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梳、鹹濕、笨豬跳……說說粵語裡的英語外來詞

2021-01-09 中國日報網

前兩天聽陳奕迅的《不知所謂》,開頭一段唱到:

「在月兒面前講跳水

在大床面前講遊花園

談及好萊塢會說到字母湯

直到讓你沒趣不作聲」。

其他的詞差不多都能看明白,唯獨這個「好萊塢」完全不知是啥。跑去搜索一番才發現,這個詞竟然是Hollywood的粵語音譯版,瞬間有點不知所措!

香港荷里活道

 

由於歷史原因,香港的英語普及程度較高,粵語裡面廣泛使用英語外來詞的情況也極為普遍。有些英語詞彙在長期使用過程中逐漸融入粵語,成為粵語詞彙的一部分,比如,貼士(tips)、巴士(bus),以及上面說到的好萊塢(Hollywood)等。

還有一部分英語詞彙,因為簡短易用、普及程度高,直接被香港同胞夾雜在日常對話中使用,形成了港人獨特的講話方式。

下面,我們就簡單總結一下英語外來詞融入粵語的幾種情況。

香港理工大學英文系打造的「粵語中的英語外來詞」網站對於英語外來詞是這樣介紹的:

Loanwords are interesting in that they not only provide a glimpse into language contact, they also reveal the process of how a language acquires new words. 外來詞有趣的地方在於,他們不僅可以展現語言交流的點滴,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一門語言是如何接納新詞彙的。

Historical contact between English and Cantonese began in the late 17th century when British traders came to Canton to buy Chinese tea and porcelain.歷史上,英語和粵語之間的交流始於17世紀晚期,當時英國商人來到廣東採購中國的茶和瓷器。

English loanwords are documented in the first English-Cantonese, Cantonese-English dictionary published in 1828.1828年出版的第一本英粵/粵英字典將英語外來詞正式記錄在冊。

粵語中的英語外來詞主要有三種表現形式:

(1) phonetic transliteration 音譯

這些英語外來詞在人們長年累月的使用過程中,已經慢慢本地化,成為了粵語詞彙,甚至也被普通話所引用。比如我們常見的這些:

有一些傳統上被列為「經典」的粵語詞彙其實也是從英語裡來的。比如,鹹濕。 

鹹濕,在粵語裡表示「好色」,《羊城晚報》的《晚會》版曾刊考證文章,稱「鹹濕」源於英語中的hamshop一詞。

Hamshop,字面意思是「火腿店」,在搜尋引擎裡輸入這個詞,也會出來不少真實的售賣ham(火腿)的店鋪連結。但是,在歷史上,這個詞似乎還有別的意思。據說,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上海開埠,英、美、法諸國陸續在上海設立租界,西方色情業接踵湧入。有一類專以大腿舞作招徠的酒吧,暗地裡也接客,租界裡的洋人將這類酒吧戲稱為hamshop,其實就是「妓院」。這個詞到了廣東人口中,就成了被音譯之後的「鹹濕」,並逐漸演變為「好色」之意。

粵語中將ham音譯為「鹹」的情況還不少見呢,比如,英國足球明星貝克漢姆,Beckham,到粵語裡就成了「貝克漢」。意不意外?

(2) semantic translation 意譯

這個部分就比較好理解了。像所有其他的語言輸入一樣,這部分英語外來詞根據字面意思直接翻譯成當地語言,並且在日常使用中逐漸成為當地語言的一部分。比如,lame duck翻譯成「跛腳鴨」、telephone翻譯成「電話」,等等,在普通話裡的情形也是一樣。我們就不細說了。

(3) the combination of these two 音譯和意譯混合

粵語裡的有些外來詞表達,既有音譯的成分,又有意譯的成分,二者融合而成的一個新的外來詞表達方式。比如,「蛋撻」這個詞來源於英語的egg tart,前面的「蛋」對應英語裡的egg,屬於字面意思翻譯,而後面的「撻」則是對tart這個詞的音譯。怎麼樣?是不是很神奇?

我們再來看一個例子,你們知道下面這個詞是什麼意思嗎?

所謂的「笨豬跳」,其實就是英語bungee jumping的對應說法。「笨豬」是對bungee的音譯,「跳」就是jumping在中文裡的對應說法。普通話裡直接把bugee jumping直接音譯為「蹦極」。

你猜對了嗎?

除了上述三種英語外來詞融入粵語詞彙的情況以外,經常看港劇的同學們應該也會注意到,很多香港人在說話時經常會夾雜一些英語單詞,比如:

你有冇啲common sense噶你?唔知埋去Google囉。

今次,得到這個獎,我自己好surprise,同埋都覺得好reward嘅。

我平時返工好忙噶,你望一望我嘅schedule,meeting啦,又有training啦,亦都要幫同事set target啦。

差不多都能理解是什麼意思吧?

之前,大家都在社交媒體上吐槽,說在外企上班的人說話都喜歡夾雜英文單詞,生怕別人不知道他們會說英語。那麼,香港人這樣說話也是在「裝」嗎?

其實不然。

這樣的說話方式,是出於香港的文化和語言多樣性。香港是國際化大都市,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匯聚於此。大家的語言各不相同,而英語是相對來說最通用的語言。因此,使用的頻率也比較高,應用面廣,尤其是在商業環境中的工作用語以及一些專業術語。大家為了更高效、準確地表達和溝通,久而久之形成了這樣一種說話方式。

另外,有些英文單詞在中文裡沒有特別確切的對應表達,非要用中文來表達的話,反而會覺得囉嗦,甚至語焉不詳,所以,乾脆直接用英文單詞了。最明顯的例子就是presentation,教授讓學生上課做presentation,公司員工要給客戶做項目規劃的presentation,很簡短的一個詞表達得很清楚,為什麼不用呢?

粵語中經常用英語單詞直接表達的詞彙有很多,比如下面這些: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覺得,學好英語其實還挺重要的?

最後,再來感受幾個粵語裡有趣的體育人名翻譯,括號裡的是普通話翻譯。

貝克漢 Beckham(貝克漢姆)

佐敦 Jordan (喬丹)

朗拿度 Ronaldo (羅納爾多)

奇洛李維斯 Keanu Reeves (基努裡維斯)

阿仙奴 Arsenal (阿森納)

艾榮 Irving (歐文)

祖雲達斯 Juventus (尤文圖斯)

車路士 Chelsea (切爾西)

利華古遜 Leverkusen (勒沃庫森)

艾化臣 Iverson (艾弗森)

拿殊 Narsh (納什)

阿古路 Aguero (阿奎羅)

 

參考資料:

知乎:粵語中有哪些從英語音譯的詞彙?

港漂圈求職:為什麼香港人說話總是粵語英語混雜?

百度百科:鹹濕

The Integration of English Loanwords in Hong Kong Cantonese

 

(中國日報網英語點津 馬文英)

相關焦點

  • 撲街、癟三、殺馬特,這些地道的方言俚語,原來都是英語外來詞!
    中文博大精深,中文裡的方言更是種類繁多,各有底蘊。每個方言中,都有一些地道的詞彙或俚語,其中的韻味,是用普通話怎麼也表達不出來的。然而你知道嗎?有一些看似地道的方言和俚語,最初卻並不是中文裡特有的,而是由外來的英語演變而成!不信?那就跟著歷史君接著看下去吧!
  • 英文詞彙裡的中日外來詞
    前段時間看到一篇文章,作者說英語中有很多詞彙都是源自於日語,而追根究底,日語裡的很多詞又是來源於漢語。那麼為什麼日語有很多詞彙被收錄進了英語,而漢語裡被收錄的詞卻沒有那麼多呢?這個語言傳播和發展的課題的確值得研究人員探討。不過,因為受到這篇文章的啟發,小編就搜集了一些源自於日語的英文單詞,仔細看一下,有些的確來自於漢語。
  • 英語中十個來自中國的外來詞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詞彙指導>正文英語中十個來自中國的外來詞   英語中有許多外來詞彙,以下這十個英語詞彙,來自中國。
  • 淺析德語的外來詞
    外來詞是我們在德語學習中經常遇到的一個德語現象。隨著德語語言的發展,德語中的很多外來詞已經演變成現代德語的基本詞彙。本文將著重就德語中外來詞的來源、借用方式及外來詞的詞性規律做一個概括的淺析。根據《辭海》「外來詞」也叫「借詞」或者「外來語」,即一種語言從別種語言吸收來的詞語。
  • 怎麼練習日語發音,來自英語的外來詞都有哪些不為人知的規則呢?
    學習日語的小夥伴都知道,外來詞的記憶有多痛苦,即便是英語外來詞,也因被島國人民魔改的發音,根本無法推測單詞詞義。但實際上,英語外來詞,也是有一定表記規則的。今天,帶大家一起來看看英語外來詞的讀音規則。測試日語天賦 https://sourl.cn/Mi3bMQ首先我們來看外來詞中最常見的「長音」「―」1.當英語單詞裡發音為
  • 英語作為深圳第二官方語言?「憑什麼,粵語呢?」
    via ShenzhenWeekly 而後,隨著普通話的推廣,以及外來人口數的激增,語言環境逐漸萎縮,粵語群體逐漸淪為少數,甚至出現「千萬別和深圳人講粵語
  • 英語中常見的漢語詞彙
    至少從17世紀開始,一些表達中國特有事物的漢語詞彙就通過音譯或者借譯的手段進入英語。全音借入是英語借入漢語詞彙最主要的方式,也是借入速度最快和最直接的方式。這種方式主要考慮英語與漢語拼音的音似。有的英語詞彙直接借入漢語拼音,比如jiaozi(餃子)、Mah-jong(麻將)、yuan(元)、jiao(角)、fen(分)。
  • 漢語中的外來詞有哪些
    「大媽」「支付寶」「紅包」等詞彙最近被收錄到英語詞典中。而在漢語中也有很多詞彙是來自英語或者其他語言。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漢語中的外來詞。(來源於:root in)咖啡 來源於英語詞彙:coffee啤酒 來源於英語詞彙:beer麥克風. 來源於英語詞彙:microphone巧克力.
  • 那些普通話不常見的粵語|城事·粵語
    這個詞目前在粵語當中還用得十分多,不過曾經看到一個笑話,一個老爺爺和他的孫子用粵語說,我在隔離等你,結果孫子反問:爺爺你是感染病毒需要隔離嗎?為什麼要隔離?甚麼得閒飲茶嗎 沒有愛怎可消化-得閒找你 鍾嘉欣「得閒」。指有時間,有空。
  • 面對外來詞,中文和英文誰更兼容?讀罷此文,我想對漢字膜拜
    一、英語與外來詞外來詞是英語造詞的重要來源,每年都有大量外來詞彙被收錄進牛津大詞典,僅中式英語就已經在英語中形成不小的氣候。2、中文裡的外來詞當然中國也有「外來詞」,而且還不少,但你不一定知道它是外來詞。比如「咖啡Coffee」、「巧克力Chocolates」、「瑜伽」、「阿司匹林aspirin」、「坦克tank」、「芭蕾ballet」、「基因gene」、「克隆clone」、「白蘭地brandy」、「伏特加Volga」、「三明治sandwich」、「hysteria歇斯底裡」等。
  • 美報:外來詞「入侵」漢語引發中國官媒擔憂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4月29日報導稱,中國不斷推進的全球融合的另一個影響並非漢語所特有:吸收外來詞。儘管吸收外來詞往往被視為一個社會見多識廣的積極標誌,但是中國的反應絕不是積極的,至少從國家媒體上看是這樣。《人民日報》此前發表評論,抨擊外來詞大量湧入,指責它們「傷害了」漢語的「純潔和健康」。該報指出:「外來語的使用日益廣泛。
  • 摩西英語教你辨別英語本土詞彙和外來詞彙——以P為例
    令人驚訝的是,大約80%的英語單詞是外來詞。也就是說,英語是借來的語言。我們都知道,現代英語是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發展,才發展成為世界上較為廣泛的語言。根據英國文化協會進行的一項名為「英語2000」的大型調查,全世界有3.5億以英語為母語的人,以英語為次語言和外語並能流利使用的人的多達4.5億人,英語在七十多個國家為官方或半官方語言,這些國家總人口達十四億,全世界的英語學習者估計會超過十億。英語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它的靈活性和多樣性。
  • 日語中非英語語源外來語單詞
    眾所周知,日語的詞彙大致有日語固有詞彙,漢語詞彙,外來語等區分,日語外來語大多數情況來自於英語,也有少數來源於荷蘭語,法語,德語,俄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等情況。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下非英語外來語單詞。
  • 萬萬沒想到,這些日語單詞竟然是外來語!
    學日語的小夥伴都知道日語裡面有大量的外來語單詞,大多是來自於英語,也有來自於法語、德語和其他的語言,這些單詞都是由片假名書寫的。大部分和原本的單詞發音很相近,我們很容易辨認。ポン酢另外,日料裡有一種重要的調料,叫ポン酢(ぽんず),也就是柚子醋。這個詞其實來自荷蘭語pons,本來是「橙汁」的意思,後來漸漸變為了果醋的意思。
  • 牛津詞典中漢語外來詞破千 不折騰三俗等流行語被收錄
    環球網記者王欣報導,我們日常用以交流的漢語當中,存在著諸多來自英語的詞彙,如坦克、可樂等。不過近幾年來,英語也逐漸開始接受來自漢語的詞彙。據統計,牛津英語詞典中所收錄的漢語外來語,在2010年底已突破了一千條。而「不折騰」、「人肉搜索」、「三俗」等中國人耳熟能詳的流行語,均被牛津收錄。
  • 漲姿勢:英語中由日語來的外來詞
    Karaoke   卡拉ok   在卡拉ok裡唱歌的時候,你可以看著屏幕上的歌詞,跟著旋律一起唱。在許多國家有卡拉ok,包括美國和英國,但是它最常和日本聯繫在一起。Karate   空手道   和卡拉ok一樣,你可能認識這個詞。它指一種很受歡迎的武術,源起日本。在那兒,空手道這個詞表示空著手,因為你不要任何特殊的裝備和武器。
  • 4個驚險的機動遊戲,需籤生死狀的峽谷大擺錘,70米高煙囪笨豬跳
    4、「沒有繩子的笨豬跳」奧蘭多冷卻塔奧蘭多冷卻塔坐落在南非的索韋託城鎮,這個「沒有繩子的笨豬跳」聽起來非常危險,但實際上所有的設施使用了十分高端的可以確保達到安全又痛快的極致體驗。
  • 牛津詞典否認收上千漢語外來詞 10年僅收1條
    誤傳英國方面同時向本報證實近十年間牛津詞典只收錄了「枸杞」一個詞條近日,有國內媒體報導稱,牛津英語詞典中所收錄的漢語外來語,在2010年底已突破了1000條。而「不折騰」、「人肉搜索」、「三俗」等中國人耳熟能詳的流行語,均被牛津收錄。
  • 英語中來自漢語的借譯詞彙分類
    英文的外來語很多,約佔七成左右,拉丁文和法文是兩大宗,其他的來源則以歐洲語言為主,其他地區的詞彙只是點綴。在總數約100萬的英文詞彙中,我們中文給英文的貢獻十分微小,大約只有300個,僅佔0.03%。而在這微不足道的300個中文外來語中,又有一大半過於生僻,甚至早已廢棄無人使用,真正能夠通行於當今普通英語人士的,還不到100個,不及英文詞彙的萬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