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教授預測:數字經濟將引領疫情後的中國經濟

2020-12-03 新華網客戶端

日本立命館大學教授周瑋生預測—— 數字經濟將引領疫情後的中國經濟

在5G、醫療雲平臺等技術支持下,新冠肺炎多學科移動遠程會診國家醫療隊項目實現了「前方臨床救治,後方多學科遠程支持」的診療模式。圖為在武漢雷神山醫院拍攝的遠程多學科會診現場。 新華社發(高翔攝)

國際戰「疫」行動

「世界不會也不應該再回到疫情之前的世界。」日本立命館大學教授、國際3E研究院院長周瑋生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說。他認為,疫情背景下的創新,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虛擬空間與真實空間高度融合的新型全球化體系,應成為新型全球化的起點——生產方式和經濟增長方式的改變,將有助於推進以低碳、循環、共生、安全和智能為特徵的可持續社會。

數字經濟成為發展新引擎

周瑋生說,在2015年,美國工程院發布了《美國創造:擁抱製造、技術和工作的未來》,提出了主攻工業和服務業融合產生的「數字經濟」新策略。美國是現在數字經濟的第一大國,而中國位居世界第二。

根據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已達到22.4萬億元人民幣,佔GDP比重達到30.1%;2019年規模已達31.3萬億元,位居世界第二位。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民規模為9.04億,網際網路普及率達64.5%,數字經濟發展的用戶基礎越發堅實。中國數字經濟增速已連續3年排名世界第一。

數字經濟自2017年第一次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後,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李克強總理又特別強調了全面推進「網際網路+」,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

周瑋生說,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新應用新業態方興未艾,網際網路迎來了更加強勁的發展動能和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網際網路+」加速與產業融合,數字經濟成為發展新引擎,將引領新冠疫情後的中國經濟發展。

推動中國的數字經濟

「這次疫情從正反兩方面進一步驗證了人類是一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命運共同體,無論是防控病毒還是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保護,都需要互相合作、互相支持才能實現利益最大化和損失最小化。」周瑋生認為,這次新冠肺炎疫情表明,無論是國際層面,還是國內層面,無論是政府還是民間,無論是大企業還是小企業,無論是社會還是個體,有許多事情是可以通過網際網路也就是數字經濟來實現的,而且通過這一數字經濟模式有利於實現經濟性、環境性、社會性和可持續性。如疫情期間,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大降低,這不僅因為經濟規模的原因,還因為其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變所致。

「數字」既是手段和工具,也是產業和經濟。換句話說,「網際網路+」是手段,數字經濟是結果,包含了數據科學,數位技術,數字經濟和數字社會,而前兩者是為後兩者服務的必要條件。

其中,數據科學與人工智慧的結合越來越緊密,數據科學帶動多學科融合,基礎理論研究的重要性會越來越大。

數位技術包括人工智慧、物聯網和區塊鏈等,驅動數字經濟的動力已經足夠強勁,這正是50年技術革命周期所蘊含的機遇。

數字經濟是核心目的,它與地球系統(由構成人類生存基礎的資源/能源、生態系等組成)、社會系統(由代表國家特徵的經濟體系,政治體系,產業結構,技術體系等組成)、人類系統(由個人生活方式,健康,安全/保障,價值規範等組成)密切相關。周瑋生認為:「我們應從宏觀經濟結構、生產方式、消費模式、管理範式這四個方面推進數字經濟的發展。」

中日韓可率先構建合作共同體

周瑋生說,從國際疫情看,最大發達國家美國感染人數超過160萬,死亡人數超過10萬,歐洲、俄羅斯以及發展中國家形勢也非常嚴峻,而中日韓三國已率先於世界從疫情中走了出來。

他建議,從地緣經濟、公共衛生安全防禦以及國際合作與國內經濟復興考慮,三國應該率先合作,包括產業鏈、供應鏈的恢復以及加固,醫療、觀光、農業等領域的區域合作,建設中日韓互惠互補合作共同體,以應對經濟復甦和非傳統安全問題。

「中日韓三國的合作不僅有利於三國自身經濟社會的復甦與發展,也必將有利於世界,有利於新型全球化與實現可持續經濟發展。」周瑋生如是說。

相關焦點

  • 日本立命館大學教授預測——數字經濟將引領疫情後的中國經濟
    原標題:日本立命館大學教授周瑋生預測——數字經濟將引領疫情後的中國經濟 在5G、醫療雲平臺等技術支持下,新冠肺炎多學科移動遠程會診國家醫療隊項目實現了「前方臨床救治,後方多學科遠程支持」的診療模式。
  • 【國外看兩會】日本立命館大學教授周瑋生預測——數字經濟將引領...
    日本立命館大學教授、國際3E研究院院長周瑋生(照片由本人提供)日本立命館大學教授、國際3E研究院院長周瑋生(照片由本人提供)日本立命館大學教授、國際3E研究院院長周瑋生(照片由本人提供)日本立命館大學教授、國際
  • ...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數字經濟是什麼意思?中國未來數字經濟發展趨勢
    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 今天,物聯網、移動互聯、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型數位技術層出不窮,線上購物、外賣點餐、生活服務繳費、預約門診等等徹底改變我們的生活,信息化智能化的數位化融合場景助力傳統行業轉型升級……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引領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經濟社會出現前所未有的強勁動力。
  • 趙廣彬:未來十年中國將全面進入數字經濟時代
    以下為會議實錄後疫情時代中國經濟形勢及2021年展望趙廣彬 普華永道中國資深經濟學家很榮幸連續第四年參加這個論壇,主辦方本來想安排我講一下融資租賃,我說在各位專家面前班門弄斧不太好意思第一個話題是當前,不僅僅是中國以及全球經濟上最大的不確定性,就是新冠疫情。所以要分析未來經濟的發展,沒有對新冠疫情做個大概的判斷的話,很多時候很難做預測的。第二個說一下數字經濟,未來十年中國將全面進入數字經濟時代,未來十年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是更加迅速的十年。
  • 引領「數字中國」與「健康中國」 康師傅以數位化產業鏈促進經濟雙...
    12月4日至5日,2020中國企業家博鰲論壇拉開帷幕,國內知名企業家、經濟領域知名專家、政界領導等上千人相約海南博鰲,就新時期弘揚企業家精神,融入新發展格局展開討論。 主會場外的「2020信用領跑行動·博鰲晨跑」活動,康師傅方便麵在此等候,為晨跑的企業家們提供運動後的能量補給。
  • 專家熱議:後疫情時期全球經濟的恢復與結構性變化
    最後,戴行長對積極推進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包括大力發展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積極推進我國和日本、韓國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促進做好《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籤署後的工作。
  • 第九屆亞太經濟與金融論壇:後疫情時期全球經濟的恢復與結構性變化
    最後,戴行長對積極推進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包括大力發展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積極推進我國和日本、韓國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促進做好《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籤署後的工作。
  • 中國電信董事長柯瑞文:發展數字經濟,共享美好未來
    中國電信董事長柯瑞文在大會主論壇上,圍繞「數字經濟與科技抗疫」議題做了題為「發展數字經濟,共享美好未來」的主旨演講,分享中國電信的實踐與思考。柯瑞文表示,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的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給世界經濟帶來嚴重衝擊。但危機中育新機,數字經濟表現「搶眼」,展示出了巨大的發展潛能和廣闊前景。
  • 日本經濟明年恐難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經濟學家認為,日本經濟第三季度回升一方面源於政府經濟刺激計劃的效果,另一方面是因為前期被抑制的需求得到釋放,屬於大跌後的補漲,但這兩個刺激因素都很難長期持續。 經濟再生擔當大臣西村康稔在三季度數據發表後表示,相對於潛在供給能力,日本經濟的需求不足問題長期存在,三季度存在30萬億日元以上的需求缺口,因此,讓日本經濟回到內需主導的增長軌道非常重要。
  • 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劉煜輝:明年中國槓桿的輪子將減速制動 數字經濟...
    本次會議,以「凝心聚力謀發展助力經濟新格局」為主題,圍繞在新發展階段,期貨行業如何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在「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更好地發揮自身作用、作出積極貢獻展開交流研討。 會議上,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教授劉煜輝在大宗商品衍生品投資與財富管理論壇詳解了宏觀經濟及市場前瞻。
  • 彭文生:疫情的留痕——從無接觸經濟到數字經濟
    這次疫情可以說是把數位技術的潛能顯性化了,隨著技術的進步,人們相互之間通過數位技術,不需要面對面也能達到互動的效果,這個成本的降低意味著數字經濟應用的範圍,應用的廣度和深度將不斷增加,這是疫情下無接觸經濟給我們的一個啟示。
  • 日本早稻田大學政治科學與經濟學院教授深川由起子:儘快設立中日韓...
    以下為日本早稻田大學政治科學與經濟學院副院長、教授深川由起子在「疫情全球大流行下的中日韓產業合作」專家線上座談會上的發言全文:新冠疫情的爆發是一場前所未有的危機。當前,疫情仍在發展中,尤其是日本和韓國仍處於危機時期。但從另一個意義上講,這也是我們思考及預測大國經濟前景的重要機會。
  • 2020-2025年四大數位技術對數字經濟的影響
    2、數字經濟規模及增長預測(1)當前數字經濟規模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指引下,中國數字經濟快速發展,數字經濟成為我國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2)未來五年數字經濟市場規模預測未來隨著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加快,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創新和融合應用的進一步發展,實體經濟數位化轉型將迎來新的發展時期,數字經濟發展規模將進一步提升。
  • 2021中國宏觀經濟形勢預測
    以下觀點節選自CMF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報告(2020-2021)《邁向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中國宏觀經濟》,執筆人為劉元春、劉曉光、閆衍,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1、新冠疫情導致的大流行和大封鎖是超級黑天鵝事件,成為導致中國經濟急劇下滑的核心原因,中美貿易衝突並沒有按照年前預期的那樣成為影響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走勢的核心因素。2、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中國疫情管控方案+適度刺激的經濟紓困方案,是2020年中國經濟走出疫情困局的關鍵。
  • 疫情依然,日本如何拯救經濟?
    更為嚴重的問題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整個航空市場很難立即恢復到疫情前的水準,困難時期還將繼續,整個公司的經營前景難以預測。從今年4月開始,全日空社長和會長的月薪已經削減30%,全體董事的月薪削減了20%,課長以上管理幹部的薪水也削減了10%。但是,全日空公司認為,從目前的經營狀況來看,整個公司的全體員工必須削減薪水,才能度過難關。
  • 下個十年,數字經濟將如何影響中國乃至世界?這篇演講全講清楚了
    不久前,經濟學家、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江小涓教授在「人文清華講壇」上,介紹了中國以及全球數字經濟的發展現狀。她指出,憑藉先進的數位技術、巨大的人口數量、龐大的製造業基礎、眾多有活力的企業等優勢,中國的數字經濟將全面發力。以下為演講主要內容。
  • 設數字大臣能立竿見影嗎?分析人士:日本推行數字經濟任重道遠
    今年,聯合國經濟社會局對100多個國家的數位化情況進行了調查,在7月發布的《聯合國電子政務調查報告》當中顯示,日本只排在了第14名。菅義偉政權上臺後,設立了數字大臣,還計劃設立數字廳,表明日本政府將數字經濟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 【資訊】2020-2025年四大數位技術對數字經濟的影響
    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預測,到2025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將達到60萬億元左右,數字經濟將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此外,根據歷年數字經濟的內部發展結構,預計2025年中國數字產業化規模將達到9萬億元左右,產業數位化規模將達到51萬億元左右。圖表:2019-2025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及預測情況(單位:萬億元)
  • 美三大機構預測:全球經濟將陷入衰退
    美三大機構預測:全球經濟將陷入衰退) 參考消息網3月19日報導 日媒觀察到,華爾街警告說,隨著亞洲以外地區的新冠肺炎疫情不斷升級,全球經濟今年將陷入衰退。
  • 【瑞穗:預計日本央行將按兵不動 或上調其經濟預測】由於日本經濟...
    【瑞穗:預計日本央行將按兵不動 或上調其經濟預測】由於日本經濟活動正在逐漸擺脫由新冠肺炎大流行引發的萎縮,日本央行可能會上調其經濟預測。與此同時,日本央行的新冠病毒融資業務以及其購買公司債券和商業票據的最高限額料將持續到2021年3月,預計至少在明年春季前將一直處於「危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