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銜時,時任北京軍區政委的朱良才因戰功赫赫被國家授銜為開國上將軍銜,55歲官至副國級幹部,功成名就,可謂風頭無兩,但讓人疑惑的是,朱良才在授銜三年後,就主動向上級提出了辭去一切職務的要求,這是怎麼回事呢?
朱良才,祖籍湖南汝城,因為出身富農家庭,所以他從小就接受到了非常優異的教育,讀過中學,還在村裡當過兩年的教員,所以在25歲時就被村民們聯名推薦當了農協委員,義無反顧的投身革命。
大革命失敗後,敵人突然掀起白色恐怖,全國各地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朱良才身份暴露,不幸被關押入獄。
後來被組織營救出獄後,為了躲避敵軍的探查,朱良才只好改名換姓加入到了當地的密農會,因政治立場和革命信仰堅定,於1927年10月被推薦加入我黨。
次年1月,朱良才追隨朱、陳兩位老總參加了在湖南發起的兵暴起義運動,後隨軍登上井岡山,當過朱老總的警衛員和秘書。
在保衛根據地的反進剿和反會剿作戰以及保衛黃洋界的作戰任務中,以少勝多,大展神威,得到偉人的高度褒獎:「你一個人就保護了我們的老家啊!軍事合格、素質過硬,我看啊,你的名字沒起錯,的確是軍中郎才!」
兩年後,朱良才隨軍推進到江西贛南和福建閩西邊區根據地出任師政委職務,在保衛蘇區總部的第一次反圍剿戰鬥中,單人獨騎正面突擊敵軍指揮部,生擒敵軍師長張輝瓚,並全殲敵軍一個師和兩個旅,再立奇功。
1936年,朱良才加入西路軍,出任政治副主任和組織部長等職,在徐帥指揮下西渡黃河,在河西走廊與敵決戰,但卻因指揮失誤,後勤補給線遲遲得不到供應,最終導致全軍潰敗。
朱良才孤身一人化裝潛行,36天沿途乞討,回到陝北延安的總部時,已經傷痕累累,而且因為身負重傷長時間得不到治療,導致他的右臂也落下終身殘疾。
但他卻單方面嚴詞拒絕了下級提議他在後方休養的提議,立志堅決的西進蘭州,出任援西軍辦事處秘書長,採用深入排查的方法,機智靈活地與敵軍進行有理有據的鬥爭,配合劉帥營救出了大量西路軍失散的革命志士和愛國革命成員。
1938年,朱良才調任山西和河北前線,出任軍分區政委和主任等職,配合聶帥在極其艱險複雜的環境中,多次粉碎和破壞敵軍的圍攻掃蕩戰鬥。
並在全區及時發現宣傳和提倡學習狼牙山五壯士、人民子弟兵母親戎冠秀等先進革命典型,軍政軍民一把抓,為發展和鞏固我軍在山西和河北前線的抗日根據地居功至偉,立下赫赫戰功。
解放戰爭時期,朱良才繼續在華北軍區配合聶帥創建發展晉察冀的軍政幹部培訓學校,出任副校長和政委等職務。
1948年,朱良才調任葉帥麾下,統籌負責組建華北軍政大學。為我軍適應現代化發展和源源不斷的培養大批軍政幹部打下了堅實基礎。
建國後,國家充分認可朱良才的工作成績,同時提拔他當了華北軍區和軍政大學的副政委,提出總結推廣新經驗,加強部隊政治工作建設的目的綱領,為我軍現代化、統一化和正規化的建設嘔心瀝血,於1955年因功被授銜為開國上將,55歲官至副國級幹部。
但讓所有人沒想到的是,僅僅在授銜三年後,朱良才就突然向上級遞交辭呈,主動退出軍隊領導崗位和希望辭掉一切官職。
原來將軍曾在戰場上受過很重的傷,但後來一直忙於軍務,沒有得到很好的療養,在建國後舊傷有復發的勢頭,非常影響工作,所以就乾脆選擇退休。
當時他的直屬領導是時任北京軍區司令的楊得志上將,在得知真實情況後,還多次勸慰他:「你安心休養,空出來的工作,我們可以幫你做,沒必要辭職嘛,等養好了身體你再回來。」
但朱良才卻執意申請退休:「我不願意掛職養病,浪費國家資源,老同志早點退下來,讓更有能力的年輕人上,對黨和國家都好。」
而朱良才上將也是建國後我軍中第一個主動離職退休的開國上將,至1989年老將軍壽終正寢,享年8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