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持續增加F-35A裝備,戰機研發能力將進一步被閹割

2021-01-08 軍機圖

日本航空自衛隊日前接收了機號89-8707和89-8708的F-35A,這標誌著日本擁有的F-35A戰機數量已經達到6架。作為自衛隊最新一代的戰鬥機,F-35A在提升了日本航空作戰能力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帶來了一些新的衝擊。

在F-35A的裝備問題上,日本航空自衛隊有著較為長期的計劃,其中2012和2014年各訂購4機、2013年訂購2機、2015到2018年各訂購6機,總計訂購34架。從訂購數量來看,日本航空自衛隊換裝F-35A的速度比較緩慢。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一方面是日本國防開支有限、每年度用於戰鬥機更新的費用較少,另一方面是日本開始組裝生產F-35A時間不久,再考慮到美國向日本提供零件的速度可能產生的影響,這一裝備速度並不奇怪。

日本引進F-35A戰鬥機的首要目的在於替換F-4EJ。作為一種設計於上世紀50年代的戰鬥機,目前的F-4EJ在性能上早已落伍,機體壽命也已經消耗殆盡。由於F-15J和F-2早已停產,而這兩款戰機作為第四代戰鬥機,即便復產目前也不算先進。因此在F-35A成為唯一能夠獲取的第五代戰鬥機後,使用F-35A替換F-4EJ幾乎是唯一可行的方案。而這一機型的引入,也使日本成為亞洲第二個擁有第五代戰鬥機的國家。

F-35A的空戰能力曾一度被外界詬病,特別是美國空軍的F-35A在與F-16D進行模擬空戰落敗後,該機更被質疑空戰能力不如F-16等第四代戰鬥機。而日本購買的第一批F-35A,也因不具備AIM-9X近距空空飛彈的使用能力而被認為性能低劣。然而需要注意的是,F-35A的空戰能力相較於蘇-27、F-15等第四代戰鬥機事實上至少不落下風,換言之目前F-35A可以確定是日本航空自衛隊空戰能力最強的戰機。另一方面,F-4EJ近年來主要任務已經轉向對地對海攻擊,F-35A取代F-4EJ後可能也會偏向攻擊任務,這也符合該機設計上的定位。

目前,日本航空自衛隊的戰鬥機面臨更新上的問題。早期生產的F-15J已經十分老化,不僅性能落後而且十分不安全,進行升級維護並不經濟;F-2系列數量不足,目前來說與新一代戰機相比也不具有先進性,因此航空自衛隊已經打算用新一代戰機取代F-2。F-35A在技術上雖然領先F-2一代,但由於該機屬於中型戰鬥機、設計上不完全符合替換F-2的新型戰機的需求,因此日本打算用一種新型戰鬥機作為F-2的後代機,這與F-35A的定位可能出現衝突。

對於日本來說,F-35A可能是一柄雙刃劍。一方面,該機的列裝切實提升了航空自衛隊的作戰能力,並實現了在新一代主戰裝備上與美軍接軌,無論是獨立執行任務還是與美軍協同行動都會更加便利;同時,由於日本在組裝生產F-35A時要求美方提供部分技術,這或許能夠提升日本的作戰飛機研發能力。但另一方面,「萬金油」式的F-35A對於航空自衛隊來說並不一定是最優選擇,或者說難以完全挑起下一代主戰機型的重擔。而由於F-35A的裝備,日本在新型戰鬥機方面的投入或許會減少,這反而會削弱航空自衛隊的總體作戰能力。日本的F-35A究竟會成為「香餑餑」還是「燙手山芋」,或許要到航空自衛隊全面更新戰鬥機裝備時才會揭曉。

相關焦點

  • 日本二代戰機全部退役,F-35將成主力
    幾乎緊隨F-4之後,美國就將當時最先進的,美國空軍也不過1976年才服役的F-15交給三菱重工組裝,裝備日本航空自衛隊,1981年-1999年,日本獲得了213架F-15J/DJ,成為全球第二大F-15裝備國。同樣在F-35批量生產後,三菱重工也獲得了組裝生產的權利,2017年6月就下線了第一架F-35A戰機,而日本連F-35共同研發夥伴國都不是。
  • 日本研發超強機動能力無人戰機,專家: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
    據日本媒體近日報導,日本已開始研發具備超強機動能力的無人戰機,計劃於2035年進行部署。報導稱,該無人戰機具備探測和飛彈發射能力,並可在危險區域搜集數據。日本防衛省計劃分階段引入無人戰機,並最終組建無人戰機中隊。有分析人士指出,受多重因素影響,日本分階段部署無人戰機的計劃實行起來難度不小。
  • 一邊研發新隱形戰機,一邊「大手筆」購買F-35,日本加緊提升防空力量
    新戰機可能是一種雙引擎飛機,日本官員強調其具備出色的隱形能力,或將包含如下特點:具有綜合火控能力;配備內部武器艙,類似美國F-22隱形戰鬥機;使用推力矢量噴嘴,這是一種利用發動機的推力加速轉彎的裝置。 此前有消息表示,新戰鬥機具有與美國軍方戰機的互操作性。日本官員表示,希望在本月內確定開發的指導方針。
  • 靠性能閹割版的雷達,就想對付殲20隱身戰機?印度人想得太美了
    這樣一款高機動性,可有效探測包括隱身飛機在內的低可見度目標的2D監視雷達,似乎即將迎來頭號買家,那就是印度,而印度當前唯一需要面對的擁有隱身戰機的國家,不出所料就是中國。於是乎,由印度國內評論認為,裝備反隱身雷達後,印度防空兵部隊將可有效應對中國空軍的殲-20。事情真的會如此嗎?
  • 日要求美降低F-15改裝費用被拒 2027年服役目標或推遲
    據稱日本強調,如果初期費用持續增加、經費總額無法預計的狀況得不到改善,就不得不放棄在2021年度預算案中列入相關經費。升級內容將包括「最先進的電子戰裝備和武器」,而一個「在世界最先進的任務計算機上運行的全新先進座艙系統將為飛行員提供更強的態勢感知能力」。日本約有一半的F-15(約98架)預計將根據JSI標準進行升級,該標準旨在幫助它們與日本現有的F-35戰鬥機一起行動。剩下的F-15戰鬥機最終將會退役,讓位於全新的F-35。
  • 又買105架F-35隱身戰機,日本為何需要更多F-35,原因只有一個
    F-35隱身戰機的無人機監視能力(包括在不被察覺之前就可以探測到遠距離敵方裝備的技術能力)無疑將為日軍提供極大的防禦機會。 隨著兩艘直升機航母的改裝加速,日本正計劃通過美國再次購買價值數百億美元,將近105架F-35隱身戰機,來大規模地重新裝備其空襲潛力,這項交易是美國歷史上金額第二大的武器交易,
  • 拋棄美國F-35,日本新一代戰機顯露野心:性能可全面碾壓中國殲20
    當地時間12月15號,日本航空自衛隊首次披露了新一代F-X隱形戰機,它集成了多種先進技術,至少具備攜帶六種內置武器的能力,宣稱性能可以全面碾壓中國的殲-20,F-X的主要任務是奪取制空權,日本自衛隊還野心勃勃的揚言它能夠封鎖整個太平洋,讓中國空軍無法自由進出,可見日本披露的並不只是新一代戰機,而是赤裸裸的野心。
  • 服役48年後,日本退役最後一架F-4戰機,航空自衛隊將得到更多F-35
    【環球網軍事報導】據美國「戰區」網站報導,在服役48年之後,日本航空自衛隊最後一架F-4「鬼怪II」戰鬥機於11月20日正式退出現役,未來日本將購買更多的F-35戰機,以全面取代由F-4戰機負責的任務,剩餘的F-4戰機今後將交由日本國內的航空開發和試飛團隊負責飛行。
  • 日媒:為應對中國戰機,日本花費5萬億日元,研發下一代國產戰機
    在日本當地時間12月16號,根據《日經新聞》的相關報導,日本防衛省在經過多次討論和調整之後,最終敲定了日本下一代戰鬥機的開發體制框架。根據項目時間表,日本下一代戰鬥機將在2035年實現正式部署。根據日本防衛省的認定標準,目前中國擁有1000多架「第4代」戰鬥機,並且這個數量在未來的十年內,還有望增加3倍,不研發全新的戰鬥機,根本無法應對中國戰機的威脅。
  • 末日掙扎:二戰日本噴氣式戰機研發始末(下)
    受限於航空玻璃的製造能力,日本無法造出氣泡式座艙蓋,所以「秋水」只能採用視野相對較差的、有加強邊框的傳統艙蓋。「秋水」裝備兩門HO-155式30毫米機炮,火力強勁,不過原裝Me-163上用來保護飛行員生命的一百千克重的防護鋼板又被日本人習慣性省掉了——畢竟發動機推力不如人,能減一點重量是一點……「秋水」和Me-163一樣,採用滑車起飛,離開地面時滑車自然脫離,飛機作戰完畢後採用機腹的滑撬著陸。
  • 日本欲擺脫英美操控,自主研製新型戰機,或已胸有成竹?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日本。日本一直被英美所控制,國民經濟,軍事力量都離不開英美。但近期,日本卻想擺脫這種現狀,日本自衛隊計劃花費數百億美金用於研製自主的戰機。那麼日本想要自主研究戰機,這一道路走得通嗎?日本為什麼想要自主研製戰機,而不是向英美購買戰機技術呢?
  • 澳空軍規劃未來20年發展方向 重點研發無人戰機與F-35協同
    當然,澳空軍規劃的核心是F-35A隱身戰鬥機,這些戰鬥機將在2023年底前獲得完整作戰能力。《部隊結構規劃》還將在2025年至2030年之間為「額外的空中作戰能力」撥款。文件沒有具體說明這種額外能力是什麼,但表示政府「致力於……支持F/A-18F『超級大黃蜂』戰鬥機,並採購增強型空射彈藥」。
  • 末日掙扎:二戰日本噴氣式戰機研發始末(中)
    從當時開始,立川主要負責研發和生產各型教練機。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立川也承接了中島公司一式「隼」戰鬥機的製造工作,以擴大這款陸航主力戰機的產量。戰爭後期,立川承接了日本陸軍航空兵多款「高技術新式戰機」的研發計劃。比如萬米高空設計飛行時速達到750公裡的KI-94式截擊機,比如噴氣式戰鬥機。
  • 買F-35是煙霧彈,日本研發全球首款五代半戰機,性能或超過殲-20
    近日,關於日本花費230億美元採購105架F-35戰機的消息刷屏,這意味著日本自衛隊未來將將備147架隱形戰鬥機,成為僅次於美軍的F-35戰機第二大用戶,同時還讓日本數艘兩棲艦變成準航母。與此同時,日本還宣布在2031年推出國產F-3隱形戰鬥機,這是一種與F-22同級別的雙發重型隱形戰鬥機,而且是全球第一款5.5代戰鬥機,整體作戰性能有希望超過F-22、殲-20等五代機。相比來說,日本引進F-35隻是日本軍力膨脹的煙霧彈,F-3才是最令人擔心的存在,而且日本隱形戰機的最終數量將達到247架。
  • 猛砸400億美元,血拼未來隱身戰鬥機,日本F-X戰機能成功嗎?
    據媒體報導,日本防衛省已經選定三菱重工作為該國新一代戰鬥力的主要承包商,後者將在不久後開始履行合同。日本作為一個有著強大軍事抱負的國家,一直嘗試在隱身戰鬥機領域有所發展。但此前由於種種原因,多個隱身戰機研發計劃都最終破產,所以這次的F-X戰機代表著日本多年的夙願。作為日本國內唯一有經驗的製造商,三菱重工是有能力幫助日本防衛省打造F-X戰機的。
  • 日本砸5萬億研發六代戰機,揚言讓中國空軍無法進出太平洋
    按照日本的設想,首架F-X的原型戰機將會在2024年誕生,並在2028年實現首飛,2031年批量生產,預計投入資金超過5萬億日元(480億美元)。同時,日本媒體還放出狠話:F-X戰機可以讓中國空軍無法前出太平洋。對於這樣的荒謬言論,我們聽聽就好了,不必太當真。先不說日本自己能不能造出來,就算造出來了,那也是十幾年後的事。
  • 末日掙扎:二戰日本噴氣式戰機研發始末(上)
    值得一提的是,航空技術相對落後的日本在當時也進行了噴氣式戰機的探索,還製造出了部分樣機。面對鋪天蓋地、降下毀滅之火的美軍B-29轟炸機群——很形象的把這種銀色空中怪獸稱為「超重爆」,新式戰機成為了日本「救命稻草」般的期待,當然了,這只不過是末日來臨之際的無力掙扎而已。但從航空史的角度來看,冷門的日本噴氣式戰機計劃也的確值得探究一番。
  • 日本研發隱形戰機要兩萬億?自民黨議員突然奇想:先去國外預售
    眾所周知,作為二戰的戰敗國,日本一直以來都受到聯合國憲章和國內憲法的約束,不得進行武器裝備的銷售行為。但是一直以來日本都致力於突破這個鎖鏈,把日本的武器裝備賣出去。日本人這麼做主要原因有兩個,一個是因為日本本身的武器裝備需求很小,這樣一來研發武器的成本就被攤的很高。
  • 日本獨立研發能力再度被質疑
    國際上任何一款武器裝備,都有國際上通用的大致劃代標準,往往最先涉足該領域的國家最有發言權,這也是為何很多裝備都以"美國標"為基準,而自二戰之後,日本在武器裝備研發都是要美國點頭許可的,但不曾想日本五代機都還停在圖紙上,就推出了"六代機"項目和相關標準。
  • 日本努力研發的「心神」戰機,到底擾亂了誰的心神?
    世界上只有中美俄有能力研製五代戰機,並且已經可以量產,這是軍事實力的象徵,因此很多大國也在蠢蠢欲動,甚至還有國家都已經提出了六代機的設想,不過這個沒影兒的事並沒有引起多大的關注。反倒是日本也在進行五代機的研發,在這場五代機的角逐中:日本的「心神」戰機,擾亂了誰的心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