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翁山蘇姬領導的民盟贏得緬甸大選,能否進入又一個執政「蜜月...

2020-12-15 上觀

經過一周等待,緬甸老百姓盼來了大選結果——國務資政翁山蘇姬領導的執政黨全國民主聯盟(民盟)獲半數以上聯邦議會席位(含軍人非選舉議席),將繼續執政。

分析認為,大選結果不出意外。民盟執政近五年來社會發展穩健,周邊關係處理得當,獲得民眾認可。而其政治對手——聯邦鞏固與發展黨(鞏發黨)受制於軍方背景,並未贏回民心。不過,民盟在首個5年執政「蜜月期」之後,能否在第二個5年繼續推動社會轉型,考驗其執政能力。如何在疫情之下提振經濟、推動民族和解,以及發展與各國的關係,將成為主要挑戰。

又一次機會

此次選舉,是緬甸擺脫約半個世紀之久的軍政府統治以來的第二次大選。5年前,翁山蘇姬帶領民盟在大選中獲得壓倒性勝利,但由於緬甸憲法限制有外國配偶或子女的候選人,翁山蘇姬無法成為緬甸總統,使得她在2016年以出任國務資政(兼外長)的方式成為緬甸事實上的領導人。

而民選政府成立後,軍方的光環並未褪色。根據2008年憲法,四分之一的議會席位是為軍方保留的,也就是「軍人非選舉議席」。這讓軍方牢牢掌控著三個關鍵部門,即內政、國防和邊境事務。「在此背景下,翁山蘇姬不得不與仍然強大的軍方分享權力。」法新社稱。好在,民選政府與軍方在過去5年基本維持著較為緩和的關係,民盟的施政得以有序推進。

對社會轉型寄予厚望的民眾對大選異常期待。儘管新冠疫情肆虐,今年的投票率依然高達88%,超過了2015年的80%。大批民眾從上午6時就前往投票站排隊,民盟的黨旗一度售罄,製作單價飛漲到13000緬元(約66元人民幣)。民盟選情的火爆,從一個側面印證了此前分析人士的預判——民盟再度勝選幾乎板上釘釘,79%的受訪者把翁山蘇姬視作緬甸最值得信賴的政治人物。

選舉結果不出意外:在476個聯邦議會席位中,民盟贏得396席,比上屆大選多收穫6席。第二大黨鞏發黨獲得33席,比上屆大選少9席。此外,緬甸11個少數民族政黨共獲得47席,成為議會中一支重要力量。其中撣族民主聯盟獲得15席,成為最大的少數民族政黨。

根據選舉程序,新一屆聯邦議會將於2021年2月初舉行首次會議,並於3月結束前推選新總統和副總統,由新總統負責組建新政府。

中國雲南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教授瞿健文表示,緬甸大選反映了民意取向。緬甸本是東南亞富庶之國,然而約半個世紀的軍政府統治,導致經濟社會發展滯後,少數民族地方武裝(簡稱「民地武」)更成為一塊心病。因此,與軍人集團關係密切的鞏發黨難免受到民眾反感,它在2010年民盟未參選的情況下尚能維持統治,而一旦2015年民盟加入戰團,民眾就看到了更好的選擇。2016年民盟上臺後,表現也可圈可點——國內社會經濟保持穩健發展,周邊外交關係處理得當,整體國際環境也對它有利,因而被民眾所認可。

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許利平認為,民盟執政期間致力推動的改革措施與和平進程,還不足以交出令民眾信服的「亮麗成績單」,只是老百姓仍願意給它機會。「就像有人說的,民盟經歷了第一個執政蜜月期,第二輪執政可能還會是蜜月期。民眾對社會的轉型發展抱以足夠的耐心。」

日本《產經新聞》也認為,民盟五年前作出的多項承諾並未兌現,期待和平的民眾失望情緒也在蔓延,但作為民盟「票倉」的基層民眾,依然在大選中發揮了巨大作用。不少受訪者告訴《緬甸時報》,他們投票是為了支持翁山蘇姬,雖然對民盟不是非常滿意,但願意再給一次機會。

能否移除「絆腳石」?

面對第二次機會,翁山蘇姬能否抓牢?能否像民盟說的,移除「民主化轉型的絆腳石」?分析人士認為,民盟至少面臨三大挑戰。

首當其衝的是經濟治理。

在仰光工作的歷史學家吳丹敏(Thant Myint-U)預計,翁山蘇姬將繼續把重點放在一些優先事項上,比如推進與少數民族的和平進程以及與中國的關係。但首要任務當數經濟。

亞洲開發銀行數據顯示,2018年,緬甸5300多萬人口中有近25%生活在貧困線下。雖然2011年開放以來,緬甸經濟增長率每年約為7%,但預測顯示新冠疫情將使今年的增長率降至1.8%。

日經新聞網指出,疫情導致緬甸的主要產業——服裝和旅遊業受到重創,政府不得不做出平衡。10月中旬,政府解除了部分居家令,同樣被廢除的還有「對乘客進行二維碼登記」的規定。政府很快將宣布一套名為「緬甸經濟復甦和改革計劃」的政策,以吸引外國投資和增加就業。

吳丹敏說,緬甸的經濟轉型不是一個簡單的經濟自由化問題,而是需要根本的結構性改革——從過去25年形成的任人唯親模式轉變為綠色、可持續和工業化、城市化模式。另一方面,政府軍與民地武不時上演的衝突也使經濟治理失色。這些都意味著緬甸實現全面轉型需要更長時間。

民盟的第二項挑戰,是推進和平進程。

瞿健文認為,民盟執政期間,民族和解的大趨勢是好的,但存在一些棘手的頑疾。一方面,民族和解大會有相當一部分少數民族沒有參與,所籤協議的覆蓋面和合法性受到質疑。另一方面,羅興亞人問題尚未得到妥善處理。西方更是以此向翁山蘇姬興師問罪,撤回了之前授予她的「榮譽公民」「良心大使」等獎項。

許利平認為,沒有和平進程,也就沒有政治穩定。這是擺在翁山蘇姬面前的重要課題。如何與民地武達成妥協,實現停火,考驗政府智慧。最新情況是,緬甸軍方將成立和平協調委員會,促進與民地武之間的溝通。至於羅興亞族群問題,管控起來也很有難度,它涉及與大緬族主義、軍方利益等因素之間的協調,受到國際社會廣泛關注。

最後,民盟還需要在複雜的國際形勢下,開拓對自身有利的外交局面。

此前,由於羅興亞人問題,緬甸與西方關係出現波折。外界注意到,就在緬甸大選結果公布後,美國、歐盟、英國一面稱讚緬甸的「民主進程」,一面又對「緬甸取消部分地區民眾選舉權」指指點點。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更是直接暗示:華盛頓「擔憂」羅興亞人等團體被剝奪選舉權。

瞿健文認為,西方在民族問題上對翁山蘇姬施壓,源於推崇「人權」和「價值觀外交」,而緬甸則是出於民族和國家利益考慮,兩者生出矛盾在所難免。但雙方的根本利益並無太大衝突,預計雙邊關係還會繼續發展。尤其當西方從疫情中緩過來後,對緬甸會有新的需求,因為當地勞動力成本低,資源豐富。

在瞿健文看來,翁山蘇姬贏得第二任期後,執政地位更穩固。緬甸的國際環境也會越來越寬鬆——它的立場在東協內部受到大部分成員國肯定;與印度、日本等國(分別對緬開展防務、投資合作)的關係在過去5年發展較快;與中國的關係更是邁上新臺階,習主席在年初出訪緬甸,共慶建交70周年,推進中緬經濟走廊建設……可以說,中緬關係發展得比以往更加健康、迅速。

許利平認為,民盟會繼續秉持大國平衡外交,由於緬甸實行「民選-軍政府」混合體制,除非翁山蘇姬對軍政府態度發生根本變化,否則緬甸與西方因羅興亞人問題而產生的對立不會輕易扭轉。此外,以拜登為首的民主黨人比較關注人權、民主議題,民盟政府與美方在這一層面可能產生更多互動。對於中國而言,仍然是繼續圍繞兩條主線展開對緬合作——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以及在緬甸和平進程中發揮建設性作用。

「緬甸民眾再次給予民盟執政機會,民盟在未來五年必須有所建樹,特別在經濟發展上。」許利平說,「這也需要通過與中國的合作兌現承諾。」

(編輯郵箱:ylq@jfdaily.com)

相關焦點

  • 緬甸民盟即將執政 翁山蘇姬面臨四大挑戰
    編者按:緬甸將於3月開始討論總統選舉事宜,預計新總統將在3月底宣誓就職。多年身為反對派的緬甸全國民主聯盟(民盟)也將擺脫「在野」角色,作為主角登上政治舞臺。  有著駐仰光工作22年經驗的新華社資深記者張雲飛為此專訪民盟主席翁山蘇姬,展望緬甸未來發展、面臨挑戰及中緬關係,並回顧翁山蘇姬個人的中國記憶。
  • 翁山蘇姬:大選獲勝後的新挑戰
    翁山蘇姬領導的民盟已經贏得此次大選,未來緬甸的改革也將進入深水區,能否取得實質效果,對翁山蘇姬來說,是一個新挑戰。  在大選前夕,一些輿論說緬甸全國民主聯盟(民盟)執政五年來在發展經濟、推動國內和平、修憲等方面未取得突破性進展,由此認為「在2020年大選中,民盟可能會丟掉一部分選票」。然而,民盟不僅在本次選舉中獲得了更多的選票,甚至在聯邦鞏固與發展黨(以下簡稱鞏發黨)的傳統票倉同樣勝選。
  • 疫情防控成緬甸民盟政府大選加分項
    光明日報駐仰光記者 鹿 鋮  儘管緬甸大選將在11月舉行,在新冠肺炎疫情依然肆虐的情況下,緬甸政壇的各方勢力已經開足馬力,準備迎接此次大選。以翁山蘇姬為首的緬甸全國民主聯盟在初次執政四年後,即將迎來對其執政表現的第一次大考。
  • 緬甸迎來2020年全國大選投票日 執政黨全國民主聯盟優勢明顯
    民盟黨主席翁山蘇姬進行提前投票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高佳義):今天(8號),緬甸全國大選開始投票,這是緬甸政治體制改革以來第二次全國大選,翁山蘇姬領導的執政黨全國民主聯盟將迎來他們執政5年來的首次考驗。多數緬甸民眾和分析人士認為,執政黨民盟在大選中有很大的優勢。目前,有91個政黨在聯邦選舉委員會註冊並參加本次大選,全緬甸約3800萬選民將選出1171名聯邦議會和各省邦議會議員。2015年翁山蘇姬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簡稱民盟)在大選中取得了壓倒性勝利並正式上臺執政,5年之後,他們能否繼續取得民眾的支持呢?
  • 翁山蘇姬領導的政黨為何在此次緬甸大選中再次大勝?專家揭露三大原因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李司坤】據緬甸聯邦選舉委員會(UEC)當地時間14日公布的最終選舉結果,國務資政翁山蘇姬領導的執政黨全國民主聯盟(民盟)已經獲得了聯邦議會的絕大多數席位,在本次大選中大獲全勝。對於民盟的再度大勝,有緬甸問題專家梳理了三大原因,並表示,在民盟的繼續執政下,未來中緬關係將持續向好。
  • 緬甸大選即將來臨,民盟與鞏發黨,誰勝選的機率比較大?
    緬甸大選進入倒計時,最近,民盟、軍方、鞏發黨之間火藥味非常重,明裡暗裡互掐,做大選前的「最後掙扎」。回顧過去,仿佛2015年大選就在昨天,很多人激動得睡不著~可細細一想,過去的這幾年,緬甸經歷了太多的事情。
  • 翁山蘇姬領導的政黨為何能在大選中脫穎而出?專家分析出三大原因
    緬甸大選最終結果出爐也引起了外界的普遍關注。翁山蘇姬領導的執政黨全國民主聯盟也獲得了絕對優勢,在大選中脫穎而出。專家認為民盟的勝選有三方面的原因,並且在這一執政黨的領導下,緬甸的發展還是值得期待的。根據公布的選舉結果,民盟一共獲得了396個席位,這一成績刷新了民盟選舉的歷史。在野黨鞏發黨只取得了33個席位。其餘參選的11個少數民族政權黨一共贏得47個席位。很多媒體都形容這次大選有「壓倒性」優勢,但是緬甸問題專家、緬甸華僑華人青年工商會秘書長亨凱認為,這樣的選舉結果還是比較讓人吃驚的。
  • 十年轉型路,75歲的翁山蘇姬將把緬甸領向何方?
    當地時間2020年11月8日,緬甸仰光,本屆緬甸大選迎來了最後一個投票日,民眾在投票站外排起長隊等待參與投票。 本文圖片均來自人民視覺選前多數分析人士就預測,緬甸國務資政翁山蘇姬領導的執政黨全國民主聯盟(民盟)的勝利基本上是「板上釘釘」。但此次民盟的勝選速度之快、贏下議席之多卻在不少人的意料之外。
  • 2020年緬甸大選民盟險勝?你錯了!
    民盟2020年大選, 可能比2015年大選還成功 【緬甸中文網訊】截至目前,多地的計票工作已經結束。雖然聯邦選舉委員會尚未宣布,但民盟勝選基本沒有懸念了。
  • 「要民主更要聯邦」:緬甸民盟勝選後能否開創民族和解未來?
    隨著緬甸聯邦選舉委員會11月14日公布聯邦議會選舉結果,緬甸2020年大選塵埃落定。緬甸國務資政翁山蘇姬領導的民盟獲得壓倒性勝利,於476個聯邦議會席位中取得396席(人民院258席;民族院138席),可繼續執政。聯邦議會中,軍方背景的聯邦鞏固與發展黨(鞏發黨)僅獲33席,另一少數民族政黨撣族民主聯盟獲得了15席。
  • 緬甸大選今日開鑼:執政黨勝選有望,但翻新「舊船」仍是難題
    緬甸全國約3700萬選民將選出1171名聯邦議會和省邦議會議員。緬甸選舉制度複雜,各級議會必須保留四分之一議席給軍方,各界普遍認為,由緬甸國務資政翁山蘇姬領導的執政黨全國民主聯盟(民盟)將再度贏得選舉,繼續執政。2015年,翁山蘇姬與其領導的民盟在大選中獲得壓倒性勝利,建立了軍政府統治50餘年後的首個民選文官政府。
  • 播客|緬甸漫談:沒能落實承諾的翁山蘇姬,為什麼贏了大選?
    【編者按】即將過去的這個11月,美國大選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而在中國的東南方向,與我們一衣帶水的緬甸,同樣經歷了一場頗為重要的選舉。彼時,澎湃國際通過中緬學者圓桌對話和緬甸少數族裔採訪兩個方向,對緬甸大選進行了觀察與報導。
  • 翁山蘇姬大選中再度完勝:個人光環下存後遺症隱患
    五年前,翁山蘇姬領導民盟贏得大選,緬甸政治轉型進程和方向終於由民心所向之人來領導,令多數民眾倍感欣慰。今年大選中,翁山蘇姬和民盟的支持者冒著疫情風險去投票,就是要繼續捍衛緬甸政治轉型的這一成果。而從1988年至2015年大選結果出爐前,緬甸的核心政治問題和各派鬥爭焦點始終是:是由軍人及其政黨,還是由翁山蘇姬及其領導的民盟來執政並領導國家政治轉型?
  • 緬甸大選開票,翁山蘇姬所在執政黨大獲全勝
    華輿訊 據緬甸金鳳凰中文報社報導 據悉,執政的全國民主聯盟(NLD)在周日的投票中大獲全勝,贏得的席位超過了2015年大選。非正式和部分城鎮記錄顯示,翁山蘇姬領導的NLD已獲得399個議會席位,遠遠超過組建新政府所需的322個席位。
  • 翁山蘇姬又贏了,穩坐緬甸第一把交椅
    而在太平洋另一側的東南亞,也有一場大選,雖然這個國家的知名度不高,但是這場大選的焦點人物,在國際上卻是享有盛名的,這個人就是翁山蘇姬。翁山蘇姬憑什麼能夠擁有這麼大的影響力呢,一方面與翁山蘇姬父親昂山將軍有關,昂山將軍是緬甸國內公認的緬甸國父,另一方面則來源於翁山蘇姬自身的魅力。
  • 緬甸翁山蘇姬:穩住,我們能贏!不要落入敵人的圈套
    【緬甸中文網訊】內比都消息,11月3日,國務資政翁山蘇姬通過民盟主席社交網頁,發布了一則大選相關消息。翁山蘇姬在聲明中表示,大選對於國家未來發展有多麼重要,我相信國內的公民心裡都已經認識到這一點。當下我們需要做的便是和平的舉辦2020年大選,根據民眾的意願開始相關工作。
  • 緬甸一個村寨裡 支持鞏發黨的村民和支持民盟的村民懟上了!
    緬甸第三屆大選要到今年11月份才舉行,但現在就有競選氣氛了! 2020年7月20日上午,緬甸曼德勒省皎勃東鎮區(Kyaukpadaung)莫巒貢村的兩張照片在緬甸社交網絡上瘋傳!
  • 記者觀察:關於2020年緬甸大選的N個小知識
    2020年緬甸大選於11月8日舉行,緬甸人口約為5500萬,據緬甸聯邦選舉委員會公布的數據,此次有投票資格的選民數量超過3700萬,全國共設有42047個投票站。由於目前緬甸正處於第二輪新冠疫情的嚴重時期,選舉委員會此前已安排60歲以上老人、新冠肺炎確診患者、隔離人員和醫務人員等人員提前投票。11月8日選什麼?
  • 本次緬甸大選,或將有數百萬緬甸人喪失選舉權
    數據顯示,2015年大選時,馬來西亞55萬緬甸公民中,只有504人參與了投票。除了選民登記程序,在外緬甸公民面臨的另一個困難是,大多數投票站都設在大使館和領事館。而在外的絕大部分緬甸勞工,都在遠離所在國首都或大使館、領事館的城市工作生活。
  • 緬甸民盟發布2020年全國大選宣言,和平、修憲、發展三方針不變
    華輿訊 據緬甸金鳳凰報報導,全國民主聯盟(民盟)於9月1日公布2020年全國大選宣言。民盟主席杜翁山蘇姬在宣言引語中稱,民盟在執政期間重視民眾給予的行政權,竭盡全力推動國家和平發展。在執政4年間與民眾一起克服難關和挑戰,建立了堅定的民主制聯邦國家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