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於其中成就如是佛十輪故,
得安隱住,得無驚恐,得無所畏,
自稱我處大仙尊位,
轉於佛輪,
降諸天魔外道邪論,
摧滅一切諸有情類,
猶如金剛堅固煩惱,
隨其所樂,安立一切有力眾生,
令住三乘不退轉位。」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犯了五無間罪,下地獄如同射箭
他所好的是什麼呢?是住惡趣,「常好乘馭諸惡趣車」,他常作惡業,善業很少。乘惡趣車說達到的就是惡趣,這個惡趣是純指三惡道說的。因為他不相信因果,對未來的受苦受樂,他不相信。他既然有斷見的思想,不相信未來的苦,所以不生恐怖之心。如果對未來的苦,生起恐怖之心,作這個惡事,作一件害人的事情,或者損人利己的事情,一定要受惡的果報。
要是生起這個畏懼之心,他就不會作了。說害人者終害己,他不相信這個話,當然要得到現前的安樂,不管後果。所以,他對後世的苦,他不恐怖,不怖畏。他所注重的、所行的,完全是黑業。被無明的黑暗覆蔽了,他就造十惡業。十惡業就是殺、盜、淫、貪、瞋、痴、妄言、綺語、兩舌、惡口。這都是惡業,也就是十惡業。五無間罪,五無間罪是殺父、殺母、出佛身血、破和合僧、殺阿羅漢。要是犯了這五種罪,下地獄就像射箭那麼快。
依十種佛輪而安住
毀謗正法,行邪見,佛所教誨的正法,他毀謗不信,不信就是毀謗。所說的是毀賢聖,破壞三寶,謗毀三寶。謗毀佛所說的法,毀呰這些賢聖僧,這也是毀謗,涵義是一樣的。對於善法,距離就遠了,「離諸善法」。他所作的都是惡法,「具諸惡法」。這是形容說,這個五濁惡世的有情,他的身口意都是怎樣作的,他所作的是惡業。善法沒有了,損減了,損是損失,或者是減少,不是完全的毀滅了。
因此,在五濁惡世的有情眾生,他所駕馭的都是惡趣的車,不是善趣的車。乘惡趣的車就是行十惡業,就會得到後世的苦果。他所處的,無論所處的時間、住的處所,所行的一切事,都是無明黑聞。所謂無明黑暗者,就是沒有智能。因此,他具足十惡趣車,甚至比十惡還重的,要造五無間罪,毀謗正法,毀謗賢聖。五濁惡世的時候,我之所以能在得安隱住,所依據的就是以上所說的十種佛輪。
煩惱如金剛般堅固
「我於其中成就如是佛十輪故,得安隱住,得無驚恐,得無所畏,自稱我處大仙尊位,轉於佛輪,降伏諸天魔外道邪論」,這一類眾生的煩惱,像金剛一樣堅固,很不容易轉變。我們每個人的煩惱是不是很不容易改變?很不容易改變,煩惱包括很多。因為我們沒有智能,看不清楚一切事物;我執我見總是很深,稍微不順自己的心,就產生煩惱。這類事很多,有輕、有重,要想斷除這種煩惱,很難。
所以佛說,要想在娑婆世界度眾生,娑婆世界剛強難調難伏,很難度脫。他的煩惱就像金剛一樣的堅固,在這種情況之下,佛還是隨他所喜樂的。這娑婆世界還是有好眾生,不完全都是這樣子,還是有智能類的,或者想出離三界的,想求三乘果位的。那就隨他們所信樂的,安立一切有情眾生,給他們說法,令他們住三乘不退轉地,就是聲聞、緣覺、菩薩,不再退墮六道了,不在六道中輪轉。不退位是指六道說的,不退於凡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