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外來詞,中文和英文誰更兼容?讀罷此文,我想對漢字膜拜

2021-01-09 猴軍集

語言要想獲得持久生命力,最大的挑戰是如何應對不斷出現的新事物,創造新詞。今天談談新詞來源之「外來詞」。

每種語言使用的環境不同,面對的世界和文化不同,必然會有一些本文明所獨有的「東西」,在兩個「文明」相遇後,語言交流最大的障礙就是對方「獨有」本方沒有的「東西」,對於這類「東西」大多數語言採用的是直接引用其「發音」創造新詞,這就是「外來詞」。

一種語言先進與否,最重要的標準是:能否能完美兼容外來詞,即在發音、詞義上是否和本文明語言搭調。

一、英語與外來詞

外來詞是英語造詞的重要來源,每年都有大量外來詞彙被收錄進牛津大詞典,僅中式英語就已經在英語中形成不小的氣候。比如從中文中引入了「Kung fu功夫」、「tu hao土豪」、「feng shui風水」、ma jiang麻將「、「kan bai乾杯」、「ba gua八卦」、「yin and yang陰陽」等,這些詞彙我們讀起來行雲流水,但老外讀起來就磕磕絆絆,發音怪異,顯示出英語對中文的不兼容性。

即使是面對法語,英語在發音上也不兼容,比如「Jewellery珠寶」、「beau情郎」、「bouquet花束」,這三個法語詞,用英語去拼讀就會不符合英文發音習慣,讀起來很拗口,而且記憶困難。

再看英語與印度語的兼容性。「Pyjamas睡衣褲」、「shampoo洗髮水」、「yoga瑜伽」,這些來自印度的英語詞彙發音也非常怪異,與印度發音區別較大,而且拼讀習慣與英語不同,學習比較困難。

可見英語並不能很好的兼容外來詞。這些外來詞彙破壞了英語原本的發音規則、拼寫習慣,拗口、怪異,讓英語的學習變得困難。可以預見,未來的英語將是一個大雜燴,包含無數游離在英語規則之外的外來詞,這會降低英語的通用性!

二、中文與外來詞

中國從數千年前就與外部世界接觸,見識可遠比幾百年前才形成的英語廣博的多。中文應對新事物可以說從容不迫、遊刃有餘,而且充滿了智慧。

1、中國化外來事物

面對中土所沒有的新事物,中國人非常聰明,不會全部接受其發音,而是用中國的習慣給其命名,比如番茄(外國的茄子)、胡蘿蔔(胡人的蘿蔔)、西瓜(西方來的瓜)、胡椒(胡人的花椒)、胡瓜(胡人的瓜)、洋火(洋人的火)、洋車(洋人的車)、洋槍(洋人的槍)等,用中國相似的事物,在前面加上番、胡、西、洋,就完美地給外來物品命名了,而且這些詞彙在使用中還會繼續中國化,比如「洋車」變成了「自行車」、「胡瓜」變成了「黃瓜」、「洋火」變成了「火柴」。這體現出了中文卓越的進化特性!

2、中文裡的外來詞

當然中國也有「外來詞」,而且還不少,但你不一定知道它是外來詞。比如「咖啡Coffee」、「巧克力Chocolates」、「瑜伽」、「阿司匹林aspirin」、「坦克tank」、「芭蕾ballet」、「基因gene」、「克隆clone」、「白蘭地brandy」、「伏特加Volga」、「三明治sandwich」、「hysteria歇斯底裡」等。這些詞彙都是純正的外來詞,但我們日常使用中,卻並沒有發現任何不便,發音、意思都不需要大腦進行翻譯,這與我們學習英語需要在大腦裡先把英語翻譯成中文不一樣,這說明什麼?說明中文高度接納了這些外來詞彙,高度兼容了這些詞彙!這就是中文強大的地方,它似乎能引入任何語言,而不會破壞漢語語境!坦克你用得順手不?咖啡順嘴不?邏輯你理解不?其實「邏輯」也是外來詞「logic」。中文兼容性之強,堪稱完美,這是其它任何表音語言做不到的!

其實在近代以前,漢語就已經有了很多外來詞,當然古代能從文明角度影響中國的也就天竺和波斯了!

印度(在古代印度是地域概念,文明概念,而非國家概念)是古代唯一能系統性影響中國的文明,中文裡來自印度的外來詞最多。「剎那」、「羅漢」、「衣缽」、「懺悔」、「阿彌陀佛」、「偈語」、「袈裟」、「劫」、「魔」、「佛」、「僧」、「菩薩」、「如來」、「舍利」、「頭陀」、「夜叉」等都來自印度文明。你是不以為這些詞本來就是漢字?本來就是中國的?這些外來詞彙,經過時間錘鍊,早已經與中文融為一體。

中文裡也有從波斯來的「外來詞」,比如獅子、菠菜、珊瑚、古麗、孜然、嗩吶、巴扎等。波斯文化在中國西域留下了很深的印記,但對中原的影響力比較小。

3、純外語詞彙

自從中文引入拉丁字母創造漢語拼音後,拉丁字母就成為中文的一部分,並實現了完美兼容,因此我們也會在日常行文中使用一些純拉丁字母詞彙。比如DNA、FBI、WTO、NBA、CPU、IA、IP、IQ、3D、IT、MP3,這些純英語詞彙,不僅沒破壞中文的行文,反而讓中文更簡潔。如果在英文裡放進幾個漢字,英文還能讀嗎?

三、中文造詞但不造字,英語造詞又造字

中文造新詞最偉大的地方在於「造詞但不造字」!我們有多久沒創造全新的漢字了?上一次大規模造字還是武則天吧!

近代以來,面對知識大爆炸,中文沒造一個漢字,卻把所有新事務所需之詞彙全創造出來了,而且沒用到一個生僻字,全是5000常用漢字!中文在現代社會的從容性、穩定性、智能性令英語無地自容!

而英語呢?雖然英語最小的單位是「詞彙」,但面對外來詞,英語還是不得不造「字」,因為中文有字。你既然音譯了,你就得接受中文的漢字。比如「kung fu」、「tu hao」、「yin and yang」、「ba gua」,你說這是不是「字」?

面對新事物,英語單詞就是單詞,它不是「字」,無法像漢字那樣通過排列組合隨意創造新詞,所以英語詞彙數量的膨脹速度驚人,以每年1萬個的速度瘋狂生長。

有人說英語也有組合詞,但與漢字的組合相比它叫組合嗎?配嗎?「天,今天,天天,星期天,天空,老天,坐井觀天,回天無力……」,漢字是三維組合,萬向組合,隨意擺放,英語行嗎?

對中文研究越深,我就越感覺中文的博大精深,太智慧、太智能、太穩定、太超前,有時候我都懷疑這會是人類能創造出來的文字嗎?這不會是神創造的吧?

城市、經濟、科技、地理、人文,歡迎關注猴軍集!

相關焦點

  • 美報:外來詞「入侵」漢語引發中國官媒擔憂
    參考消息網5月2日報導 外媒稱,很少有「大語種」像漢語一樣如此強烈地感受到全球化和現代化的影響。比如,輸入設備越來越多的使用令許多中國人提筆忘字,結果出現了一種很受歡迎的電視節目:選手們比賽默寫複雜的漢字。
  • 英文字母已成現代中文一部分,爭論漢字編程還是英文編程已無意義
    我前面寫了幾篇關於漢字的文章,總有人拿計算機編程說事,說漢字無法解決編程,如何能被稱作偉大?今天我就來說說這個問題。三、英文字母已經是中文的一部分中文並非故步自封的語言,它有很多外來詞彙,周邊各民族都為漢字的成長貢獻了力量,古代的「卍」字來自於印度梵語,至於詞彙則更有成千上萬來自國外,如「石榴」、「花椒」、「番茄」來自西域,「幽默」、「克隆」、「雷達」來自於英語,但我們使用起來和原生漢字單詞並無區別
  • 哪些英文翻譯成中文後,讓你感覺漢字更加魅力無窮?
    中文作為一種象形文字,具有超語言交際功能,不像拉丁字母,僅是單純的語言符號。或許是語言環境的原因,要領略英文的魅力對於漢語背景的人來說並不容易。但是一些英文翻譯成中文後,瞬間就覺得魅力無窮了。比如美國經典電影《Waterloo Bridge》,如果直譯就是「滑鐵盧橋」,但是中文翻譯成了「魂斷藍橋」,是不是瞬間覺得這個翻譯唯美,更具有吸引力。Scarborough fair(斯卡布羅集市)是英國的一首民歌,微妙幽怨的曲調,敏感詩意的歌詞,相信大家都比較喜歡。看到有大神翻譯成了如下,唯有膜拜!
  • 漢字和英語的較量:漢字具有精準、自由和智能化優勢!
    我想不僅是中文和英文,在任何語言裡,多義詞都是普遍現象,除非這種語言只有寥寥可數的幾個單詞,根本無法描述這個世界!英文不僅有多義詞,還有各種時間形式、單複數等多種異化形式!如果說多義詞就是不精確,那世間沒有語言是精確的,只有數字是精確的!中文的多義詞正是歷經歲月積累的結果,用最少的字符蘊含最多的意思,卻並不衝突,完美兼容,這難道不是現代科學思想的最高境界嗎?
  • 英文詞彙裡的中日外來詞
    前段時間看到一篇文章,作者說英語中有很多詞彙都是源自於日語,而追根究底,日語裡的很多詞又是來源於漢語。那麼為什麼日語有很多詞彙被收錄進了英語,而漢語裡被收錄的詞卻沒有那麼多呢?這個語言傳播和發展的課題的確值得研究人員探討。不過,因為受到這篇文章的啟發,小編就搜集了一些源自於日語的英文單詞,仔細看一下,有些的確來自於漢語。
  • 日文中的漢字大抵與中文的漢字意義相同,日語漢字的讀法技巧
    日文中的漢字大抵與中文的漢字意義相同,以下只列舉不同或非凡者: 近代產生的日文多為外來語,如為漢字,其義亦經常與中文有所出入.
  • 英中新詞彙對比:英文膨脹無止境,中文不變應萬變
    英文是世界使用範圍最廣的語言文字,英文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對中文很有警示意義。總的來說,中國自造詞主要使用範圍限於國內網絡,對中文結構的影響微乎其微。二、中文外來詞中國近些年新出現的詞彙大部分是外來詞,中文對外來詞的處理有成功也有失敗。
  • 當漢字筆畫邂逅英文字母 「漢字慧」讓老外也能輕鬆掌握中文
    封面新聞記者 楊渝 實習生 李茂佳致力於讓外國人用母語輕鬆掌握中文,通過解構漢字筆畫、筆順,類比字母形態等方式,把每個漢字的筆畫轉換為與之高度相似的英文字母。作為本次雙高賽的參賽者,重慶字曌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帶了一種名為「漢字慧」的獨特漢字書寫國際化教學體系。「每個漢字都能解構重組為英文字母的組合。這樣一來,對於從小接觸英文字母的人群來說,學習漢語就容易得多。」重慶字曌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高曉明介紹,經歷十餘年時間,「漢字慧」現已成功解構了8105個漢字,基本涵蓋了日常高頻用字。
  • 中文和英文的不斷進化:中文的簡化與詞彙增長,英文的無盡增加
    每種語言都會被時間所淘汰,要想獲得持久生命力,必須進行改革。克服自己的缺點。而現在的漢語與印歐語系下的英語究竟誰會更有前途呢? 光是在商朝晚期,當時的甲骨文漢字數量就已經高達5000多個。周邊的東亞系國家也都受到中文的巨大影響。韓語和越語60%的詞彙來自於中文,而日語大部分名詞、動詞和形容詞以漢字書寫。不過自從西方的文藝復興,新航路開闢與啟蒙運動以後,現代科學逐漸興起,西方的歐洲語言在世界各地都產生巨大影響力。漢語拼音、科學詞彙、字母公式、數字符號等引入,都是受西方影響的體現。
  • 精做巧用漢字卡讓傳統教學更有趣
    周玲妹自己製作的漢字卡片。在國際中文教學中,詞彙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為詞彙量是保證學生正常交際的基礎,而「詞彙多、記憶慢、用法難」等教學難點很容易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打擊學生的中文學習興趣。因為我所在的莫三比克蒙德拉內大學孔子學院下設教學點還未普及多媒體設備,所以我上課的「法寶」是粉筆和黑板。
  • 日語都有哪些外來語?為什麼漢字不被日本人稱為外來語?
    日語外來語一般用片假名書寫,在日常會話和文章當中使用很多外來語,是日語的一大特點。二,為什麼漢語不被日本人稱為外來語?在與漢字遭遇之前,日本人沒有自己的文字,但卻有自己的語言系統。日語中的漢語詞彙很多,大多是自古以來長期從中國傳入的,已經成為日語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那些較早引進的外來語,有些已經完全融入到日語中,不被日本人察覺為外來語。
  • 盤點日語中可以用漢字表示的「奇葩」外來語!
    然而你可能不知道,有些外來語單詞是可以用平假名書寫的,甚至它們還有漢字,比如「煙管」「菸草」「釦」「洋燈」,分別是哪些外來語單詞呢,大家能猜到嗎?今天就一起跟小編一起來看一下日語中那些有漢字的外來語單詞吧!
  • 語言的競爭:科學越發展,英文越膨脹,中文越從容
    中文閱讀效率領先英文40%以上》主要從語文的角度對比中英文的效率,今天繼續這個話題,從理工科的角度對比中文和英文的效率。物理、化學、生物、醫學等科學類專業,是研究、探索人類未曾觸達的陌生領域,面對的是新概念,新事物、新現象。語言在科學領域的作用主要有三個:記錄科學研究,傳播科學成果,向下一代傳遞科學知識。
  • 如果人類進入宇宙流浪,我希望我們說的是中文,而不是英文
    漢字是世界上傳承得最久遠的文字,現代中國人可以無障礙閱讀2000年前漢朝人書寫的文字,即使是最久遠的甲骨文,湮沒在歷史中數千年,我們仍然通過字形推演,破解了其中50%的單字,現在已經可以解讀甲骨上記錄的很多文獻資料,堪稱人類文字史上的奇蹟。可見,漢字是一門有韌性、高度穩定的文字,在幾千年的歷史中,經受住了時間和空間的雙重撕扯。
  • 中文為何比英文美麗?美在哪裡?雅在哪裡?動聽在哪裡?
    如果對中文和英文都深入研究,你會發現中文遠比英文更美!對比直譯和中譯,我們可以發現,英文詞彙本質上都很樸素,缺乏中文詞彙的精緻感、華麗感、繁複感,通俗的說,英語更像是大白話,中文則充滿文化的氣息,貴族的氣質。
  • 外國人衣服上的中文VS中國人衣服上的英文 笑不死你算我輸
    也不知什麼時候,外國紋身界迷上了漢字紋身,不紋幾個漢字都不好意思告訴別人自己也是混紋身圈的,但是其風格之鬼畜常常讓我們這些中國人笑cry。▲是誰告訴賈斯汀這是" follow your heart " 的意思的。。
  • 許多人認為日語引進大量外來語是負面的嗎?
    所以很少將外語直接嵌入日文,這點有些中國人還不習慣,認為「既然古代引入了漢字,今日為何不能直接將英文引入日語」3.使用和翻譯漢字詞較多的明治維新後-二戰前的時期,日本的教育讓漢字還是有比較好的根基,和漢字一直只活在精英階層的朝鮮(韓國)、越南截然不同。4.外來語廣泛使用不是這一兩年的事。50年代的外來語表達現代新鮮感尚不算泛濫,80年代末至今則會在有些作品中泛濫過頭。
  • 中文漢字和日文漢字有什麼不一樣?
    對於學習日語,研究和製漢語的人來說,比起艱澀的語法,也許獨特的字形、不同於標準語的音調更能激發學習的興趣。執教於早稻田大學,被譽為「國字研究第一人」的笹原宏之教授,從小時候翻開《漢和辭典》的那一刻起,似乎就已開始累積對國字源源不斷的喜愛。
  • 燕梳、鹹濕、笨豬跳……說說粵語裡的英語外來詞
    (3) the combination of these two 音譯和意譯混合粵語裡的有些外來詞表達,既有音譯的成分,又有意譯的成分,二者融合而成的一個新的外來詞表達方式。比如,「蛋撻」這個詞來源於英語的egg tart,前面的「蛋」對應英語裡的egg,屬於字面意思翻譯,而後面的「撻」則是對tart這個詞的音譯。怎麼樣?是不是很神奇?
  • 「英文是剽竊中文的產物」?留學英國的我們聽完瑟瑟發抖
    視頻一打開,是《破譯英文密碼》這本書的作者兼「愛我中文網」的總裁元定,介紹這本書的核心觀點和理論——英文是剽竊中文的產物。 根據愛我中文網公號平臺的文章,這次會議的內容概括下來就是「揭秘英文起源真相,為中文和英文的關係正本清源」,恨不得每句話都上升到「東西方文化較量」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