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滅腫瘤細胞、防控放射性相關毒副作用!中山醫院放療科團隊研究...

2021-01-09 澎湃新聞
殺滅腫瘤細胞、防控放射性相關毒副作用!中山醫院放療科團隊研究成果引發國際同行關注!

2020-10-29 16: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美國放射腫瘤學會(ASTRO)年會是全球腫瘤放療界的最高學術盛會,今年是第62屆,年會於10月25-28日在美國邁阿密(線上)舉行。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放療科主任曾昭衝教授帶領的肝癌放療臨床和基礎研究團隊2項最新創新性研究成果分別被接受為大會口頭(Oral)和壁報(Poster)交流。值得一提的是,ASTRO口頭報告是從超過3300篇摘要投稿層層篩選280篇最具引領性的高質量研究報導。今年該團隊已有2項研究成果分別被腫瘤學臨床和基礎研究國際頂級會議——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和美國癌症研究協會(AACR)年會接受為壁報交流。作為4篇研究成果的第 1 作者,放療科副主任杜世鎖教授在大會上作口頭髮言。

放療聯合免疫治療是腫瘤治療的一種新模式,聯合治療的基礎是放療的系統免疫激活效應。但目前臨床應用關鍵問題是缺少能準確評價、預測放療對免疫系統的明確指標。此次曾昭衝教授團隊口頭匯報了關於放療後I型幹擾素水平(IFNβ)變化的臨床相關研究成果,證實了放射線物理性破壞靶細胞染色體 DNA 是細胞死亡主要的機制,通過精確基因敲除小鼠模型首次證明放療後斷裂染色體 dsDNA 可以激活免疫細胞 cGAS-STING-IFN-I 信號軸形成正反饋環路誘導肝細胞大量壞死,該通路是發生 RILD 的關鍵機制。該研究深入、系統地延續了曾昭衝教授團隊一系列課題研究成果,從獨特視角闡明 RILD 免疫調控機制,對放射性相關毒副作用防控提供全新思路和理論支持(ASTRO年會 No.3177)。

另一方面,肝腫瘤細胞cGAS-STING信號通路激活,誘導PD-L1上調產生免疫抑制腫瘤微環境促進腫瘤免疫逃逸,可能影響放療誘導的抗腫瘤作用(AACR年會No.e16672)。通過檢測放療前後血清可溶性免疫檢查點分子水平包括sPD-L1,sPD-1,sTIM3,sLAG3等,發現肝癌放療後血sPD-L1、sPD-1及sTIM3的水平發生顯著性變化,尤其PD-L1的與預後有顯著負相關性(ASCO會議 No.2903),這些研究結果進一步豐富了放射生物學理論,將有望成為放療聯合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關鍵理論基礎。

中山醫院放療科始終堅持兼顧臨床和基礎研究共同發展,經過10餘年的努力,在肝癌放療領域開展創新性工作,編寫《原發性肝癌放射治療臨床實踐》(人民衛生出版社),執筆《小肝癌立體定向放射治療亞太共識》和我國《原發性肝癌放射治療共識》,參與編寫我國《原發性肝癌診療指南》和《TOMO臨床應用共識》。在放射生物基礎研究領域先後獲得6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包括重點項目),多項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並寫入臨床指南。

第一作者簡介

杜世鎖教授,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關鍵崗位教授,2010年獲復旦大學放射腫瘤學博士學位,2011-2015年在New York University癌症中心放療科從事博士後工作,2015-2018年在Thomas Jefferson University腫瘤中心放療科作為副教授從事放療免疫激活效應的機理研究及放療聯合免疫治療臨床前期和臨床研究。

原標題:《殺滅腫瘤細胞、防控放射性相關毒副作用!中山醫院放療科團隊研究成果引發國際同行關注!》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煙臺毓璜頂醫院放療科宋軼鵬團隊:專注於為腫瘤患者「照準減副」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孫淑玉 通訊員 李成修 李凌峰 煙臺毓璜頂醫院作為省內每年開展腫瘤放療數量最多的醫院之一,其放療科不僅有著國際領先的腫瘤治療硬體設備,同時也擁有強大的專家團隊,其綜合實力不僅在山東省內居於領先地位,在全國也是小有名氣。
  • ——專訪煙臺毓璜頂醫院放療科宋軼鵬專家團隊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於涵  煙臺毓璜頂醫院作為省內每年開展腫瘤放療數量最多的醫院之一,其放療科不僅有著國際領先的腫瘤治療硬體設備,同時也擁有強大的專家團隊,診療水平不僅在山東省內居於領先地位,在全國亦聲名卓著。
  • 三博長安醫院腫瘤放療中心首位患者接受治療 精準放療直擊顱內膠質...
    實際上放療是局部治療,我們醫院使用美國瓦裡安公司先進的直線加速器,採用精確放療手段,在對腫瘤組織進行有效殺滅的同時,對腫瘤周圍正常組織也能進行很好地保護,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的可能性很小,病人最可能出現不良反應的就是後期會脫髮,不過幾個月以後頭髮還會重新生長的,大多數病友對放療的耐受性都是很好的。由於很多病友由於對放療的不了解,拒絕接受放療,錯失了一個重要的、有效的治療手段。
  • 手術同時進行放療 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實現術中放療常規化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朱婷 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供圖近日,來自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消息,該院乳腺腫瘤中心與腫瘤放射治療中心等多學科協作,共同完成保乳術聯合術中瘤床放療。目前,術中放療已經常規開展。
  • 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常規化開展術中放療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22日18時30分訊(首席記者 黃宇)腫瘤患者在手術的同時進行放射治療,治療效果相當於術後放射治療一個半月。今(22)日,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發布消息,該院乳腺腫瘤中心與腫瘤放射治療中心等多學科協作,共同完成保乳術聯合術中瘤床放療。目前,術中放療已經常規開展。
  • 精準放療 直擊腫瘤 康靜波教授詳談哪些腫瘤對放療敏感
    哪些腫瘤對放療比較敏感呢?廣州中醫藥大學金沙洲醫院國際腫瘤醫療中心康靜波教授表示,根據腫瘤組織對射線的敏感程度不同,可將惡性腫瘤大致分為以下四類:  1.高度敏感  對放射線敏感,配合較強的全身化療,其生存率較高。  惡性淋巴瘤、睪丸精原細胞瘤、腎母細胞瘤、神經母細胞瘤、髓母細胞瘤、尤文肉瘤、小細胞瘤。
  • 中山醫院葛均波院士團隊「腫瘤心臟病學」創新成果落地
    科研團隊攻關研發 患者手機隨時檢測活動現場中山醫院的科研人員開發並上線「乳腺癌心臟毒性在線評估小程序」「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心臟毒性在線評估小程序」2個小程序。腫瘤科醫生和患者只需掃描二維碼就能初步測定心臟危險性。
  • 華山醫院多個課題組正在開展自噬機制與相關疾病研究
    昨天晚上,當大隅良典成為新科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的消息公布後,復旦大學華山醫院皮膚科團隊頗為興奮。他們有關皮膚病與自噬機制的研究,得到過這位「自噬達人」的提點。  原來,在科學界,細胞自噬已成為繼細胞「凋亡」之後,當前生命科學最熱的研究領域之一,被譽為生命科學的「閃亮新星」。在我國,細胞自噬相關研究在火熱開展中。
  • 奮戰在抗癌的前沿陣地——探營上海市肺科醫院
    周彩存團隊領先國際的技術遠遠不止於此,他們以上海市肺科醫院為牽頭單位,聯合北京胸科醫院張樹才教授團隊、浙江省腫瘤醫院徐笑紅教授團隊等全國六家單位開展前瞻性、多中心臨床研究。 彼時,放療科主任許亞萍主任醫師剛從醫院的月度臨床研究立項評審會匆匆趕回,雖然是一員女將,她卻快人快語,近年來她帶領的肺科放療團隊在肺癌精準放療尤其是體部立體定向放射治療(SBRT)方面,可謂成績斐然。 在現代腫瘤的治療中,外科、腫瘤內科和放療科是三大重要的支柱科室。70%左右的肺癌患者在疾病治療過程中需要接受放射治療。
  • 放療是治癌的有效手段,為什麼有人卻說,放療後的患者都活不長
    由於射線能量較低,僅用於表淺腫瘤的治療,現多被加速器所產生的電子線所代替,故普通X線治療機已逐步被淘汰。2、由人工放射性同位素鈷-60在衰變過程中所產生的伽瑪(γ)射線。目前這兩放療設備在我國巳基本被淘汰。
  • 腫瘤細胞如何「黑化」,樊嘉院士團隊首次揭示肝癌原發腫瘤和早期...
    早期腫瘤復發是指手術後兩年內出現的復發,佔肝癌術後復發的三分之二以上,預後差。探索肝癌術後復發和轉移的相關機制,有助於發現更有效的肝癌治療新策略。 2020年12月23日,國際頂級生物學期刊《Cell》在線發表了復旦大學(中山醫院)肝癌研究所樊嘉院士團隊與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合作的最新成果「早期復發肝癌微生態系統的單細胞全景分析」。
  • 「直擊」腫瘤,精準爆破——重離子射線治癌療法帶來生的希望
    經過不懈的試驗研究和臨床驗證以重離子治癌的方法行之有效,並且成效顯著,是當代公認的先進有效的放療方法。   從生物學特點來看,質子治療殺滅腫瘤存在周期依賴性,乏氧腫瘤細胞對治療抗拒,而重離子治療殺滅腫瘤無細胞周期依賴性且不受氧濃度影響;從物理學特點看,兩者都具有Bragg峰,但重離子殺傷力更強,照射次數更少。
  • 淄博市中西醫結合醫院:中醫外治法創造放療後損傷康復奇蹟
    後來,患者得知淄博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腫瘤科對於腫瘤放化療及術後併發症的康復治療比較擅長,因此慕名來就診,腫瘤科高坤大夫接診認真做了辯證分析,並通過全科醫護團隊的討論,制定了針對王女士的個性化治療方案,考慮到患者目前處於急性期,先暫停使用外塗的各種藥膏,給予科室自擬「拔毒愈潰方中藥外洗、配合中藥溼敷等辦法透熱外出、清熱解毒,並隨症加減,用藥一次後,患者感皮溫下降,
  • 海吉亞醫療:腫瘤醫院的頂尖王者,獲得一眾頂級風投的青睞?
    2、放療是目前最具性價比的癌症治療手段 放射性治療是近年來發展較快和最具成本效益的腫瘤治療方式之一。根據瑞典議會醫療保健技術評估委員會SBU的預測,放射性治療費用是手術治療費用的50%。
  • 膠質瘤患者必讀4問,膠質瘤放療常見的副作用有哪些?
    答:膠質瘤放療期間出現頭皮顏色變深,這是放療引起的照射區皮膚色素沉著。某些區域還可能因為放療引起末梢神經炎,出現局部不適,一般放療結束後數月,色素沉著就會自行消退。 放療後一般多長時間複查磁共振?
  • 疫情防控阻擊戰 四川省腫瘤醫院黨旗飄揚在一線
    1月21日,四川省腫瘤醫院院黨委召開黨委擴大會議,黨委書記郎錦義同志安排部署疫情防控各項工作,院黨委對疫情高度重視並仔細研判分析,期間共陸續召開了14次相關會議,傳達中央疫情防控精神並作出醫院防疫工作的安排部署。
  • 全國治腫瘤最好的醫院其實是這些
    擁有5個國家級重點學科、3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1個北京市重點學科。這家醫院有4位院士坐鎮:腫瘤內科的創始人孫燕院士、腫瘤遺傳學吳旻院士、病因學陸士新院士以及程書鈞院士,還有我國頭頸外科學科的創始人之一屠規益教授等名醫大家。2、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上海)1931年3月1日正式成立,是中國成立最早的腫瘤專科醫院。
  • CAR-T細胞療法最新研究進展(第18期)
    細胞製造的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給予放療被發現是安全的,並且不會破壞CAR-T細胞治療,相關研究結果於2020年10月27日在虛擬的美國放射腫瘤學會年會上發表。這項研究發現,在輸注BCMA CAR-T細胞(即靶向BCMA抗原的CAR-T細胞)34天前或更短的時間內接受放療的患者中,他們的嚴重細胞因子釋放症候群(CRS)或神經毒性(細胞治療的兩種常見副作用)和血液學毒性的發生率並不比沒有接受放療的患者差。
  • 身體裡有208顆放射性碘粒子!39歲的他,全靠這些小東西救回一命
    他從老家趕到浙江省人民醫院,熟門熟路走到放療中心主任助理吳樹強副主任醫師的專家門診等候。相熟的醫生走過,跟他打招呼,問問他身體怎麼樣。「無瘤一身輕啊!村裡人都說我一點不像個生病的人呢。」陳先生笑著說。「這麼年輕,可惜了!」聽到這句話,他的心都涼了很難看出,面色紅潤,談笑風生的陳先生,體內植入了208顆放射性碘125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