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醫院葛均波院士團隊「腫瘤心臟病學」創新成果落地

2020-12-24 央廣網

央廣網上海12月14日消息(記者楊靜)今天(14日),葛均波院士團隊做客「科技會客廳」,就腫瘤心臟病臨床實踐中的創新成果研發與落地、新媒體平臺工具的輔助應用進行分享。

科研團隊攻關研發 患者手機隨時檢測

活動現場中山醫院的科研人員開發並上線「乳腺癌心臟毒性在線評估小程序」「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心臟毒性在線評估小程序」2個小程序。腫瘤科醫生和患者只需掃描二維碼就能初步測定心臟危險性。

半年前,52歲的王阿姨體檢發現乳腺癌,在外院做了乳腺癌根治術,術後開始化療。近期,王阿姨偶爾會感覺心「咚咚」跳,腫瘤科醫生在複查時聽說這一情況,給她安排了抽血、心電圖、心臟超聲等檢查。心電圖提示王阿姨存在偶發室性早搏,但其他檢測結果都沒有明顯異常。醫生當場使用「乳腺癌心臟毒性在線評估」小程序,測定她的風險等級為A級,屬於低危人群,可以繼續用藥。王阿姨開心地表示,以前如果這樣的話,肯定要去心內科重新就診,現在只需用手機小程序點一點就能知道是否存在風險,實在太方便了。

隨著乳腺癌早期檢出率的提高以及治療方法的不斷改進,乳腺癌患者數量不斷增加,同時生存期延長,癌症倖存者的長期心臟併發症風險增多。對於中老年婦女來說,心血管疾病造成了更大的死亡威脅,而不是乳腺癌本身。

「目前,乳腺癌患者治療過程中如果出現心臟不適,主要尋求心內科會診,就醫流程不便。而且,現行醫學專科劃分的局限性,導致腫瘤科對乳腺癌患者心血管風險的認識相對不足,容易忽略早期臨床表現,進而錯失最佳治療時機。因此,當前亟需簡明扼要的風險評估方法,協助非心臟科醫生進行早期甄別。」中山醫院心臟超聲診斷科程蕾蕾主任醫師介紹道。

基於臨床需求,葛均波院士團隊制定出了「乳腺癌治療相關心臟毒性臨床評分表」,可以幫助非心臟科醫生早期、快速識別高危人群,儘快轉至心臟專科尋求治療建議,幫助控制嚴重不良事件的發生,降低心血管合併症的發生率。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腫瘤治療新模式

惡性腫瘤目前已成為中國高發疾病之一,腫瘤患者承受著沉重的疾病負擔。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這類新型抗癌藥,第一次在「治癒」層面上讓癌症病人看到了曙光。而且,鑑於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良好的抗癌效應,此類藥物廣泛應用已成必然趨勢,專家預計未來發生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相關心肌炎的患者數量將進一步增加。因此,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相關心肌炎早期識別和處理將成為腫瘤科醫師和心血管內科醫師的共同面臨的挑戰。

此次同步上線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心臟毒性在線評估小程序」,提供了一種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心臟毒性的評估方法,可以幫助非心血管內科醫生評估腫瘤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在早期快速地識別高危人群,儘早轉至心血管內科尋求專業治療建議,有助於減少心血管毒性事件的發生,降低事件發生的嚴重程度。

此外,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腫瘤心臟病學團隊發現目前心內科臨床實踐中經常採用的一種心肌損傷標誌物「血漿可溶性生長刺激表達基因2蛋白(sST2)」能夠預測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相關免疫性心肌炎的病情轉歸情況。在前期臨床數據觀察和分析的基礎上,團隊結合血漿sST2、心肌肌鈣蛋白T(cTnT)、氨基末端腦鈉肽前體(NT-proBNP)及心臟超聲檢查結果等指標建立了評估模型,能早期、快速地識別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相關免疫性心肌炎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

此次,中山醫院將該項專利成果許可給深圳華邁興微醫療科技公司,後期將共同研發能夠有效預示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相關免疫性心肌炎患者的預後的檢測試劑盒,惠及更多採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的腫瘤患者。

在我國,腫瘤心臟病學尚處於起步階段,除了臨床一線的工作實踐,同時需要各方面共同合作,產學研醫齊頭並進。為此,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率先在華東地區開設了第一個「腫瘤心臟病學多學科聯合門診」,並開展了各項臨床與科研工作。

相關焦點

  • 薪火傳承精神永駐 陳灝珠院士紀念展在中山醫院開幕
    ,裡面有當年科研攻關做冠狀動脈造影時拍攝x光照片,曾作為中山醫院內科學教研組的教材使用……這些都是陳灝珠院士嚴謹治學留下的珍貴手跡和資料。今天,學習陳灝珠院士精神交流會暨陳灝珠院士紀念展開幕儀式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舉行。
  • ...卻對學生病人慷慨解囊……陳灝珠院士紀念展在中山醫院開幕
    ,原來它是一本用於收集科研記錄的相冊,裡面有當年科研攻關做冠狀動脈造影時拍攝x光照片,曾作為中山醫院內科學教研組的教材使用……這些都是陳灝珠院士嚴謹治學留下的珍貴手跡和資料。12月7日上午,學習陳灝珠院士精神交流會暨陳灝珠院士紀念展開幕儀式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舉行。陳灝珠院士是中國當代心臟病學主要奠基人之一,著名心血管病學家和醫學教育家,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終身榮譽教授,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名譽所長。2020年10月30日,陳灝院士因病醫治無效在上海逝世,享年96歲。
  • 葛均波院士團隊完成新一代超聲引導下Valve Clamp術一例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葛均波院士團隊周達新教授、潘文志副主任醫師,心外科的魏來教授、楊曄主治醫師,心超室的潘翠珍教授、李偉主治醫師,麻醉科的郭克芳教授,使用最新一代心臟超聲機器Philips EPIQ 7C,完成一例經心尖二尖瓣夾合術。新一代超聲機器解析度高,圖像處理速度快,圖像界面舒適,使得手術非常順利。導管操作時間(從穿刺心尖到閉合心尖時間)僅10分鐘。
  • 葛均波院士親自操刀上海首例SAPIEN 3球擴瓣植入
    2020年12月29日,在首席醫療官葛均波院士帶領下,上海德達醫院心臟團隊傾力合作,成功完成SAPIEN 3球擴瓣國內上市後的上海首例植入,取得在瓣膜介入技術開展方面又一創新突破。德達心臟團隊葛均波院士、葛雷教授等為患者手術一小時生死時速,危重患者重獲新生早上9點剛過,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上海德達醫院首席醫療官葛均波院士帶領手術團隊,輕鬆地走出了複合手術室。SAPIEN 3上市後上海首例經導管主動脈瓣膜植入手術僅花費1個小時,就已成功完成。
  • 殺滅腫瘤細胞、防控放射性相關毒副作用!中山醫院放療科團隊研究...
    殺滅腫瘤細胞、防控放射性相關毒副作用!中山醫院放療科團隊研究成果引發國際同行關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放療科主任曾昭衝教授帶領的肝癌放療臨床和基礎研究團隊2項最新創新性研究成果分別被接受為大會口頭(Oral)和壁報(Poster)交流。值得一提的是,ASTRO口頭報告是從超過3300篇摘要投稿層層篩選280篇最具引領性的高質量研究報導。
  • 腫瘤細胞如何「黑化」,樊嘉院士團隊首次揭示肝癌原發腫瘤和早期...
    早期腫瘤復發是指手術後兩年內出現的復發,佔肝癌術後復發的三分之二以上,預後差。探索肝癌術後復發和轉移的相關機制,有助於發現更有效的肝癌治療新策略。 2020年12月23日,國際頂級生物學期刊《Cell》在線發表了復旦大學(中山醫院)肝癌研究所樊嘉院士團隊與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合作的最新成果「早期復發肝癌微生態系統的單細胞全景分析」。
  • 全國頂尖心臟病舞臺唱響河南好聲音,華中阜外醫院王聖團隊TAVR手術...
    健康大河南訊 2020年9月14日,華中阜外醫院心血管外科副主任醫師王聖,受「第四屆中國結構性心臟病周暨第四屆中國國際結構性心臟病學會議」主席葛均波院士與高潤林院士的邀請,帶領團隊獨立完成一例高齡、極高危主動脈瓣返流患者經股動脈TAVR手術(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且成功向大會實時轉播
  • 薪火傳承精神永駐 陳灝珠院士紀念展在滬揭幕
    ,裡面有當年科研攻關做冠狀動脈造影時拍攝x光照片,曾作為中山醫院內科學教研組的教材使用……這些都是陳灝珠院士嚴謹治學留下的珍貴手跡和資料。7日上午,學習陳灝珠院士精神交流會暨陳灝珠院士紀念展開幕儀式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舉行。陳灝珠院士是中國當代心臟病學主要奠基人之一,著名心血管病學家和醫學教育家,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終身榮譽教授,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名譽所長。2020年10月30日,陳灝院士因病醫治無效在上海逝世,享年96歲。逝者永恆,無盡懷念;薪火傳承,精神永駐。
  • 思變·院長說|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樊嘉:更...
    思變·院長說|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樊嘉:更前端幹預方能守住安全底線 2020-05-18 21: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挑大梁的專家和骨幹是哪些?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挑大梁的專家和骨幹是哪些?18號樓福慶廳舉行,50名復旦中山廈門醫院第二屆業務科室主任中的48名,以及中山醫院和中山廈門醫院的醫院黨政領導、行政職能部門負責人、支部書記等參加了籤崗位責任書暨授聘書儀式。
  • 2位院士參加!高水平醫院建設院士高峰論壇在中山成功舉辦
    一、大會回顧本次大會,邀請到中國工程院院士鍾世鎮教授,中山市人民政府徐小莉副市長,中山市衛健局梁衛華局長,原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王深明教授,中山市人民醫院院長袁勇教授,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東省臨床醫學學會會長汪謙教授等專家教授列席並為大會致辭。
  • 北京博仁醫院8項成果納入2020年中國腫瘤學大會
    2020中國腫瘤學大會將於11月在「花城」廣州隆重舉行,高博醫療集團北京博仁醫院作為國內專業的血液腫瘤專科醫院,在大會今年的徵稿評選中,取得6篇文摘被納入會議資料彙編,2篇文摘入選壁報展示的好成績。  中國腫瘤學大會以「腫瘤防治,贏在整合」為主題,每屆有近100場的主題論壇、大咖薈萃的主旨報告,雲集近40位中外院士、2000位頂尖腫瘤學專家學者。
  • 匯聚院士智慧 共商醫學高質量發展——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建院130...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我有國士,天下無雙」。兩院院士作為我國學術領域最高榮譽稱號獲得者,始終是我國科技創新的開拓者和引領者,代表著我國科技創新的前沿趨勢,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和保障人民健康做出了巨大貢獻。
  • 上海市科學技術獎揭曉,兩位科技功臣的轉化平臺和科技成果落地徐匯...
    其中,,田禾院士牽頭組建的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經我區推薦獲得張江重點項目市區兩級資助後,再次獲得市科技重大專項立項;陳亞珠院士團隊的相控型聚焦超聲多模式治療技術、基於冠脈造影的QFR(無導絲FFR系統)等科技成果在徐匯成功轉化落地並獲得支持,與上海沈德醫療器械科技有限公司、博動醫學影像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分別開展產學研合作,成為區域科技成果轉化的典型案例。
  • ...團隊開拓磁力熱協同腫瘤治療新模式,成果發表於Advanced Science
    醫學院及附屬東方醫院成昱教授團隊開拓磁力熱協同腫瘤治療新模式,成果發表於Advanced Science 來源:醫學院   時間:2020
  • 各界人士沉痛送別陳灝珠院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終身榮譽教授、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名譽所長、中國當代心臟病學主要奠基人之一、著名心血管病學家、醫學教育家,全國政協原常委、上海市政協原副主席、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委員會原副主席、中國農工民主黨上海市委員會原主任委員陳灝珠同志遺體告別儀式
  • 胡昌升會見樊嘉院士 就辦好復旦中山廈門醫院深入交流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藍碧霞)昨日上午,省委副書記、市委書記胡昌升會見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樊嘉一行,並就進一步辦好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深入交流。胡昌升說,3年多來,復旦中山廈門醫院發展迅速,成為首批國家區域醫療中心之一,有效提升了廈門醫療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