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之時若不解決生死大事,臨終必流後悔之淚

2021-01-20 網易

2020-10-04 11:28:22 來源: 閔國視頻

舉報

  人生是苦?

  佛陀初成道時即說「人生是苦」,不只人生是苦,三界六道都是苦,而且眾苦充滿。

  《法華經》說:

  三界無安,猶如火宅,

  眾苦充滿,甚可怖畏。

  《地藏經》說:

  天人受天福盡,有五衰相現,或有墮於惡道之者。

  《涅槃經》說:

  雖復得受梵天之身,乃至非想非非想天,命終還墮三惡道中。

  《正法念處經》說:

  無始生死中,業網覆世界。從天生地獄,從地獄生天。

  而拔除眾生根本苦,給與究竟樂,此「拔苦與樂」正是佛教的目的。

  只要是人就無法避免的苦,佛陀歸納為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一語道破超越時空的種種現實苦惱。其中橫亙所有之苦的根底,即是死苦,怕戰爭,怕癌症,其實就是怕死。

  釋尊於《無量壽經》說:

  愛欲榮華,不可常保,

  皆當別離,無可樂者。

  人在世間,愛欲之中,

  獨生獨死,獨去獨來;

  當行至趣,苦樂之地,

  身自當之,無有代者。

  《地藏經》說:

  父子至親,歧路各別;

  縱然相逢,無肯代受。

  這說明了人生的實相。生來之時是孤伶伶的一個人,死去之時也是孤伶伶的一個人。

  這並非生與死的那一瞬間,人生本身就是苦惱連續的孤獨旅人。

  肉體有伴侶,心靈無伴侶,即便是最親密的夫妻,也很難互相體解彼此的真正內心。老人自殺不斷增加,造成社會問題,孤獨感是其原因之一。

  有人或許以為只要建設一個幸福的家庭,擁有地位、名望、財產,人生就滿足了。然而這樣的幸福,一旦臨命終時,便剎時煙消雲散了。死亡之旅,孤魂獨逝;骨肉至親,無一相伴;萬億家財,一毛不隨;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獄卒帶走之路,流淚獨行;閻王呵責之庭,屈膝孤悲。

  《無量壽經》說:「大命將終,悔懼交至。」平生之時若不解決生死大事,臨終必流後悔之淚。

  

  人身難得

  善導大師《般舟贊》說:

  父母妻兒百千萬,非是菩提增上緣,

  念念相纏入惡道,分身受報不相知。

  一入泥犁受長苦,始憶人中善知識。

  一切時中憶地獄,發起增上往生心。

  忽憶地獄長時苦,不舍須臾忘安樂,

  古德說:

  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

  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身度此身?

  《雜阿含經》說:

  人身難得如盲龜值浮木孔。

  《涅槃經》說:

  墮地獄者如大地土,得人身者如爪上土。

  佛法難聞,難如自喜馬拉雅山上垂線,欲穿過山腳下的針孔。我等曠劫以來流轉於六道,得聞佛法的今生,是斷除輪迴解脫成佛的絕好機緣,若不今生解脫成佛,則永沉六道,無有出緣。

  因此,好不容易已經獲得難得的人身,是非常值得慶喜的;進而能夠聽聞到百千萬劫難遭遇的佛法,更是喜中之喜。生而為人就是學法之器,正是升沉的關鍵,是解脫輪迴的契機,但此契機必須是遇到佛法,而依佛法修行解脫乃至成佛,這是古今中外之人生目的;值得警惕的是,今生若不達成人生的目的,將永遠錯失被救解脫乃至成佛的絕好機緣。

  人出生之時,就如同飛機自航空母艦中起飛。人生奮戰苦鬥的過程,猶如一系列的混戰,有時跟空中亂流、暴風雨苦鬥,有時與敵機在空中做殊死戰。有幸終於逐漸脫離激鬥而返航,可是卻看不到母艦的影子,盤旋瞭望,都只是一望無際的大海洋。但,燃料已罄。此時,得生為人的慶幸,得聞佛法的慶喜,再也不可得。過去長久的死鬥是為了什麼?唯有呆然自失。

  人,要成為這樣的結局嗎

  歲末之時,公司辦尾牙,家庭在圍爐,忘年會在喝酒唱卡拉OK,明年更努力吧,喝著酒互相勉勵著。一年的辛苦在享樂中結束。

  然而,事實是一年一年往墓地前進,誰也沒警覺。只是畢業、上班、結婚、生子、蓋新房,買新車,如在無飛機場的飛機中吃喝玩樂,燃料一盡即墜大海,壽命一盡即墮黑暗地獄,全人類不知是夢。沒有比無知更可怕的。

  善導大師說:「三惡火坑,臨臨欲入。」可說全人類足下,有地獄之火在燃燒,此一大事,何不驚覺?

  世間虛假,唯佛是真。損益與世間雷同,皆不免地獄火城。

  人生百分之一百一定會死,卻不重視這儼然的事實,只追求現前五欲,過醉生夢死的生活,聞後生不驚,聞地獄不怖。全人類是不知未來的愚痴大集團。

  若是悲泣的往後生,歡笑的突入大海是大愚痴者。

  要凝視此一實相,唯以解決生死一大事為出世本懷。猛省在五欲中的生活,從新自覺人生之目的。

  善導大師說:

  人間匆匆營眾務,不覺年命日夜去;

  如燈風中滅難期,忙忙六道無定趣。

  未得解脫出苦海,云何安然不驚懼;

  各聞強健有力時,自策自勵求常住。

  歸去來,魔鄉不可停,

  曠劫來流轉,六道盡皆經;

  到處無餘樂,唯聞愁嘆聲,

  畢此生平後,入彼涅槃城。

  無常念念至,恆與死王居,

  勸諸行道眾,勤修乃至真。

  若能信受彌陀救度,便能行走在無礙之道,現生得安樂,命終生極樂,得證涅槃究竟樂,於死苦、輪迴苦,均能無礙解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人生無大事,唯生死系之
    原話我已忘了,大意是說:人死之後,陰陽兩隔;死者生前對子孫後代的養育之恩,沒有報答完的,如今一筆勾銷;希望死者早登極樂。這些話在我聽來是沉重的。死亡,當然是哀痛的。一想到生死兩茫茫,陰陽兩相隔,生者唏噓不已。但是,子欲養而親不在的遺憾卻讓人實實在在地揪心,是一直走投無路的絕望與哀傷。我想,厚重的養育之恩,怎麼能一筆勾銷呢?這太殘酷而殘忍了。但是,似乎也只能如此了。
  • 生死事大!
    古德常警策大眾:「生死事大!」為何佛家要強調「生死大事」?只因眾生如《無量壽經》所言:「世人共爭不急之務」。眾生整天忙著不急之務,本末倒置,對於與生死無關的事情爭先恐後,卻從來不把生死當成一件重大的事,也不懼怕六道輪迴的苦,更不想想死後往哪一道去。我們在意許許多多的事情,皆因為沒有看到更大的事情,更重要的因緣。
  • 蘇軾臨死之時,為何用「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評價自己?
    而這種悲苦的情緒,更是在他的筆下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這是《自題金山畫像》,是蘇軾在真州遊金山龍遊寺時所作。當一向豪放的蘇軾寫出這樣的詩句來,我們不得不審視他當時的心境了。
  • 《鬥戰勝佛之大聖之淚》看懂了嗎?大聖之淚,為何而流,為誰而流
    《鬥戰勝佛之大聖之淚》於7月3日正式上線,電影講訴了成為鬥戰勝佛得孫悟空被怨靈所蠱惑,導致唐三藏遭遇滅頂之災!在危急關頭,孫悟空終於將這個蠱惑他的怨靈揪出,卻發現她竟是與自己有三百年緣分的天人界女神-「幸運星」,而孫悟空為了找出幸運星黑化的原因,拯救唐僧,回到了過去,卻最終留下一滴眼淚。
  • 布袋戲那些讓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們——蒼茫行者任平生
    首先先談談古原爭霸中的影帝之一,任平生。不過話說古原影帝爭霸也是很有意思,幾乎除了玉梁皇越走越黑之外,全都洗白了,果然都是影帝級別的人物。雖然洗白後的結果還是都掛了……布袋戲中喜歡一個人物,首先當然是美顏了,顏值即是正義!
  • 「人生若只如初見,不負如來不負卿」‖當納蘭性德遇見倉央嘉措
    十九歲與兩廣總督盧興祖之女成婚,三年後盧氏因難產去世,納蘭的悼亡之音由此破空而起,成就了他的詩作巔峰。二十四歲時將詞作編選成集,名為《側帽集》,後又著《飲水詞》,後人將兩部詞集增遺補缺,合為《納蘭詞》。三十歲暮春,納蘭抱病與好友一聚,一醉一詠,而後一病不起。七日後,溘然而逝。由於納蘭本就為性情中人,加之其詩緣情而旖旎,因此他的詞作盡出佳品。
  •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憂矣,於我歸處。——《繡春刀》
    三兄弟帶回魏忠賢之焦屍和腰牌復命,趙敬忠在檢查屍體時發現了異樣但並未聲張。果不其然,趙敬忠隨後見到了詐死的義父,為了保存實力,不受魏忠賢牽連,趙公公執意把通關文書交給魏忠賢。老奸巨猾的魏忠賢明白其中的用意,現在知道自己還活著的只有沈煉,他要趙敬忠殺了沈煉,只有這樣他才會離開大明,而趙公公的位置才能坐的安穩。
  • 太宰治說,一切都會過去的,「傷痕」任平生,一蓑煙雨任平生
    ……「傷痕」是自我信心缺失的表現當對自我認知過分苛求時,即使是一道「小小的傷痕」也會成為壓垮你的最後一根稻草。「傷痕」任平生,是用自信的光彌補「傷痕」的黑暗。「傷痕」是外我的執念外界的看法,不該成為自己過分的執拗。執著於外我「傷痕」的人無一不每日兢兢業業,拿他人的看法奉為人生圭臬,勞累了自我,也辜負了生命。穿著破舊的衣衫,身邊人都身著錦衣華服,絲毫沒有羨慕的意思。
  • 並非只有生死才是大事
    最近網上很流行一些「除了生死一切都是小事」「除了生死都是擦傷」一類的話,被我們作為勵志的格言所追捧。初聞貌似很能解壓,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壓力,各種不順心,各種不得志,各種疲憊,各種事與願違。聽到這句「除了生死一切都是小事」,感覺輕鬆一點,甚至覺得自己沒必要這麼矯情。又重新調整心態來面對將要承受的一切。
  • 身處困境時,好好參悟這三句話,平生不展風雲志,空負天生七尺軀
    人生中的逆境,或許正是上天賜予我們提升自己的良機,因為人在逆境之中,往往能充分發掘自身的潛能,所以還請大家深陷低谷時,靜下心來先參透這三句話,助你鳳凰涅槃,命轉乾坤。遇橫逆之來而不怒這句話的意思便是:檔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我們需要做到不發愁、不埋怨。
  • 鬥戰勝佛之大聖之淚:幸運星女神為何被黑化,大聖之淚為誰而流下
    三百年輪迴,謎團一樣的愛戀,幸運星女神為何被黑化,大聖之淚,為誰而流下?三百年輪迴,最甜的也是愛情,宛如劇中豪邁的張馨予,手執長刀吃瓜的瀟灑。三百年輪迴,時光穿梭,情愛難斷,《鬥戰勝佛之大聖之淚》,奇幻愛情好甜一個瓜。
  • 《劍與遠徵》女神之淚怎麼獲得 女神之淚獲取攻略
    導 讀 劍與遠徵女神之淚怎麼獲得-劍與遠徵艾雅之淚獲得方式 劍與遠徵艾雅之淚獲得方式 劍與遠徵手遊中,艾雅之淚(也被稱為女神之淚)的獲得方式為:完成周常任務獲得
  • 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誰在夢?誰在覺?誰的平生又自知呢?
    漢末三國時的人物,不世出的奇才。我們後人面對諸葛亮這樣一個歷史人物,其實是沒有辦法發表意見的。或褒或貶都不合適。有的人褒揚諸葛孔明,可是孔明何須褒揚?有的人貶抑武侯丞相,可是武侯又是如何能夠被貶抑的呢?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這是一首比李白《靜夜思》都要簡單明了的一首小詩,然而卻道盡了諸葛孔明平生之志。
  • 魯伯特之淚怎麼這麼硬
    研究者終於回答了自從17世紀就困擾科學家的一個問題:為什麼名為「魯伯特之淚」的蝌蚪形玻璃的頭部這麼硬?
  • 《原神》遺落之淚怎麼過 遺落之淚流程攻略
    導 讀 在原神中我們在做魔神的任務第二幕為了沒有眼淚的明天,遺落之淚需要我們前往神殿舊址獲得風龍淚滴。
  • 神秘的「魯伯特之淚」
    不光你不信,在沒有事實驗證前,科學家們同樣也不相信。早在17世紀中葉,巴達維亞的魯伯特王子便發現了玻璃中的秘密並製作了5顆送給英格蘭的查理二世,之後這種蝌蚪狀玻璃珠名聲大噪,並得名為「魯伯特之淚」。科學家發現用鐵錘砸,甚至無堅不摧的液壓機要壓碎它,也需要20噸的壓力。
  • LOL雲頂之弈S4女神之淚怎麼合成 S4女神之淚合成公式
    2.冰霜之心 合成:女神之淚+鎖子甲 效果:鄰近格子的敵人降低20%攻擊速度。 3.能量聖杯 合成:女神之淚+負極鬥篷 效果:在戰鬥環節開始時,攜帶者及其左右鄰格的友軍獲得30法術強度, 持續時間:20秒 >>> 整個回合 4.盧登的回聲 合成:無用大棒+女神之淚 效果:技能對命中目標造成濺射傷害。
  • 迪迦奧特曼的生死之戰,不只是加坦傑厄之戰,這兩個外星人也能欺負他
    而迪迦奧特曼除了面對加坦傑厄被打回石像形態外,他與其它的怪獸交手鮮有能將他打敗的對手,但總有那麼幾個怪獸能讓迪迦奧特曼感受到生死之戰的壓迫感,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迪迦奧特曼那些生死之戰吧!如果提起迪迦奧特曼的生死之戰,那就不得不提小編幫助迪迦奧特曼的那場戰鬥了,在他與邪神加坦傑厄的那一場生死之戰中,小編同樣化成了光,拯救了迪迦奧特曼。
  • 《西遊記》再被改編,《鬥戰勝佛之大聖之淚》就是個笑話
    雖然我們很多人沒有像王晶那樣9歲讀完《西遊記》,但是我們都在9歲時聽過、看過《西遊記》,不管是故事,動畫,還是電視劇,或多或少都了解些。不然,每一個孩子心中怎麼會都有一個齊天大聖夢。自然如此經典的IP,如此龐大的受眾,作為日漸商業化的影視怎能不繼續利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