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事|屮、嘂、叒、沝……這些不常見的漢字,你會讀嗎?

2020-12-15 騰訊網

近日,中國藥科大學官方微信推送的一條校園新聞引發了網友的熱議。藥大校園裡新開了一家名為「屮樂軒」的書店,書店的名字吸引了網友的注意力,「屮」字到底應該怎麼讀?還有好事者,翻出了一堆和「屮」字類似的漢字,如「嘂」、「勥」、「槑」、「彧」……這些字不僅在網絡世界裡高頻出現,還被賦予了新的用法和解釋。有網友感嘆:這年頭不好好讀點書,在網絡世界裡都「寸步難行」了。

通訊員 姜晨 楊洋 劉美茹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楊甜子

象形字走紅,「一家人就要整整齊齊」

如果不是藥大官方微信裡的這條新聞,估計很多人都遺忘了「屮」這個字的存在。10月21日,中國藥科大學在江寧校區舉辦了校園書店「屮樂軒」的開業儀式。書店坐落在藥大圖書館二樓,總佔地面積為270平方米,陳列書籍種類涵蓋豐富,主打社科、文學、生活類書籍,也不乏和藥大學生專業學習相關的考試用書。除此以外,各大圖書網站及出版社暢銷榜單的書也會入選。

微信推送後,不少讀者對書店的名字「屮樂軒」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屮」字應該怎麼讀,這就是個問題呀。學校的微信推送裡,對書店名稱的由來做了解釋。「屮樂軒」中「屮」為草木初生之意,讀音為(chè),「樂」為歡喜快樂之意;「屮」與「樂」合而成為「藥」的繁體字「藥」;「軒」為環境溫馨明亮之意。這麼一看,書店的名字還的確很有藥大特色。

網友們這下興趣來了,翻出了一組和「屮」字類似的漢字,如一群「屮」字扎堆的茻(mǎng),望文生義,草木就更加茂盛了。還有一堆「口」的扎堆,也很有「殺傷力」。這個看上去結構怪異的「嘂」(jiào)字,因為外形奇特,贏得了網友們的別樣青睞,很多人還在論壇回復裡頻繁使用。一個字裡有「四張嘴巴」, 耳邊自動響起了嘰嘰喳喳的BGM(背景音樂),反正看著就很吵……事實上,「嘂」字的「音量」的確很高,它有高聲大哭的含義,作為名詞時,則是一種樂器大壎。在網際網路世界裡,「嘂」字被開發出了「板凳」的新用法,網友們覺得,四個「框框」看上去也挺像凳子,於是原本常見的回覆「板凳」,被「嘂」字替代。看上去文乎文乎,能震懾一下別人也不錯。

生僻字擁有了「一家人整整齊齊」的效果,網友們紛紛舉例「一家人」系列漢字,如已經不算陌生的又雙叒(ruò)叕(zhuó、yǐ、jué、lì),土圭垚(yáo),還有人名中已經算是常見的火炎焱(yàn)燚(yì),水沝(zhuǐ、zǐ)淼(miǎo)(màn),是不是很長知識?

這些「柴火棍」其實也是字

無巧不成書,最近熱門的微信公眾號「中文男足」,也在生僻字的問題上被網友調侃了一把。公眾號計劃著改名,但操盤手發完改名公告,卻忘了進行改名申請。於是,原定的公眾號新名字「Just Lose It」慘遭搶註。

由於微信公眾號的暱稱裡不允許出現任何類似於豎線|、引號「」這樣的特殊符號,操盤手「鄧香蘭」靈機一動,在Just Lose It左右兩邊加了兩根「火柴棍」,並註明,「這玩意不是豎線,而是漢字的筆畫豎,所以不算特殊字符,看上去也不太離譜。」有機智網友調侃,「丨」也可以理解為漢字呀,意味「上下貫通」,可以讀成「gǔn」。

事實上,「丨」還真的是字,雖然用的不多,獨自出現的時候也不算常見,但正兒八經有四個讀音shù、yī、gǔn和tuì。類似「丨」一樣特別省力氣的漢字還有π的「兄弟」「丌」(qí)字,長相即全部,一打眼就是個墊東西的底座。還有「灬」(huǒ,biāo),一堆柴火堆一起,這火燒的能不旺麼?

筆畫少的字不常見,筆畫多了,還是不認識。很多人認識「羋」「嬛」或是「彧」,基本都是靠著電視劇來完成的。《羋月傳》播出時,網友們認真學習了一下「羋」字作為姓氏出現的源頭,至今還有人熱烈探討著羋月和屈原或是白起在N年前是不是遠親。「嬛」的認字工程量其實比「羋」要大,《甄嬛傳》播出的時候,孫儷扮演的角色到底應該是讀甄嬛(huán),還是甄嬛(xuān),網友們吵翻了。虛擬的人物無從可考,但根據電視劇設定的情景咬文嚼字一下也不算壞事。劇情裡,甄嬛用「嬛嬛一嫋楚宮腰」向皇帝解釋著自己名字的由來,「嬛」作為形容詞時的讀音為xuān,但在新版的《現代漢語詞典》中,「嬛」字出現了讀音大一統的趨勢,讀音只有huán。

還有被改名了很多年的謀士荀彧,成為了表情包界當之無愧的「泥石流」。網友們嚴格按照「看不懂的字讀半邊」的土方法,自動將外貌和「荀」字有些類似的「苟」字,還有比「彧」少兩筆的「或」字的讀音借來使用了。事實上,「彧」(yù)字的含義特別美,不僅文採斐然,還特有教養,顯得高雅。

多說一句>>

對待漢字,不能只是「看個熱鬧」

「強」和「力」湊在一起讀作「勥」(jiàng),漢字自帶倔牛一般的脾氣,固執極了。兩個「呆」手拉手則是個「槑(méi),誕生在以「大蘿蔔」自詡的南京,便有了實誠的「南京阿槑」形象。

這兩年在網絡上走紅的漢字,無一不是因為「骨骼清奇」而被網友重新留意,但很少有人去認真挖掘,漢字背後真正的來源與含義。無論是象形還是會意,漢字在誕生之初就憑藉著特殊的形體結構和特徵,帶來了獨特的審美感受。它符合幾千年傳統的思維模式、審美觀念,具有豐富的文化意蘊。這種獨特的文化氣質,如果只是停留在「被調侃」的階段,顯然有些可惜。

事實上,前人早已「準備」好了大部頭的《說文解字》,等待著熱愛古文字的年輕人去翻開和查閱。為啥「點戍橫戌戊中空」?漢字「多胞胎」的每一個字,都有著深厚的淵源科考。

值得欣喜的是,古文字專業在高校中又見興起,雖然冷門,但還是有熱血00後做好了「板凳一坐十年冷」的準備。對待漢字,我們不能只是「看個熱鬧」。

相關焦點

  • 屮、嘂、叒、沝……這些不常見的漢字,你會讀嗎?
    藥大校園裡新開了一家名為「屮樂軒」的書店,書店的名字吸引了網友的注意力,「屮」字到底應該怎麼讀?還有好事者,翻出了一堆和「屮」字類似的漢字,如「嘂」、「勥」、「槑」、「彧」……這些字不僅在網絡世界裡高頻出現,還被賦予了新的用法和解釋。有網友感嘆:這年頭不好好讀點書,在網絡世界裡都「寸步難行」了。
  • 讓人一臉懵的漢字疊疊樂:又雙叒叕、屮艸芔茻……
    漢字的數量將近十萬,我們平時使用的漢字卻只有幾千個,在數量如此龐大的漢字體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不認識的生僻字,有一些甚至長得十分有趣且規律,他們都是由同一個簡單漢字堆疊而成,接下來我們就來看一看,漢字裡面的的疊疊樂~1、又雙叒叕最常見的疊疊樂漢字,這四個字組在一起已經變成了十分流行的網絡用語,表示經常出現或發生的某一事物,通常的讀法是連讀幾個又,但真正的讀音是
  • 這些個生僻字,你都認識嗎?知道含義嗎?
    屮 這個像叉子的字,讀作:chè,形容草木剛長出來;當讀作『cǎo』,古同『草』。 芔,讀作huì,是「卉」的異體寫法,本意同「卉」;讀做hū時:表示迅疾; 茻,讀mǎng:指很多很多草。
  • 最簡單的「生僻字」,「屮」「丨」「亖」你會讀嗎?看完漲知識!
    有人找出一堆超級複雜的生僻字,在其中混入幾個常用的簡單字,讓別人去讀。一般人都只認識那幾個簡單的字,有的是「我真笨」「我愛你」「我只知道吃」等等,詼諧幽默、非常有趣。這時候有人肯定會想,有本事鬧些簡單的字呀。我國漢語博大精深,其實也有很多超級簡單的字,很多人也是不認識的,這就是所謂的最簡單的「生僻字」。
  • 「薦讀」這些真的不是亂碼,是漢字!竟然一個都不認識
    如果你用過手寫輸入法,就會發現很多奇奇怪怪的字,它們看上去明明就是亂碼或者某種神秘符號,但是字典不會說謊,它們千真萬確,真的就是漢字!看到有人寫「巜」,你多半會以為它是書名號的左半邊「《」。錯了!它是一個漢字哦,讀作kuài。在古代的意思和「澮」一樣,都是指田間的小水溝。然而現在「澮」都沒多少人認識了,更別提它啦。
  • 識漢字:每天都在用的「每」,你真的認識嗎?
    引而上行讀若囟,引而下行讀若退」意思就是說這個字的意思是上下相通,如果從這個意義出發,這個字又成了會意字。這個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都沒有獨立使用的,用作部首時就讀這個gǔn音。在現代部首檢字法裡稱豎部,部中都是由丨組成的字,比如臨、中、豐等,有的難以歸入其他部的丨起筆的漢字也歸入這一部,比如羋(就是《羋月傳》那個字)字。丨的小篆寫法如圖:
  • 最常見的八大日本漢字,你知道意思嗎?
    和製漢字的數量不多,大概有150個左右,但大部分都是不常用的。比如我們看下面這張圖,是不是覺得這些字都很陌生呢?但也有一些和製漢字是很常見的,它們多出現在人名、地名之中,對我們中國人來說也不陌生。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看看八大常見的和製漢字,不知你們都見過嗎?
  • 屮艸芔茻是什麼意思 屮艸芔茻怎麼讀連起來拼音念法
    「屮艸芔茻」,如果不百度的話,可能大家真的是不認識,小編也是一樣!不過關於這個屮艸芔茻詞是什麼意思怎麼讀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  屮艸芔茻什麼意思屮艸芔茻拼音讀法  屮( chè、cǎo)草木剛長出來。  艸(cǎo)通「草」。
  • 「亖」你會讀嗎?看完漲知識!
    有人找出一堆超級複雜的生僻字,在其中混入幾個常用的簡單字,讓別人去讀。一般人都只認識那幾個簡單的字,有的是「我真笨」「我愛你」「我只知道吃」等等,詼諧幽默、非常有趣。 這時候有人肯定會想,有本事鬧些簡單的字呀。我國漢語博大精深,其實也有很多超級簡單的字,很多人也是不認識的,這就是所謂的最簡單的「生僻字」。
  • 又雙叒叕來了,疊字之謎:這四個字你知道怎麼讀嗎?
    又雙叒叕出現頻率還是挺高的,可是準確讀法是什麼你造(ZHI DAO)嗎?又(yòu)和雙(shuāng)就不說了,打開這篇文章的都知道怎麼讀。現在已經很少見到這個字了,通常是跟又雙叒出現在一起,這個時候念zhuó。除了又的疊字,常見疊字還有五行水、木、火、土、金。
  • 這些四疊字的讀法,你都知道他們的讀音嗎?
    這些四疊字的讀法,你都知道他們的讀音嗎? 在漢字中,有一類字 由兩個、三個、四個甚至是五個相同的字構成 常見的如「從、品、森、眾」 這些由同一文字重疊複合而成的漢字
  • 中國罕見的7個漢字,卻在日本很常見,多數人讀不對,不信你試試
    中國的漢字起源也很早,在距今約七千年前雙墩遺址就出現了近六百多道刻畫符號。甲骨文時期嚴密的文字系統已經逐漸形成,中國的文化對於附近的國家更是多有影響,他們可能是會寫漢字不會說漢語,到了後來漢字就慢慢的被融合成了他們的語言文字。逐漸他們也會自己發明一些漢字,就像這5個在中國是比較罕見的,但是在日本卻是經常見到,你認識幾個呢?
  • 課本上罕見的7個漢字,在日本很常見,很多人讀錯了,不信你試試
    雖說還是收到了漢字的影響,但是讀音寫法已經完全不一樣了。而越南似乎已經完全拼音化了。但是時至今日,日本在他們的書面語言之中仍舊大量的使用漢字作為自己的書寫符號。目前他們的「常用漢字表」之中依舊收錄了近2136個常用漢字。不過相較於中國的漢字還是有一定的區別的。一些字詞的意思已經與中國漢字原本的意思不一樣了。並且在歷史的發展之下,他們還仿照中國漢字的原理和結構。
  • 日語裡五個常見漢字的生僻讀音
    各位同學好,今天老師想談一談日語裡常見漢字的讀音問題。大家都知道,日語裡的漢字讀音分為音讀和訓讀兩種,但不管是哪種,讀音都不是唯一的,有些訓讀的單詞,漢字後的送假名不同,意思和讀音也不同。比如最常見的「生」,就有:生(なま)、生(い)きる、生(う)む、生(は)える等許多種讀音,前面這四個詞分別表示「生的」,「活著」,「生(孩子、蛋等)」,「生(蟲子、鏽等)」。下面老師想介紹五個特別常見的漢字的生僻讀音,據說這些詞99%的人都會讀錯,看看你認不認得吧!
  • 日語中的這些漢字,中國人或許都不認識!
    了解日語的同學們都知道,在日語中存在著大量的漢字,就算一點日語也不會的人,去日本旅遊也沒有多大的問題。日本街頭的各種指示牌、宣傳冊上的漢字,就算是日語小白也能猜個八九不離十。實際上日本曾在1866年提出過廢止漢字,但是卻無法實行。畢竟漢字在他們語言系統裡已經根深蒂固了。漢字在日本沿用至今,在「常用漢字表」中,目前收錄了2136個字。
  • 日劇漫畫常見念不出來的漢字
    常看日本漫畫、 日劇的人一定都見過「凪」、「雫」、「込」、「峠」、「畑」等漢字。不僅不知道意思,也不知道發音怎麼念。其實這些字都是日本的和製漢字,是日本發明的漢字喔!小編今天就要來告訴大家,這些漢字到底是什麼意思,下次日本旅遊時看到就知道怎麼讀啦!▋「和製漢字」是什麼?
  • 日語小課堂:這些難讀漢字可別讀錯了!
    學50音圖看原版書 在日語學習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一些難讀詞彙。當你遇到不知讀音的日語漢字時你會怎樣處理呢?是查字典之後記下來,還是盲猜?作為日語學習者,你應該注重在生活中的詞彙積累。
  • 讀音最多的漢字:人人會讀,天天使用,卻沒發現竟然有10種讀音
    以漢字「血」為例,口頭語中一般讀作【xiě 】,比如:吐了一口血;而書面語中一般讀作【 xuè 】,比如鮮血、血緣。  除了以上三種情況,還有方言形成的多音字和通假字形成的多音字,在此不贅述。  那麼,你知道讀音最多的漢字是哪一個嗎?
  • 日文沒了漢字會變成什麼樣?有可能取消漢字嗎?
    不可能,日語沒了漢字會難讀的:所以,先來給大家腦補一下去漢字以後的日語句子會變成什麼樣!接下來這句話大家可以放開了笑:ははははははははのはははははははとわらう(母はハハハ、母の母はハハハハと笑う)真不知道如果配音演員遇到這樣的臺詞會不會笑出鵝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