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動畫電影《千與千尋》自上映以來,在世界範圍內受到了廣泛的追捧和讚譽。作者賦予千尋的父母、河神、湯婆婆、千尋、無臉男等角色獨特的人格符號,表現了人類欲望、被汙染的自然、濫權者、純真與善良等抽象概念。
大家好,我是小玉~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電影是《千與千尋》!一個普通的小女孩千尋,在隨著父母搬家的路途上,父親發現了一條奇怪的小路,好奇心驅使著她們一家三口踏上了那條路,由此到了一個神奇的地方,那裡空無人煙卻到處都是美味。
影片以兩個世界(現實世界和神隱世界)三個階段(現實階段-非現實階段-現實階段)和三個場景(搬家-浴場-沼底)展開。
劇中眾多角色本身具有象徵意義,宮崎駿借用這些人格符號表達了各種抽象主題,使得作品超越了國界,為人們所普遍接受。接下來就一起來從劇中多個角色的具體形象出發,探索其表達的內在思想吧。
第一個想談的是無臉男,在影片中,他是集孤獨、 寂寞、自卑、痛苦於一身的角色,但他反而是自我意識的象徵。全劇中幾乎沒有臺詞的無臉男,確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他給觀眾的記憶遠超其他角色。
無臉男是一個妖怪,他不像其他神明一樣被油屋歡迎,因此他總是遊蕩在野外,雖然他一直站在橋上,但是被所有人無視了。這樣的局面隨著千尋來到油屋被打破,無臉男注意到終於有人和他打招呼了,所以他總是跟在千尋的身後。
一個妖怪,沒有人喜歡他。身為妖怪的他沒有湯婆婆的允許是絕對無法進入浴池的,然而千尋進入湯池作工的時候,發現外面下著雨,又把無臉男錯認成湯池的客人,因此他得以進入浴池。
隨後他用金子引誘油屋的人,並吃掉了那些上鉤的人。再次遇到千尋時,這個小女孩兒對他手上的金子卻並不感興趣,而且還拿出河神給的丸子,讓無臉男吃下。在吃下了河神的丸子之後,無臉男將自己吃掉人都吐了出來,他再次變成了那個不起眼的小妖怪。最後留在了錢婆婆的房子裡工作,他不再跟著千尋了,因為他找到了自我意識。
無臉男代表的就是那些生活在邊緣地帶,沒有人喜歡,不被重視,無法找到自我存在價值的人。雖然他們容易極端,但也很容易滿足,只要世界溫柔待他。
而影片中的湯婆婆,是一個小氣,不擇手段而且有著高強魔法的角色。她管理油屋,對客人總是笑臉相迎,但是對員工卻像人格分裂一樣,總是很嚴苛。妖怪無臉男進入油屋大吃大喝時她極力反對,當發現他能變出金子,可以給自己帶來諸多好處時,湯婆婆甚至還讓千尋去陪無臉男。
可偏偏就是這樣合格的資本家又非常的講規矩,願賭服輸,與千尋約定好,千尋猜對了便放她走絕不刁難,她做到了。她是一個很立體、多面、真實的角色,劇中也能看出湯婆婆十分溺愛自己的孩子,但是對於財富的過度痴迷導致了沒有太多時間陪家人。
她也代表著那些本質善良但被利慾薰心的人,他們並不是讓人徹底討厭的反派角色。
千尋和父母在搬家途中誤闖魔法世界,父母因貪吃而被化為豬,而千尋沒有貪婪索取迷失心智。在魔法世界中,千尋從一開始的無依無靠慢慢變得堅強獨立。
童話的現實面,分享給大家,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