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以前,記得有個小夥伴讓我說一下現代榴彈發射器的故事。但狗子我對於現代榴彈發射器確實不算太懂,尤其是要盤現代榴彈發射器就得從很早之前開始。所以我今天先讓大家對榴彈發射器的歷史成因有個大致理解,之後就會覺得榴彈發射器實際上也沒啥大不了的。
要談榴彈發射器就得先從榴彈的去談,畢竟有了榴彈才能有發射器不是?
一定要給榴彈定個出生年月,應該能追述到公元七世紀的拜佔庭帝國。當時他們有個大殺器叫希臘火,其實就是石油製品。還有個更加響亮的名字叫野火,沒錯,權遊裡面的野火就是從希臘火上得到的靈感。當然現實中的希臘火一點不綠,也沒這種爆裂屬性。
回到正題,早先的希臘火主要是藉助虹吸原理將液態的可燃液體朝目標噴射,在噴射口點燃,以一種土製火焰噴射器的原理燒毀敵方船隻。藉由希臘火的可燃性,拜佔庭人又在陶瓶中裝入希臘火以及鐵蒺藜,以投入敵方軍陣起到殺傷作用,這被大多數人視作最早的手榴彈。
上圖是雅典歷史博物館裡展出的希臘火手榴彈,並表示這貨有爆炸性。不過對這個...我是心存疑慮的...因為希臘火和火藥不一樣。它沒有氧化劑,需要藉助氧氣燃燒,在這個燜瓶裡壓根沒法爆炸,撐死了就是一個原始版的燃燒瓶。再者上邊這個瓶...是瓷啊,瓷在那個年代雖然不是沒有,但即便在中國都是很貴的,拜佔庭拿瓷當手雷打死我也不信。
不過先不管這個,燃燒瓶就燃燒瓶。那會還沒什麼火藥,因此投射希臘火燃燒瓶要不靠投石機,要不就是下邊這種拋索
對,你沒看錯,就是拋索,它才是最早的榴彈發射器!
但上邊這個畢竟只能算燃燒瓶,和我們現代意義上的榴彈想去甚遠,正兒八經的榴彈還是得看火藥時期。
我們把視線轉到中國。火藥早先由煉丹術士偶得之,但這種燒起來很猛的新玩意到唐末才真正用於軍事。到了五代十國時期的敦煌壁畫上出現了疑似手榴彈的物品
但上邊這個畢竟是還是用手丟的,算不上榴彈發射器。但下邊這個飛雲霹靂炮就值得關注一波了。《武經總要》是這麼說的:
管形火器。明始用。發射之爆炸彈丸用生鐵熔鑄,其大如碗,其圓如球,中容火藥半斤,以母炮發出。炮丸內可裝入不同藥料,以起爆炸、燃燒、施毒、放煙等不同作用。其炮放於架上,以鐵索牽之,後用釘釘於地以固。
雖然從敘述和外形上來看,它更像是現代的迫擊炮、榴彈炮一類,但已經開始符合榴彈發射器的意境。
到了15世紀,火器在西方開始逐漸流行,從中國學去的火藥爆炸物技術也在西方生根發芽,西方人甚至專門為丟榴彈而設置了一群身強體壯的「擲彈兵」。但人力畢竟有限,加之西方火器的迅速發展。從16世紀開始至19世紀,西方開始出現了一批大口徑的手持火器,用火藥為動能來發射榴彈。
這貨可以說是飛雲霹靂炮的西方革新版,但歐洲當時普遍稱呼這貨為「Hand Mortar」,意為手持臼炮。這可以視作現代化意義上第一批「榴彈發射器」
話說回來,上邊說到的那種手持臼炮只能說是近距離火力的一種衍生,從戰術角度來說和現代榴彈發射器依舊差得多。等到19世紀中後期,膛線的使用,後膛裝填和金屬定裝彈的普及,尤其是自動火器以及無煙火藥的出現,讓戰爭模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步兵之間的交戰距離越來越遠,越來越散兵化。這一度讓「手持臼炮」和手榴彈失去了原本的戰場地位。但到了20世紀初,尤其是一戰的開打又讓榴彈有了新的用武之地—塹壕戰。
塹壕這種掩體讓直射火力造成的殺傷急劇減少,尤其對於進攻方而言,面對敵軍的陣地和機槍,幾乎是被一面倒的屠殺,因此如何把爆炸物丟進對面塹壕就是個打破僵局的辦法之一。雖然當時手榴彈確實是有,但距離投擲距離太短,步兵還沒靠近就死在半路上。因此各種稀奇古怪的手榴彈發射裝置開始井噴式的發展。
可以用大號彈弓投擲
也可以用拋弩投擲
甚至還能用迷你投石機投擲
不過上邊這三復古過頭了,一戰當中真正對未來有價值的是兩種
依靠槍口榴彈發射裝置投送的槍榴彈
步兵便可攜行的輕型迫擊炮
不過迫擊炮屬於另一條科技樹,這篇不談它
槍榴彈這種只需要加裝膛口裝置就能發射標準手榴彈的玩法到二戰時期都是絕對的主流,它射程往往在100-300m之間,往往是輕型迫擊炮(100-1000米)和手榴彈(撐死50米)之間絕佳的拋射、爆炸火力補充。
除了高爆破片彈之外,反坦克錐形破甲彈、煙霧彈、照明彈等一應俱全
然而這種槍榴彈由於只是通過子彈發射藥氣體推送,精度不高。因此到戰後,或許是美國人受到日本擲彈筒和30年代用於發射催淚彈的防暴槍啟發。一種獨立的、發射多用途榴彈的M79榴彈發射器于越戰期間問世。它有膛線,夠精準;彈種豐富,可以隨需裝填各種榴彈,有效射程350m。
但M79作為一支獨立單兵武器,得佔用一個作戰單位,因此不划算,因此到1969年,美軍便用M203槍掛榴彈發射器取代了M79。
這條槍掛榴彈發展線包括了後續的M320,蘇聯的GP,我們的10式等等。這可以視為一條單獨科技樹,如果有朋友想了解可以評論或者私信,我會在後面捋捋槍掛榴彈的簡史。
但獨立的榴彈發射器並沒完,而是以一種大容量的形式續了一條命,代表作就是同期設計的「中國湖」榴彈發射器。
再往後,這種單兵獨立榴彈發射器演化成了轉膛榴
或者更過分的11狙榴
重型的,不適合單兵持有的責衍化出了MK19、GMC之類的自動榴彈發射器
這篇文章我主要闡述了榴彈發射裝置的由來,側重於歷史成因,所以對近代的發展縮略了很多。畢竟現代火器每一款都能單獨開篇了,如果有疑問或者吐槽歡迎在下邊評論。
15贊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