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註定是中國電影極不平凡的一年。上半年由於受新冠疫情影響,國內院線留給觀眾一片空白,同時全球影視行業遭到巨大衝擊。全球票房僅約732億元,銳減2046億元。線上觀影需求急劇上升。7月中旬中國電影行業復工復產以來,僅僅用了4個月的時間便創造了150億元的電影票房紀錄,這讓中國首次成為全球票房第一的電影市場。更值得驕傲的是,國產電影票房佔比八成以上。
觀潮君梳理了今年中國電影票房前五榜單:《八佰》以31億票房奪冠,《我和我的家鄉》居後,貢獻了28億票房,《姜子牙》收穫16億,《金剛川》輕取11億,《奪冠》達到8.3億。
《八佰》取材淞滬會戰的末期,謝晉元奉命率隊駐守上海閘北四行倉庫,為了迷惑敵人,他對外宣稱有八百人,史稱「八百壯士」。四行倉庫保衛戰是史上首次被「圍觀」的戰役,影片憑藉恢弘戰爭場景,以及宏大背景下立體動人的芸芸眾生相,獲得口碑與票房雙豐收。在《八佰》上映的第11天,其票房突破19億,是2020年全球首部連續十天票房過億的電影。
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我和我的家鄉》不論是主題還是立意,都正當其時。從5個單元故事來看,就是東南西北中、從城市到鄉村的變化,這個變化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令人捧腹也讓人動容。
在我國影視產業的發展歷史中,電影,這一源自西方的舶來品,使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在光影世界、鏡像語言中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與發揮;這些年來,中國電影取得了跨越式發展,無論是從製作水準,還是票房規模、比重來看,中國電影越來越成為整個文化產業中的重要一環,至2019年中國電影票房總計642.66億元,其中國產影片票房410.72億元,在總票房中佔比64.07%。
與票房相表裡的是,中國電影更需在建構獨特話語體系中持續發力,從而形成富有感染力、傳播力和影響力的中國電影表達。一方面要堅守「文以載道」的傳統,追求敘事的戲劇化和跌宕感,在電影語言層面追求意境,構圖上講究含蓄、溫婉、簡潔,追求詩意等,如早期的《英雄》《一代宗師》等;另一方面中國電影在文化表達層面,應更加注重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化解讀、當下化落地、國際級呈現與世界級製造,如近期的《流浪地球》《戰狼2》《紅海行動》等。
而目前深諳建構話語體系之道的無疑是好萊塢。一戰後,電影的中心從法國轉入美國,雖然後來歐洲的電影,有「新浪潮」電影那樣的高標,如本雅明所說的「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多少帶著一種無奈的自賞,但整體還是招架不住美國完備成熟的電影工業體系,眼睜睜看著以好萊塢為代表的美國流行文化在全球「攻城略地」。平心而論,我們的兩個鄰居印度和日本,在電影的發展中還是有聲有色的。印度寶萊塢早已甩掉了「歌舞片」的標籤,貢獻了《三傻大鬧寶萊塢》《摔跤吧,爸爸》等關懷現實的口碑佳作;日本電影從黑澤明、小津安二郎、溝口雄三的三巨匠時代以來,雖然民族性在減弱,但勾攝日常、極簡、禪定的東方美學品格還是主調。
電影,不止是娛樂業,不止是一種技術工業,更是文化產業、內容產業。因而,於中國電影而言,更是一種文化主張、文化表達,一言以蔽之,通過中國電影折射出的是我們的文化自信。
據專業機構預計,2020年中國電影票房將達200億元,成為全球第一大票倉。而即將到來的2021春節檔將有多部佳片登場,被業界稱為「最擠春節檔」。從目前官宣預告來看,《唐人街探案3》《刺殺小說家》《新神榜:哪吒重生》《侍神令》《你好,李煥英》《人潮洶湧》等多元題材類型影片將在新年「燃情」上映。
值得一提的是,歷史題材影片《開國將帥授勳1955》也將於2021年大年初一同觀眾見面。近年來,國產主旋律影片口碑人氣火爆。《開國將帥授勳1955》由唐國強執導,以中國人民解放軍1955年首次授銜授勳儀式為背景,印記過往歷史中那些閃光的光輝歲月。此外,其影片的演員陣容也成了一大關注熱點。
(紅網·燃青年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