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號,小編的朋友圈被一部電影刷屏了,而且這一刷屏現象絕不只是存在於小編的朋友圈,連我那平常一直說「絕不會看這些動畫片」的室友,回來說的第一句話都是問「《你的名字》到底是講什麼的啊?」這一現象實在是令感到意外,要說為什麼的話,就是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都不知道他們原來是有關注動漫的,這部叫做《你的名字》的動畫電影,它來自二次元,來自我們最愛的那個宅圈,可這一次,阿宅們卻不再被嘲諷幼稚和可笑,不管是宅圈還是非宅圈,都在曬票根。
那麼這部電影到底有什麼這麼值得看的呢?這部電影和新海誠以前的作品相比多了些什麼呢?首先當然是說畫面,每一幀都是新海誠!小編接觸的新海誠作品裡最早的應該是《星之聲》這部獨立動畫,這是新海誠一個人的動畫,人物那個醜的啊簡直不敢相信,因為誠哥手繪功底確實不太佳,由於年代稍久,在現在看來畫質也不太好,但是整體畫面還是可以從中看出新海誠風格的,那就是對於光影的獨特處理方式,誠哥的光影也許不是真實的光影,但一定是看上去非常舒服的光影。看誠哥的電影,隨手截一張圖都可以做手機背景。
誠哥的後幾部動畫電影在製作上就已經突飛猛進了,《秒速五釐米》、《追逐星星的孩子》、《言葉之庭》、《雲之彼端》。每一秒,每一幀都在畫風上傳承著誠哥對動畫的那份痴迷。
畫面一如既往,誠哥的獨特文藝青春氣息也絲毫不減,《追逐繁星的孩子》中「新海誠把他喜歡的東西全放這裡了,卻沒有帶來新海誠的感覺」,這次,新海誠照樣把他喜歡的東西全放在《你的名字》裡了。
除了固有的新海誠感覺,還帶來從未有過的新海誠感覺,他喜歡的距離感,他喜歡的電車,他喜歡的自然景觀,他喜歡的,都在這裡啊。甚至連有些臺詞都略微相似,印象比較深的是,《星之聲》裡的「阿升,我,就在這裡啊」,《雲之彼端》裡的「你在那裡嗎」,《你的名字》裡的「瀧在這裡」,好啦好啦不管你們在哪裡,你們都有在自己在的那裡找到幸福就好了。
誠哥談到了自己製作動畫電影的初衷——為了給年輕人勇氣。「青少年正處在尋找自身意義的的時期,對於這個階段的他們來說,動畫電影多少都可以給予他們勇氣。」。現場有一名觀眾更是激動地表示,正是因為對新海誠作品的喜愛,才認識了現在的男朋友。《你的名字。》帶著給予年輕人「共同努力」的初心,在日本上映前期吸引了諸多年輕人觀影,而到了中期,有更多30、40甚至50、60歲的觀眾加入進來,不少年長者觀影也深受感動「想起了當年美好的相遇和心痛的分離。」
小編看完這部電影也是心裡有一種莫名的不舒服,一種快要潸然淚下的感覺。每個人看完都會在心中想到一個人,那個人也許在遠方,也許就在身旁。總之,看那晚這部電影,你會更加珍惜你所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