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塞西
通過艱苦卓絕的奮鬥,中國才成就了如今的國際地位。如今的中國綜合實力強勁,發展勢頭迅猛,中國一直秉持著和平與發展的原則,謀求與其他國家一同走向富強。
一向以霸權形象示人的美國對於中國的迅速強大十分眼紅,為了限制中國的發展,美國企圖通過組建「反華」包圍圈的方式,鼓動其他國家共同對中國進行抵制。在川普的慫恿下,澳大利亞屢次對華進行挑釁,挑戰中國底線。
澳大利亞高官大放厥詞,再次拿中國南海說事
近來,澳大利亞持續在對華挑釁的路上放飛自我。此前,澳方曾就新冠疫情以及南海問題向中國發難。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被美國蒙蔽了雙眼,帶領澳「反華」政客一同製造「中國威脅論」。
在澳大利亞的小動作下,中澳關係的發展受到了嚴重的阻礙,兩國的貿易往來也因此受到限制。11月,中方宣布對由澳大利亞進口的葡萄酒徵收反傾銷稅,但這絲毫並沒有打亂澳大利亞對中國「指手畫腳」的節奏。
根據《衛報》報導,12月8日,澳大利亞高官莫裡亞蒂在活動中表示,澳大利亞對中國在南海進行的「軍事化」進程感到不安。在他看來,澳大利亞不會在地區「軍事化」擔憂等問題上妥協。
澳大利亞實力薄弱,卻口氣狂妄
自從莫裡森上臺以來,中澳關係便持續緊張。為了維繫與美國的關係,澳大利亞首當其衝,扮演了「反華先鋒」的角色。今年7月,澳大利亞更是與美國、日本在中國南海進行了聯合軍演。
從澳方對中國的挑釁可以看出,澳大利亞並沒有認清時局。雖然是發達國家,但澳大利亞並沒有成熟的工業化體系,其經濟的發展主要依賴於出口。
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出口國,而澳大利亞對於中國來說只是眾多供應商中的一個,其可替代性極強。就在澳大利亞「口出狂言」後,歐洲各國紛紛將目光鎖定中國市場,試圖取代澳大利亞在中國的市場。
澳大利亞被人耍了,卻還自得其樂,實在可笑。任何一個有眼力見的政府都該知道,如果沒有實力,就該學會閉嘴,澳方的當務之急是學會低調。
(免責聲明:本文由這有看點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部分消息參考:中宏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