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
中國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天問一號」探測器
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點火升空。
中國終於也在2020年
向火星邁出了探索的步伐。
說到探索火星,
大家一定會想到火星車。
此次火星探測是我國行星探測階段的首次任務,
也是我國深空探測領域全新的裡程碑,
「中國首輛火星車」長這樣
↓↓↓
今年37歲的鞏義人範欽培
和鞏義市創客協會的同事一起,
製作出了中國火星車模型,
並以此來助力鞏義的科普教育。
遇到障礙物自動識別,可自主規划行進路線,這樣一個小小的火星車模型行動自如,靈活有趣,讓在場觀眾大為稱讚。記者注意到,雖然只是簡單的模型,但它採用了3D列印技術,使用了超聲波等傳感器,採用6輪結構,6個輪子形成同心圓,可實現原地轉向。範欽培介紹,在科普宣講活動中,「火星車」格外受歡迎。
這個火星車模型,是仿照我國「天問一號」探測器上的火星車製作的,豎立在前端的桅杆頂端上的方形設備就像機器人的腦袋,方形盒子,就是火星車的「眼睛」,上面有幫助火星車避開障礙來實施前行實時探測的相機,火星車上還裝有4個深藍色的「大翅膀」,這是仿製的太陽能電池板。
從小就對科學技術研究十分感興趣的範欽培,現在是我市創客協會的秘書長,參加工作後,他將自己的職業與愛好相結合,大部分時間都在鞏義市創客空間科普教育基地教孩子們學習科技知識,也常常義務到學校等場所開展科普活動。疫情期間,他在家閒來無事,就開始在網上進行直播講課,並產生了製作模型的想法。
除了火星車模型,範欽培和同事們還手工製作了兩米高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模型、港珠澳大橋模型等,希望能讓更多人關注喜愛科普教育。接下來他們還會繼續製作更多的科技模型,爭取辦個模型展,讓大家在觀展中更生動、更具體地了解科學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