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好人政府」消亡史,理想主義難以戰勝現實政治

2020-12-16 資深人士說文史

導語:蔡元培、胡適提出的「好人政府」為何迅速消亡,民國時期「好人政府」消亡史,理想主義難以戰勝現實政治

在早期的民國史中,一個略顯奇葩、頗具趣味的名詞曾一度引領了政治、文化乃至學術風潮,那便是——「好人政府」;好人政府存在時間極為短暫,這個名字在那個特殊的時代卻成為了大名鼎鼎的先進知識分子如胡適、蔡元培等人的一劑政治的興奮劑;然而「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好人政府以極快的速度土崩瓦解,而這背後究竟有怎樣的一段「羅曼蒂克」式消亡史呢?

說到好人政府,則不得不提英國一位享譽世界的哲學家、數學家、歷史學家,素有「分析哲學開拓者」之稱的伯蘭特·羅素;羅素曾於一九二零年應梁啓超的邀請,來到中國講學,那時候,著名地質學家丁文江擔任了羅素在華的總接待。

羅素一直以來鍾情於數學、哲學的研究,儘管稍有涉足政治領域,然而總體是關注全球視野的和平事業;羅素一到中國,便決定多談自己的研究成果,絕少談及中國當時的政治狀況。

而當時出現在羅素身邊的諸多學者,問得最多的卻是「中國的道路該往哪裡走?」、「中國政治的未來是怎樣?」這樣的問題使得這位原本就對中國的現實狀況,並沒多做了解的哲學家不堪其擾。

於是,羅素在見面會上決定說一些適合於全世界的理論:中華民國的現實狀況是具有明顯不足的,需要一批具有先進知識的人才——也就是所謂的「好人」,為政治添磚加瓦,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羅素本來就是隨口一談,沒想到極大地刺激了中國一批知識分子的腎上腺素。

一九二一年,時任北京大學教務長的胡適牽頭,北大地質研究所所長丁文江、北大教育系教授蔣夢麟、北大校長蔡元培等一批接受過西式教育的知識分子來到了胡適家客廳,一起討論建立起來一個議事議政的論壇,並取名為努力社。

胡適於一九一七年學成回到中國,當時的他正當壯年,面對中國北洋軍閥統治下的一地雞毛,胡適立下了「二十年不談政治」的豪言壯語。那麼,是出於什麼原因,使得胡適在僅僅五年不到的時間內便打破了自己的誓言呢?

一九二一年,中華民國到了第十個年頭,這十年間,經歷了袁世凱出任總統、袁世凱尊孔稱皇帝、黎元洪與段祺瑞的府院之爭、辮帥張勳復闢、軍閥混戰、護國運動、護法運動;華夏大地已經是四分五裂、軍閥割據混戰,百姓民生凋敝。

以段祺瑞為首的皖系軍閥本倚杖武力,希望完成武力統一,卻在直皖戰爭中被直系軍閥、奉系軍閥打敗,而曾經那個武昌首義的中庸領導人黎元洪又被推上了總統的傀儡交椅。歷經十年的發展,中華民國不僅寸步未進,反倒是兜了一個大圈子,又繞回了原點。

對於這樣的政治現實,以胡適為代表的英美派知識分子坐不住了,努力社的建立,便是這群人打響個人政治主張的第一炮;努力社成立的初衷,只是幾位同事好友間的沙龍。大多數時候是聚集在麻將桌、餐廳、茶話會,大部分言論指向,僅僅是對政府當局的憤憤不滿和滿腹牢騷,他們一同出版的刊物《努力周報》,便記錄著胡適的話:「推翻這鳥政府。」

可見,當時的諸位學者對於政治的看法也就僅僅停留在看法層面,對實際政治的影響還是很淺薄的。真正使得努力社的主張一鳴驚人的,還要數一九二二年在《努力周報》上刊發的,帶有十六位當時著名的校長、教授、主任之流如李大釗、丁文江、陶行知、胡適、蔡元培共同聯名籤署發布的政治宣言——《我們的政治主張》。

據胡適本人回憶,這次的政治宣言完全是沒有前期組織,只是邀請了十六個「好人」齊聚蔡元培家中,一群人聊著、聊著便決定要發布一篇他們自己的政治主張。經過僅僅兩天的準備後,主張便出臺了。這十六個「好人」的行動算是中國近代史上知識分子群體提出政治主張和表明政治態度的開天闢地的「壯舉」。

蔡元培、胡適等人在宣言《我們的政治主張》中明確提出了幾個要求,第一就是要求建立一個「憲政的政府」;第二要求建立一個不同於過往的「公開的政府」;第三則是要求建立一種「有計劃的政治」;總結起來就是要通過建立一個由好人主導的「好人政府」,來實現改革中華民國的近代政治。

一群好人提出了自己的「好人政府主義」,如何在現實中得到貫徹和實施呢?對此,深受「社會達爾文主義」影響的丁文江認為:「好人要出來奮鬥」甚至主張要建立一個「好政府黨」;其後不久,好人政府的主張居然真的在現實政治中得到了實現。

一九二二年九月,軍閥混戰的局勢下,以吳佩孚為首的直系軍閥為了實現個人權利擴大化,急需在明面上尋找到一批具有社會聲望的人成為自己的「裝點門面」的傀儡政府。吳佩孚於是找到了王寵惠來做國務院總理、羅文幹擔任財政部總長、湯爾和擔任教育部總長;這三個人,正是之前在《我們的政治主張》上簽名的十六個「好人」中的三位

胡適、丁文江、傅斯年等人得知此事,自然是喜不自勝,他們仿佛感覺到實現自己主張的機會已經來到了,於是他們全力支持和輔佐王寵惠三人治國理政,提出了如何將「好人政府」進行到底的政治策略,並且積極運行「好人政治」。

然而,理想自然是豐滿的,現實卻往往給人以痛擊;令得胡適一批人沒有想到的是,他們這些人不過是軍閥政治中一顆被反覆利用的棋子而已,充其量只是漂亮的表面工作,而無法以實際行動影響政府內部的實際運營方式。於是,一樣的軍閥統治、一樣的武力割據、一樣的寡頭暴政。

好人們在其中能起什麼作用?僅僅只是這些腐敗惡臭的政治內核外一層鍍金的金箔,光鮮亮麗卻無法激起一絲波瀾。果不其然,在「好人政府」成立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內,直系軍閥內部便發生了以軍費為核心的權力爭奪,以曹錕為首的「保定派」和以吳佩孚為首的「洛陽派」起了政治衝突,曹錕甚至逮捕羅文幹,並且率領直系軍閥中的骨幹帶頭孤立老大哥吳佩孚。

吳佩孚深感壓力,作為混跡政壇多年的老手,吳佩孚深諳丟車保帥的計策,遂決定與曹錕等人妥協,交出王寵惠、羅文幹、湯爾和等人,逼迫他們下臺;於是乎,這群自稱為「好人政府」的正派人士在民國政壇中僅僅掌權了短短的兩個月,便灰溜溜地退出了歷史的舞臺,而「好人政府主義」亦隨之變得聲名狼藉,成為了民國政局中一個讓人忍俊不禁的笑話。

綜述

筆者認為,胡適、蔡元培等人有自己的主張,也有自己的行動;考究他們為何最後失敗得如此徹底,背後的原因其實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太過理想主義的政治,難以在混亂的時局中立足。「好人政府」初衷是好的,然而一群知識分子只尚空談,以為通過自己的高談闊論便可以樹立起一個憲政、公開的政府機構,是完全背離現實的。

所以我們不難理解,為什麼「好人政府」發展到最後,不得不與軍閥統治者沆瀣一氣,最終竟成為了軍閥利益鬥爭下的犧牲品。「好人」自然是少數的,代表少數人的政治實踐必然難以服眾,甚至無法在民國初年的這盤政治大棋中找到立錐之地。

此外,如若不打倒軍閥,破除軍閥統治的魔障,中華民國也難以走上正軌,反而只能一步步地走向深淵,這也正是後來北伐戰爭,打倒列強除軍閥鬥爭爆發的原因。而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相關焦點

  • 道義理想主義:中國外交的政治邏輯
    兩種理想主義共同塑造了中國政治的基本品格。以這種理想主義定位的國內政治,自然會為外交活動打上理想主義的烙印。  從現實動因上看,中國是在革命處境中建構現代民族國家的。革命的直接目標是推翻帝國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三座大山」在中國的統治。這是革命的敵我劃分區隔出的兩個陣營:革命者與三座大山,相互間水火不容,你死我活。
  • 日本末代武士消亡史
    被維新的歷史洪流所卷挾消亡的歷史產物之一,便是曾經具有民族傳統象徵意義的日本武士。 日本自12世紀以來為徵夷而封授的大將軍形成了各地的幕府割據統治,造就了武家專權政治下的武士制度,武士們要對自己的幕府主效忠和服兵役,而幕府也給予武士一定的特權與地位。
  • 民國時期,有哪些軍閥勢力可位列前五?
    不過,軍閥這種模式卻自古有之,東漢末年的群雄、唐代的藩鎮,乃至於近代民國時期的各路草莽英雄,都可稱之為軍閥。不過通常來說,軍閥一般是中央集權或中央政府衰落的產物,這些各據一地、把持了當地的政治、軍事、稅務等部門和官員任命的土皇帝們,不但不聽從中央的命令,甚至敢與中央分庭抗禮。
  • 一座南京城,半部民國史—盤點南京民國建築
    而從南京民國建築不同時期的發展變化中,可以看出中國建築師由照搬照抄到洋為中用、融會創新的「自立」過程。 1912年1月1日,隨著孫中山先生在南京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大總統,民國建築的歷史由此拉開序幕。 截至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在前後38年的時間裡,在我國的南京、上海、北京、天津、武漢、重慶、廣州、廈門、青島、煙臺、瀋陽、大連等大中城市,相繼湧現出一大批民國建築.
  • 一座南京城,半部民國史|盤點南京民國建築
    而從南京民國建築不同時期的發展變化中,可以看出中國建築師由照搬照抄到洋為中用、融會創新的「自立」過程。 1912年1月1日,隨著孫中山先生在南京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大總統,民國建築的歷史由此拉開序幕。 截至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在前後38年的時間裡,在我國的南京、上海、北京、天津、武漢、重慶、廣州、廈門、青島、煙臺、瀋陽、大連等大中城市,相繼湧現出一大批民國建築.
  • 鄒迎曦|淺析民國時期兩淮鹽稅的徵收與管理
    民國初期的鹽業經濟,處於一個大變動的過程之中,代封建壟斷性的鹽商資本集團日益衰落,在苟延殘喘;而帝國主義對中國鹽業的幹預,正在日益加劇。清末,帝國主義己經奪取了中國海關監督權,中國喪失了關稅自主權,北洋政府允許帝國主義通過鹽務稽核總所、分所、支所、秤放局系統,直接監督中國鹽稅收入。後來的國民黨政府進一步允許稽核機構的官員兼任中國鹽務行政機關的首腦。這就證明中國殖民地化的危機還在加劇。
  • 羅曼蒂克消亡史 影片分析
    羅曼蒂克消亡史、是一部講述舊上海的群像戲,該片講述了舊上海--叱吒風雲的幫派大佬,不甘寂寞的交際花,說著流利上海話的日本妹夫、只收拉車錢的殺手-充滿荷爾蒙的幫派小弟.....一系列人物在上海被日軍攻陷前期一個不穩定的社會背景下所發生的一系列的故事。
  • 影片維修室——《羅曼蒂克消亡史》
    大家好,今天給帶大家來看的片子叫做《羅曼蒂克消亡史》這個片子大家褒貶不一,我在看完之後,覺得有些部分的處理其實是有問題的,那這種問題的出現其實咱們是可以在剪輯上進行規避的 這個片子有的同學看完可能反應沒太看懂,因為這個片子無論是人物,還是敘事的結構上,其實並非以常規的形式來處理,講述了多組人物
  • 為何民國時期的警察,配備的都是步槍而不是手槍?原因很現實
    如果讀者們喜歡看抗戰時期的電視劇,一定會注意到一個細節,那就是民國在街頭走動的警察們,身上總是背負著一桿長長的步槍,而不是如同現代絕大部分國家警察一樣,佩戴手槍,為何會出現這種場面?就讓我們來分析分析,原因其實非常現實。
  • 《民國海軍》︱民國時期海軍的艱難起航
    總體來說,民國時期是近代中國海軍發展最艱難的一個時期。在這一時期中國海軍在風雨中飄搖,在風雨中蹣跚前行,並且在國家最危難的時刻積極投入戰鬥,無疑為世人所稱道。△ 民國時期海軍部舊址素描1911年12月29日,已經反清獨立的十七省代表在公定的首都南京召開會議,選舉臨時政府大總統,剛從美國返回的同盟會領袖孫中山被推舉為中華民國首任臨時大總統。
  • 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在如今能換多少人民幣?看完你就知道了
    雖然大洋最早出現在清朝末年,但是其真正的廣泛運用卻是民國時期。1914年,民國政府推出《國幣條例》,由此確立銀本位貨幣制度,將銀元定為國幣。當時的一枚「壹圓」重七錢二分,含純銀八成九,即六錢四分八釐。從那以後,大洋進入興盛時期。
  • 民國時期最著名的土匪頭目,幹出一票大案震動全世界
    民國時期兵荒馬亂,散兵遊勇多,土匪也多。民國時期著名的土匪有很多,比如張作霖、馮德麟、孫殿英等軍閥都當過土匪,還有影視作品中大名鼎鼎的土匪「座山雕」。全國各地大大小小的土匪不計其數,但要論哪個土匪的國內外知名度更高,恐怕非製造了「臨城劫車案」的孫美瑤莫屬。
  • 抗日戰爭東方馬奇諾,民國政府重金打造,為何卻未起到絲毫作用?
    抗日戰爭時期,經過熱河抗戰、長城抗戰等一系列初期戰役的失敗,民國政府意識到國軍部隊相比於日軍仍舊有不小的差距。為此國軍高層認為,必須實行整訓計劃提升國軍戰鬥力,以此來應對日後將要爆發的全面抗日戰爭,而該計劃分為兩部分,分別是國軍整編和修築工事。
  • 《羅曼蒂克消亡史》:把所有美好的事物撕碎在眼前,毀滅給人看
    《羅曼蒂克消亡史》刻畫了在一個特殊年代下一群人被裹挾在大時代中跌宕沉浮的故事。影片以黑幫大佬陸先生的故事為線索,牽扯出黑幫三兄弟、忠心車夫、馬仔二人組、家族管家王媽、被冷落卻依然痴心不改的姨太小五、美貌風流的交際花小六、渴望愛情的影后吳小姐、日本妹夫渡部等人物。
  • 在政府與教會之間:民國雲南的麻風病防治
    政府對貪腐案的查辦結果並沒有扭轉麻風防治機構式微的現實。此時當局請教會全面接管了雲南麻風救治事項,除了主權之外,其他皆由教會負責,這也成為民國時期雲南省政府麻風防治工作最後的努力,是政府與教會合作的迴光返照。 (一)教會全面接管昭通麻風院 1941年,由政府管理的昭通麻風院就計劃與當地一所由國際麻風救濟會所辦的石門路麻風院合併,由地方政府、傳教士紀念醫院、中華麻風救濟會三方負責。
  • 羅曼蒂克消亡史:品味和良心
    下午3點多看完《羅曼蒂克消亡史》之後,回來的路上,吃飯的時候,反反覆覆來來回回抑制不住的想,幾乎滿腦子都是這電影,所以決定寫點什麼。01關於浪漫羅曼蒂克消亡史,羅曼蒂克,英文為romantic,又稱為浪漫。
  • 民國時期一個省的督軍,到底能擁有多少軍隊?你可能永遠不會信
    而在民國期間,也出現了督軍這一官職,那它的權力究竟有多大,又擁有多少軍隊呢?你可能永遠不會信。辛亥革命時期,各省行政軍事長官被稱為都督,主要管理的是軍事。而袁世凱當上總統之後,為了更好地管理整個國家,他將行政與軍事進行了分離處理,掌管行政的被稱為省長,而掌管軍事的依舊是都督。直到1916年,袁世凱去世之後,督軍一詞才正式浮出水面。
  • 「書摘」《政治哲學史》|路德、加爾文:權柄、順從、寬容
    此次重新校譯的《政治哲學史》(第三版)雖然被施特勞斯視為「政治哲學的入門書」,「旨在引導政治學專業的學生學習政治哲學。」卻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經典著作,也是初窺施特勞斯學派理論觀點與研究方法的不二之選。。。
  • 知名學者翟廣順推出新作《青島教育史:1891-1949》
    青島教育專家、文史學者翟廣順日前推出新作《青島教育史:1891-1949》,由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並在業內獲得較高評價,被稱為「山東乃至全國地方史領域一部很有影響力的史著,是中國城市教育發展史著述的成功範例
  • 民國時期有三位大軍閥,都曾經擁兵自重,下野後卻窮困潦倒
    在人們的印象中,民國軍閥都是那種肥頭大耳、頤指氣使的人。這群人不僅妻妾成群,而且搜刮民脂民膏供自己享樂。誠然,民國軍閥中有這樣的人,但是也有清流,比如民國時期有三位大軍閥,他們都曾經擁兵自重,但卻都是品格高尚的人,也未搜刮過民脂民膏,下野後更是過得窮困潦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