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從未比在太空行走時顯得更為渺小,或更為偉大
語宙
+
不僅是名字
幾月後將攜數百萬人名字飛向火星的探測器,今天擁有了自己的名字。北京時間3月6日凌晨,美國新火星車命名競賽結果揭曉,多年來被稱為Mars2020的它被正式命名為:Perseverance(毅力號)。
它隨即發出自己的第一條twitter。
NASA官網上,它的「標準照」也加上了名牌。
命名人是來自維吉尼亞州的7年級學生,13歲的亞歷山大·馬瑟(Alexander Mather)。「你改變了航天歷史。」在一場隆重如奧斯卡頒獎典禮的儀式上,主持人告訴這位有點哈利波特範兒的小男孩。
▲火星車2020命名比賽獲勝者Alexander Mather
幫助小男孩成為最終贏家的不僅是「毅力」這個詞。他在隨命名一起提交的小論文中闡述了名字的由來——
「好奇,洞察,勇氣,機遇。你仔細想想,過去所有這些火星探測器的名字都是我們作為人類所擁有的品質。我們總是心懷好奇、尋找機遇,我們有探索月球、火星和其他星球的勇氣和洞察力。但是,如果讓探測器呈現我們作為一個物種的品質,還少了最重要的一樣東西:毅力……我們是一群探險者,在去往火星的路上會遇到很多挫折,但是我們能夠堅持下去。我們,不是作為一個國家、而是作為人類,永不放棄。」
「亞歷山大的方案,抓住了探索事業的精髓。」宣布比賽結果的NASA科學任務局副局長託馬斯·祖爾布欽(Thomas Zurbuchen)說,「Alex和他的同學們是阿耳特彌斯(Artemis,美國重返月球計劃)一代,他們將邁出太空探索通往火星的下一步。」
NASA官網則是這樣介紹獲獎者的——「兩年前的亞歷山大,對電子遊戲比太空更有興趣。2018年夏天當他參觀阿拉巴馬州的太空營時,一切都變了。從第一眼看到土星五號起,他就成為了一個真正的太空愛好者,每天瀏覽NASA網站,購買太空人自傳,甚至3D列印可飛行的模型火箭。」(為啥通稿都是熟悉的味道?)
獲得大獎與現場觀看火星車發射機會的亞歷山大,戰勝了28000位競爭對手!命名比賽於2019年8月啟動,項目主管喬治·塔胡(George Tahu)鼓勵全美K-12學生參賽:「我們的探測器過去幾個月裡已經完全成形……只缺一個好名字了!」聽上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這「東風」並非有形的產品、技術,卻也是火星探索任務的重要組成部分。
NASA說,火星車命名,是為了激勵學生參與火星探索背後的STEM事業——作為綜合學科的航天在發端之初,就與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構成的STEM領域密不可分。NASA局長吉姆·布裡登斯汀(Jim Bridenstine)進一步闡述比賽的重要性:「這是我國年輕人加入NASA月球到火星任務的絕佳機會,以一種令人興奮的方式參與很可能成為火星採樣返回第一程的任務。」
▲火星車命名比賽宣傳片(來源:NASA)
為火星採樣返回任務探路的這枚探測器,同時肩負著尋找古老生命痕跡的基本使命。與前任們相比較,它在技術上有繼承更有發展。比如,進入、下降和著陸階段將使用地形相對導航等技術,以確保安全、精確著陸至預定地點;採用新的、功能更強的車輪設計;以新的緩存策略收集、保存樣本;攜帶火星制氧實驗裝置,驗證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的技術,為未來載人登火做準備。
毅力號檔案
發射窗口:2020年7月17日-8月5日
發射地點: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
著陸日期:2021年2月18日
著陸地點:傑澤羅隕坑(Jezero Crater)
任務時長:至少一個火星年(約687個地球日)
一旦成功抵達目的地,它將成為美國第5輛能夠在火星表面移動工作的漫遊車和人類歷史上第7輛著陸了的火星車。
▲人類歷史上抵達火星的漫遊車(來源:維基百科)
顯然,美國火星車的名字簡單好記、傳播力廣。不得不說,NASA作為地球上一流的品牌營銷——哦不,航空航天機構——動員和策劃能力是讓人服氣的。看上去簡簡單單的給太空飛行器命個名,搞成了一場盛大的航天科學教育與傳播活動。咱們來看看這次比賽的實施過程,或者說,玩法。
第一輪,初賽。參賽者在2019年11月1日之前提交命名,並用一篇不超過150字的小論文解釋為什麼提議這個名字。提交的作品按照不同年級分為三組進行初審:幼兒園到4年級,5年級到8年級,9年級到12年級。
配套規則不少:每人只能提交一個名字;非美國學生不能參賽,但可以參加公眾投票;為了避嫌,父母為NASA僱員的孩子不能參賽,與僱員沒有住在一起的僱員第三代可以;父母是贊助商的,也不能參賽;如果多人提議同一個名字咋辦?那就要看誰的論文寫得好了,畢竟大獎名額只有一個(估計這是亞歷山大勝出的主要原因)……
第二輪:半決賽。近4700名志願者評委——18歲以上美國居民在線提交申請即有機會成為評委,從三組參賽者中各選出幾十位、共計155人進入半決賽。
第三輪:決賽。每組選出三人進入決賽,共計9人。除了最終勝出的Perseverance,另外8個提名包括:Endurance、Tenacity、Promise、Vision、Clarity、Ingenuity、Fortitude和Courage——都是美好而乾淨的詞語啊。5天內,公眾對9種方案投出77萬多張選票,為最終選擇提供參考。
講真,宙姐來做決定的話,會選Vision,詞兒短且造型優美(然而他們最終選擇了字母最多的一個!)。當然,說了算的不是宙姐,而是祖爾布欽以及NASA指定面試9名決賽選手的專家組——其成員包括:NASA行星科學部主任洛裡·格萊澤(Lori Glaze)、太空人傑西卡·瓦特金斯(Jessica Watkins)、火星車遙操作員尼克·維特西(Nick Wiltsie)和華裔女孩馬天琪(Clara Ma)。
這不是一位普通的女孩。NASA上一枚火星車好奇號(Curiosity),就是她命名的。「好奇心是讓我們日常生活充滿激情的動力,提問和思考的需求幫助我們成為了探索者和科學家。」
▲火星「勞模」好奇號(來源:NASA)
太空飛行器命名競賽為NASA傳統,毅力號火星車4位前輩的名字都來自青少年——而且都是女孩子。人類第一輛在火星上巡視工作的漫遊車、1997年發射升空的旅居者號(Sojourner),由時年12歲的Valerie Ambroise命名——她的靈感源自美國黑人女權運動家Sojourner Truth。「火星探測車」計劃下的「雙胞胎」火星車勇氣號(Spirit)和機遇號(Opportunity),名字來自Sofi Collis。作為一位出生於西伯利亞、後被收養至美國的孤兒,9歲的她在小論文裡寫道:「在美國,我可以實現我所有的夢想。謝謝(這個國家的)勇氣和機遇。」(國家廣告無處不在……)
這一次命名大賽,曾以「好奇」主題從千萬名參賽者中勝出的馬天琪不僅當評審,也是活動最好的宣傳素材。NASA官網文章《為火星車命名能改變你的人生》描述了她的人生改變——
「我小時候真的很害羞,」馬解釋說,「我從前覺得自己的觀點並不重要。但在贏得命名比賽後,我得到很多關注……如果我不大聲說出自己的想法,我的生活不會變得如此不同……(我得以)與這麼多來自不同背景的NASA科學家和工程師交談,其中一些人成為了我的長期導師,能認識以世界和宇宙為職業的人真是太令人鼓舞了。這讓我意識到,這是我一生可以做的事情:我也可以成為一名科學家。」
▲12歲參賽時的小女孩與現在的馬天琪(來源:NASA)
當年的害羞小女孩2019年從耶魯大學地球物理專業畢業,目前在英國劍橋大學攻讀科學、技術和環境政策碩士學位。本屆比賽獲獎者亞歷山大也向媒體表示,長大了想攻讀工程或科學學位,並希望進入NASA當工程師。NASA的公眾活動可能已經、或正在改變一些人的人生,而這些活動的過程與細節同樣值得關注。
回到本屆命名比賽。它不是簡單粗暴地讓人「想個名字出來」,而是在NASA官網設立專區,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關於火星、火星探測任務安排、探測器工程設計、天體生物學以及載人登火的知識,還有包括火星車數字模型360度全景、探測器建造過程在內的視頻「工具包」。「我的提名怎樣才有競爭力?」回答這個問題時,NASA說:「我們鼓勵你做你自己,去了解火星以及我們派往火星的探測器所面臨的挑戰吧。」也就是說,絞盡腦汁想出好名字重要,為了想名字去學習知識更重要。
NASA把比賽的教育效益進行了概括:「通過小論文寫作,學生們能夠了解真正的NASA任務,運用他們的批判性思維技能,學習新東西並針對一個他們可能從未聽說過的領域提出問題,使用NASA網站開展研究,施展寫作技巧。」
▲想要贏得比賽?先上NASA官網學習
▲數字模型360度看個夠(來源:NASA)
宙姐分析NASA怎麼「玩」,其實說的是別人怎麼把科學傳播與教育團結緊張、更生動活潑地融入航天活動每一個環節。以STEM為核心的科學教育,是任何國家開展空間探索的重要價值之一,是航天事業可持續發展的堅強基石。2020年為全球火星探測活動密集的年份。這個夏天,在26個月一遇的最佳窗口期奔向火星的太空飛行器,還有歐洲的ExoMars2020、阿聯的希望軌道飛行器、印度的火星軌道任務-2探測器——當然,中國也將首次獨立開展火星探測任務!
冬去,春來,夏將至。這些飛向火星的人類探測器,又將帶來多少發現、多少啟迪?它可能無聲、無形,也不一定能讓我們和我們的孩子成為科學家。但它提醒我們在一地雞毛的生活中眺望遠方,讓我們永遠尊重科學與智慧、求索與進取。
今晚,一場航天科學教育微論壇在線舉行,留言可獲網址。你若動心,有星光。
參考文章:
1.Mars 2020 Mission Overview
https://mars.nasa.gov/mars2020/mission/overview/
2.Name the Rover Contest
https://mars.nasa.gov/mars2020/participate/name-the-rover/
3.NASA Invites Students to Name Mars 2020 Rover
https://www.jpl.nasa.gov/news/news.php?feature=7491
4.Girl Who Named Mars Rover Stays Down to Earth
The New York Times, July 14, 1997, Section B, Page 7
5.Naming a NASA Mars Rover Can Change Your Life
https://mars.nasa.gov/news/8534/naming-a-nasa-mars-rover-can-change-your-life/
6.Virginia Middle School Student Earns Honor of Naming NASA's Next Mars Rover
https://www.nasa.gov/press-release/virginia-middle-school-student-earns-honor-of-naming-nasas-next-mars-rover
航天科學傳播平臺
Powered by愛太空
第 296期
微信ID:spaceflightfor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