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針灸治面癱的經驗分享

2020-12-18 國醫視野

面癱是以口眼向一側歪斜為主症的病證,又稱為口眼斜。本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無明顯的季節性,多發病急速,以一側面部發病多見。周圍性面癱包括眼部和口頰部筋肉的症狀,由於足太陽經筋為「目上岡」,足陽明經筋為「目下岡」,故眼瞼不能閉合為足太陽和足陽明經筋功能失調所致;口頰部主要為手太陽和手、足陽明經筋所主,因此,口歪主要系該三條經筋功能失調所致。

本病常急性發作,常在睡眠醒來時,發現一側面部肌肉板滯、麻木、癱瘓,額紋消失,眼裂變大,露睛流淚,鼻唇溝變淺,口角下垂歪向健側,病側不能皺眉、蹙額、閉目、露齒、鼓頰;部分患者初起時有耳後疼痛,還可出現患側舌前2/3味覺減退或消失、聽覺過敏等症。部分患者病程遷延日久,可因癱瘓肌肉出現攣縮,口角反牽向患側,甚則出現面肌痙攣,形成「倒錯」現象。

兼見面部有受涼史,舌淡苔薄白,為風寒證;繼發於感冒發熱,舌紅,苔黃膩,為風熱證。

早期治療

取穴:患側完骨、瞳子髎、攢竹、地倉、頰車、雙側合谷。

配穴:風寒證加風池;風熱證加曲池;亨特氏症候群耳後痛劇者取:頭維、翳風加電針。恢復期加足三裡;人中溝歪斜者,加水溝;鼻唇溝淺者,加外迎香。

操作:患者就診時即採用毫針針刺方法,直刺或橫刺入皮膚0.5~1寸,以患者疼痛或有酸脹感為度,留針30分鐘,期間行針2次,採用輕刺激手法,完骨穴針後行溫針灸。面部穴位初期不宜用電針,帶狀皰疹引起的耳後抽痛在頭維、翳風用電針能很快緩解疼痛,則可酌情選用。

恢復期治療

面癱恢復期,不同的醫家有不同的認識,我認為:面癱患者病情趨於穩定,耳後疼痛消失;部分患者出現向愈的跡象,抑或部分患者面部肌肉雖還「沉睡不醒」,但表證已解,諸症平穩。一般在患者發病後1周到1個月之間。此時治療,屬於前者:繼續面部採用早期治療穴位,加雙側足三裡,此時完骨穴可不用溫針灸,足三裡可以加溫針灸。

根據患者體質,面部穴位酌情採用電針治療。強度以患者面部肌肉微見跳動而能耐受為度。部分「沉睡不醒」(久刺毫無動靜)者,可用點刺法,可選用數根1寸針在諸如下眼瞼、頰車、陽白穴等處點刺,刺激量稍大。也可用皮膚針,方法是用梅花針叩刺陽白、顴髎、地倉、頰車,以局部潮紅為度,每日或隔日1次。局部亦可配合隔姜灸法。而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效果如不明顯時,我們就果斷讓其休息7~10天,讓其面神經有一個自然調整恢復的時期,然後酌情觀察再按頑固性面癱來針灸處理。

當患側面肌開始恢復功能時,這時就應減少或停止局部刺激,而採用遠道穴或背俞穴來調治標本。針灸具有量的累積效應,這時若再過多地針刺患側,往往會引起患側面肌攣動,產生倒錯現象。經過一段時間全身氣血陰陽的調治,結合觀察患側面肌的恢復情況,再酌情針刺患側面部穴位,時間可隔日1次或1周2次。

後遺症期的治療

(1) 面部局部肌肉發僵(令收不能縮緊者,令松不能做到放鬆,呈半收縮狀態)者,宜遠道取穴,伺機局部放血。遠道穴位多用合谷、足三裡、三陰交、太衝等。放血方法:用三稜針或26號粗針點刺發僵局部穴位,如陽白、顴髎、地倉、頰車,酌情配合拔罐,每周2次。

(2) 局部出現面肌攣動者,可左病取右,右病取左,上病下取法。

(3) 恢復緩慢者,宜扶正治本。可取背俞穴,調治內臟功能。

經驗分享:

1.強調準確診斷的重要性

受限明確診斷:首辨「中」(樞)「周」(圍)性,對老弱難辨者(而又無力檢查者),可取風(池)合(谷)內(關),足(三裡)三(陰交)(太)衝動態觀察。「周」性者尚須注意「亨特」型。疑似難定者可加針灸(耳)門(醫)風(池)。

2. 注重治療過程中應注意觀察病情變化

治療全過程要「詳觀察」(表情肌功能活動變化)、「隨加減」(穴位刺激量)。

3. 善於把握面癱病的治療時機

取刺面部穴位,見效則緩(刺激量),滿八(八成見效)要停,不要過九,更不能滿十。不效要變,滿療程要變方,變方不效要變法。

在針刺治療頑固性面癱時,要每診必問患者患側面部有沒有抽動或攣縮的情況發現,同時每診必囑患者做揚眉、皺眉、搐鼻、鼓腮、示齒等表情動作,如偶爾發現時,則相應的局部需減針或停針,視必要在遠部或對側加針;

若觀察到患者病變部位出現攣縮或痙攣現象時,這時就絕對不能再針患側病變部位,而應改針健側的相應穴位或反應點,否則會加劇患部的攣縮,導致面癱後遺症如面肌痙攣、口眼連動症的加速或加劇出現。

當局部的攣縮或痙攣停止,與此同時,健側刺激量要稍大,穩定後才可酌情針刺患側,並注意刺激量要輕,通過針刺健側的經穴經氣,從而來抑制患側經脈的亢奮之氣,以求協調經脈的陰陽平衡。

4. 強調整體觀念,注重全身功能的調節

根據辨證施治的原則配合中藥,針藥結合,更快取效。在面癱恢復過程中採用通督溫陽針法,也是著眼於全身經脈氣機的調節。同時注重患者的心理疏導。因為頑固性面癱患者因存在不同程度的閉眼、兩側面部不對稱、流口水、流眼淚等症狀,所以多多少少會有心理方面的如性情沮喪、焦慮、羞於見人等問題。年輕人表現尤為突出。在積極給患者治療的同時不忘給予心理疏導,讓患者放下包袱,忽略病患,重新投入工作生活。

相關焦點

  • 王文德:面癱治療八法(針灸臨床精華)
    面癱是針灸科的常見病種,很多西醫也是推薦面癱患者來針灸治療,之前小編接觸的面癱都是單純針刺,此篇文章王文德教授還向我們推薦了頰扇埋線法、面頰部火罐法等,值得臨床實踐。
  • 國醫聖手傳經送寶 全國名中醫臨床經驗傳承發展論壇在煙臺舉行
    活動由中國民族醫藥學會、中國針灸學會經筋診治專業委員會、煙臺市針灸學會等主辦,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醫院等協辦。各路國醫聖手相聚煙臺,共商中醫、民族醫發展大計,研討了名中醫在治療疑難雜症臨床方面的豐富經驗和艾灸在治療疾病方面的作用以及艾灸行業的產業技術等相關問題。
  • 徐愛軍:疏通中醫針灸傳承鏈
    2010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中醫針灸」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中醫針灸獨特的價值貢獻眾所周知,非物質文化遺產給人類帶來了歷史價值、文化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中醫針灸也是如此。中醫針灸的保護政策根植於其獨特的價值貢獻,尤其是科學價值和文化價值。
  • 明明白白學中醫|中醫是怎樣用針灸治病的(下)
    原創 醬紫蛙 科普醬紫蛙 收錄於話題#科普醬紫蛙58#明明白白學中醫10#中醫8今天,科普醬紫蛙帶大家繼續學習中醫是怎樣用針灸治病的。七、重視腧穴處方針灸處方是治病的依據,也是療效的基本保證。
  • 入選非遺十周年 中醫針灸再出發
    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承擔了文化和旅遊部「中醫針灸」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並在申遺成功十周年之際,邀請在中醫針灸傳承和保護工作中曾作出突出貢獻的領導、專家暢談中醫針灸如何傳承精華、守正創新。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所長景向紅主持座談會開幕式。
  • 「德國名中醫」:不懂中文,卻用經方+針灸讓患者登門求治
    ,不少中醫學碩士、博士還不會把脈看病時,一個不懂中文的德國人已摸到了學中醫的竅門,在德國巴伐利亞州的奧格斯堡靠開經方和針灸為人治病了,現在從周一到周五,門診量日均30人。拳師還精通針灸,略懂中醫。知道針灸治病無須開刀就有良效時,他大呼神奇,遂在練功之餘學起針灸來。 後來,狄特馬學了幾年西醫。實習時,他發現醫生為治病動不動就要做手術,覺得這不是他想要的,遂不顧父母反對毅然退學,全心跟隨拳師學針灸和中醫。
  • 我院中醫病房開張了!
    運用傳統針法、灸法、耳針、火罐、穴位貼敷、按摩推拿、中藥燻蒸、中藥外治等等方法,結合先進的現代化設備,自製敷藥、擦劑、電離子透藥等治療中風、偏癱、面癱、頸腰椎尖盤突出症、骨質增生、骨質疏鬆症、肩周炎、網球肘、風溼性關節炎、類風溼、急慢性軟組織損傷、婦科不孕不育、盆腔炎、腦血管病(腦梗塞、腦出血)、骨關節病、前列腺疾病、術後腸粘連和部分內婦兒疑難雜症。
  • 「針聖故裡」推動中醫針灸走向世界
    如今的衢江,要成為世界中醫針灸的傳承聖地、中醫針灸走向世界的關鍵節點和康養產業特色發展的樣板基地,要讓全世界遊客不僅遊在衢江、玩在衢江、吃在衢江,更要住在衢江、養在衢江,真正是「放下心、享健康。」  為推動中醫針灸走向世界,11月2日,2018第二屆世界針灸康養大會在衢州市衢江區拉開帷幕。其主題為「針灸康養,全球行動。」
  • 中醫不被認可?美國醫學博士學成回國,用針灸徵服西方的偏見
    「在中國學習針灸是改變我人生的轉折點,當我看到針灸治療能夠看到坐輪椅的病人走出去時令人鼓舞的驚訝。因為我親眼見證了中國針灸技術的成功,促使我將這項技能帶到了美國,以幫助更多患者康復。」-來自於美國德克薩斯州醫學博士Tony Willcox對中國針灸的認可。
  • 神奇的中醫|程玲:「冬病夏治」,自己在家這麼做!
    CFIC導讀8月6日,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中醫針灸科主任、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程玲做客新華社「快看」直播間,在「神奇的中醫 」——冬病夏治伏天養陽治未病中重點介紹了三伏貼、艾灸、針灸等中醫傳統的治療方式,並就「冬病夏治」給出了專業建議。
  • 中醫孔政:腰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腿麻腿痛針灸怎麼調理?
    腰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腿麻腿痛針灸怎麼治療?腰椎間盤突出是腰椎間盤所有部位的相鄰脊神經根受到刺激或壓迫導致腰部疼痛、麻木和一條或兩條下肢疼痛等症狀。本病屬中醫「痺證」範疇。
  • 首屆蒲氏中醫研討會召開 第二屆「中醫同誠會」學術交流會在深舉行
    有限公司、深圳申平堂中醫館協辦的廣東省針灸學會針灸治未病專委會2020年學術年會暨首屆蒲氏中醫研討會、第二屆「中醫同誠會」學術交流會在深圳發展中心大廈舉行。大會秉承針灸治未病學術宗旨,一方面傳承名家經驗,一方面交流新型實用技術,特邀蒲輔周之子、蒲氏中醫第四代傳承人、綿陽市首屆十大名醫蒲志孝先生蒞臨講學,並號召全國蒲氏中醫門人聚於鵬城,一則深度挖掘、整理,傳承蒲氏中醫之理法方藥體系
  • 【會議通知】第五期「全國針灸高峰論壇」暨第三十二期「長安論壇...
    各位學會理事單位、委員、專家學者及相關從業者:為聚焦針灸學科未來的發展前景,進一步挖掘名老中醫臨床精髓,總結交流全國中醫醫院中醫藥工作經驗,開創中醫藥事業在陝西省內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由西安市中醫醫院、西安市針灸學會主辦的第五期
  • 濟南中醫風溼病醫院出席濟南中醫藥學會中西醫結合骨質疏鬆、中醫...
    ,山東省疼痛醫學會中醫針灸鎮痛專委會主委、山東針灸學會常務理事、刺法灸法專委會副主委、灸療聯盟副主委,濟南針灸學會秘書長萬紅棉教授及各專業委員會委員和相關專業人員100餘人參加了會議。濟南中醫風溼病醫院作為濟南中醫藥學會中西醫結合骨質疏鬆專業委員會委員之一,張彥寬主任作為我院代表出席此次會議。 傳承中醫藥國粹 分享最新防治理念 會議以「中西合璧·傳承創新」為主題,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中醫藥發展新模式,交流中西醫結合臨床工作經驗,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骨質疏鬆病的研究與幹預新模式,共同探討中醫外治法的臨床經驗及其獨特優勢與未來發展。
  • 針灸五級系統教育之第一級:針灸技法入門
    弘揚中醫文化,注重身體健康 讓中醫更美、讓中醫更有趣、更貼近生活。 首期針灸五級系統教育 第一級「什麼病,怎麼治」 第二級「各種病,都會扎」 第三級「小銀針,治大病」、「懂理論,會治病」
  • 璧山區中醫院針灸康復科:傳承創新中醫國粹,針灸診療便民暖心
    走進璧山區中醫院針灸康復科,濃濃的中醫氣息撲面而來,古樸的中式茶色鏤空裝修,擺放整齊的醫療設備,操作規範的各項針、灸、推、罐,護士們輕言細語、體貼入微,醫生更是手法專業、一絲不苟。針灸康復科病房內,患者冉世華因頸椎肩盤突出壓迫神經,導致頸肩疼痛,正在醫院針灸康復科接受針灸治療,其肩背部的重要穴位插滿了密密麻麻的電針。
  • 北京中醫醫院針灸中心喜獲6項202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近日,202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結果出爐,北京中醫醫院針灸中心喜獲6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其中面上項目2項,青年基金項目4項,創造科室國自然科學基金立項數、立項率、總經費的歷史新高。針灸中心年會討論科研工作第二,做好「三個結合」,即:臨床和科研結合,傳統中醫和現代技術相結合、基礎研究與臨床研究相結合。
  • 扎了很久針灸沒有效果,作為針灸醫生的你該如何提高針灸療效?
    針灸是中醫的重要手段,是老祖宗經過驗證總結出來的一種特殊的治療方法。現在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接受,並且得以信賴,這也讓我們針灸人越來欣慰。患者李阿姨,今年55歲,反覆偏頭痛近2年,在當地三甲醫院做了各項檢查均顯示沒有問題。
  • 【微新聞】「張家維全國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掛牌儀式、蒞臨寶安中醫院(集團)針灸康復醫院經驗傳承指導工作
    蒞臨針灸康復醫院指導工作在寶安中醫院(集團)周鵬副院長的陪同下,莊禮興教授、林國華教授、王澍欣博士、王曉玲護士長、林詩雨醫師、裴文婭醫師等專家蒞臨寶安中醫院(集團)針灸康復醫院病區查房及指導工作。▲周鵬副院長為專家介紹傳統中醫治療區--艾灸療法,採用道地藥材,由專業人員純手工操作,在臨床中的應用能帶來卓越的療效。
  • 中醫| 李彬—細談各因素下中醫與科技的交融
    現任北京中醫醫院針灸/康復科主任、北京市針灸學會副會長、中國針灸學會火針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針灸學會理事、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臨床學系副主任委員。曾跟隨國醫大師賀普仁、國家級名老中醫周德安學習,擅長治療頭痛、膝骨關節炎、皮膚病,調節血糖血脂等。近5年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項目7項。發表論文60餘篇,出版專著5部,申報專利5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