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母親」這個詞,大家都知道是自己的媽媽。從古至今,對母親的稱呼有很多種叫法,比如說:母、家慈、慈母、家母、萱堂、高堂、慈闈(慈帷、慈幃)、慈親、生母、家家、額娘、娘親、娘娘、娘、媽媽等等。其實,在不同地區也有著其他不同的叫法,地方方言各有千秋,有時候你若不清楚這兩個人之間的關係,很有可能被一種稱呼將你的思想打亂。
記得在我讀小學時,那時候我的二姑還在世。我的父親那一輩人,姊妹兄弟八人,五男三女,二姑在家中排行老三。有一次,我和母親在姑姑家小住了幾天,我突然聽到表兄也就是姑姑的兒子,叫了姑姑一聲「哪」(na讀第三聲,這個字不知道是哪個字,只好用這個字代替),這時我有些疑惑不解了。後來,我偷偷地問母親:「媽,我表兄為什麼叫姑姑『哪』呢?表兄不是姑姑生的嗎?」於是母親告訴我說:「哪就是媽,你表兄就叫你姑姑哪不叫媽。」我這才明白,原來還有管母親叫『哪』的,要讓不知道關係的人一聽,還會誤認為是奶孫關係呢。
地區與地區之間不僅僅是在母親的稱呼上有所不同,而且在其他方面地方方言也是與眾不同的,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