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等待果陀的歲月裡造夢——果陀劇場大事年記

2021-01-13 空間戲劇




2016年4月,由郎祖筠、顧寶明主演的話劇,講述臺灣眷村人的悲歡離合的《接送情》於北京上演。這種淡淡的、安靜而克制的戲劇風格讓我們想起了去年來京的《淡水小鎮》。果陀劇場好像十分擅長以這樣的方式講述故事,不帶任何「一石激起千層浪」的野心,沒有情節和情緒上的大開大合,只是舒緩地將一方水土下一方人的生活狀態娓娓道來。


這感覺,好像是一杯淡淡的白水,無色無味卻又不可或缺。


然而作為臺灣最具規模和創作活力的戲劇創作團體之一,果陀劇場的成就,並不僅僅是《淡水小鎮》和《接送情》這麼簡單。



《淡水小鎮》劇照


果陀劇場創始人之一,果陀劇場藝術總監的梁志民的妻子林靈玉在幾年前曾做過如下統計:

 

1988-2007年,果陀劇場19年來,已推出了47部作品,走過臺灣北、中、南各地,到過北京、上海、杭州,遠徵至紐約、溫哥華…等地,足跡遍布世界40多個大小城市,登上70多座舞臺,演出近1000場,觀眾直逼一百五十萬人次。


如果以行程來算,果陀劇場走過了172,020公裡,這樣的裡程足以環繞臺灣本島19962圈,也就等於果陀平均每年要環島1109圈。

 

演出版本最多的作品:《淡水小鎮》5版

演出版本次多的作品:《吻我吧娜娜》3版

演出場次最多的作品:《淡水小鎮》135場

演出場次次多的作品:《天使-不夜城》56場

首版演出場次最多的作品:《臺灣第一》、《火車起站》38場

首版演出場次次多的作品:《ART》、《我的大老婆》37場

首版演出場次最多的歌舞劇:《跑路天使》33場

首版演出場次次多的歌舞劇:《情盡夜上海》30場

首版演出票房最好的作品:《跑路天使》80636人次

首版演出票房次好的作品:《我的大老婆》72232人次

各版合計觀眾人次最高的舞臺劇:《淡水小鎮》132582人次

各版合計觀眾人次最高的歌舞劇:《天使-不夜城》123210人次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數字,還在上升當中。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在果陀劇場成立之前的臺灣戲劇圈,正如《接送情》主演顧寶明所描述的那樣「不賣票,沒有特定劇本,演員表演和觀眾看戲全憑高興。」而恰恰就是在那個時代下的蘭陵小劇場裡,一場演出讓林靈玉愛上了舞臺劇。她說,「在蘭陵小劇場裡,120位全程站著看戲的觀眾,有人流下感動的眼淚、有人拍紅了雙手,為我們的表演大聲喝採,久久不散⋯⋯那一刻起,我確定我的最愛,就是劇場。」就是這場演出使林靈玉放棄了去法國讀服裝設計的機會。



蘭陵劇坊


在這之前,已經申請到了法國藝術學校服裝設計專業的林靈玉在等待留學的空檔偶然做了到臺北藝術大學和文化大學去做旁聽生。在那裡,她認識了梁志民。她看到梁志民第一部導演的作品是《動物園的故事》,被故事中那種強大的孤寂感所打動,她決定幫助這些創作人將這部作品帶到學校之外,讓更多的觀眾看到。於是,沒有經驗,不懂劇場也沒什麼錢的她,開始到處詢問、四處找場地、拉贊助、賣票、做宣傳。林靈玉拉到的第一個贊助,是一家眼鏡店,為此她在眼鏡店門口站了八個小時,終於感動了店長,這人生中的第一筆贊助使她印象深刻。


公演那天,一般只能坐80個觀眾的蘭陵小劇場,那天卻塞進120人,很多觀眾都自願買站票。當時就已經在臺灣戲劇圈頗具影響力的張艾嘉、李立群、金士傑都來看這場戲。果陀劇場的第一場公演在當時太外戲劇貧瘠的劇場環境裡造成很大的轟動,連演七場,場場爆滿,因而上了當地藝文版面的頭條。



年輕時的林靈玉


「演完之後,付清所有的費用,發現根本沒剩多少錢,梁志民問我,是不是就算了?我說怎麼可以算了!劇團已經成立了,而且有這麼好的作品,讓這麼多的觀眾感動。老天給你們這種能力,當然要做下去!」


就這樣,首演之後,果陀劇場正式成立。


那時,林靈玉不到二十歲,梁志民也還沒有大學畢業。從在蘭陵小劇場公演到果陀劇場創立,臺灣戲劇仿佛完成了一次舞臺劇藝術的傳承和接力,沒人能想到,多年以後的果陀劇場,又創作出了許許多多讓人萌生劇場夢想的作品,延續著劇場人生生不息的舞臺夢。



梁志民


 「那時候我們住在蘆洲的分租公寓,已經在交往了,他說我們那麼窮,自己都養不起,除非結婚。我就說好啊,那我們退掉一個房間,出入共乘一部機車,平常就用小電鍋煮簡單的東西,反正一個人和兩個人吃成本差不多。」就這樣,一對懷抱共同理想的戀人,在一無所有的境況之下私定終身了。人人都說「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總有一個女人」,林靈玉卻沒有選擇在梁志民的身後默默耕耘,而是站出來,和他一道奮鬥。


當時臺灣戲劇的發展並不被大眾看好,許多人還保留著「戲子」的社會地位低下的傳統觀念。為了堅持夢想,梁志民和林靈玉都曾和家人斷絕關係失去了親人支持的夫婦二人,儼然成了果陀劇場的螺絲釘,缺演員,他們就上臺去演,缺錢,他們就親自跑東跑西拉贊助,缺服裝,林靈玉就幹起自己服裝設計的老本行。林靈玉說,那十年,她最常說的話就是:「沒人做?我做!」



張雨生生前演出劇照


1993年,同樣熱愛舞臺劇表演的張雨生,主動報名參加《淡水小鎮》的演出。因為是熱愛的事,他只向梁志民要了很低很低的演出費。也許是因為張雨生的名氣使得更多人走進劇場看《淡水小鎮》,林靈玉感覺到,張雨生來了之後,「一切都和以前不同了」。


果陀劇場和這位音樂創作巨匠的良性合作一直持續到1997年。


1997年8月,張雨生去世前兩個月,他擔任了果陀劇場的音樂總監,負責果陀劇場出品的音樂劇《吻我吧,娜娜》的全部音樂製作。



張雨生生前演出劇照


 「那是觀眾第一次看到,中文歌舞劇可以這麼突破創作形式,把大家熟悉的熱門音樂,和現場的LIVE、戲劇,全部結合在一起。觀眾一下被劇情融合,一下又被音樂震撼的想在觀眾席上跳舞。我們在國家戲劇院那麼殿堂式的地方,弄得好像一個創作的大Party。謝幕的時候,樂團的謝幕曲和觀眾的掌聲,還有觀眾用腳拍拍子的聲音,都快把國家劇院的屋頂給掀翻了。沒想到臺灣這一群創作人,真的能把西方百老匯的產物,做得這麼成功。」


天妒英才,1997年10月21日凌晨,也就是在張雨生和《吻我吧,娜娜》主創團隊開過會之後,於回淡水的路上發生車禍重傷。1997年11月12日,張雨生的年紀永遠停留在了35歲。


《吻我吧,娜娜》的所有主創人員都前所未有地如此近距離地感受到了死亡。所有人都陷入一種巨大的悲痛之中。然而,《吻我吧,娜娜》的演出,還要繼續。



《吻我吧,娜娜》初創團隊聚餐


「那時候我們才剛30歲,第一次發現死亡跟我們這麼靠近,大家不曉得該怎麼辦,這是他唯一的歌舞劇作品,還要不要演?可是這個戲是個喜劇,這麼悲傷,怎麼演?在劇場裡面,大家的感情就像一家人,突然這個手足走掉,太不真實了。從他重度昏迷,到他真的走了、幫著跟他家人一起辦完喪事,這個過程,我們輪流崩潰。大家都剛走過20幾歲那些年輕瘋狂的日子,對於生命中那麼深刻的生老病死,感受還不那麼真切。我跟大家說,這是他唯一留下來的歌舞劇作品,我們要讓更多觀眾,看到這齣戲。於是大家強忍悲傷,如期演出。那其實是一個很殘忍的過程,當觀眾跟著戲一樣在笑,跟著音樂一樣在瘋狂,可是演員們演完,走到幕後就開始哭,然後輪到她上場的時候,她必須把眼淚擦掉,繼續演。而觀眾看戲的時候,是跟著戲一起笑,可是當他們看完演出,都是哭著離開的,因為大家都知道,他走了,很捨不得。」


果陀劇場的人們就這樣,強打精神,以演喜劇方式送走了張雨生。在這之後的果陀人,更加明白生命的短暫,既然視創作如生命,就更加要珍視創作,真愛生命。


「舞臺劇是一項高成本的手工業,我們有很多次成功的作品,但只要有任何一個作品不成功,票房沒有賣到8成5以上,就是賠錢,就要立刻負債。作品不賣座的原因,也許是創作人遇到瓶頸,或這個作品不是觀眾當時想看的、或任何不可預期的狀況,種種因素都有可能。」


堅持舞臺創作並不是件易事,之後的十年,果陀劇場雖名聲在外,卻頻頻遭遇地震、颱風等天災下的退票,但即使是這樣,他們也拒絕擅自取消演出。只要有一個觀眾在,他們就想辦法將今晚的演出正常進行下去。為此,果陀劇場的路依然走得磕磕絆絆。果陀劇場二十周年紀念日時,梁志民和林靈玉並拿不出什麼錢去做慶祝活動。


回首之前艱辛的二十年歲月,在看看二十周年時果陀的狀況,林靈玉和梁志民難免有些灰心喪氣。他們知道這條路難走,但沒想到一走就是二十年,二十年間,果陀劇場雖然風光過,卻還是沒有達到他們創立果陀之初對這支隊伍的期許。就像果陀劇場的名字由來一樣,人生可能就是等待果陀的過程,二十年如一日的期盼,果陀並不會因此而早早赴約。但這位遲遲不來的果陀,在林靈玉的眼中,還代表著希望。



果陀三寶:顧寶明 李立群 金士傑


「最近看到很多不幸的社會新聞,我常在想,果陀劇場能夠做甚麼?臺灣越來越多不快樂的人,我希望自己有能力,做一些能夠讓他們得到安慰的戲,因為那就是戲劇的功能,現在的臺灣社會,太需要這樣的鼓舞和能量。這也是20年前我們成立劇團真正的用心。」


為了那份初心,梁志民和林靈玉繼續咬牙堅持了下來。如今的夫妻倆,已經將果陀劇場當作了自己的一個生命共同體。無論賣座與否,無論天災人禍,他們都盡最大的能力完成每一場演出。


 「劇場和我已經是生命共同體,不再是年輕時候的一種熱情或執著,就像是一段戀愛,後來變成親情的感覺,你能想像你和你的家人說,我覺得和你們當家人好累,從今開始我們一刀兩斷,永遠不再有任何瓜葛嗎?我沒有辦法,因為我是在這個過程中長大的。所以我想,我會繼續盡我所能,讓表演藝術界可以在臺灣穩定發展,一直往前走,甚至能讓新一輩創作的人,把果陀當成一個平臺,讓想創作的人安心創作的地方下去,這是我一直以來,也是未來很清楚的目標。」


如今的果陀劇場,已然成為了臺灣三大最具影響力的戲劇團體之一。這支戲劇團隊的造夢之路還將繼續,因為「果陀」代表希望,「等待果陀」意味著永不停歇。




法律顧問:北京市東友律師事務所

本文系空間戲劇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果陀劇場*空間戲劇|果陀戲劇工作坊北京站正式啟動!
    一直以來,‍戲劇表演的培訓在我們心中都是戲劇推廣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現在空間戲劇將攜手臺灣最大也是最活躍的戲劇團體果陀劇場,在北京舉辦果陀戲劇工作坊!希望能在表演培訓的領域裡,讓大家走進戲劇,感受戲劇,融入戲劇。如果你也有一個戲劇夢,或許這一次,我們可以幫助你來實現它。
  • 果陀劇場,一個臺灣劇團.
    會有很多觀眾會以為果陀劇場是個臺灣劇場(劇院),哦不,「果陀劇場」是個臺灣劇團。臺灣年演出量最大的大型劇團,幾乎周周在臺灣不同角落上演。30年來,七十多部作品,合作資深演員有知有:蔡琴、金士傑、李立群、顧寶明、張雨生、劉雪華、金燕玲⋯⋯等。
  • 廣州 果陀劇場戲劇基礎表演課程 招生中
    果陀劇場對於廣州的戲劇觀眾及愛好者來說並不陌生,近幾年來曾有兩部果陀劇場的優秀作品登陸過廣州,在廣州大劇院上演,分別是金士傑、卜學亮主演的《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以及講述臺灣小鎮故事的《淡水小鎮》,都曾收割了不少廣州觀眾的淚水。
  • 臺灣果陀劇場新劇《接送情》
    《接送情》一劇由果陀劇場創始人梁志民執導,陳樂融編劇,被譽為「臺灣劇場三寶」之一的戲劇笑匠顧寶明和「百變女王」郎祖筠擔任主演。2016年1月8日晚上9:30分,藝術人文頻道《今晚我們觀劇》請到了果陀劇場的創辦人梁志民先生,以及主演之一顧寶明先生於節目現場與大家共同分享果陀劇場的過往經典話劇和精彩表演。
  • 第二期果陀戲劇工作坊北京站正在招生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來北京演出時,我還是一個大四的學生,那是第一次看果陀的戲。金士傑老師的大名自不必說,每部作品都擁有無法遮掩的光芒。第一次近距離接觸這樣的藝術大師,臺下的我被念白、表演,以及戲劇張力深深折服。大學四年,看戲成了我最花錢的愛好,幾乎跑遍了北京城裡所有的大小劇場,看了各種風格的劇目。
  • 果陀劇場在北京開課了!來基礎戲劇表演工作坊,拾回已然消逝的「扮演樂趣」
    ───凌書(廣州學員)關於果陀劇場果陀劇場是目前臺灣最有影響力的大劇團,每年的演出場次和觀眾數都是臺灣之最。成果優異的創作成績讓果陀劇場躍升為臺灣現代劇團的領導品牌。 29年的歲月軌跡,代表的是果陀的穩定成長,感謝喜愛戲劇的觀眾一路陪伴。未來果陀將持續在兩岸推出一部部經典好戲,與您一同分享。 代表作品:《淡水小鎮》、《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步步驚笑》、《接送情》、《藝術ART》等等。
  • 【果陀戲劇學堂】一位難求的上海大不同暑期兒童戲劇夏令營開始招生啦!
    由臺灣果陀劇場、百庭文化與上海申報集團人生大不同公益發展中心聯合舉辦的暑期兒童戲劇夏令營開始招生囉!
  • 《解憂雜貨店》劇場版來了 卡司曝光 解憂爺爺是他
    記者李欣容/臺北報導劇場版《解憂雜貨店》來了!該劇改編自全球累計熱賣1300萬冊同名小說,由果陀劇場推出,力邀資深演員張復建詮釋雜貨店爺爺,餘佩真飾演「治癒系歌手」,這也是張復建繼《暗戀桃花源》後,睽違4年再接舞臺劇。
  • 金剛經第十一: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都是什麼意思
    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這裡世尊和須菩提尊者師徒兩人一問一答,討論的就是須陀洹的事情。須陀洹也被稱為入流果或者說是預流果,也就是一果羅漢,表示剛剛步入了聖人的行列。
  • 自動陀中的貴族——珍珠陀Micro rotor
    Micro rotor 中文微型自動陀俗稱珍珠陀,作為自動上鏈機芯的一員並不算常見,毒師這次有幸獲得@林芷晨 表友的贊助還有@蕭邦上海客服@巴黎哥@大眼仔康老溼提供的資料,得以完成此次文章自動陀也叫擺陀,是用於自動機械手錶的重要零件,通過離心力作用,與佩戴手錶時產生的甩擺令擺陀裝置產生位移擺動從而帶動齒輪給發條裝置充能的過程;可以說沒有自動陀就沒辦法自動上鏈
  • 什麼叫陀飛輪裝置?陀飛輪表原理大揭秘!
    陀飛輪是機械手錶的四大複雜技術之一在全世界也只有為數不多的手錶廠可以設計、製造;而且都是一些知名大廠,生產的數量也不多。因為技術難度高,生產周期長,所以成本價格居高不下,能夠買得起的消費人群有限。早年間陀飛輪非常罕見,不僅價格昂貴,而且結構複雜,讓人感到非常神秘。那陀飛輪裝置是怎麼運行的呢?
  • 小眾的品牌,HORAGE陀飛輪玫瑰金款機械錶
    HORAGE K-Tou陀飛輪:直徑41mm 18K玫瑰金材質/時間指示、陀飛輪裝置/HORAGE K-TOU手動上鏈機芯,動力儲存100小時/藍寶石水晶鏡面、透明底蓋/防水100米。2020的確是充滿挑戰的年度,對於新創鐘錶品牌HORAGE來說也是如此,甚至在這年度經歷了上衝下洗的過程,包括從年初推出第一枚品牌設計的K-Tou陀飛輪,再經過協力廠La Joux-Perret的毀約危機,卻讓HORAGE提早進入自製陀飛輪的技術階段,但是到了現在,HORAGE更昂首持續精進,再次讓K-Tou陀飛輪首次使用了18K黃金表殼,可說讓陀飛輪的價值再次提升!
  • 唐僧取經,被三大菩薩安排好的,那爛陀寺的住持說出真相
    在離爛陀寺還有一二十裡的時候,寺廟就派了四位高僧德前來迎接(有記載是40位)。這是什麼待遇?相當於今天的北大、清華四位著名教授出校一二十裡,迎接一位留學生,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待遇。四位大德接到玄奘法師後先安頓在一個村莊吃飯,飯還沒吃完,第二撥迎接的隊伍又來了。這次從那爛陀寺又來了200多位僧人,還有2000多位的居士,舉著華蓋、帶著鮮花前來迎接玄奘法師。
  • 雙旋轉陀飛輪的宇宙奧義
    巴黎鐘錶堤岸39號寶璣工坊寶璣先生1780年發明了「perpétuelle」自動上鏈懷表,1790年發明降落傘避震裝置,1795年發明寶璣遊絲,1801年陀飛輪榮獲專利……在世界各地知名博物館裡,如法國羅浮宮、英國大英博物館、俄羅斯克裡姆林宮、土耳其託普卡帕宮等,都收藏有寶璣的鐘表作品。
  • 陀飛輪是什麼意思?簡單介紹5種常見的陀飛輪腕錶種類!
    特別是三大複雜制表功能的陀飛輪、萬年曆及三問腕錶,價錢分分鐘媲美一層樓首期,為什麼表迷依然趨之若鶩?對陀飛輪入門新手來說,陀飛輪除了是一首唱到街知巷聞的歌,或是知道它是一個精密又複雜的旋轉裝置,究竟它的意思是什麼?就讓小編為大家解構及推介五種類陀飛輪腕錶。陀飛輪是什麼意思?
  • MJ恆寶宇舶BigBang系列鏤空陀飛輪腕錶,全新的陀飛輪體驗
    我是華西腕錶,專注分享腕錶知識,MJ恆寶宇舶BigBang系列鏤空陀飛輪,腕錶尺寸:45MM,搭載HUB6018手動上鏈鏤空陀飛輪機芯,機芯一側的橋板設計確保了陀飛輪的運作穩定。MJ恆寶宇舶BigBang系列鏤空陀飛輪,腕錶尺寸:45MM,搭載HUB6018手動上鏈鏤空陀飛輪機芯,機芯一側的橋板設計確保了陀飛輪的運作穩定。同時,此款腕錶更特別增加了極具實用性的動力儲存顯示功能,它位於錶盤正面,是通過將表橋和主夾板的結構重新設計得以實現。還搭配錶帶快速替換系統,輕輕鬆鬆拆換錶帶。
  • 外置陀飛輪的唯美進化,萬寶龍Star Legacy單臂懸浮外置陀飛輪
    因此,萬寶龍在2018年推出的全新Star Legacy系列中,也製作兩款限量版的單臂懸浮外置陀飛輪腕錶,不僅能了解Exo tourbillon外置陀飛輪的結構,也能欣賞其優美的運轉姿態。而「Exo」字根由希臘文衍生而來,意為「外部」或「外側」,指將平衡擺輪置於陀飛輪旋轉框架外側。
  • 文豪野犬:陀思真正的異能只是錦上添花,更難對付的是他的謊言
    房間裡只有他們兩個,難道是有需要套取的情報?其實也沒有什麼情報(也許是我看不出),就兩個人打撲克猜牌底。有沒有這麼一種可能性,陀思的異能其實是沒法對擁有異能的人使用?在Dead Apple劇場版中的被分離出來的異能體,太宰治沒有被異能體攻擊,原因在於他本身的異能是一種極端,澀澤「霧」的異能沒有對他起作用。
  • 文豪野犬:陀思的異能只是錦上添花,難對付的是其堪比異能的謊言
    房間裡只有他們兩個,難道是有需要套取的情報?其實也沒有什麼情報(也許是我看不出),就兩個人打撲克猜牌底。有沒有這麼一種可能性,陀思的異能其實是沒法對擁有異能的人使用? 在Dead Apple劇場版中的被分離出來的異能體,太宰治沒有被異能體攻擊,原因在於他本身的異能是一種極端
  • 「惡棍」陀思妥耶夫斯基與「天使」安娜
    一八五七年,被流放至西伯利亞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與一個文官的遺孀瑪麗亞結婚,還恢復了被剝奪的貴族身份。一八五九年,陀氏以少尉銜獲準退役後,攜妻子瑪麗亞、繼子巴沙離開西伯利亞,在距莫斯科不太遠的特維爾住了四個月,經沙皇「恩準」,於年底遷往彼得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