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收看不止遊戲第109期,我是喬伊。
榴彈發射器作為遊戲中一大殺器 ,一發出去能掀飛一片敵人。同時也是對付強力BOSS的重要武器。
之前我給大家講了手榴彈,其中提到過世界大戰時期,可以將手榴彈改成槍榴彈。那這期我專門給大家講一講,在各種射擊遊戲中經常見到的槍榴彈和榴彈發射器。
榴彈是一種彈體內裝滿炸藥,爆炸後利用衝擊波和破片造成殺傷彈藥的總稱。由於榴彈有火炮和載具發射的,也有單兵輕型發射器發射。這期我們只講單兵所使用的榴彈發射器。
早年間的單兵榴彈發射器,在一戰和二戰時期,有火力支援的需求,但沒有良好的發射裝置。只能利用裝在槍口的發射器使用。而那時候的榴彈有使用手榴彈加尾杆改裝,也有專用的槍口發射筒。甚至簡單粗暴點用弩來發射。總之就是想個比手丟的更遠更準的裝備來使用。
在世界大戰時期這類型榴彈發射器的效果,只能說搭配著武器湊合著用,直到戰後各國更加注重單兵的火力提升。開始著手研發專用的榴彈發射器。
但用槍管發射的方式並沒有徹底淘汰,以色列研發的西蒙破門槍榴彈,依然是用槍口加捕彈器發射的。
我在講武器瞄具的作用原理那期時,當時有個演示動畫沒用好,該動畫的彈道表現有點誇張。
榴彈發射器的榴彈比子彈重不少,因此射程短很多,彈道下墜也十分嚴重。榴彈的彈道,更能直觀的體現武器瞄具和彈道的原理特點。
榴彈發射器的瞄準,我相信很多玩家在遊戲中和我一樣,基本不瞄,全靠槍口一抬憑感覺行事。反正一發轟過去大概也能炸中人。再加上榴彈彈道下墜明顯,這樣給很多人一種榴彈精度和射程較差的錯覺。其實如今大部分榴彈發射器都會配備專用瞄具,射程和精度已經提高了不少。再加上榴彈爆炸的還有一定殺傷範圍,哪怕歪一點也沒關係。
榴彈發射器的類型,基本都是從各類型武器中改進而來,無非就是從發射子彈,變成發射榴彈。而榴彈的類型首先要說的是,《生化危機》中的硫酸彈在現實中並不存在,因為只要動腦子想想,榴彈發射器一般是提供火力支援,攻堅等作用的。你拿硫酸來幹嘛,高爆榴彈不好用麼?
同時榴彈和霰彈有點類似,可以發射多種不同類型的榴彈。如煙霧彈,照明彈,燃燒彈,催淚彈,對付輕型載具的破甲彈等等。能給射手在應對不同情況下有更多樣的選擇。
M79榴彈發射器
美軍在二戰中發現,手榴彈一般就幾十米投擲距離,迫擊炮又在400米開外,那中間還有幾百米的距離遇上敵軍,剛好出現高不成低不就的情況。為了彌補這一距離的火力空白,同時也是為了應對膠著的越戰,在1953年開始研發一款使用至今的經典榴彈發射器,M79。
這款由春田兵工廠製造的榴彈發射器,可謂是經典中的經典,在遊戲和電影中極為常見。
M79的結構非常簡單,和我之前給你們講的中折式霰彈槍一樣裝彈。不過M79的槍管是有膛線存在。不但可以平射和拋射,甚至能改裝標尺再抬高,當成迫擊炮進行射擊。M79在越戰中確實起到了一定效果,350米的射程有效彌補了火力空缺。還在步兵班組中設立一名擲彈兵,該士兵專門使用M79。遇上難纏的敵人再也不用急吼吼的請求炮兵支援。大家開心地稱呼擲彈兵為「排長炮兵」。
但很快美軍發現。這玩意射程威力到還可以,可問題是林子裡經常會刷新一大片敵人,M79單發短板便暴露了出來。每次發射後還要裝填,導致射速每分鐘低至6發。面對激烈的戰況M79還是難以應對。而且敵軍也學聰明了,首先會襲擊這位「排長炮兵」,一旦它率先倒地,這支步兵班組便失去了很大一部分輸出火力。
於是美軍轉變思路,認為還是使用下掛式榴彈發射器較為穩妥。裝在當時普遍使用的M16下面,讓榴彈火力分散開來,提高容錯率。因此XM148和M203便由此誕生。在戰爭結束前就逐漸取代了M79。
M79由於它簡單可靠的結構,和比M203僅150米還多200米的射程。因此並沒有走向落寞,之後開始裝備於預備役部隊和國民警衛隊。哪怕到現代戰爭,美軍一些特種部隊還在使用M79。就是因為它有較好的射程和精度,單發就單發嘛,讓士兵們能在危險距離以外,清理一些簡易爆炸裝置還是很有用。
下掛榴彈發射器 M203
在當時越戰中,美軍為了分散火力需求,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便開發出了下掛式榴彈發射器,XM148和M203。這兩種榴彈發射器能安裝在越戰中普遍使用的M16上。
但由於XM148在叢林環境中,和M203相比可靠性不佳。同時安裝複雜難以拆卸。有很多小零件,經常拆下清理好武器後發現。哦豁,怎麼少顆螺絲?
因此更為可靠的M203取代了XM148,成為下掛式榴彈發射器的主流使用至今。但問題是很多觀眾都看出來了,這玩意在槍的前部,發射後上彈貌似比M79更慢,甚至更難操作。為什麼還能成為主流?
其實美軍是想法是這樣的,首先避免M79的專職射手陣亡失去火力輸出,總不能為了榴彈的火力,全部都不拿槍變成擲彈兵吧?
讓大家都可以用的下掛式發射器,雖然單個士兵裝的慢,但勝在數量多。遇上敵人大家全部轟一輪,短時間內火力也比單個M79的輸出要強不少,轟完大家要開槍的開槍,要繼續玩榴彈的玩榴彈,交替開火就能實現榴彈和子彈最佳的火力輸出。
在多次實戰中驗證了這個思路的正確性,畢竟榴彈攜帶數量少,只能說錦上添花。始終輸出主力還是得靠子彈。M203也因為這個思路發展至今,如今在美軍中依然裝備使用。
中國湖榴彈發射器
在《使命召喚7》和《神秘海域4》中,我們能看到一款名為「中國湖」的榴彈發射器。
這名字聽起來是不是感覺像中國的武器裝備?但其實和中國一點關係都沒有。
它之所以叫中國湖,是因為這榴彈發射器的發明地,來自於美國海軍的一個機密的武器試驗場。這個試驗場的名字便是「中國湖」。
那武器和中國沒關係,那這個湖和中國又有什麼關係呢?
這來源於以前做荒野大鏢客的節目中,我給大家講過美國的淘金熱和西進運動。當時加州發現了金礦,許多人聞訊而來。其中也包括不少中國勞工,由於糟糕的作業環境和低廉的待遇,許多中國勞工遭到美國採礦公司的虐待,索性他們撂挑子不幹了。有組織的集體潛逃,最後在這乾涸的湖床定居了下來,因此該地得名中國湖。
直到二戰,美軍為了籌備登陸歐洲的作戰,急需一種能攻擊灘頭碉堡的武器。因此一眼就相中了這塊人跡罕至,氣候宜人的地方。經過長期建設,該地成為了用於研發測試的武器試驗場。在這裡不但製作出這支「中國湖」榴彈發射器,甚至美國武器庫中各種火箭,飛彈甚至原子彈部件,月球車均是在這裡測試開發。直到如今該地已經發展成了美國最大的武器試驗中心。
由於大量研究人員入駐該地,也帶動了周圍鄉鎮的發展。該地什麼都好,就是老發生地震,至於原因官方都是無可奉告。
在越戰中海豹突擊隊一直抱怨之前的榴彈發射器,在越南的熱帶雨林中並不可靠。因此重新研發了這款榴彈發射器,它採用和霰彈槍類似的泵動式結構,最多可容納4發榴彈。
雖然在遊戲中時常見到,但真實的中國湖數量非常罕見,當時僅製造出50把。後來美國的兩家公司複製原始設計,並加裝模塊化系統。本可以生產更多的現代中國湖,但由於專利權的糾紛,再加上更為優秀的榴彈發射器問世,結果雙方分道揚鑣。導致中國湖榴彈發射器如今存世稀少,僅只有幾十把存在。
M320榴彈發射器
剛才說的M203在美軍中服役了幾十年,但為了應對現代戰爭的需求,美軍開始尋找一款新的發射器來取代M203。
這便是彩虹六號玩家最為熟悉的武器之一,ASH的M320祖母發射器。這款2008年問世的榴彈發射器和M203運作原理較為相似,但相比M203它有著更好的模塊化性能,自己可以單獨作為榴彈發射器,也能使用下掛式裝在步槍上。
它最大優點是兼容M203和M79可使用的所有彈藥,並且還能使用前兩者無法發射的長身彈藥和高壓彈。
不過彩虹六號中ASH所使用的榴彈(虛構名為M120 CREM)是遊戲中虛構的。現實中榴彈拆點劣質磚牆還行,但要炸穿堅硬的牆壁,還是有點困難。
Milkor MGL
這款由南非原產的Milkor MGL榴彈發射器,發射的聲音非常清脆。這也是遊戲中常見的榴彈發射器。
如今現實中已超過50個國家和執法單位所裝備使用。遊戲裡出現的比較多的是美軍重命名型號M32。
它採用了和轉輪手槍的結構原理,40mm口徑,穩定又牢靠。可以裝六發榴彈,並且能在3秒能全部打完。還可以在彈倉中添加不同榴彈,先來發破甲,再來發高爆,然後補一發燃燒,組成民工三連。最後一發煙霧彈深藏功與名。
對於單兵裝備而言,它在短時間內能造成強大的火力。就是裝彈很痛苦。因此生化危機中的射速是被削減了的,不然玩家才是「暴君追獵者」。
GP系列榴彈發射器
如果你在遊戲中喜歡使用AK之類的武器,想必你會注意到這款蘇制榴彈發射器GP系列,出現較多的型號是GP-25。GP系列採用40mm口徑的榴彈,設計精簡可靠,主要裝備於AK槍族。與美軍的榴彈發射器從後發裝彈不同,GP-25的榴彈發射器是前裝式設計。
這款榴彈發射器的標尺裝在槍的旁邊,GP榴彈發射器首次運營蘇聯的阿富汗戰爭,之後隨著兩次改進型號GP-30和GP-34。GP榴彈發射器非常經典,從誕生之日起,伴隨毛子的AK槍械南徵北戰。也成為如今各類型電影和遊戲中,只要是AK槍械,下面的榴彈發射器基本都是GP系列。
AGS-30
講完這些輕型榴彈發射器,我們來整個偏重型的。
在《逃離塔科夫》的儲備站這張地圖中,雷達站下方就有這樣一個重型榴彈發射器。這玩意雖然不怎麼好掌握射擊要領,反正我是沒看懂具體怎麼瞄準的,但我能充分感受到毛子的武器特點,簡單粗暴火力猛。
一輪火力覆蓋可以把下面搶顯卡的跑刀仔們炸的七葷八素。
這款AGS-30全自動榴彈發射器重量約16公斤,可由一人勉強攜帶。彈容高達29發,射速每分鐘400發。由俄羅斯在1990年開始設計,1999年正式問世。其設計目的便是當敵人狙擊手,苟在建築中負隅頑抗,直接搬出這玩意一輪狂轟濫炸,把房子給揚了。同時AGS-30不但能架設在地上提供火力支援,也提供載具版本,甚至還能加裝反步兵雷達。
XM25
《使命召喚8》和《戰地4》中曾經出現過這款較為科幻外形的榴彈發射器,這款榴彈發射器的設計理念很不錯。與其他傳統榴彈依靠碰炸殺傷不同,要攻擊一些掩體後面的敵人。需要通過拋射等方式才能擊中。
而XM25是採用一種加裝晶片的特殊榴彈。當發現敵人躲掩體後邊時,通過先進的瞄準系統,XM25能計算出距離,彈道,溫度等一系列射擊參數。將數據輸入到晶片榴彈中,為其設定榴彈的爆炸時間。
在發射後就算敵人躲牆後面,經過計算的晶片榴彈能剛好能飛敵人腦袋上空爆。這樣命中率和威力能大幅度提升。美軍還專門為其取了個名為「對付遮蔽目標交戰系統」。
理念和發展方向確實很先進,美軍也號稱它為「智慧型」武器。
不過缺點便是較為沉重,空重就有6.35kg,能攜帶的彈藥也較少。由專人使用,副武器也只能帶把手槍。這聽起來是不是又回到節目開頭所講的,越戰中M79榴彈發射器的「排長炮兵」思路?
因此在阿富汗實戰後,美軍認為單從武器來講還不錯,但實戰中這思路還是不行。再加上資金和技術等原因,最後終止了XM25的計劃。
最後我簡單給大家講一講,很多玩家在使命召喚中經常發現的一個有趣現象,那便是當距離很近的時候,一發榴彈打敵人身上並沒有發生爆炸,而是直接將敵人砸死。這種情況有可能嗎?
一般來說榴彈有安全引信,為了避免發生意外和誤傷友軍。在發射一定距離後(約10-30米)才會解除保險,因此近距離確實不會爆炸,榴彈的動能可以直接砸死人。但這種情況並不是絕對的,也會有意外發生。
感謝收看本期的不止遊戲,喜歡的觀眾朋友們可以點擊關注,我是喬伊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