。

早在20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發現了磁現象。磁場是一種安全且時空可控的物理手段,在生命醫學領域有廣泛應用。磁感應物質可將外加磁場能量轉化為熱能或機械能,有望為腫瘤提供一種簡單又有效的治療手段。如何兼顧磁物理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其臨床轉化面臨的巨大挑戰。

此項研究以60 nm鋅摻雜氧化鐵納米方塊為磁感應器,分兩個關鍵階段接收磁場信號進行腫瘤治療。第一階段是超低頻磁力增敏,磁性材料在15 Hz旋轉磁場下產生類似「渦旋」的機械力破壞細胞亞細胞結構,調控細胞內的ROS水平,提高腫瘤細胞的敏感性;第二階段是高頻磁熱治療,磁性材料在375 kHz交變磁場下產熱,對腫瘤細胞的ROS進一步調控,從而實現低熱(42-43.5 ℃)治療。在腦膠質瘤和乳腺癌動物模型中,採用MTIT治療的小鼠腫瘤完全消失,實現了令人欣喜的抗腫瘤治療效果。

磁力熱療(MTIT)調控腫瘤細胞內ROS示意圖

醫學專家表示,萬物之始,大道至簡」,這種基於簡單的磁感應材料,通過雙頻磁場的智能調控,可實現對細胞的力、熱及生化信號的遠程調控,為深層腫瘤治療提供了更加簡單、有效的物理治療方案。

成昱教授團隊紮根微磁力調控的基礎研究和轉化醫學,近年來已分別在Advanced Materials (2018, 2020) 、Advanced Science (2020) 、Small (2020)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20) 、Theranostics (2017)、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 (2016)等重要學術雜誌發表一系列論文,並自主研發微磁力調控設備,積極進行微磁力產業化和臨床應用對接。

此項研究工作得到同濟大學腦與脊髓臨床研究中心、附屬東方醫院的大力支持,並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教委科研創新計劃重大創新項目、中央高校經費、同濟大學教育發展基金、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的資助。

論文連結:https://doi.org/10.1002/advs.201902933

 

相關焦點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提出光熱和光動力協同治療腫瘤新策略降低腫瘤...
    目前納米載體介導的腫瘤光治療,特別是具有代表性的光熱治療(PTT)和光動力治療(PDT)已取得了很大進展。光熱治療腫瘤短期效果好,光動力治療持續時間較長。但無論是PTT或者PDT都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陷,單模式治療難以徹底根除腫瘤。PTT和PDT協同治療既繼承了光治療毒性低、副作用小的優點,又能使兩種治療方式取長補短,是提高療效和減少毒副作用的有效策略。
  • 納米膠囊實施協同治療 腫瘤生長抑制率可達87.2%
    9月4日,記者從華東理工大學獲悉,該校藥學院教授朱維平研製出了一種自加速過氧化氫刺激響應型金納米囊泡,實現了對小鼠腫瘤化療和飢餓治療的協同治療,相關成果發表在生物醫學的國際知名期刊《治療診斷學》(Theranostics)上。
  • 王麗麗教授光解水產生氫氣用於癌症治療研究成果發表
    王麗麗教授光解水產生氫氣用於癌症治療研究成果發表 時間:2020-05-21 來源:理學與信息科學學院 近日,
  • 東華大學朱利民團隊:功能化硼納米片納米平臺用於腫瘤低溫光熱治療...
    近年來,光熱療法(PTT)作為腫瘤治療中的新興手段被廣泛研究。然而,由於腫瘤的耐熱性以及由此引起的腫瘤復發,使得PTT的研究面臨著巨大挑戰。因此,克服腫瘤耐熱性是使實現放大PTT效果的一種潛在策略。
  • 中山醫院葛均波院士團隊「腫瘤心臟病學」創新成果落地
    央廣網上海12月14日消息(記者楊靜)今天(14日),葛均波院士團隊做客「科技會客廳」,就腫瘤心臟病臨床實踐中的創新成果研發與落地、新媒體平臺工具的輔助應用進行分享。基於臨床需求,葛均波院士團隊制定出了「乳腺癌治療相關心臟毒性臨床評分表」,可以幫助非心臟科醫生早期、快速識別高危人群,儘快轉至心臟專科尋求治療建議,幫助控制嚴重不良事件的發生,降低心血管合併症的發生率。
  • 殺滅腫瘤細胞、防控放射性相關毒副作用!中山醫院放療科團隊研究...
    殺滅腫瘤細胞、防控放射性相關毒副作用!中山醫院放療科團隊研究成果引發國際同行關注!今年該團隊已有2項研究成果分別被腫瘤學臨床和基礎研究國際頂級會議——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和美國癌症研究協會(AACR)年會接受為壁報交流。作為4篇研究成果的第 1 作者,放療科副主任杜世鎖教授在大會上作口頭髮言。
  • Advanced Science: 幹細胞治療阿爾茨海默病取得新進展
    2020年7月6日,國際學術期刊Advanced Science在線發表了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和華南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成果「HGF mediates clinical-grade human umbilical cor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mproved functional
  • 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鞏長暘團隊在Advanced Functional...
    近日,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鞏長暘研究員團隊在材料領域知名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IF:16.836)上發表了題為「Multistage Sensitive NanoCRISPR Enable Efficient Intracellular
  • Science子刊:免疫治療新策略!激活腫瘤相關巨噬細胞表面受體CD206...
    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20年2月12日的期刊上,論文標題為「Mannose receptor (CD206) activation in 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 enhances adaptive and innate antitumor immune responses」。
  • 吳鵬團隊揭示檢測腫瘤抗原特異性T細胞的方法
    原創 Cell Press CellPress細胞科學 生命科學Life science2020年10月22日,美國加州Scripps研究所吳鵬團隊在Cell Press細胞出版社旗下期刊Cell上發表了一篇新研究
  • 細胞子刊《iScience》發表大工綠色動力電池突破性成果
    細胞子刊《iScience》發表大工綠色動力電池突破性成果 2020-12-29 20: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腫瘤細胞免疫治療最前沿進展有哪些
    本文中,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腫瘤中心的劉寶瑞教授將解讀實體腫瘤精準免疫治療新趨勢。Wu教授帶領的團隊,利用新抗原個體化肽疫苗治療6位黑色素瘤患者,4位患者在接受疫苗注射25個月後,未出現復發;另外2位出現復發的患者,復發後接受了PD-1抗體治療,均實現了腫瘤完全緩解,並且在他們的身體裡檢測到了針對新抗原的特異性免疫細胞。
  • 今日《自然》亮點:新型細胞因子IL-18,腫瘤免疫治療迎來新進展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今日,頂尖學術期刊《自然》發表了一篇有關IL-18在腫瘤免疫療法領域研究進展的論文。這篇備受關注的論文來自耶魯大學免疫系的Aaron Ring教授團隊 (第一作者為周挺博士)。由於IL-18能夠誘導免疫細胞的增殖並活性增強的特性,近年來其在抗腫瘤上的作用被廣泛研究。譬如IL-18被報導通過增強NK細胞的ADCC效應從而殺傷腫瘤【4】,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有協同效應【5】以及被裝進CAR-T載體中作為效應分子【6】。
  • 吉大陳立教授團隊在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s》發表論文!
    近日,吉林大學基礎醫學院、護理學院陳立教授團隊與哥倫比亞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合作研究的成果「Treatment of severe sepsis with nanoparticulate cell-free DNA scavengers(納米顆粒游離DNA清除劑治療嚴重膿毒症)」,發表於
  • 我院神經外科張弩教授團隊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國際知名學術期刊...
    近日,我院神經外科張弩教授團隊研究成果「An Upstream Open Reading Frame in Phosphatase andTensin Homolog (PTEN) Encodes A Circuit Breaker of Lactate Metabolism」在線發表於國際知名學術期刊
  • APBMT2020丨吳彤主任特邀大會發言:CART,血液腫瘤治療新時代
    這是繼2020年6月高博團隊15項成果亮相第25屆歐洲血液學年會(EHA2020)、2020年8月4項成果亮相第46屆歐洲血液與骨髓移植協會年會(EBMT2020)後的又一次學術實力的見證。 (CART,血液腫瘤治療新時代) 這一話題進行主題演講,分享高博團隊在CART治療領域的創新與突破。   CART細胞治療是近年來廣受學術界關注的治療難治復發血液腫瘤的新療法。
  • 糞便微生物群移植可促進腫瘤免疫反應
    糞便微生物群移植可促進腫瘤免疫反應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2 20:22:37 美國艾拉勒梅鮑姆癌症免疫研究所Ben Boursi研究組取得最新進展。
  • 深圳大學黑磷光免疫抗腫瘤成果入選2020中國光學領域十大社會影響...
    經過三輪評選,深圳大學黑磷光免疫抗腫瘤成果成功入入圍榜單,成為2020 中國光學領域十大社會影響力事件之一。據悉,該研究成果將在生物醫學應用和臨床轉化中展現巨大潛力。 據介紹,光在生物醫藥領域的應用始於19世紀,經過兩個世紀的發展,光對現代醫學產生了更重要的影響,並由此誕生了生物光子學。
  • 腫瘤細胞如何「黑化」,樊嘉院士團隊首次揭示肝癌原發腫瘤和早期...
    目前,手術是肝癌根治性治療的最主要手段,但術後5年內復發轉移率高達60-70%。早期腫瘤復發是指手術後兩年內出現的復發,佔肝癌術後復發的三分之二以上,預後差。探索肝癌術後復發和轉移的相關機制,有助於發現更有效的肝癌治療新策略。
  • 深大黑磷光免疫抗腫瘤成果入選2020中國光學領域十大事件
    黑磷光免疫抗腫瘤機制。深大 供圖中新網深圳1月6日電 (記者 鄭小紅)記者6日從深圳大學獲悉,深圳大學黑磷光免疫抗腫瘤成果近日獲評2020中國光學領域十大社會影響力事件。鑑於黑磷具有出色的生物降解性和光免疫性能,該研究成果將在生物醫學應用和臨床轉化中展現巨大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