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彈飛了十年,這樣的國產片卻絕跡了

2020-12-24 手機鳳凰網

十年後,國產片再也沒打出過這樣的子彈。

與其說今天人們重提《讓子彈飛》是在回味那些情節和敘事,不如說是那些情緒碎片被似曾相識的場景重新激活。十年之後,內卷騰空,打工人伏地,大家忽然想起張麻子來鵝城,承諾要辦的那三件事。

2010年的聖誕節,距離電影《讓子彈飛》上映九天後,一個問題出現在了知乎社區,「十年之後,觀眾將怎樣評價、對待《讓子彈飛》」。今年四月,另一個問題登上了知乎熱門問答,「為什麼《讓子彈飛》最近又火了起來」。十年快馬加鞭,子彈仍未落地。

十年前,人們甚至不確定是否還會記得《讓子彈飛》/知乎

十年前,《讓子彈飛》憑藉7.24億的票房成了年度冠軍,並且引起了觀眾罕見的闡釋熱情。劇情中黃四郎到底死沒死?兄弟中誰叛變了張麻子?上升到電影之外張牧之、湯師爺、黃四郎分別代表了什麼?某一句臺詞的言下之意是什麼?

無論你是否喜歡《讓子彈飛》,都不得不承認它成為了一部現象級的電影。那年冬天,飯館二樓的話題不再是國際局勢,而是能不能站著把錢掙了,以及到底什麼才叫作驚喜。

《讓子彈飛》的金句含量,堪比一臺多年前的春晚。/豆瓣

一切回到起點,這本是一部充滿黑色幽默的商業片,一個發生在中國的西部牛仔式故事。上映在年末賀歲檔,不出意外的話,《讓子彈飛》的命運應該和大多數賀歲電影一樣:觀眾們在電影院收穫幾個小時的笑聲,而後迅速收拾好心情,投入下一年的勞碌。

以至於當年的我們,並未奢望十年之後這部電影還能引發討論的熱情,或者說,還有討論的價值和必要。當時,有人判斷它在十年後只是一部經典的B級片,有人將它視作姜文扭轉票房毒藥形象的轉折點。

但十年過去,種種預言一一落空,正如電影開始的那場戲一樣,時光的火車並不總是按照預先鋪設的軌道前行。槍響之後,可能是一聲轟鳴,也可能是漫長的嗚咽和迴響。

《讓子彈飛》前傳:

姜文爽了,投資人哭了

姜文曾說,《讓子彈飛》是他送給觀眾的禮物。其實只要翻翻姜文那些年的帳本就知道,這大概率是句客套話,《讓子彈飛》明明是送給投資人還債的。

在《讓子彈飛》之前,姜文在影視圈裡已經是出了名的能燒錢。不像別的新人導演,還是束手束腳、能省就省,已經憑藉演技家喻戶曉的姜文,可是被謝飛、田壯壯、張藝謀一幫名導哄著拿起了導筒,任你多麼財大氣粗,姜導的膝蓋也軟不下去。

拍第一部《陽光燦爛的日子》的時候,投資人付的定金一周就被姜文造光了。拍米蘭臥室掛的那張照片就用了四本膠片,一本4分鐘,一共16分鐘,一秒24格,相當於從23040張照片裡面選一張。

姜文的青春回來了,投資人的錢走遠了。/豆瓣

馬小軍送別他爸的場景,劇本裡滿打滿算六行字。結果姜文拍的時候動用了20輛坦克、十幾架飛機、幾千人次,來來回回折騰了半個月,幾個送別鏡頭拍出了戰爭片的規模。

因為成本控制問題,《陽光燦爛的日子》一路拍得磕磕碰碰。資金最緊張的時候,有次姜文喊完預備,發現燈光都轉到另外一邊兒去了。姜文一問才知道,燈爺的工資沒給結,撂挑子了。

製片及時獻出一計良策:導演你出點兒唄。姜文千言萬語憋在嘴邊,最終化成了一個字,出。

整部電影拍完,用了25萬尺膠片,刷新了彼時中國導演耗片比紀錄。好在《陽光燦爛的日子》比較爭氣,不僅拿到了威尼斯電影節的最佳男演員,還順帶掙了5000萬票房。

口碑、票房雙收的姜文導演不再擔心資金問題,一路順風順水的他,在後面兩部的電影拍攝過程中,幾乎將自我表達作為至高標準,使《鬼子來了》和《太陽照常升起》顯得個性十足。

《鬼子來了》至今未在院線上映過,但不妨礙它已在影迷心中成為經典。/豆瓣

《鬼子來了》原計劃預算2000萬,最後用了48萬尺膠片,總成本超出預算30%。投資人裡,就有同為大院子弟的王中軍和王中磊。

1994年,兄弟二人創辦華誼兄弟廣告公司,還客串了一把馮小剛的《甲方乙方》。1998年,華誼轉型做電影,投錢的第一個片子就是《鬼子來了》。《鬼子來了》雖然至今仍是豆瓣上姜文評分最高的一部電影,卻因為無緣大銀幕,幾乎顆粒無收。

熬出了小黑屋,姜文把上一部電影的失敗歸咎於自己作死,並再一次把賭注押在了《太陽照常升起》上。鏡頭下的幾百隻飛禽走獸,毛色質感都被姜文根據自己的想法修改。劇中的300平方米的藏式房屋、鵝卵石和紅土,都是從千裡之外用卡車和貨船拉到拍攝地。

姜文為了拍電影,沒有什麼不能拿來當道具的,比如兒子。/豆瓣

華誼曾考慮過再次投資《太陽照常升起》,最終放棄。電影上映前,被坑過一次的王中軍給新影聯總經理高軍打電話:「你覺得我是錯過了一個餡餅,還是躲開了一個陷阱?」對方回答:你絕對是躲開了一個陷阱。

這部滿載姜文希望的回歸之作,燒掉了6000多萬。姜文估計的票房是1.6億,發行方保利博納的於冬預期是1.2億。最後的票房連一半成本都沒收回來,還因為其夢囈般的非線性敘事招致大量惡評。

觀眾表示:確實沒看懂/豆瓣

以至於影視圈開始流傳關於姜文的段子:投資姜文電影的人第一次來片場的時候,奔馳車隊,保安環繞,最後一次來片場,都是自己打車來的。

一場全民解謎遊戲

這些年每逢姜文的新片上映,都會在輿論場引發相似的討論。

一部分粉絲化身列文虎克,從電影的各種細節中推敲出作者欲說還休的深意,恨不得一部姜文電影,半部中國歷史。

另一部分無感觀眾,則將其導演風格評價為「荷爾蒙過剩」,並將那些被粉絲津津樂道的明嘲暗諷定義為故弄玄虛。

更多的人,則是抱著看《讓子彈飛》的心情進場,卻看完了又一場《太陽照常升起》,最後只能支支吾吾感嘆一句:這片子挺姜文的。隨後迅速回家搜索各類影評分析,一邊為被挖掘出來的各種彩蛋拍案叫絕,一邊惱火自己是不是智商有問題怎麼什麼都沒看出來。

姜文的近作,都能引發非常兩極化的評價。/豆瓣

雖然自從《鬼子來了》的打擊後,姜文就放棄了平直的現實主義敘事,轉向《太陽照常升起》式的隱晦曲折,但大部分觀眾對於姜文的寬容,毫無疑問是建立在《讓子彈飛》之上的。

從《戰狼2》到《我不是藥神》,再到《流浪地球》,隨著中國電影工業的逐步成熟,中國的類型商業片一次次刷新著票房紀錄。它們或是回應了日漸高漲的激昂情緒,或是拿捏好分寸的底層故事,又或是開闢了中國電影本不擅長的科幻領域。

這些優秀的國產商業片引發的討論是廣泛卻短暫的,回過頭看,或許是它們因為目的性太強,表達上太過清晰,而大大壓縮了可供解讀的空間。

反觀《讓子彈飛》,如果僅僅按照票房的標準,大概只是電影史上階段性的一頁。但其之所以特別,正在於身處商業片序列,卻又格格不入的氣質。

剿匪、革命、槍戰、方言、權謀、喜劇、牛仔甚至若隱若現的同性之好,姜文將各種元素混合在一起,煉成了這顆無法被歸類、更難以被簡單解釋的子彈。

在《讓子彈飛》之前,誰能想到葛大爺會跟姜文演激情戲。/豆瓣

讓人久久難忘的,首先是那些邏輯跳躍、快感十足的金句。直到今天它們仍然以各種變體的形式在網際網路上流傳,人們在各種新聞下爭相借用,形成一種如同黑話般的話語體系。

儘管在電影中,臺詞不時會因為與敘事脫節而顯出荒誕意味,然而姜文卻憑藉著快節奏的情節剪輯和疾風驟雨般的語言密度,讓人在觀影過程中無暇對這些裂痕分神。

回想第一次觀看《讓子彈飛》,如同突然外接了一個USB4.0的接口,信息洪流以每秒5000兆字節的強度湧入大腦,讀寫速度完全跟不上,直接宕機——

為什麼土匪的面具是麻將?為什麼一碗涼粉就能死人?為什麼墓碑是個手勢「六」的形狀?為什麼要在黃四郎的門上打出一個標點符號?

觀眾腦子裡的問號,大概跟電影裡的一樣大。/豆瓣

紛繁的意象和奇觀將人捲起又拋下,你只能放棄思考,仰臥在河底,盡力睜大眼睛,看會被姜文帶向何方。

電影的故事如果用一句話概括,就是一個土匪假冒的縣長,打倒了真正的惡霸豪紳。作為故事邏輯,它足夠清晰,甚至單薄,卻也為姜文提供了縱情發揮的空白。

與其說今天人們重提《讓子彈飛》是在回味那些情節和敘事,不如說是那些情緒碎片被似曾相識的場景重新激活。十年之後,內卷騰空,打工人伏地,大家忽然想起張麻子來鵝城,承諾要辦的那三件事。

不管三件事最後有沒有辦成,這樣的宣言已經少見。/豆瓣

正如戴錦華教授所評價的,《讓子彈飛》的藝術高度並不令人滿意,但它大聲疾呼公平、公平、公平,是國產商業片中一種難能可貴的,曾經熟悉但現在已然模糊的表述。

姜文扮演姜文

對光影藝術而言,重要的是講述神話的年代,而不是神話所講述的年代。《讓子彈飛》的成功,當然離不開姜文的槍法準,不過同樣關鍵的是開槍的時機。

從《讓子彈飛》上映後的各種訪談和資料來看,無論是主演的陣容,故事的套路,還是5000萬的宣發費用,這部電影的初衷就是奔著掙錢去的。所謂站著把錢掙了,翻譯翻譯,就是拍一部吃相不難看的商業片。

當我們把視線投回2010年的中國電影市場,《讓子彈飛》的成功既是偶然也是必然。2010,國產電影已經進入了古裝大片的尾聲。自2002年起,在古裝大片的帶動下,中國電影票房扭轉了80年代以來持續下滑的局面,並在一二線城市中培養了一個成熟的觀影群體。

後期的古裝大片,已經成為爛片代名詞。/豆瓣

但隨著一二線中產階層的成長,以《英雄》《夜宴》《滿城盡帶黃金甲》等電影為代表的古裝大片,已經無法滿足他們水漲船高的審美趣味。換言之,仍然以權力為核心的帝王將相故事,並沒有為新興的中產階層預留一個合適的觀看位置——至少很難滿足他們對於反叛規則的藝術想像。

這時候,帶有明顯中產趣味的寧浩徐崢們還未成氣候,第五代的大導們又集體處於重複苦難、故作苦大仇深的夢遊狀態。舊時代已顯頹勢,新時代尚在醞釀,2010年的賀歲檔,想看一部能讓人笑出聲,笑完之後又不會覺得太過尷尬的電影,只有《讓子彈飛》。

老同志們在夢遊,姜文偷襲成功。/豆瓣

儘管《讓子彈飛》本質上是一個消滅土豪的故事,但銀幕上鵝城人民是模糊的,是穿著相同服飾、喊著相同口號的芸芸眾生,觀眾的想像性投射既不是黃四郎,更不是鵝城百姓,而一定是霸氣外露的張麻子。

走進影院,觀眾站在一個絕對安全的位置,玩了一場披著伸張正義外衣的解謎遊戲,他們既可以共情憤怒,又不耽誤離開影院,登上開往浦東的列車。

從這個角度來說,《讓子彈飛》的底層視角和歷史反思,都是相對有限的。

姜文顯然對此心知肚明,並且樂於和他的觀眾打機鋒。所以他總是在各種採訪中,時而否認那些對於電影的解讀,時而說不存在過度闡釋。早年,還在做演員的姜文在街頭打車,司機認出了他,激動到口誤,「哎,你不就是演姜文的那人嗎」。自《讓子彈飛》開始,某種程度上說,姜文開始習慣於扮演姜文。

從《一步之遙》到《邪不壓正》,姜文越來越沉溺於這種象徵的狂歡,符號的盛宴。大量的戲仿、拼貼、隱喻和致敬,想要從這兩部電影中獲得趣味,不僅要從對姜文的個人的電影語言有所了解,更要對電影史和中國歷史如數家珍。

如果缺乏足夠的知識儲備和觀影經驗,姜文的電影就會變得難以進入。/豆瓣

然而謎語終究只能是宴會上調節氣氛的佐料,而不能成為充飢的主食。當觀眾逐漸厭倦這種互動,精心抖出的包袱就只能重重地掉在地上。

除此之外,隨著四五線城市電影觀眾的崛起,決定一部電影商業成敗的,早就不只是寫字樓裡的中產和象牙塔裡的知識群體,姜文華麗的戲法,在節假日扶老攜幼走入影院的觀眾看來,只是莫名其妙的混亂。

時代變了,而姜文還在扮演姜文,於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尷尬。所以你可以看到姜文一邊說著再也不幹包餃子餵豬的事,一邊帶著劇組去《創造101》宣傳,想把梳子賣給和尚;一邊罵影評人是太監,一邊請影評人們去古北水鎮看新片,希望大家說幾句好話。

怎麼站著把錢掙了,確實是個大問題。/豆瓣

2018年,許知遠在《十三邀》節目中採訪完姜文後,寫下了一篇訪談札記,在這篇文章的最後,許知遠寫道:「正像歷史上很多傑出頭腦一樣,姜文只會突然變老,卻不會真正長大。他的魅力與局限皆緣於此。」

到最後黃四郎都沒明白,到底什麼才是重要的。/豆瓣

但看過《讓子彈飛》的我們終會長大,總有一天我們會明白,每一處情節背後的伏筆不重要,姜文作為導演真正的用意也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在越來越按部就班的市場裡,可能再也不會見到這樣一部怪異、瘋狂,同時魅力深邃,足以讓人回味十年的電影了。

相關焦點

  • 子彈飛了十年,這樣的國產片卻絕跡了
    十年後,國產片再也沒打出過這樣的子彈。與其說今天人們重提《讓子彈飛》是在回味那些情節和敘事,不如說是那些情緒碎片被似曾相識的場景重新激活。十年之後,內卷騰空,打工人伏地,大家忽然想起張麻子來鵝城,承諾要辦的那三件事。
  • 《讓子彈飛》:十年之後,你看懂了嗎?
    一轉眼,《讓子彈飛》已經上映十年了。這部風格奇特的影片,是姜文導演奠定商業地位的代表作,也保留了他一貫極致的藝術特徵。就像影片臺詞所說,這是一部鏗鏘有力,能「站著把錢掙了」的電影。如果要評選「2000年後華語電影榜」,被列為五強之內應該沒有爭議。
  • 想當年丨《讓子彈飛》:十年之後,你看懂了嗎?
    一轉眼,《讓子彈飛》已經上映十年了。這部風格奇特的影片,是姜文導演奠定商業地位的代表作,也保留了他一貫極致的藝術特徵。就像影片臺詞所說,這是一部鏗鏘有力,能「站著把錢掙了」的電影。如果要評選「2000年後華語電影榜」,被列為五強之內應該沒有爭議。甚至對很多人來說,它也可以是近三十年中最好的華語影片,可以和《霸王別姬》扳下手腕。
  • 深度解析《讓子彈飛》
    《讓子彈飛》,據說這部影片上映沒多久就取得了6億多票房的好成績,有人說如果把這部十年前的電影放到現在來上映,票房一定能突破達到幾十億。這種中西建築風格的取景拍攝非常符合《讓子彈飛》這部影片當時的時代背景,同時也讓電影充滿了夢幻神奇的色彩。
  • 原創:懸疑燒腦的經典電影《讓子彈飛》,深度解析真實結局!
    《讓子彈飛》這部電影是2010年上映,由姜文執導,周潤發、姜文、葛優三大影帝領銜主演的一部喜劇動作片,也是姜文的「民國三部曲」的第一部,另外兩部是《一步之遙》和《邪不壓正》,最經典的還是這部《讓子彈飛》,據說這部影片上映沒多久就取得了6億多票房的好成績,有人說如果把這部十年前的電影放到現在來上映,票房一定能突破達到幾十億。
  • 十年了,姜文導演《讓子彈飛》依然是國產黑色喜劇片的巔峰
    2010年,姜文自導自演的電影《讓子彈飛》上映,有人說這是一部喜劇片,那些滑稽又好笑的場面實在是讓人捧腹。可是十年之後,再看這部喜劇片,笑著笑著就溼了眼角。我想,凡是流下眼淚的觀眾大體是讀懂了這部電影。
  • 姜文這部《讓子彈飛》歷久彌新
    姜文是中國電影圈裡頭的奇才,在十年前憑藉著一部《讓子彈飛》名震中國,成為真真正正「站著掙錢」的導演。時隔十年,再來看《讓子彈飛》,更顯得歷久彌新。豆瓣8.8分01《讓子彈飛有人認為《讓子彈飛》是一個屠龍者終將為龍的故事,也有人認為這是「站著掙錢」的故事。不論是何種觀點,都離不開「政治隱喻」。故事發生在1920年,花錢買官的縣長馬邦德(葛優飾演)被劫匪張麻子(姜文飾演,又名張牧之)劫持。情急之下,馬邦德謊稱自己是湯師爺,可以和張麻子合作,上任鵝城縣長。
  • 子彈飛2020收官之戰!共同見證子彈飛首條冠軍金腰帶的誕生
    子彈飛格鬥冠軍賽金腰帶爭奪戰即將開賽,在前一期的資格挑戰賽中兩位勝出的選手將在12月12日爭奪子彈飛首條子彈飛輕量級金腰帶,一位是站在子彈飛賽場上的職業起航者——田襲,另一位是擁有子彈飛戰績四連勝的新銳悍將——艾力,除了頭條主賽之外當晚還有2場副賽及5場選拔賽
  • 姜文《讓子彈飛》裡打造的「性感尤物」,10年後華麗轉身變御姐
    提起姜文導演兼主演的《讓子彈飛》,觀眾都非常熟悉了,此片娛樂性豐富,情節利落緊湊,角色的設計和互動尤其過癮,最終收穫了6.76億票房,還捧紅了周潤發的替身文祥、「劉德華」模仿者杜奕衡。雖然只是客串,但趙銘因為好身材和真實傳情的表演,賺足了關注度,有的網友甚至說看《讓子彈飛》就是衝著趙銘去的。趙銘出生於1987年,進入演藝圈的時間比較早,但一直都是在幕後做製片助理,2010年因事業線傲人被姜文看中出演《讓子彈飛》,成了排在劉嘉玲、周韻之後的女演員。
  • 銀保監:蘿蔔章、理財飛單等嚴重擾亂市場的問題目前幾乎絕跡
    銀保監:蘿蔔章、理財飛單等嚴重擾亂市場的問題目前幾乎絕跡 澎湃新聞記者 胡志挺 2020-09-14 15:39 來源
  • 子彈飛2020年度最強戰役!太極傳人爭奪子彈飛首條金腰帶
    2020年12月12日子彈飛格鬥冠軍賽16,將在北京子彈飛大宋拳場震撼打響。出席當天比賽的明星嘉賓有死神方便、鬼跤姚洪剛、玉面儈子手計縣。當天上午將有多場少兒組比賽為拳迷奉上,晚上七點成人組的比賽準時開打。
  • 這些十年前的電影,你還記得嗎?
    進入主流院線的國產片有260多部,其中17部票房過億,《唐山大地震》以6.73億榮登國產片票房首位。 十年過去,3D熱度逐漸褪去。這十年,技術大神卡梅隆沒有執導任何新片,繼續熬在《阿凡達》系列裡。續集第二部到第五部都將在未來十年內接連登場,到時候會帶來更先進,更逼真的3D效果嗎?
  • 《讓子彈飛》10年後,姜文打造的「肉彈」變身,成功甩脂變御姐
    然而,也有一些逐漸淡出觀眾視線的,比如姜文在《讓子彈飛》裡一手打造的尤物——趙銘。12月19日,趙銘的一套全新寫真在網絡曝光,又欲又颯的模樣已經很難讓人再想起《讓子彈飛》裡被麻匪玷汙的性感村姑,更驚嘆的是,這部電影已經上映十年了。
  • 「以為是國產片,結果全是國外產的」,最後一部騙了我們十年!
    最後一部是《中華小當家》,是一部很有趣的動畫片深受大家的喜歡,很多的人應該都看過的吧,裡面描述了中國的美食文化,再加上片名中有「中華」兩個字,所以很多觀眾覺得它是國產片。
  • 《讓子彈飛》的結局到底是怎樣的?
    01推影//讓子彈飛簡介:《讓子彈飛》是由姜文執導,姜文、周潤發、葛優、劉嘉玲、陳坤、周韻、廖凡、姜武等主演的劇情片,於2010年12月16日在中國大陸上映。(資料來源網絡,侵刪)簡評:姜文的電影總給一種寓意深刻的樣子,我看完《讓子彈飛》後便深有體會。看了幾遍之後的我認為該片是一部以黑色幽默來諷刺辛亥革命後中國人民與民國政府甚至當代電影圈的電影。
  • 2010-2019中國內地市場十年巨變史
    內地影史前十的國產片,一半為45歲以下導演作品,兩部為導演處女作。武俠大片不再是觀眾的最愛,新時代的主流電影、喜劇片甚至動畫片成為支撐國產片市場的主要力量。  好萊塢大片除了在2012年依靠增加的14部引進配額,在年度票房榜上超越國產片外,並沒有呈現在其他國家那樣的壓倒性優勢。
  • 子彈飛格鬥學院:自由搏擊培訓班圓滿落幕!
    子彈飛格鬥學院:自由搏擊培訓班圓滿落幕!死神方便直飛北京為學員授課頒髮結業證書 (培訓學員) 2020年12月10日-12日,子彈飛格鬥學院:第一期自由搏擊教練員培訓課,在北京·宋莊子彈飛大宋拳場圓滿落幕,此次子彈飛自由搏擊教練員培訓吸引來了全國各地數十位自由搏擊愛好者前來
  • 被遺忘的本美——淺析《讓子彈飛》的鏡頭語言的魅力所在
    因此,本文將試著對《讓子彈飛》的鏡頭語言作前樓剖析,去採擷那一泓被遺忘的本美。01.鏡頭語言使用的經典與創新《讓子彈飛》影片開始就追求一種風格化,加上影片的臺詞對白之多,人物關係之複雜,這就使得在鏡頭的使用上有很高的要求,角度、運動、方式等都要把握好,做到有度、有理。
  • 子彈飛了40年,從《讓子彈飛》原著中淺析那些你不知道的姜文隱喻
    《讓子彈飛》是2010年上映,不得不承認,這是姜文的天才之作,經典行列,最為奇妙的是作品引起不同政治立場的解讀而且各自都能自圓其說,堪稱公認的狂歡。《讓子彈飛》根據馬識途的小說《夜譚十記》中的《盜官記》改編。
  • 《讓子彈飛》,不是一個屠龍少年的童話
    最近,《讓子彈飛》又火起來了,各個網絡群體都在討論它,大家玩梗鬥圖,用它的段子,來當作自己的輿論武器。很多人說這部電影不好看,說姜文故弄玄虛、不說人話。實際上,這部電影通篇說的都是人話,只是很多人的腦子有點糊塗,長期以來聽多了鬼話瘋話,習慣了不站在人的角度思考,所以覺得它不說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