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層是大氣層的平流層中臭氧濃度高的層次。紫外輻射在高空被臭氧吸收,對大氣有增溫作用,同時保護了地球上的生物免受遠紫外輻射的傷害,透過的少量紫外輻射,有殺菌作用,對生物大有裨益。
1982年首次發現南極臭氧層破洞後,各國隨即籤訂《蒙特婁議定書》,禁止使用氟氯碳化物,避免南極的臭氧層破洞繼續惡化。
2018年,世界氣象組織的一份報告顯示,自2000年起,南極的臭氧層破洞正在以每10年縮小1%-3%的速度進行恢復。2019年更是觀測到了自1982年以來面積最小的臭氧層破洞。
然而,最近歐洲航天局的哥白尼哨兵-5P衛星觀測到北極地區的臭氧正在大量消失,在北極地區上空也出現了一個少見的臭氧破洞,面積大約是3個格陵蘭島大小。
德國大氣科學家達米爾斯說:「我個人認為,這是我們第一次可以說北極臭氧層破洞。」
北極地區以前曾經出現過小型臭氧層破洞,但面積通常不大,都沒有這次觀察到的大。較明顯的紀錄曾出現在1997年及2011年,但當時的臭氧層破洞面積都沒有這次大。
德國於利希研究中心的大氣科學家格魯斯指出,由於北極地區氣溫多變,通常不容易發生低溫使高空雲層聚集,形成臭氧層破洞。
那今年為何又會在北極觀測到臭氧層破洞呢?大氣科學韋克斯解釋道,今年強勁的西風將大量冷空氣聚集在北極極地渦旋內,連帶聚集的氟氯碳化物產生化學反應消耗大量臭氧,形成今年觀測到的北極臭氧層破洞。
不過還好,科學家們推測自下個月開始,隨著日照時間增加,當北半球逐漸回暖後,北極臭氧層破洞周邊的大氣溫度也會上升,臭氧層破洞應該會逐漸恢復。就目前來看,這個臭氧層破洞還不至於對人類健康造成嚴重威脅。
繼續破洞怎麼辦?雖然機率不高,但如果接下來幾個星期,北極上空的臭氧層破洞逐漸往中緯度、人口密集的地區移動怎麼辦?大氣學家韋克斯指出,如果真的這樣的話,那屆時那裡的人們出門前就需要擦上防曬乳,避免曬傷。
雖然影響不大,但不代表可以放鬆警惕。目前,科學家們正在對北極地區的臭氧層破洞進行密切觀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