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廣告】
三伏天氣,驟雨過後,平壩青莊壩區蔬菜基地越發蔥綠,「山藥種植區」、「毛豆種植區」、「香蔥種植區」、「冬瓜種植區」等白底紅字大標牌更加醒目。
年近七旬的薛國忠又來到他的山藥地牽藤掐尖、剷除雜草,忙個不停。「『山藥種植區』牌子就立在我的地邊,不加強管理種出個樣子來,對不住這塊牌子。」
去年,薛國忠山藥收穫20萬斤,利潤達到20萬餘元。「我種的是糯山藥,不愁銷路,去年在地裡的發價一斤2塊5到3塊錢,有賺頭!」
老勞模不停新探索
白髮蒼蒼,精神汪汪。臉呈古銅色,有些褪色的對襟上衣敞開著,雙手厚實粗糙。一見薛國忠,頓生敬意。
「他呀,是我們村出了名的土專家,也是村裡的種植大戶,今年69歲了,前幾天還剛領回區裡的『勞動模範』獎牌。」談起薛國忠,平壩區樂平鎮大屯村村支書朱勤政不停讚許。
薛國忠檢查山藥生長情況
土生土長的薛國忠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開油房、辦石廠,當年就是響噹噹的「萬元戶」,後來種過板慄、生薑,辦過養豬場,近些年又種植蔬菜。
種「菜」種出「財」,薛老有辦法。「種菜有學問,每年農技推廣中心的專家都會下鄉指導,他們說我就認真聽。光聽不練是假把式,每次學了新的種植技術,我就在地裡試著幹,時間久了我就有經驗,種出好菜就能賣出好價錢。」
三年前薛國忠便種有二三十畝山藥,今年依託青莊壩區的發展,承租60畝土地種山藥。沿著寬闊的機耕道,薛國忠帶著我們來到山藥地,他邊管護邊介紹:「搞農業懶不得,尤其是種蔬菜,除好草、看好苗、施好肥才能有好收成。」
山藥基地
每到施肥的時候,薛國忠和老伴倆人用三輪車拖複合肥到地裡,一包肥100斤,一天之內兩老能施完2000斤,讓村裡的年輕人都自嘆不如。
」這麼大年紀了為什麼還要埋頭苦幹?「
「我是農民,搞農業是老本行,現在腿腳靈便還閒不下來。今年這60畝山藥,畝產能達到6000斤,利潤預計有30萬元。」
走進薛國忠家,院子圍牆下種有幾株魔芋,沒想到小小的院子也成了他的試驗田。
薛國忠比較,魔芋產量高,收購價在每斤3塊左右,不比山藥價格低,相對投入勞力還少。但是魔芋容易發生病蟲害,大面積種植前一定要有技術把握才行。薛國忠通過幾年琢磨,在魔芋不同生長階段使用不同農藥,已大致了解清楚。他告訴我們,明年準備改種魔芋,也願把技術分享給村民。讓村民都能種出高質量的農產品。
薛國忠這些年獲得的榮譽
薛老不愧「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帶頭人」、「平壩區縣鄉基礎人才」、區「勞動模範」等稱號,年近古稀,在平壩「十裡五萬畝」蔬菜園區仍活躍著他忙碌的身影。
脫貧戶的「口氣大」
「大家搬菌棒要小心啊!」
大大棚內正在指導工人上菌棒的人名叫朱德武,他在幾年前卻沒有想到自己種蘑菇、自己敢種蘑菇。
在朱德武的香菇大棚內,工人正在搬運菌棒
「我和朱波合夥,今年租鎮平臺公司的11個大棚,貨款30萬,等到採摘結束,隨行就市,估計也能掙上30萬。」
「高投入高產出,你這不就是對半找?」
「是的!我們還想把鎮平臺公司的171個大棚全部租下來。」
口氣真不小!
誰又能想到,說這話的朱德武幾年前還是大屯村的貧困戶。
兩個孩子讀書時,朱德武掙錢沒找到好路子,只靠家中幾畝地維持生計,生活開銷大,日子過得緊巴巴。
「後來跟著村裡人種蔬菜,家庭才慢慢有了起色。現在兩個娃娃都讀書畢業了,一個教書,一個修車,我跟老伴就在家種蔬菜,日子好起來了,2015年就摘掉脫困帽。」朱德武說話總是笑嘻嘻。
近些年穩步發展,收入逐年增加,朱德武發展信心足。
平壩近年建設「十裡五萬畝」蔬菜園區,樂平鎮的青莊、大屯、塘約三個村相連處地勢平坦、土地肥沃,集中連片7000餘畝土地打造青莊壩區高標準蔬菜基地,配套建設機耕道、高位水池、育苗大棚,鼓勵種植大戶反租倒包。
良好的發展環境激發了朱德武雄心壯志,和合伙人準備甩開膀子大幹一場。
曾經的貧困戶到今天的種植大戶,朱德武乘著產業發展的東風,日子過越來越紅火。
現代農業有奔頭
驟雨過後天氣涼爽,青莊壩區觀景臺下,不遠處的幾位婦女唱著小曲,有說有笑的在地裡栽蔥苗。
「今天早上剛發了一車香蔥到修文市場,馬上要補種。」朱才貴與張友勇開車來到觀景臺,觀景臺旁就有他們340畝承租地,地裡種有毛豆、香蔥。
村民在基地栽種蔥苗
「夏季香蔥很好賣! 人們愛吃涼拌菜,香蔥必不可少用量大,所以我們的蔥賣得特別好,這幾天每天都有一兩車的香蔥發往花溪、修文,或者發往六盤水等地的農貿市場,不愁銷路。」
「帶泥的香蔥每斤賣一塊五,清洗過的賣兩塊。一年種三茬,一茬畝產5000斤,一畝年產15000斤,正常價格在2塊,毛收入3萬塊,扣除四成的成本,一畝能純找近2萬元。」兩人對香蔥行情和盤託出毫不保留。
趙才貴、張發勇兩人是青莊壩區鄰近的鳳凰村人。趙才貴一直在做基建工程,張發勇做木材生意,各另一合伙人一道看著這兩年青莊壩區幹得如火如荼,他們想到搭乘現代農業這班「致富車」。
「賣菜是交錢給貨,風險比做工程小多了。」種菜收入能有多高?趙才貴、張發勇又給我們算起一筆帳,「拿蓮花白來說,我們種了200畝的蓮花白,畝產預計是1萬斤,現在蓮花白市場價格普遍在每斤1塊,光是種蓮花白都能帶來一筆可觀的收入,現代農業有奔頭!」
(來源:掌上安順)
主 辦:平壩區融媒體中心
監 制:鄒美倫
審 核:王明領
本期製作:餘 蘭
原標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平壩青莊壩區:現代農業有奔頭》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