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PE估值突變,都怪螞蟻?

2021-01-09 華爾街見聞

來源:華爾街見聞(ID:wallstreetcn)見智研究編輯位宇祥,文中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根據最新財報,阿里在權益法下的股權投資收益中從螞蟻金服處錄得收益2.15億,而在上個季度在分潤安排下螞蟻金服分得的利潤還有22億,難道螞蟻出問題了?此外阿里估值常年在30倍以上PE波動,突然三季度財報後估值突變,這又是為什麼?

背後其實都和螞蟻金服有關,見智結合此次阿里財報與最近的調整來嘗試回答以下問題:

(1)螞蟻金服與阿里經歷了怎樣的曲折輪迴?

(2)怎麼在阿里財報裡尋找螞蟻的蛛絲馬跡?

(3)如何理解螞蟻在裡財報裡的新變化?

(4)阿里的PE估值曲線為何突變,據說和螞蟻有關?

(5)螞蟻的下一個發展階段是什麼?

01 來龍去脈:阿里與螞蟻的二十年輪迴

(1)前塵往事:支付寶在爭議中剝離

螞蟻前身——支付寶從出生之初就是阿里控制的全資子公司。

2011年,為了支付寶在境內業務的順利開展,馬雲將支付寶從VIE結構下的阿里集團中拆分出來,轉為純內資公司,方便支付寶拿到運營牌照。

而支付寶在剝離過程中,馬雲與大股東雅虎等出現分歧,有媒體開始指馬雲中飽私囊,在大股東不知情的情況下,私自把支付寶變成個人資產。

當時,知名財經人胡舒立也參與進來,與馬雲進行了一場「契約精神」與「契約條款」的著名辯論。

而此事的解決辦法後經調整,最終為:

螞蟻金服每年向阿里巴巴支付智慧財產權及技術服務費,金額相當於螞蟻金服稅前利潤的37.5%;同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阿里巴巴有權入股並持有螞蟻金服33%的股權,並將相應的智慧財產權轉讓給螞蟻金服,上述分潤安排同步終止。此事雖然也算解決了,但投資人認為事件所暴露出明顯公司治理問題,在此後阿里的美股上市中此事成了隱患,市場擔憂上市後阿里可能因此在公司治理問題遭遇集體訴訟。

而對於這個分潤協議,見智以A股茅臺的操作手法有異曲同工之妙——對於螞蟻和茅臺上市公司來講,集團公司均如同包租婆一樣,不動手腳年年穩賺,尤其是茅臺集團分的是收入,是穩穩地幸福。

對於阿里而言,螞蟻也如同上繳皇糧一樣,每年支付產權與服務費,不過分利潤不像茅臺集團那麼旱澇保收,但是作為一種折中的方法,畢竟可以安撫阿里大股東的情緒。

而在這樣的激勵機制下,阿里上市集團從分潤的角度出發顯然更看重螞蟻金服的盈利能力,無論螞蟻本身處於重投入的開疆拓土階段、還是穩定盈利的階段。

這幾年的螞蟻金服面對微信支付的強力來襲,虧錢爭奪市場是在所難免,阿里與螞蟻從股東角度很容易存在利益衝突。

(2)恩怨輪迴:螞蟻二十年後終於歸隊!

2018年2月,阿里與螞蟻金服共同宣布,根據2014年雙方籤署的戰略協議,並經阿里巴巴董事會批准,阿里巴巴將通過一家中國子公司入股並獲得螞蟻金服33%的股權,並終止與螞蟻金服之前37.5%的分潤安排。

到2019年9月23日,阿里按照2018年宣布的協議,完成對於螞蟻金服的入股,雖然並不歸入阿里合併報表,也算得上是螞蟻的部分回歸。

同時,當時與馬雲鬧得很不愉快的大股東雅虎、現如今的阿里他爸(Alitaba),現在也基本完成了對於阿里持股的全面清盤,阿里與雅虎已無瓜葛,螞蟻金服此時的回歸可謂是完成了一個阿里近20年過程中的一個「恩怨」輪迴。

而對於這一調整,初看起來相比於37.5%的利潤份額,調整之後阿里變成了獲得33%的股權,從少數股東權益的角度分得33%的螞蟻利潤,相比37.5%似乎是少了。

但見智認為有利於雙方的安排,股權持股一方面可以理順阿里與螞蟻的利益衝突,讓螞蟻以輕裝上陣與上市,繼續開拓業務,同時估值近2000億美金的螞蟻上市後的股權溢價,分享螞蟻未來的業務發展前景,作為股東的阿里會獲得是更大的利好。

02 螞蟻:躲在角落裡的「金子」

2019年9月季以及之前的阿里財報中,由於分潤協議的安排,螞蟻金服一直在運營利潤之下、所得稅與權益法股權投資損益之上的雜項中。

這個雜項的名目叫「其他收益淨值」,裡面還包括了匯兌損益、政府補貼等等。

9月23日,由於阿里完成了對於螞蟻的入股,到了本次最新12月季的阿里財報中,螞蟻已變成了阿里佔股33%的被投對象。

因此,來自螞蟻33%股權對應的股東損益,已轉入阿里財報內所得稅之下、淨利潤之上的「權益法下的股權投資收益」欄目中。

該欄目在歷史上記錄過並表之前的優酷、菜鳥、口碑等等阿里系公司。

03 分得螞蟻2.15億股權投資收益?

此收益非彼收益!

在記錄方法調整前,市場通常通過阿里分得的稅前利潤來判斷螞蟻金服的當期的業務進展情況:

而本期在最新的口徑之下,阿里在最新季度中從螞蟻金服處獲得2.15億人民幣的「股權投資損益」,而非「其他收益淨額「。

對於阿里本期開始公布的螞蟻股權投資損益,見智留意到一些海外大行把前後數據放在一起來做對比,有明顯的誤導性。

見智特別提醒:阿里權益法下的股權投資公司損益記錄是滯後於這些公司實際業績一個季度,也就是說,最新季度從螞蟻獲得的2.15億人民幣股權投資損益是螞蟻上季度的盈利基數下阿里分得的應佔損益,而不是12月的當期利潤。

而由於上個季度交易於9月23日才完成,所以2.15億隻對應的期限只有9月23日到9月30日不到10天時間,該數字對於螞蟻12月季度的表現並無指導意義。

此外,調整之後阿里發給螞蟻員工的股權激勵也計入了股權投資損益中,所以2.15億還包含了該部分的影響,因此不可以將12月季度之前的螞蟻收益與之後做同口徑下的簡單對比。

04 阿里PE估值突然這麼低?

都是螞蟻惹的禍!

還有一些人在做簡單的PE趨勢判斷的時候,發現阿里PE(TTM)從常年運行的30倍以上到三季報後開始陡降至20左右,然後簡單判斷阿里可以買買買,截至目前仍在20多倍的低位運行。

這樣的判斷漏洞是非常明顯的,而主要的原因還是螞蟻金服。

完成33%的股權交易後,阿里合計獲得了7150億人民幣的非現金投資收益(9月季度錄得6920億,12月季度又上調了230億),而阿里9月季度錄得淨利潤7048億,貢獻的絕對主力就是來自於螞蟻,顯然在做PE估值的時候必須把一次性的螞蟻收益剔除掉,才可真正反映阿里的PE估值水準。

另外, 市場也不可以簡單以7150億的投資收益來推算螞蟻金服當前的估值。事實上,根據阿里財報中得描述,見智對於該收益的理解如下:

阿里投入對螞蟻金服投入了技術服務和智慧財產權等資產,而這項資產在2019年的交割中按照市價重新估算,而7150億的非現金收益正是市值與原值的差額,與螞蟻金服的估值沒有關係,而且這樣產生的非現金收益不具明顯價值,也不應該計入阿里的PE估值中。

05 螞蟻開疆拓土階段性成功,

接下來要利潤發力了?

我們可以看到螞蟻金服截至9月全球的用戶數已經達到了12億,其中中國高達9億,遠超過阿里零售體系8億用戶數,國內的用戶滲透已逐步到頂。

再看一下阿里的分潤圖:螞蟻從3Q18財季開始,為了獲取用戶,有接近六個季度內一直在瘋狂投入,硬生生把一項高毛利的金融業務補貼成了一項虧損業務。

而隨著用戶滲透的逐步到頂,阿里開始強調螞蟻與本地生活業務的用戶聯動,用螞蟻龐大的用戶基數來交叉銷售本地生活產品、加大從第三方支付衍生的基金代銷、保險等各項業務,提高單用戶的價值,而金融業務的高毛利屬性,用戶價值的提高有望穩步推動螞蟻的利潤釋放進度。

這樣,作為一項估值近2000億美元的金融業務,即將上市的螞蟻此後利潤表現持續穩步向好對於阿里估值的拉動作用無容置疑。

*非見智投研會員添加微信「hellojianzhi2」即可獲得50+優質上市公司業務估值模型,並加入「阿里的下一個增長動力」微信討論群組。*

相關焦點

  • 螞蟻官宣IPO,估值相當於拼多多與京東的市值總和
    增資、董事改選,以及與阿里的股權關係明晰、高層人事調整,本都在情理之中,但業內人士仍然認為,這可能是為上市做準備,掃清障礙。今年5月份,螞蟻金服將公司名字改為「螞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螞蟻集團。此次更名,除了」去金融變科技」,還在註冊名稱中去掉了區域性的標籤「浙江」。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螞蟻「國際化」的核心戰略。
  • 螞蟻集團宣布上市 估值為何高達萬億 誰是大BOSS?
    螞蟻集團董事長井賢棟說。在螞蟻集團宣布上市之後,阿里巴巴盤前交易大漲超3.8%,相關概念股也被股民熱議。誰的螞蟻集團?馬雲控制著約50%表決權此前,螞蟻集團就一直被上市傳聞環繞,儘管官方一再否認,但其不少操作都顯露了上市的端倪。
  • 估值狂飆,螞蟻的科技之錨
    今天,依舊有龐大的人群認為,螞蟻只是一家沒有牌照的金融公司,其主要盈利的產品來源於信貸。 二十五年後,亞馬遜估值從數百億飆升到1.5萬億美元。 二十年後,Google估值飆升至1.1萬億美元。 十年後,特斯拉從瀕臨破產到估值4000億美元。 如今,螞蟻再過5天上市,其估值約為2800億美元,2.1萬億人民幣。
  • 估值高達14000億元!螞蟻集團計劃在科創板和港交所同步上市
    螞蟻集團在經歷數次「被上市」後,靴子終於落地。7月20日,支付寶母公司螞蟻集團宣布,啟動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和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尋求同步發行上市的計劃。據多家媒體報導,螞蟻集團尋求IPO估值至少2000億美元(約為14000億人民幣)。
  • 看見螞蟻的估值,買戰配基金的人都哭了~
    看見螞蟻的估值,買戰配基金的人都哭了~螞蟻上市估值3萬億歷時57天,全球最大的IPO終於要上市了!股票代碼為688688,真是個吉利的數字。11月6日螞蟻集團或將在AH股同步上市,10月29日(下周四)可以申購,11月2日繳納認購資金,11月4日公布招股結果。不過螞蟻的估值目標卻發生了改變,彭博社消息稱,螞蟻集團的估值目標從此前的2500億美元,上調到了2800億美元,相當於1.8萬億人民幣。你以為這就不少了?
  • 2020中國獨角獸排行榜:前五名阿里獨佔3席,估值超過1.8萬億元
    共有11家企業估值在200億美元以上,螞蟻金服高居第一,估值超過1500億美元。緊隨其後的字節跳動、阿里雲,估值分別突破1000億美元、700億美元。從地區分布來看,北京、廣東、上海的企業數量位居前三,分別達到66家、38家、37家。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螞蟻金服和阿里雲,阿里旗下的菜鳥網絡也躋身前五。
  • 估值方法存缺陷,螞蟻集團2.1萬億估值或將面臨「大縮水」
    從「監管約談」到《網絡小貸辦法》出臺,再到《反壟斷指南》的發布,無不在向市場釋放一個強烈的信號:螞蟻集團這一類前期缺乏監管的科技金融(TechFin)企業,將迎來強監管時代。作為全球科技金融行業的最大獨角獸,一直以來,螞蟻集團都強調其是一家技術驅動的金融科技(FinTech)公司。
  • 「螞蟻」撼大樹!市值有望登頂A股?
    2019年9月,阿里宣布,基於2014年籤署的戰略協議,螞蟻集團33%的股份進入到阿里。雙方還承諾,螞蟻集團每年需向阿里巴巴支付智慧財產權及技術服務費,金額相當於螞蟻集團稅前利潤的37.5%。同年年底,螞蟻集團實現營收1200億元人民幣,淨利潤170億元。
  • 估值邏輯重構,螞蟻集團2.1萬億估值或將面臨「大縮水」!|熱點評析
    從「監管約談」到《網絡小貸辦法》出臺,再到《反壟斷指南》的發布,無不在向市場釋放一個強烈的信號:螞蟻集團這一類前期缺乏監管的科技金融(TechFin)企業,將迎來強監管時代。作為全球科技金融行業的最大獨角獸,一直以來,螞蟻集團都強調其是一家技術驅動的金融科技(FinTech)公司。
  • 螞蟻集團上市竟因美團逼迫?補充2500億彈藥後,這三招能拯救阿里嗎?
    8月25日,螞蟻集團向上交所及港交所同步遞交了A+H招股文件,將同時在港股和科創板上市,謀求2000億美元(約1.4萬億人民幣)估值。 嗨,都改革了,怎麼不在創業板上市呢?好股買不到,扇貝到處遊,令散戶發愁。
  • 螞蟻集團暫緩上市背後 各方財富暫落空
    2020年秋,螞蟻集團先是以驚人的速度推進IPO進程,拿到科創板上市的令牌,估值高達2.1萬億元;然後在11月5日上市前夜,風口突變,IPO戛然而止。  「螞蟻集團年盈利超20億美元,看起來並不缺錢。之所以今年選擇上市融資,背後其中一個因素可能是受到投資股東的推動。」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告訴記者。  「那些著急(推動螞蟻集團上市)的,可能有些人是放槓桿進去的,不上市無法變現,還要還利息。」一位業內觀察人士亦對記者稱,「這些人真的變螞蟻了,不過是在熱鍋上。」
  • 一圖看懂螞蟻集團資本版圖
    螞蟻集團宣布上市,萬億估值背後吸金能力驚人,馬雲控制著約50%表決權權益,或超越美團成中國市值第三大網際網路公司。截至今年3月31日,君瀚和君澳持有螞蟻集團約50%的股份,阿里則持有33%的股份,並有權提名兩名董事經選舉進入螞蟻集團董事會,但並不持有螞蟻集團或支付寶的多數權益或控制權,而其他股東持有餘下股份。
  • 從零到估值萬億,誕生60個億萬富豪!淺析螞蟻集團IPO背後的意義
    7月20日,螞蟻集團在微博發布公告,將啟動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和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尋求同步發行上市的計劃。作為國內金融科技領域的領頭羊、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獨角獸公司,螞蟻集團的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此次宣布同時登錄"科創板"和"港交所",也證實了人們此前對其公開上市發行(IPO)的種種猜想。
  • 阿里小微:爸爸(BABA)去哪「二」了?
    在阿里巴巴的各種關於阿里小微的介紹中,都在阿里小微的後面加了一個煞有介事的字:「籌」;這一「籌」就不知「籌」了多少年,總之,到目前為止還是在「籌」;不過,在阿里巴巴上市的資產包裡,沒有正在「籌」的阿里小微。
  • 多家券商測算螞蟻集團估值,平均值逼茅臺
    螞蟻IPO正式進入倒計時:證監會已同意螞蟻集團在科創板的IPO註冊。作為全球最大的獨角獸和第一家登陸A股的網際網路巨頭,螞蟻的上市將有望創下新的世界紀錄。根據多家券商研究團隊的分析和估值測算,螞蟻的科技前景被行業看好,券商對其估值的平均值接近2萬億元。
  • 螞蟻集團上市,員工能分到多少錢?
    原來有多少人放棄這家公司員工期權,如今可能就有多少人哭暈在廁所……這兩天資本市場一個重磅消息是,支付寶母公司螞蟻集團準備上市,而且是要在科創板和港交所同步上市,IPO估值大約是2000億美元,也就是大約1.4萬億人民幣。
  • 螞蟻還能回到大A懷抱嗎
    螞蟻脫去「科技」外包裝,露出「金融」真面目,估值就會斷崖式下跌。如果繼續上市,螞蟻的估值很有可能從2.1萬億跳水到兩千億。  我來翻譯一下:  螞蟻現在放貸的錢絕大部分都是銀行的,它自己的資本金只佔2%,所以才能夠通過360億元表內貸款驅動1.8萬億元聯合貸款。  如果將螞蟻出資比例提高到30%,意味著同樣驅動1.8萬億元聯合貸款,至少需要5400億元表內貸款。  這是個什麼概念?
  • 不止螞蟻集團,馬雲手中還有3個千億獨角獸,這才是真正的底牌!
    在電商領域,阿里在國內已經找不到對手,也只有京東和拼多多稍微讓人頭疼一點。 不僅在線上,自從新零售概念興起之後,線下也充斥著阿里的服務以及產品,無論是逛銀泰百貨,還是盒馬生鮮,背後都是阿里巴巴! 不過,春風得意的馬老師,也在螞蟻集團上市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問題。
  • 螞蟻上市,「批發」億萬富豪
    來的越早,待的時間越長,得到的「期權」越多,「期權」增值部分越大;與此同時,據多位螞蟻員工透露,時間越早,給予的「期權」數量越多。「最近這幾年,晚一年,同一級別的『期權』都會減半。」李明透露,期權授予的公允價格以最新一輪螞蟻融資的估值價格為基準。而在過去6年間,螞蟻的估值漲勢驚人。
  • 全球最大IPO花落螞蟻集團?誰能分享上市盛宴……
    不久前,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原副理事長王忠民透露,螞蟻集團估值在2000億美元至2400億美元之間。如果實現上市,阿里系及螞蟻系又將有諸多高管成為億萬富翁。招股書顯示,馬雲個人持有26.77億股螞蟻股份,而這部分股權根據螞蟻集團發行後股份300.3897億股(綠鞋前)計算,持股比例為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