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地黃的在農村老家基本上是作為野草存在的。我老家魯西北農村,春天的麥田地邊上、農田排水溝的岸邊,長出很多野生地黃。
地黃的花上有很多細細的小絨毛,夏天的時候結出一包種子,秋天沒人去採挖它的根。小時候除了吮吸它的花兒之外,拔草時也會拔它,不過野生地黃,根一般都不大,為什麼呢?
營養供應不充足
野生地黃地下快根小,主要是跟其生長環境有關吧。中藥地黃大家都知道,主要以它的地下塊根入藥。
但是農村田野這些野生地黃,它就生長在野外,自然環境下生存的,無論管理還是生長條件,都不如人工栽培的地黃,個頭自然是比不過!
如果風調雨順的還好,但是老天爺哪裡能顧及這麼多植物呢!這些散落生長的野生地黃,生長期養分、水分供應,可能都不及時,有的地黃,雖然生長的土壤不是特別貧瘠,但是天旱天澇的,能夠存活下來就是本事。
人為因素長不大
農村作為雜草的野生地黃,生存環境堪憂。作為雜草,有的長不大就被清除了,來不及比較肥厚的根。
而且這些野生地黃,生長期不一致,有的植株可能生長周期還沒有達到,這時候去挖,自然是見不到較大的根。
環境、人為等各種綜合因素影響,不確定原因太多,地下塊根的大小、質量自然是不能保證的。
說一個小事兒,有次在濟南,路邊綠化帶裡看到一株野生的地黃,它的根從石頭的牆縫裡長出來,然後伸出來很長,細細的,得有半米長的樣子,才在側柏叢腳下紮下根去。難以想像,這株地黃,在空氣中,是經過怎樣的探尋,菜找到可以汲取養分的土壤。
野生植物,生存也是不容易的,他們要尋找水分養分,然後一邊要長葉子,通過光合作用供給自己營養,一邊還要用這些根去找水。還要面對各種不利因素,因此它們長成那種大一點的塊根的可能性是相對較少的。
當然,這也得分情況,有些道地藥材,野生環境下,各方面生長條件適宜,長得也是不錯的。
本文為三農小分隊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本期作者:漫行草木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