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職業者:並不自由

2021-01-09 騰訊網

作者 | UJ大叔

編輯 | UJ大叔

小編上篇的文章得到了一些朋友的認可。後來一位27歲的條友發來私信說,想創業、想成為自由職業者。問我好不好?

還是那個問題,部分想自己做事的人,根本沒有一些自己的想法跟計劃,連自己能做什麼都不知道。跟他聊了很久。所以今天來講講自由職業者。

先分析一下,上班族想成為自由職業者的原因無非三個原因:

1.不想為人打工,覺得付出與收穫不成正比。

2.有公司的規章制度約束,還要順從職場規則與人打交道,處理複雜人際關係。

3.做事不開心,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這就涉及到與自由職業者緊密相關的詞:裸辭。

傳統意義上的裸辭講白話一點就是:上班族沒找好下家,就因為個人原因毅然決然從當前公司辭職。沒考慮後期,先放飛自我一段時間再說。按現在情況的來說95後、00後居多。大部分沒有成婚、沒有小孩,簡單講就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

自由職業者在行為上來說跟裸辭就是同一種意思,但是又有本質區別。區別在個人的計劃跟執行力。這裡稱為「半裸辭」。

想成為一個成功的自由職業者要講幾點:

個人自律:

問題就是拖延症,不客氣的說10個人裡至少8個有拖延症。舉個常見的例子:每天睡到中午12點甚至下午才起床,凌晨4點才睡覺。這是通病,這不是自由職業者,而是典型的裸辭失業者。自由職業者不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而且有規劃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問題就是沒有公司的時間約束後,能不能自律成了自由職業者的根本也是基礎。自由分配時間,不代表隨便分配時間。個人時間管理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是,非常頭痛的事情。

技能:

小編不講深層的,就說膚淺的東西。在辭職的時候,有沒有考慮過。自己的技能是否能在社會、市場裡獨立合理的生存。這包括人脈、業務量、專業性。你辭職後連基本的保底工資都沒有了,如何生存是大事情。如果連基本的生活支出都沒辦法負擔,談什麼自由?以寫作為例。最近在頭條上,經常刷到一些創作者朋友發微頭條說收入太低,不想堅持了。我大概查看了下。第一個是發短視頻、發圖文時間並不久。第二個是內容質量大部分較低。第三是沒有做好相關功課,比如如何起標題、利用熱點起標題,來獲取點擊率跟推薦量。第四是沒有抓住群眾,自己喜歡寫什麼就寫了。沒有考慮到大家喜歡看什麼。拜託!!我們不是什麼大作家,保質保量的輸出大家想看的才是硬道理。

事項計劃:

每日或者某個時間段進行規劃需要(必須)完成的事情(目標)。常見的就是,兩天打漁三天曬網。還是舉寫作的例子:以前上班只是為下班,下班只是為了休息,休息只是為了第二天上班。現在不一樣了,這不是為別人打工,而是在為自己打工。然而寫完一篇就放鬆了,感覺做完了任務。玩個遊戲、看個電影,放鬆一下獎勵自己。如果一天扣除6-8小時的休息時間,那麼保持2-3篇的作品輸出量。真的不多。難就難在,人喜歡尋找成就感。而且喜歡立竿見影的成就感,相比較做一件需要更多時間來完成的事情帶來的成就感,更喜歡時效短但是見效快的成就感,就比如玩遊戲。特別在初期喜歡尋求一點心理安慰。

孤獨感:

社交範圍的縮小,最明顯的就是沒人溝通商量,吹牛的的人都沒有。做什麼都是自己一個人,什麼事情都要自己決定。特別是一些離開家鄉隻身來大城市打拼的年輕人。住在一個小合租房,回家沒人等、沒人說話、沒辦法抒發情緒。現在像文頭說跟人打交道都變得是優點。早前一個老闆就跟我說過一句話,人做一件事要耐得住寂寞,慢慢的才明白說的什麼意思。一個人的孤獨感很容易讓人崩潰。而且前期收入較低的情況,很容易前功盡棄,再回到原來的生活。

村上椿樹說過:看海看久了想見見人,見人見多了想看看海。

人本身就是矛盾結合體。

據研究調查46%的從業者因為前期收入不穩定、收入低而放棄。18%的從業者因為忍受不了孤獨、寂寞而放棄,這其中大部分是外地來城打拼人員。還有其他因為各方面原因,有因為個人能力、專業、溝通、性格等等。

小編詢問過了幾個從事自由職業的朋友,普遍存在就是上訴問題。有一個就比較典型的。他是「程序猿」大學畢業後就職一家北京的中外合資的軟體開發公司。每個月12000的工資。幹了2年,天天熬夜加班,越發覺得不甘心。後來就決定自己單幹。但是由於一直在軟體公司上班、性格比較內向,在溝通方面、人際處理欠佳,導致在人脈方面的資源稀缺。單幹後沒有業務量,只能在網上接點小單子,在北京勉強過活。每個月只有4000-6000的收入。沒人開導跟商量,人變得有點抑鬱,就這樣堅持了4個月。又跑去投簡歷找工作。

一般人就是這樣,不想被約束、工作不開心、收入沒有達到預期,就想辭職。而且又剛好趕上今年的形勢,自媒體、自由職業者人數還在增加。

在考慮辭職的時候,先考慮自己能不能生存的下去。理想很美滿,現實很骨感。道理誰都懂,但是幾個做得到。如果盲目的去跟風,那後果只有自己承受。

所以現在回答那個私信條友的問題:從事自由職業者不是好不好的問題,而在於自己行不行。當前情況辭職需謹慎,自由職業有風險,且行且珍惜。

自由職業者,不自由。自由是精神,不自由是肉體。

我是@UJ大叔,看過點讚,腰纏萬貫。

歡迎關注、評論交流

相關焦點

  • 自由之丘的東京自由生活——一名自由職業者在日本的買房故事
    大約在兩年前左右我從公司裡辭職獨立出來,現在做一些跟it還有房地產相關的自由職業者的工作。今天,我主要從4個方面談談我在日本的生活經歷。永駐審查的過程差不多也要一年左右的時間,所以在我工作的第三就拿到了日本的綠卡,在那之後我也想做一些我自己的事,所以就辭職離開公司,到現在為止都是自由職業者。
  • 先別急著把成為自由職業者變成你的夢想
    我想借著「Sara的智慧風暴」專欄的啟動,首先和你聊一聊有關自由職業者的話題。在接下來的幾篇文章裡,我會和你一起探討自由職業者「自由」背後的真相?成為自由職業者之前你需要問自己什麼問題?自由職業者如何定價?
  • 自由職業者越來越多,他們怎麼養活自己?
    雖然職位已經做到了創意總監,但他有時也會面對一些辦公室政治,以及,「有時候(公司)為了追求盈利而採取的一些做法」他並不認同。去年夏天,他辭職,開始自己拍片。過去的人脈幫了忙。Ben Kent主要為大公司拍片,裡面有Next這樣的時尚公司,也包括保險公司,甚至還有英國國防部。除了口碑相傳,Kent還總結了一套推銷自己的方法。
  • 自由職業者真的爽嗎?你眼中的隨時放假,其實是作息顛倒
    提到自由職業,人們往往想到的是自由撰稿人、自由攝影師等職業身份,也就是freelancer。 自由職業者的從業領域範圍非常廣泛,例如: 自由撰稿人 自由攝影師 博主/ Up主 / Vlogger 漫畫師 / 插畫師 網際網路產品設計師
  • 聽說你不想上班,想做自由職業者?前提是你要有這三項能力
    其實和學員類似的經歷在現實中並不少見,有不少職場人,尤其是年輕人,他們心心念念要成為自由職業者,這樣就不用再看別人臉色。但實際上這是個很狹隘的思維,自由職業其實核心在於職業,而不是自由。那些真正意義上的自由職業者,其實每個人身上都具備這三種關鍵的核心能力。
  • 杭州翼牛科技品牌戰略升級,為自由職業者賽道發展再添助力!
    然而,4G和5G的普及,中國移動網際網路迅速發展,雖然降低了創業門檻卻,卻增加了自由職業者之間的競爭,想從競爭中脫穎而出,就需要自由職業者本身越來越專業。可中國自由職業者群體的成長,有相應的環境,卻沒有相應的平臺和指導,自由職業者的探索,充滿未知和歧路。
  • 高薪AI 工程師辭職做自由職業者,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編者按:如果你是一名AI工程師,能拿到很高的薪水,有必要當自由職業者嗎?你可以當一名自由職業者嗎?當自由職業者的好處是什麼?有哪些需要避開的坑?如何才能當好一名自由職業者?辭掉全職工作當了一年自由職業者的Masato Hagiwara現身說法,把自己的經歷和體驗告訴大家。
  • ...不想工作,不想參與,我辭職做自由職業者,卻發現:內卷無處不在
    ,累了,伸個懶腰,看看自己今天完成的工作/作品/成果,滿意地離開,去享受輕鬆的休閒時光……電視劇裡的自由撰稿人、畫家、作家、設計師、藝術家,好像都是這麼工作的。如果把自由職業者的生活,想像成這個樣子,那你大概是電視劇看多了。對多數的自由職業者而言,無論是工作時間、工作地點以及工作內容,都不自由,甚至時常處於一種束縛而窒息的狀態。
  • 自由職業生存狀態:並非想像中「自由」
    然而,人民論壇問卷調查中心近日發布的《2019自由職業者生存發展報告》顯示,自由職業並非想像中的那麼「自由」。「收入不穩定」「保障不穩定」「不能形成長期規劃」和「社會認同較低」是從事此類工作的主要障礙與弊端。 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記者採訪了部分自由職業者,聽他們講述各自的從業故事。
  • 哪些職業高薪又自由呢?
    於是你想讓他們知道,自由職業者不是保守觀念中的「不務正業」,年輕、獨立、專業、高薪才是他們的標籤。 其實簡而言之,自由職業者就是出賣自己特殊技能的人。 只是這種特殊技能不需要通過"公司、工廠、工作室"這樣的組織平臺展現,所以本質上就是自己僱傭自己。
  • 自由工作者,活在「打工人」鄙視鏈底端
    而多數自由工作者沒有繳納任何保險和公積金。常見的自由職業者包括:作家、撰稿人、漫畫家、插畫家、翻譯、「不入流」的演員、模特、歌手也屬於自由職業者。  作為一名除了上繳個人所得稅、沒有繳納五險一金的自由職業者(獨立撰稿人),今年是我從事這份工作的第五年。五年做下來,我的感受是: 每一天都慌張並焦慮著,但我恐怕不會再做除自由職業的第二份工作了。
  • 自由職業者全球「待業」 92%日本音樂人無法堅持到7月
    來源:第一財經自由職業者全球「待業」 92%日本音樂人無法堅持到7月吳丹[ 在流媒體平臺蓬勃發展的當下,53%的中國音樂人將自己的作品上傳至流媒體,音樂人已經普遍地將流媒體平臺視為音樂作品發布、傳播的主要陣地。
  • 企業如何管理靈活用工下的自由職業者?
    靈活用工是將傳統的僱傭模式「企業+員工」轉為新型僱傭模式「平臺+個人」,將企業內部工作轉化為外部任務,通過平臺實現任務和自由職業者的精準匹配,改變以往增加工作、提升規模必須靠招聘人員的傳統方法,能決定企業用工風險問題和對公打款,取得發票,勞務用工成本更可以節省30%以上。
  • 杭州翼牛科技順應網際網路趨勢不斷創新,助力自由職業者事業騰飛!
    面對電商、短視頻、直播等風口,自由職業者們不是沒看到機會,就是機會近在眼前卻不知如何利用,最終和財富擦肩而過。這一切歸根到底,還是「自由職業」領域缺少平臺與領導者帶領大家迅速抓住機遇,站在風口上騰飛。
  • 作為自由職業者在哪些情況下需要納稅?
    自由職業者交稅,多半是收入來自於正規的企業,按照正規化的流程,必然要代繳所得稅。自由職業者如何納稅具體情況分為:(一)有任職、受僱單位的,向任職、受僱單位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申報。(二)有兩處或者兩處以上任職、受僱單位的,選擇並固定向其中一處單位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申報。
  • 高燈自由薪入選中國創新產品評選,榮登「社會效率推動」榜單
    首先,在需求匹配方面,高燈自由薪依託大量歷史供需數據,綜合AI及大數據技術為企業與自由職業者提供智能及時的匹配服務。對於C端用戶,高燈自由薪通過對自由職業者的能力、評價、標籤等識別出企業所需用戶;對於企業用戶,高燈自由薪利用算法模型優化任務描述的文本,增強任務需求的描述多元化和精準性,讓要求更加可識別和可標準化評估,系統自動篩選、推薦合適的自由職業者,大幅度提升人企互聯協作效率。
  • 頭像|並不完美,但卻自由
    頭像|並不完美,但卻自由
  • 自由職業者全球「待業」,92%日本音樂人無法堅持到7月
    他是音樂行業裡的自由職業者。去年,他為多位歌手擔任專輯製作人,為多部電影配樂,做巡演,以鯨魚馬戲團名義獨立發行專輯,並在音樂節上演出。近幾個月無法演出,他翻出去年12月在文雀匯後搖音樂節上的演出視頻,分享給網友。每年4月至5月,本是北上廣獨立音樂人的黃金期。
  • 高燈自由薪榮登品玩年度科技創新榜單 人企互聯賦能商業創新
    高燈自由薪憑藉其出色的全鏈條數位化人企商業互聯服務,榮登本屆大會2020科技創新榜單,並榮獲「年度企業用工引領者」稱號。高燈自由薪自推出以來發展迅猛,截至2020年9月,高燈自由薪已服務超過4000家企業,擁有近70萬自由職業者。成立一年多的時間裡能夠取得如此優異的發展成績,與高燈自由薪出色的產品體驗不無關係。
  • 高燈自由薪榮獲社交營銷新勢力年度「最佳服務機構獎」
    高燈自由薪於2019年4月正式上線,服務平臺經濟和自由職業者兩端,致力於實現人企商業互聯價值最大化。高燈自由薪高速發展的背後,是數字經濟時代下,靈活用工模式普及所帶來的人企商業關係的變革。從「短視頻營銷」到「直播賣貨」,靈活用工模式帶動了自由職業者就業規模的增長,以及各類平臺經濟、共享經濟的蓬勃發展,但同時也帶來了人企商業協作過程中效率管控的新難題。以直播平臺和MCN機構為例,網絡主播遍布全國各地,地域分散,數量眾多,個人信息收集和鑑證難,服務過程難以標準化、精細化、可視化,給企業的運營和管理帶來了新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