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人類神話發展的過程來看,最早出現的神靈應是原始社會的自然神,主要有地神、天神、日神和月神。《山海經》記載了日神羲和、天神帝俊和月神常羲,卻找不到地神的相關事跡。現在道教神話中地位卑微、身材矮小的土地公,似乎很難和《山海經》裡的古大神產生關聯。那麼,中國神話裡的第一位地神是誰呢?有學者認為,在道教神話中,這位上古大神的地位僅次於玉皇大帝。
說到地神,對道教神話有所了解的人會立即想到后土皇地祇,也就是民間俗稱的「后土娘娘」。后土皇地祇是道教尊神「四御」之一,主宰陰陽兩界和自然萬物的大地之母。但是,后土皇地祇是宋代才被朝廷加封的神位,要求民間將她與玉皇大帝同等規格祭拜。后土在歷史上確有其人,但並不是一位女神。在《山海經》記載的上古神話中,后土是一位男性,是炎帝的後代。
《山海經》的《海內西經》介紹了炎帝家族的譜系。書中記載后土是炎帝的直系後裔、水神共工的第四個兒子、巨人夸父的祖父。《大荒北經》記載,后土是黃帝的臣子,幫助黃帝管理土地和農事。在《楚辭》中,后土還是古老的冥界主神,和異獸土伯同居住在幽都之山;人死之後,靈魂都匯聚在幽都之山。從《山海經》的相關記載來看,后土確實像是地神。
那麼,這位上古大神究竟是誰呢?其實,后土就是《史記》中記載的后稷,是周人追認的始祖。商朝以天神帝俊為祭祀主神,周朝以地神后稷為祭祀主神。所謂「社稷」,就是從這裡起源的。另外,「後」字是尊稱,在甲骨文裡的象形意義是土堆,象徵著地神或者人間的最高統治者。因此,夏朝君主稱「後」,大禹的家族也稱夏后氏。
后土就是第一位地神嗎?當然不是,《山海經》已經告訴了人們答案:第一位地神是上古大神——軒轅黃帝。《山海經》中的天神帝俊主宰萬物,軒轅黃帝主宰人間。《中山經》記載:「黃帝四面。」這裡並不是說黃帝長了四張臉,而是說黃帝主宰華夏四方的土地。上古四方神句芒、祝融、蓐收和禺強,都是黃帝委派的地神。另外,黃帝這個稱號的本意就是地神,因為土地是黃色的。
後來,道教神話興起,地神黃帝被納入道教神仙體系。黃帝騎黃龍升仙后,變成了中天紫微北極太皇大帝。紫薇大帝是道教「四御」之首,地位僅次於玉皇大帝。從秦漢到宋代,地神的地位一步步衰落,最終演變成矮小的土地公。這裡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地神其實被歷代王朝統治者兼任。因為,歷代皇帝皆自稱「天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君主不再需要一個主宰大地的神靈,土地公的職能受到了限制。
由此可見,道教神話中的紫薇大帝和《山海經》記載的地神,其實是同一個人,他就是華夏人文始祖——黃帝。
但是不管怎麼來說,還是建議大家讀一讀山海經
學語文地理學習的《水注經》中,有數十處引用了《山海經》。它不僅僅是神話故事,更是一本影響了無數中國人的奇書,也是讓每一個中國人了解自己祖先的書。
作為先秦古籍,很多人覺得《山海經》,應該是一本十分晦澀難懂的書,看不懂其中的文言文。所以我給大家推薦這本山海經全套。
這本書不僅有山海經完本,更有注釋,有譯文,還有插圖。
書全譯無刪減,語言平實,不至於佶屈聱牙,讀起來費勁。
還有白話文詳細注釋,幫助你更好的理解這本書。
現在只需要49塊錢,就是幾盒煙錢,兩頓飯錢,但是卻可以給你帶來很多趣味,自己看完還可以講給孩子聽。
沒事的時候,拿上一本山海經,就算是閒暇的時光,也變得有意義了起來。
如果您想購買這本書的話,點擊下面的連結,就能直接購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