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卷五·秦本紀第五》是這樣記載秦莊襄王的一生的:
莊襄王元年,大赦罪人,修先王功臣,施德厚骨肉而布惠於民。東周君與諸侯謀秦,秦使相國呂不韋誅之,盡入其國。秦不絕其祀,以陽人地賜周君,奉其祭祀。使蒙驁伐韓,韓獻成皋、鞏。秦界至大梁,初置三川郡。二年,使蒙驁攻趙,定太原。三年,蒙驁攻魏高都、汲,拔之。攻趙榆次、新城、狼孟,取三十七城。四月日食。王齕攻上黨。初置太原郡。魏將無忌率五國兵擊秦,秦卻於河外。蒙驁敗,解而去。五月丙午,莊襄王卒,子政立,是為秦始皇帝。
《史記·呂不韋列傳》:「呂不韋賈邯鄲,見(子楚)而憐之,曰:『此奇貨可居。』」在戰國時期,呂不韋早年經商於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一帶),扶植秦國質子異人回國即位,成為秦莊襄王,拜為相國,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陽十萬戶。
秦昭襄王晚年,秦國屢次伐趙,而異人作為秦國質子,其遭遇可想而知。史書記載「秦數攻趙,趙不甚禮子楚(子楚為異人後改名)」,異人在趙國車馬、日常財用都不富足。
其時,在趙國為「質子」的不僅僅是異人,而趙國獨不「禮子楚」,使異人生活困窘,又迫於趙國貴族和其他諸侯國「質子」嘲笑,生活很不得意。而命運之神對待異人似乎不薄,此時他遇見一人,以己之力,苦心經營,終於改變了他的命運。
陽翟巨賈呂不韋來邯鄲經商,偶遇生活正不得意的異人,見異人居於困窘之境而不失氣度,心生憐才之意,說:「此奇貨可居。」事實上,呂不韋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商人,他的商業敏銳度是非常強的。偶遇秦質子異人後,他突然就嗅到了其中付出與回報的巨大差距,產生了棄商從政之意,但因所做決定可能決定生死,他並沒有貿然去見異人,而是回家與父親徹談了一次。
呂不韋向父親詢問,耕田、買賣珠寶、國家立主都分別可收穫多少利,而他的父親回答他,分別是「十倍」、「百倍」和「無數」,然後呂不韋做了決定,他對父親說:「如今費盡力氣侍弄田地,讓田地儘量產出,也無法達到豐衣足食,如果建國立君,恩澤可以獨立於世,我願意去做這件事。」在做了一系列準備後,呂不韋到邯鄲拜訪異人。
呂不韋見到異人後,開門見山對異人說:「我能光大你的門庭。」異人笑著回答:「你還是先光大自己的門庭,然後再說我的門庭吧!」從這簡單的對答中也可以看出異人確實有王者之風,雖處於困窘之境,卻不卑怯,仍能幽默地回答看似無禮的建議。
然而待呂不韋不慌不忙,不卑不亢地說出第二句話時,異人已然明白他說的是什麼了。
呂不韋說:「你不知道,我的門庭要等待你的門庭光大後才會光大。」一人馬上與呂不韋深談。
呂不韋與異人分析了他的形勢與立為國君的可能性:「秦王年紀已老,安國君被選為太子,我聽說安國君非常寵幸華陽夫人,而華陽夫人沒有子嗣,在立子嗣這方面華陽夫人有非常大的決定權。如今您的兄弟有20 多人,你又居中,不得寵,作為『質子』平衡各諸侯,即使大王薨,安國君立為王,你又不是長子,又沒有辦法像其他諸子一樣早晚侍奉於前,爭得太子之位的機率微乎其微。」
異人深以為然,問呂不韋:「您認為該怎麼辦呢?」呂不韋回答:「你如今貧困,客居於邯鄲,沒有什麼可以拿出來結交賓客的。不韋雖然地位低下,但願以千金為你西遊,遊說於安國君及華陽夫人,立你為嗣。」異人聽了這樣的話頓首而拜,說:「如果事情像您說的那樣,得到秦國後定與你共享天下。」
01趙國為質
秦莊襄王本名異人,後改名子楚,生母為夏姬。
秦孝文王嬴柱姬妾成群,光兒子就有二十多個。而嬴異人排行不上不下,再加上生母夏姬不得寵,所以他一直沒有得到父親的重視,甚至還被送去與秦國有世仇的趙國當人質。
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之間互相交換質子早已屢見不鮮,秦昭襄王繼位前曾在燕國為質,而策劃荊軻刺秦王的燕太子丹則先後在趙國和秦國為質。
嬴異人在趙國為質期間,秦昭襄王屢屢發兵攻打趙國,我們可以想見嬴異人在趙國的日子自然不會好過。據《史記》記載,他在邯鄲時不僅沒有人身自由,日常生活也很拮据。
或許當時秦異人曾不止一次懷疑過人生,因為身為秦王孫的他,在秦國時爺爺不疼爹爹不愛,到了趙國還因為自己的身份遭人冷眼。
02立為嗣子
衛國大商人呂不韋在邯鄲做生意,知道了異人的情況,認為他「奇貨可居」,決定進行一次政治賭博,於是就去見異人遊說:「我可以光大你的門庭。」異人回笑說:「你還是先光大你自己的門庭,然後再來光大我的門庭吧!」
呂不韋說:「你是不知道的,我的門庭是要等到你的門庭光大之後才能光大。」異人明白呂不韋說話的含義,就引呂不韋與他坐談,談的內容非常深入,兩人達成了政治同盟,異人許諾如果計劃成功,將以分國作為答謝。
呂不韋於是拿出五百金送給異人,作為日常生活和結交賓客之用;又拿出五百金買珍奇玩物,自己帶著東西去秦國遊說,先拜見華陽夫人的弟弟陽泉君和姐姐,把帶來的東西統統獻給華陽夫人。順便談及異人聰明賢能,所結交的諸侯賓客,遍及天下,常常說「我一人把夫人看成親母一般,日夜哭泣思念太子和夫人」。
華陽夫人非常高興。呂不韋乘機又讓華陽夫人的姐姐勸說華陽夫人認異人為養子。華陽夫人就趁安國君方便的時候,委婉地談到在趙國做人質的異人非常有才能,來往的人都稱讚他。
接著就哭著說:「我有幸能填充後宮,但非常遺憾的是沒有兒子,我希望能立異人為繼承人,以便我日後有個依靠。」安國君答應了,就和夫人刻下玉符,決定立異人為繼承人,安國君和華陽夫人賜送厚禮給異人,並請呂不韋當他的老師,因此異人的名聲在諸侯中越來越大。
秦昭襄王五十年,秦國派大將王齮率師圍攻趙國都城邯鄲,作為報復,趙孝成王想殺死異人洩憤。異人與呂不韋密謀,拿出六百斤金賄賂守城官吏逃出趙國,通過出徵的秦軍返回秦國 。
因為華陽夫人是楚國人,呂不韋事先叫回國後的異人穿楚國服裝面見夫人。華陽夫人果然大為感動,正式收異人為義子,並改名子楚。
趙國想殺子楚的妻子和兒子,因為子楚的夫人是趙國富豪人家的女兒,被隱藏起來,母子二人得以活命。
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前251年),昭襄王去世,太子安國君繼位為王,是為秦孝文王,華陽夫人為王后,子楚為太子,趙國護送子楚的夫人和兒子嬴政回到秦國。
03繼承王位
秦孝文王元年(前250年),孝文王正式即位三天後,突然暴薨,子楚即位,是為秦莊襄王。
秦莊襄王繼位後,下令大赦天下,按功表彰先王功臣,優待宗族親屬,布施於民。並尊生母夏姬為夏太后,養母華陽夫人為華陽太后,任命呂不韋為相邦,封文信侯。
公元前250年,秦孝文王死,子楚繼位,即莊襄王,華陽夫人尊為華陽太后,子楚親生母夏姬尊為夏太后,以呂不韋為相國,封為文信侯,食洛陽10萬戶,有家僮萬人。
04攻滅東周
秦莊襄王元年(前249年),東周文公與諸侯密謀攻打秦國,秦莊襄王獲悉,命呂不韋率軍攻滅東周國,遷東周公於陽人聚(今河南省臨汝縣西)。
秦昭襄王發兵滅掉周王赧,掛名的周天子已不存在,只遺留下一個位於鞏的東周君東周君又稱周公,雖不稱天子,但總還是周王室的血脈與殘餘。
而秦國一年之中連喪二主,政權也就在一年之內兩次更迭兩次轉移。
東周君覺得報仇雪恨的機會來了,立即親自出馬聯絡六國,籌劃重組「合縱」、聯合討秦事宜。
秦國探得這一消息,這對躊躇滿志的相國呂不韋來說,無疑於為他提供了一個建功立業、穩固根基的絕妙良機。此時伐周,藉口都不用,只管發兵打過去就是了。於是,呂不韋決定領兵親徵東周。
莊襄王一聽呂不韋要率軍徵伐東周,心裡著實吃了一驚。
呂不韋雖然經商有術,謀略過人,可從來就沒有上過戰場,壓根兒就不懂什麼布陣、衝擊、戰術之類,他能擔當得了領軍的重任嗎?
呂不韋卻胸有成竹地說道:「衝鋒陷陣有士兵,布陣攻略有武將,我只須胸中有一盤棋,正確決策就行了。以我大秦威武之師,對付區區弱小東周,不過小菜一碟而已。大王請勿擔憂!」
莊襄王又問:「要是東方六國派出精兵勇將,聯手護周,奈之若何?」
呂不韋道:「還沒等到他們有所行動,我早就拿下那塊彈丸之地了。再說,想那六國強盛之時,全力合縱也奈何我大秦不得,何況今日他們已然羸弱,各國還自顧不暇呢?」
於是,莊襄王也就釋然了。他拜呂不韋為大將,率精兵10萬伐周。
在東渡黃河時,發布了一篇慷慨激昂的戰鬥檄文,談西周之顯赫,數東周之不義,言國運之輪轉,警告六國不要輕舉妄動,爭取民眾的同情與支持……文一下,六國沒有一個出頭露面,哪怕是口頭聲援也不曾有過。
大軍踏上東周國土,竟沒有遇到半點抵抗,直達國都鞏城,周公打開城門自縛而降。
於是,他又頒布軍令:「繼續前進,佔領東周所有城池。」河南、洛陽、谷城、平陰、偃師、緱氏等東周的所有城池很快就全部囊括在秦國的版圖之中。
最後呂不韋班師回朝,當威武雄壯的秦軍凱旋歸來鐵蹄踏踏作響,當俘虜中押著的竟是立國800多年的周王朝最後一代國君周公時,莊襄王親到鹹陽郊外隆重迎接。
為了表彰呂不韋滅周有功,莊襄王首開秦史、諸侯史之最,將剛剛佔領的東周之地河南、洛陽10萬戶賜與相國並封他為文信侯。
在消滅東周勢力之後,秦莊襄王還派遣蒙驁等武將攻打韓國、魏國、趙國這三國的疆域。其中,秦莊襄王在奪取的韓國疆域上設立三川郡,並奪取了趙國的太原,魏國的高都和汲等地。
秦莊襄王在位時,魏公子信陵君合縱燕、趙、韓、魏、楚五國聯軍在黃河以南擊敗秦軍,蒙驁敗退。
雖然吃到了敗仗,但是,秦莊襄王下令秦軍堅守不出,這導致信陵君魏無忌無法進一步擴大戰果,這促使山東六國不能從根本上達到削弱秦國的效果。
不久之後,山東六國的聯盟就自行瓦解了,甚至還出現了各國互相攻伐的局面。
秦莊襄王三年(前247年)五月,秦莊襄王薨,享年三十五歲。雖然在位時間只有三年左右,可是,在短短三年的時間中,秦莊襄王卻奪取了太原郡、三川郡、上黨郡等多個郡的疆域,這些郡縣的推行,鞏固了秦國對於擴張疆域的佔據,也為秦始皇建立秦朝奠定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