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東方馬奇諾,民國政府重金打造,為何卻未起到絲毫作用?

2020-12-19 青梅史觀

抗日戰爭時期,經過熱河抗戰、長城抗戰等一系列初期戰役的失敗,民國政府意識到國軍部隊相比於日軍仍舊有不小的差距。

為此國軍高層認為,必須實行整訓計劃提升國軍戰鬥力,以此來應對日後將要爆發的全面抗日戰爭,而該計劃分為兩部分,分別是國軍整編和修築工事。

而在各地的防禦工事之中,民國政府最為重視的莫過於江南地區的工事群,為了修築該處防禦工事,民國政府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

日軍前線部隊

工事修築完成後,民國政府認為該工事群完全可以和歐洲的馬奇諾防線相媲美,因此將其稱之為「東方馬奇諾」。

淞滬會戰失敗之後,數十萬國軍全線崩潰,國軍前線總指揮陳誠下令退守到蘇州,依託吳福線陣地組織新一輪防禦。

1937年11月13日,日軍第十六師團在長江白茆口強行登陸,直接出現在國軍吳福防線的側後方,國軍再次因為日軍的迂迴包抄而潰敗。

1937年11月16日,陳誠正式下達撤退命令,要求放棄吳福防線,退守江陰地區,在那裡還有著最後一道防線,而這道防線也是南京的最後屏障。

但是自上海到蘇州再到福州,國軍主力部隊已經一潰千裡,面對陳誠要求堅守的命令,除了少數中央軍精銳之外,根本沒有奉命阻擊的打算。

國軍部隊趕到江陰的錫澄防線之後,大部分國軍主力甚至連防禦工事都未進入,直接以找不到工事鑰匙為由繼續潰逃。

其實找不到防禦工事鑰匙一事並非空穴來風,民國政府花費重金修築防禦工事之後將鑰匙悉數交給了當地的保安團管理。

但是隨著淞滬會戰的爆發,國軍前線部隊損傷十分慘重,長江沿岸的保安隊變成了補充戰損兵員的最佳選擇,於是大量的地方保安團被調往上海參戰。

地方保安團離開之前,奉命將防禦工事的鑰匙交給當地的保長等人員保管,然而因為國軍的大潰敗造成沿途民眾人心惶惶。

當時很多民眾見前線國軍已經潰敗,為了躲避兵災而紛紛向後方遷移,其中便包括當地的保長等人,因此等到國軍抵達錫澄防線當地早已經是一片混亂。

混亂的場面再一次加劇了前線國軍心中的恐慌,大量國軍部隊直接以找不到鑰匙為由向繼續向後方潰逃,只有少數部隊選擇砸開門鎖,進入工事之內繼續抵抗。

事實上,防禦工事的鑰匙問題也讓一直對國軍整編計劃寄予厚望的民國統帥部發現了一個問題,那便是經過中央化的國軍雜牌部隊雖然戰鬥力有所提升。

國軍防禦陣地

但是本質上仍舊和北洋軍閥混戰時期的地方雜牌軍沒有任何區別,作戰時雖然十分勇猛,但是一旦撤退便會演變成了無法控制的大潰敗。

由於選擇留在錫澄防線的國軍部隊數量較少,面對日軍主力的追擊,國軍部隊根本無法形成有效的阻擊,陳誠無奈之下只好再次下令後撤。

1937年11月26日,陳誠下令放棄錫澄防線,將前線國軍全部撤入南京城內,此時日本統帥部打算迫使民國政府締結城下之盟,於是下令前線日軍停止追擊。

正在休整的日軍部隊

但是前線日軍指揮官松井石根卻直接將這份命令扔到了廢紙簍之中,下令日軍主力部隊繼續進攻南京,準備一舉攻陷南京城。

面對來勢洶洶的日軍,民國統帥部一連召開六次會議,眾人均認為南京城已經成為一座孤城,而且位於長江以北的南京並沒有絲毫的戰略價值。

至此民國政府耗費大量人力物力打造的所謂「東方馬奇諾」防線,在沒有起到任何作用的情況下被國軍徹底放棄。

參考資料:《抗日戰爭》、《中國抗日戰爭史》等

相關焦點

  • 抗日戰爭武漢談判,前線日軍全力進攻,日本高層為何卻力促和談?
    抗日戰爭武漢會戰時期,日本內閣政府為了迫使蔣介石妥協而決定攻佔武漢和廣州,切斷國軍部隊的海運補給,徹底摧毀國軍鬥志。在日本內閣首相近衛文麿主持召開的御前會議上,眾人一致認為只要攻佔了武漢和廣州,民國政府便無路可走,只能接受日方提出的一切苛刻條件。
  • 抗日戰爭日軍內部亂象,民國危急存亡之際,日軍為何卻頻頻失誤?
    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爆發,抗日戰爭也由此進入全面戰爭階段,隨後蔣介石在廬山力排眾議,發表抗戰宣言,雙方隨即在華北、淞滬爆發大戰。然而蔣介石錯誤估計日軍參戰兵力,國軍部隊在各大戰場節節敗退,數十萬國軍精銳損失殆盡,但是隨著戰爭規模的擴大,日軍內部矛盾也日益凸顯。
  • 守衛四行倉庫抗日英雄謝晉元將軍,為何抗日戰爭未結束就成了校長
    淞滬會戰中,守衛四行倉庫的英雄們,抗日戰爭尚未結束,為何就變成了學生?謝晉元為何成為上海一所學校的校長?「八百壯士」的壯舉據蕭一平 、 郭德宏主編 的《中國抗日戰爭全史》記載,1938年8月13日,受上海京滬警備司令部張治中將軍命令,由孫元良將軍指揮中國軍隊進攻日軍在上海最重要的據點,設立在虹口的日本海軍司令部和日本海軍在上海的碼頭,計劃將日軍趕到黃浦江,進而把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抗日戰爭著名的淞滬會戰由此開始。
  • 抗日戰爭武漢大空戰,民國空軍孱弱,日軍飛行員為何卻毛骨悚然?
    抗日戰爭武漢會戰時期,國軍和日軍在武漢上空進行了抗戰以來規模最大的空戰,日軍屢次轟炸武漢,嚴重影響軍民的抗戰士氣,民國統帥部多次督促空軍反擊。但是由於前期民國空軍傷亡太過慘重,優秀飛行員幾乎損失殆盡,而且日軍大量投入使用新型96式戰鬥機,因此民國空軍一度陷入被動挨打的窘境之中。
  • 抗日戰爭裝甲第五軍,杜聿明備受質疑,為何卻成民國裝甲第一人?
    抗日戰爭時期,民國由於軍工產業的落後,在戰場火力方面一直都處於絕對劣勢之中,這種情況令無數抗日名將都感到頭疼萬分。但是在崑崙關戰役中,杜聿明帶領的第五軍卻在火力方面全面壓制了日軍主力部隊廣島師團,並在一天之內便收復了被日軍佔領的崑崙關,一時之間舉世皆驚。
  • 在政府與教會之間:民國雲南的麻風病防治
    民國雲南省政府前後制定的麻風防治法令、規章,大多充滿「強制隔離」 與「注重衛生」的原則,希望依靠政府的力量取締麻風,與南京中央政府議決的麻風法案相比,雲南省政府的法令更加具體,主要內容如下。 第一,麻風隔離機構的功能和給養。
  • 民國時期,「好人政府」消亡史,理想主義難以戰勝現實政治
    導語:蔡元培、胡適提出的「好人政府」為何迅速消亡,民國時期「好人政府」消亡史,理想主義難以戰勝現實政治在早期的民國史中,一個略顯奇葩、頗具趣味的名詞曾一度引領了政治、文化乃至學術風潮,那便是——「好人政府」;好人政府存在時間極為短暫,這個名字在那個特殊的時代卻成為了大名鼎鼎的先進知識分子如胡適
  • 民國那麼多武術大師,為何都沒有殺幾個鬼子?金庸說過原因
    民國是個大師輩出的時代,武術大師也多如牛毛。隨便翻翻一些書籍雜誌的民國武林軼事,大批身懷絕技、飛簷走壁的武術高手,經常在擂臺上痛揍日本、俄國、西洋高手。
  • 抗日戰爭華北川軍,各大戰區均棄如敝履,李宗仁為何卻思之若渴?
    1938年1月,由於韓復榘率部不戰而退,導致黃河防線被拱手讓於日軍,同時韓復榘還計劃聯合劉湘,共同抵抗民國政府入川,蔣介石下令誘捕處決韓復榘。為此蔣介石親自趕到河南開封,下令召開軍事會議,要求國軍第一戰區和國軍第五戰區所有師長級以上軍官無作戰任務者必須全員參加。
  • 《天樞之契約行者》:天樞寶盒在劇中起到怎樣的作用
    孔厲大、劉寧、梁宏發共同執導的民國傳奇劇集《天樞之契約行》,是值得大家期待和分享的電視劇新作。這部電視劇作,屬於民國傳奇類作品。作品,由陳翔、江鎧同領銜主演。從作品的故事設定當中,我們並不難發現,天樞寶盒多次出現在電視劇的劇集當中。
  • 為何日本鬼子的帽子耳朵兩旁會有2片布?其實作用非常大
    在近些年,關於抗日戰爭的電視劇非常非常的多,當然也很受廣大觀眾的喜愛。但是與當時真實的抗日戰爭差距很大。 咱們回到正題,相信大家在看抗日戰爭片的時候,都看到鬼子的帽子怪裡怪氣的,跟其他國家的軍帽都不一樣,在耳朵兩旁多了2片布,那麼為何日本鬼子在帽子的兩旁會設計兩片布呢?
  • 抗日戰爭徐州會戰,國軍指揮部危在旦夕,李宗仁為何卻以身犯險?
    準備渡河的日軍部隊民國統帥部見日軍推行速度太快,而李宗仁在徐州卻沒有絲毫動作,於是直接下令要求李宗仁儘快將第五戰區長官部從徐州撤離。李宗仁當即下令在戰區長官部內成立一個「設營小組」,專門用於到民國統帥部選定的兩個搬遷地點進行實地考察,回到徐州之後再將結果匯總,報告給李宗仁定奪。
  • 民國第一美女胡蝶,拒絕日本重金邀請,曾有被戴笠強霸3年的傳聞
    胡蝶,橫跨默片和有聲片兩個時代40多年的電影皇后,風光無限,有民國第一美女之稱,生於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由於父親工作的原因,從小跟隨家人奔波於全國各地,學會多種方言,
  • 抗日戰爭徐州會戰,臺兒莊大捷後僅一月,國軍為何卻面臨滅頂之災
    臺兒莊大捷後,民國內部一片歡騰,蔣介石當即下令向徐州調集重兵,準備在徐州和日軍進行大決戰,而日本方面的反應卻十分詭異。日軍雖然在臺兒莊戰役中大敗,但是對於日本軍部非但沒有絲毫的沮喪,反而欣喜若狂,因為日本人認為徐州集結的便是蔣介石麾下最後的主力軍團。
  • 抗日戰爭蘊藻濱之戰,國軍稅警總團被寄予厚望,為何卻一敗塗地?
    1937年10月5日,淞滬大會戰已經進入了白熱化階段,上海日軍陸軍兵力激增到五個師團,而南京政府也下令發動各地雜牌軍赴滬參戰。此時淞滬戰場之上日軍指揮官已經由老將松井石根接任,而原國軍前線總指揮張治中也已經辭職,國軍指揮官由有著「小委員長」之稱的陳誠接任。
  • 抗日戰爭第四次長沙會戰,日軍主力傾巢出動,薛嶽為何毫無準備?
    抗日戰爭時期,薛嶽因為前三次長沙會戰而成為家喻戶曉的英雄人物,而這個自比嶽飛的國軍名將卻在第四次長沙會戰中馬失前蹄,長沙也落入日軍之手。1944年初,日本統帥部制訂並下達了著名的「一號」作戰計劃,準備趁國軍主力集中於西南滇緬邊境之時集中優勢兵力,一舉攻佔重慶和成都,迫使蔣介石投降。
  • TVB「重金打造」難買「好評」
    今日欄目:《法證先鋒4》劇有料今日話題:法證先鋒4,「重金打造"卻為何難得觀眾認可?「看了兩集《法證先鋒4》,感覺兩個男主的演技不是很好,眼神沒啥氣場。它又為何會被指「丟掉了靈魂」,轉眼間成為了《法證先鋒》系列劇的一大「敗筆」呢?接下來,就讓我們帶著這些疑惑一起來探討一下吧!
  • 為何民國時期的警察,配備的都是步槍而不是手槍?原因很現實
    如果讀者們喜歡看抗戰時期的電視劇,一定會注意到一個細節,那就是民國在街頭走動的警察們,身上總是背負著一桿長長的步槍,而不是如同現代絕大部分國家警察一樣,佩戴手槍,為何會出現這種場面?就讓我們來分析分析,原因其實非常現實。
  • 曾舉世矚目的上海世博館,花費450億重金打造,如今為何全拆了?
    世界博覽會就是由一個國家的政府來進行主辦,並且有多個國家或者國際組織來參加,以展現人類在社會、經濟、文化以及科技領域取得成就的國際性大型展示會。其特點就是舉辦時間長、展出規模達、參展國家多,影響意義深遠。
  • 抗日戰爭鄂中大怪物,日軍視為心腹大患,國軍為何也避如蛇蠍?
    抗日戰爭時期,鄂中洪湖地區曾有一位傳奇人物,雖然是國軍序列但卻處於半獨立狀態,為了防止自己的部隊被滲透甚至數次處決蔣介石派出的軍官,此人便是王勁哉。王勁哉是陝西渭南人氏,早年畢業於陝西陸軍講武堂,是楊虎城麾下作戰最為勇猛的戰將之一,西安事變時期力主處決蔣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