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原創
「爸爸,媽媽,聽說我國的火星車已經發射到太空中了,是真的嗎?」站在天文館火星車展品前的開開回頭問父母。
「沒錯,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送入太空。」媽媽點點頭。
「我們為什麼要往火星上發射火星車呀?」心心好奇地看過來。
「當然是為了更好的研究火星啦!」開開說道,「除此之外,也為在宇宙中尋找外星生命。」
「哦?火星車在火星上都做了什麼,發現了什麼?」心心追問道。
「這個我就不知道了。」開開撓撓頭,一臉求助地看向父母。
「那我就先來說說吧!」媽媽開了頭,「1997年7月4日,美國的『火星探路者號』攜帶小型輪式機器人『旅居者號』在火星表面著陸,使它成為人類成功送往火星的第一部火星車。火星車在火星上工作了83個火星日,通過其回傳的照片,人們發現火星上也有山脈,有丘陵,有溝谷,甚至還有隕石坑。在此之前,人們從來沒有這麼真切地觀察過火星。此外,照片還表明幾十億年前火星阿瑞斯平原曾發生過特大洪水,證明了火星曾經有水,這對於火星生命的搜尋來說,也算是好消息。」
「那我就來講講『勇氣號』和『機遇號』這對雙胞胎吧!」爸爸笑了笑,開口道,「2004年初『勇氣號』在火星南半球的古謝夫隕石坑著陸,它不僅測量了火星的溫度,還對火星土壤進行了取樣分析,甚至用它的機械臂實現了首個巖石鑽孔,在漫長的探索過程中,記錄了更多關於古代流水的證據。在『勇氣號』登陸三周後,其『孿生兄弟』『機遇號』著陸火星,踏上找尋水和生命存在痕跡的旅程。它發現的卵石、灰赤鐵礦、藍色的小球狀巖石都為火星水源探索提供支持,而對巖石分析證實了火星曾經擁有一個更厚的大氣層,其表面具有豐富的水。『機遇號』在火星上欣賞了日食,發現了隕石,遊覽了維多利亞撞擊坑,探究了馬蒂耶維奇山脈……2018年6月,火星上遮天蔽日的沙塵暴迫使美國宇航局與「機遇號」失去了聯繫。但在超過14年的時間裡,『機遇號』在火星表面行駛了45.16公裡,這項長距離駕駛記錄至今都未被打破。」
「哇,真是太厲害了。可是它現在已經不工作了對嗎?」心心惋惜道。
「是的。別擔心,還有『好奇號』和『洞察號』在執行任務。」媽媽安慰道,「『好奇號』是世界上第一輛採用核動力驅動的火星車,其使命是探尋火星上的生命元素。它在擁有35億年歷史的蓋爾撞擊坑著陸,用以研究火星歷史上的不同時期。」
「2018年,『洞察號』在火星著陸,執行人類首次探究火星『內心深處』奧秘的任務,科學家希望通過『洞察號』了解火星內部情況,嘗試找到行星是如何形成的答案。」
圖片來源:原創
「隨著更多的火星車行走在火星上,我們一定會知曉更多火星的秘密。」開開對未來充滿信心。
「興許還能發現生命的存在!」心心對未來也是無限憧憬。
【知識卡】火星車的戰功
火星車,又名火星漫遊車,是在火星登陸後對火星進行探測的可移動探測器。目前成功登陸火星並傳回大量火星資料的火星車共計五臺:「旅居者號」、「勇氣號」、「機遇號」、「好奇號」和「洞察號」。它們為人類了解火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送入太空。期待它能夠成功著陸火星,使中國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在火星擁有火星車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