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 Insights:2020年中國純本土半導體公司製造額達83億美元

2021-01-12 愛集微APP

集微網消息,IC Insights將在本月晚些時候發布其新的2021 McClean報告-《全球半導體行業全面分析和預測》。新報告的一部分將研究按區域和國別劃分章節,1月6日,該機構目前發布了對中國半導體行業未來5年的展望。

圖源:eeasia

IC Insights指出,需要區分「中國半導體市場」和「中國本土半導體製造(公司總部位於中國大陸)」這兩個概念,二者的區別比較明顯。

2020年中國的半導體產量佔其1434億美元總市場的15.9%,高於2010年,10年前的10.2%。預計到2025年,這一份額將比2020年增加3.5個百分點,達到19.4%。(平均每年增長0.7個百分點),如下圖:

ICinsights還進一步分析,去年在中國半導體製造總額為227億美元,但純本土公司(公司總部位於中國大陸)生產了83億美元,佔總量的36.5%,且僅佔中國1434億美元總市場的5.9%。而臺積電、SK海力士、三星、英特爾、聯電和其他在中國大陸設有晶圓廠的公司則分食了其他份額。IC Insights估計,這83億美元中的23億美元來自IDM,60億美元來自中芯國際等代工廠。

(校對/零叄)

相關焦點

  • 2020年中國純本土半導體公司製造額達83億美元
    集微網消息,IC Insights將在本月晚些時候發布其新的2021 McClean報告-《全球半導體行業全面分析和預測》。新報告的一部分將研究按區域和國別劃分章節,1月6日,該機構目前發布了對中國半導體行業未來5年的展望。
  • IC Insights公布1H20銷售額前十的半導體公司,每家的半年銷售額均...
    半導體市場趨勢研究公司IC Insights近日公布了2020年上半年按照銷售額進行排名的前十大半導體公司。這前十大公司包括美國的6家公司,韓國的2家公司,我國大陸的1家公司和臺灣的1家公司,按業務類型分類是IDM公司5家,純晶圓代工公司(TSMC)1家,無晶圓廠公司4家(Broadcom,Qualcomm,Nvidia和HiSilicon)。
  • 「2020中國IC風雲榜」年度最佳新銳公司榜單揭曉
    「2020中國IC風雲榜」年度最佳新銳公司榜單揭曉 更令人振奮的是,2019年的全行業銷售額預計為3084.9億元,第一次跨過了3000億元人民幣關口,比2018年的2577億元增長19.7%,按照美元與人民幣1:7的兌換率,全年銷售約為440.7億美元,預計在全球集成電路產品銷售收入中的佔比將第一次超過10%。讓中國晶片行業迅速發展的重要力量之一,就是如此眾多的新銳企業不斷湧現。
  • 半導體巨頭微芯科技斥資約83.5億美元收購美高森美
    打開APP 半導體巨頭微芯科技斥資約83.5億美元收購美高森美 發表於 2018-04-17 01:54:00 近日消息,半導體巨頭微芯科技宣布
  • 電子行業119頁深度報告:IC設計、半導體製造、消費電子
    根據 IoT Analytics 數 據,2019 年全球聯網終端節點數量達到 194 億個,其中 IoT 物聯網節點達 83 億臺, Non-IoT 聯網節點達 111 億臺。1.5.1 模擬晶片市場規模大,國內企業成長空間廣闊半導體領域中,模擬晶片是不可忽視的組成部分,2020 年半導體領域市場規模達到 4259.66 億美元,其中模擬晶片貢獻了 508.08 億美元,這一數字將預計將在 2021 年達到 538.09 億,增速為 5.9%。
  • 半導體公司微芯科技收購美高森美,價格約83.5億美元
    網易科技訊 3月2日消息,據路透社報導,美國微芯科技(Microchip Technology)已同意以大約83.5億美元購買美高森美(Microsemi)。美高森美是美國規模最大的軍事和航空航天半導體設備商。微芯科技提出了每股68.78美元的現金支付報價,這相較美高森美今日的收盤價溢價7%。微芯科技表示,這筆交易在2018年第二季度完成後將立刻計入調整後每股收益。在交易完成後第三年,有望結餘3億美元。摩根大通是微芯科技的財務顧問,將為微芯科技提供了56億美元的收購融資。
  • 至純科技:中芯國際與「至純」的晶片製造工藝
    如今,至純科技在董事長,原行業龍頭美國凱耐第斯的中國區營銷總監蔣淵的帶領下,2012年至2019年實現高純工藝系統收入從1.37億元增長到6.37億元,複合增速為25%,是公司現金流穩健增長的主要業務板塊。
  • 上海至純蔣淵:經歷「沙、土、林」的沉澱,中國半導體設備產業黃金...
    作為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參與者、建設者和觀察者,上海至純又是如何看待中國的半導體產業的?中國半導體設備產業如何才能實現突圍?在第七期集微龍門陣之「突圍!晶圓製造大發展下的中國半導體設備」的直播中,上海至純潔淨系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蔣淵給我們做了解答。
  • 英特爾(INTC.US)等頂級半導體公司在中國大陸布局情況如何?
    2、三星(中國)半導體有限公司三星(中國)半導體有限公司成立於2012年9月3日是,是三星電子投資的全資子公司,公司於2012年9月開工建設,於2014年5月9日正式竣工,主要生產10納米級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V-NAND)。一期投資額高達70億美元。目前月產12萬片,年產值突破200億人民幣。
  • 【焦點】三星計劃2021年向半導體領域投資300億美元;
    【焦點】三星計劃2021年向半導體領域投資300億美元; 【中國IC風雲榜年度技術突破公司候選3】三安集成:加速技術突破,化合物半導體廣泛布局;1.三星計劃在2021年向半導體領域投資300億美元;集微網消息,據日經亞洲評論1月9日報導,三星電子今年有望首次向其半導體業務投資超過300億美元,以穩定其內存晶片的產能並擴大其代工業務。
  • IC Insights:電晶體數量增長趨勢繼續遵循摩爾定律
    IDC:預計2020年WiFi 6在中國市場規模就將近2億美元 IDC《中國WLAN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19年第三季度》報告顯示,WLAN市場總體規模在2019年第三季度達到2.3億美元規模,處於平穩上漲趨勢。
  • ...小米雙12中國區新零售全渠道累計總銷額達71.5億;阿斯利康宣布...
    鈦媒摘聲:2020年,全球電子產品的銷售額下降大約3%,但半導體產業預計增長7%,中國市場增長快於行業整體。對於材料市場的情況,預計2020年中國半導體材料市場增長將達到7%,2021年將大幅增長12%,市場規模創新高。除了基本盤的需求外,一些智能應用的需求促成了半導體繼續增長。
  • 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半導體銷售排名,美國獨佔六家中國僅僅兩家
    IC Insights發布了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十大半導體(IC和OSD,OSD是光電器件、傳感器和分立器件的縮寫)銷售排名,這其中包括6家美國公司,2家韓國公司,以及中國臺灣和中國大陸各1家供應商。
  • 半導體矽片行業專題報告:景氣上行,百舸爭流勇進者勝
    根據 SEMI 統計,2018 年矽片、電子氣體、光掩膜、光刻膠配套 化學品的銷售額分別為 120.98 億美元、42.73 億美元、40.41 億美元、22.76 億美元,分別 佔全球半導體製造材料行業 36.64%、12.94%、12.24%、6.89%的市場份額,其中半導體 矽片銷售額佔比最高,為半導體製造的核心材料。
  • 半導體製造業回流美國!反全球化的美帝國野心
    這廂美國政府拉英特爾、臺積電、三星等主要晶片製造商商討在美建廠,那廂美國國會兩黨議員聯合提出《為半導體生產創造有益的激勵措施法案(CHIPS)》和《2020美國晶圓代工法案(AFA)》這兩項法案,合計將為美國晶片製造項目提供至少350億美元的援助。
  • 至純科技半導體清洗設備交付速度加快 基金擬9億戰投助力
    至純科技從2017年投入半導體溼法清洗設備槽式裝備和單片裝備的研發,至2019年末,已經完成了多個工藝的8英寸及12英寸全自動槽式裝備,8英寸及12英寸4腔單片裝備,12英寸12腔先進工藝單片裝備的研發及製造。客戶已擴展到國內外半導體行業如中芯國際、德州儀器、臺灣力晶等知名企業,訂單逐年增加。
  • 前瞻半導體產業全球周報第72期:90億美元!英特爾快閃記憶體業務「賣身...
    英特爾快閃記憶體業務「賣身」SK海力士近日,SK海力士和英特爾共同宣布籤署收購協議,SK海力士將以90億美元收購英特爾的NAND快閃記憶體及存儲業務,包括英特爾NAND SSD業務、NAND部件和晶圓業務、以及其在中國大連的NAND快閃記憶體製造工廠。
  • 2020年中國臺灣半導體產值突破3兆元,意義何在?
    2020年中國臺灣半導體產值突破3兆元,意義何在? 數位時代 發表於 2020-12-07 15:09:45 根據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組織(WSTS)預估,雖受到疫情幹擾,但仍樂觀預估2020年全球半導體產值約4,260億美元(約新臺幣12.78兆元),增幅3.3%
  • 微芯科技以83.5億美元收購美高森美
    美國半導體公司微芯科技(Microchip Technology)宣布,已同意以大約83.5億美元購買美高森美(Microsemi)。美高森美是美國最大的軍事和航空航天半導體設備商。過去幾年,微芯科技通過收購壯大了自己的力量,如今它希望在航天航空和國防領域進一步擴張。
  • 聞泰科技:中國最大的功率半導體公司
    在中國手機產業崛起過程的每個階段,ODM廠商與國產手機始終相互影響、相互推動。伴隨著中國手機軍團的成長,中國手機製造供應鏈也快速壯大,形成了包括ODM廠商在內全球最大的手機供應鏈體系。根據中國信通院的數據顯示,2018年1-6 月,國產品牌手機出貨量1.76億部,同比大幅下滑了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