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萱
初見《看我巾幗戰「疫」七十二變》這本漫畫書的時候,只是覺得這是用漫畫形式描摹庚子年國人集體記憶的一本書:得益於漫畫形式的靈活、人物造型的「萌」,相較災難文學深沉的文字而言,本書中一幀幀高度凝練的單幅漫畫更容易抓住讀者第一眼的注意力。但隨著我一頁頁認認真真讀開去,卻突然發現,這本書豈止是單純的記錄和描摹,它根本就是一本充滿溫情祈願卻又自帶畫面節奏的「紙上紀錄片」,是沒有年齡界限或閱讀門檻的「主題繪本」……所以在決定寫這篇文章之前,我先把這本書交給我十歲的女兒和八歲的兒子,我想知道他們能從中讀到什麼?
然而令我驚訝的是,在一周後我們再次聊起這本漫畫書時,他們提到了「醫生很偉大」、「很多衝在一線的人都是女性」、「穿上防護服就不再是孩子了」、「方艙醫院的廣場舞那段從視頻裡見過」、「每個省份的人都在幫助湖北」……直到「中國真好」的感嘆。
我是帶著溼了眼眶的感動,在那個周末的午後,再次拿起這本書,擁住我的孩子們,一起,又看了一遍這本書裡的圖與字。閱讀的過程中,他們爭搶著要給我分享他們最喜歡的那幅圖或那行字,給我講自己想到了什麼。我默默聽著,心裡在想:你看,他們提到的,不恰恰就是那段戰疫時光裡,我們想教給孩子們的事嗎?
我們重溫了本書開篇三位女性院士的漫畫肖像和註解文字,從李蘭娟、陳薇、喬傑開始,用她們在武漢的戰役經歷告訴孩子們:面對突然而來的災難,科學是人類最大的底氣。不信謠不傳謠是緩解焦慮的法寶,也是我們眾志成城的力量源頭。
而再往後,一幅幅白衣天使的圖畫勾勒出武漢戰疫的生動瞬間,那些我們曾經從新聞裡看得淚流滿面的故事,那些醫生臉上的壓痕、那些「寧可一去不返」的決絕、那些捂在防護服裡汗如雨下的堅持,告訴孩子們:這個世界上並沒有神仙,而所謂「上帝」在人間唯一的手,叫「醫生」。
以及,奮戰在各行各業各崗位上的女性們,他們可能是戴著重重口罩卻堅持營業的超市收銀員、加班加點趕製防護品的生產一線工人、雷神山火神山的建設者、每一道路口頂風冒雪的警察阿姨、保證物資運輸的快遞員……一幀幀漫畫如此生動地告訴孩子們:任何時候,中國女性,都未曾從歷史中走開。
還有,在「戰疫物語」這個小章節,漫畫家畫下一個個在疫情期間已鐫刻為我們記憶符號的小物,比如女醫生剪掉的頭髮、擋住美麗面容的口罩,還有因為口罩上場而被遺忘了的口紅。所以,孩子,你知道什麼是「美」嗎:真正的「美」,不是華彩妝容,而是大愛裡的仁心。
除了這些,還有很多想告訴你、你們。
比如:漫畫裡記錄的認真洗手、認真測體溫的瞬間,是說勇敢和慎重並不矛盾,我們保護好自己就是在截斷傳播病菌的通道;面對災難,我們有失去親人的淚水,但同樣要有堅定向前的勇氣;每個志願者都是平凡又偉大的人,等你們長大了也要做這樣有意義的事;與人云亦云相比,成長的重要標誌是有了審慎客觀的獨立觀點,是腳踏堅實土地,知道自己根在何處,從而對養育自己的這個國度,愛並忠誠!
是的,這是一本會越讀越動容的書。因為它是用最真實、生活化的場景,用並未走形卻可拉近讀者距離的人物造型,以及高度凝練的特徵放大與主人公心聲概括,完成了一場圖文並茂的視覺傳達。
《看我巾幗戰「疫」七十二變》,這個書名是有三層關鍵詞的:女性主體,抗疫主題,七十二變如齊天大聖一樣的多元身份敘事主線。它們疊加在一起,是姐姐妹妹,是阿姨婆婆,也是祖國媽媽——是用「剛柔並濟」的故事,講述大時代裡中國女性的堅韌不拔、勇毅無懼!
所以,如果可以,和孩子一起讀讀這本書吧。
因為,就在邊讀邊感慨的瞬間,我們或已熱淚盈眶。
作者介紹
葉萱,大學教師,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已出版長篇小說《紙婚》及親子隨筆集《願你被這世界溫柔相待》、《和孩子一起玩,是最好的陪伴》等十餘部作品,獲「冰心兒童圖書獎」等獎項。山東省婦聯「書香飄萬家家庭共成長」親子閱讀推廣大使,國家二級婚姻家庭諮詢師,山東省首家作家書店「想書坊」品牌創始人。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