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臂維納斯推為藝術典範,殘缺美是真的美,還是被迫接受不完美?

2020-12-15 卡季奇文史

酷愛藝術的小白:人們常提到「殘缺美」,是真的認為殘缺的很美嗎?還是因為「酸葡萄」心理,因為做不到至善至美,於是就說殘缺的也很美,沒必要追求完美無瑕,被迫接受殘缺美?

古希臘雕塑維納斯沒有雙臂,但容貌端莊秀麗,肌膚豐腴, 半裸的身體構成了十分和諧優美的螺旋型上升體態;那高貴的表情和端莊的身姿儀態萬千典雅至極,無論從任何角度欣賞都能誘發出人們的美好想像。

她的雙臂雖然已經殘斷,但仍然給人以渾然完美之感,整尊雕像統一而獨特集真、善、美於一身,突出了美的焦點與核心突出了「美神」的特點。殘缺的美勝過了完整之美,這種美充滿了無限的詩意是古典主義的理想美,在她面前一切人體藝術作品幾乎都顯得黯然失色。只有「殘缺」才能演繹出這人類藝術不朽的巔峰之作。

「殘缺」的藝術

「殘缺」是表達視覺藝術境界的語言,瑞士藝術家烏爾夫林提出過「入畫」與「不入畫」的概念。比如有裂縫的地板、斑駁的牆壁和缺損的水壺才是入畫的,那些不完美的地方才是生命之光。

19世紀法國雕塑藝術家羅丹最早有意識地把 「醜」運用到造型藝術中,並明確提出「醜陋美」、「殘缺美」、「矛盾美」等理論概念,打破了自古希臘以來流行的「美在和諧整一」、「醜在殘缺畸形」說的單一美學研究模式。

現在,「殘缺美」作為一種新的審美範疇,無論在審美研究還是在審美創造、審美欣賞中,越來越為人們所接受。殘缺美審美活動的出現,是一種屬人的活動,也就是說,它是審美對象與人的主觀心理融為一體的意識活動。殘缺的對象能夠引起我們複雜的心理活動,並最終使人愉快高興,這就是殘缺美的獨特之處。

對於審美者來說,殘缺的對象雖然不完整,但人在感知外界事物方面有種特殊的功能。那就是根據已有的表象,充分調動發揮所有感官作用,將對象還原完整,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統覺」功能。中國的山水畫中,常可以見到大片的「留白」,它是空白與景物虛實相生的一個有機整體,是藝術創作者在創作之先預留的,是藝術欣賞者需要的。

人的審美感知

就審美感知的選擇性而言,一方面,人最易選擇能表現事物本質屬性的知覺,而抑制對次要屬性的知覺。比如我們常看見各種體育運動圖標,幾根線條,極其簡練抽象,它們完全捨棄了人的細節刻畫,只用最精煉的筆觸表現了事物的本質,在簡化中達到更好地把握事物本質的目的,令人一目了然,過目不忘。因為簡化掉也就是殘缺的部分往往是事物中非本質的部分,簡化能讓事 物本質部分抽象突現出來。

審美感知總是和審美情感相伴隨,情感活動還作為一種瀰漫性因素伴隨審美活動的全過程。欣賞殘缺事物,實際上是審美主體的需要、審美主體的內在召喚在某些殘缺的對象上得到了應答。所以當林黛玉看見飄揚無根的柳絮時,會詠出 「漂泊亦如人命薄」的傷感詩句;羈旅他鄉的遊子看見一彎殘月時,會生出無限思念的情感

殘缺是常態,殘缺之美引發審美想像

大千世界中,殘缺是常態,圓滿反而只是瞬間。其實世上沒有完美的人,「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殘缺是一種普遍存在。同樣的事物,在不同的人眼中,給人的審美取向也是不同的。秋天的楓葉在杜牧的眼裡,就是「霜葉紅於二月花」;但在崔鶯鶯的眼裡,它就是離人的淚水染紅的。

審美想像是審美主體將眾多相關記憶表象加以組合和創造審美意象的心理過程;是客觀制約性與主觀能動性、隨機性與目的性、確定性與不確定性的統一;是具有再造性、創造性的形象思維活動;能使人進入審美活動的殘缺對象,其最大特點就是能激起主體的無限想像。殘缺的地方能引發人們積極創造。殘缺美的審美活動實際上是從局部走向整體、 從殘缺走向圓滿、從單一走向豐富的過程。

殘缺的對象之所以能夠引起人的諸多心理活動、使人產生美感,是因為人類社會和宇宙萬物瞬息萬變,圓滿是瞬間,殘缺是常態。 人類總在不斷地追求完美,永遠不滿足於現狀,人生的過程就是與殘缺相伴、修殘補缺的過程。經歷過殘缺,人生才會有樂趣,才會更圓滿。所以殘缺美現象體現的是世界的本質與終極,表徵的是人類詩性生存的智慧。

當然,「殘缺美」不能無限擴大,並不是任何殘缺的藝術都是美的。舉個很簡單的例子,中國畫與油畫的人物,就不能像石膏胸像那樣可以剪切掉人物的手臂,所以把「殘缺美」的概念從視覺藝術中牽強附會地扯到現實生活中的各個領域,也是不科學的。

所以我們不能把「殘缺美」概念泛化,將「殘缺」與「殘缺美」或 「殘缺藝術美」的混淆,使得「殘缺美」的概念邊界日益模糊,甚至走向了反面。但是我們也要承認,在某些藝術領域,殘缺也是一種美。

相關焦點

  • 斷臂維納斯|藝術是美在缺失中的圓滿
    斷臂的維納斯是一尊大理石圓雕像,她是根據希臘神話中代表愛與美的女神維納斯製作而成,也稱米洛的維納斯。它由兩塊大理石組成高度204釐米、基座7.2釐米、身寬63釐米、腰圍97釐米。從這組數據可以看出斷臂維納斯的整體比例非常符合黃金分割律,即頭與身的比例為1:8而8為3加5之和就可分割為1: 3:5 。黃金分割律的設計符合人們對女性體型追求的審美標準,可以說斷臂的維納斯是希臘人眼中「美」的典範。
  • 殘缺美才是真的美
    前幾天有提到其中之一~那就是油畫《蒙娜麗莎的微笑》、斷臂維納斯雕像和勝利女神石雕。今天給大家分享斷臂維納斯,又叫《米羅的維納斯》(Venus of Milo)。一百多年來,她一直是世界上最負盛名的雕像。她的藝術魅力為世人稱讚:端莊的身材,豐豔的肌膚,典雅的面龐,娟美的笑容,微微扭轉的站姿。整個形象給人以矜持而智慧的親切感,雕刻家確實創造了一個人化了的神。
  • 斷臂維納斯,美是美,還藏著法國人的心機
    它收藏於法國羅浮宮,幾乎每一位到訪的參觀者,都會到維納斯面前駐足片刻,也許因為它的美,也許僅僅因為它有名,而這,也和羅浮宮的宣傳策略息息相關。這次,咱們還是拋開單純介紹雕像之美的套路,來談這件雕塑背後,10件你可能不知道的事實。本文所有相關圖片,作者均拍攝於羅浮宮。
  • 愛與美的化身--維納斯斷臂的背後又藏著……
    希臘美神-- 阿佛洛狄忒較為人熟悉的是她在羅馬帝國時的別名"維納斯"。女神安詳的面容又露出一絲的嫵媚,她是那樣的寧靜而純潔,完全而完美的展現了人體的藝術美;那富有詩意的表情含蓄中有著耐人尋味的美感。斷臂之「痛」絲毫無損於她的美與詩意,反而讓人們多了一些猜測與探索,哪麼在她斷臂的背後又藏著怎樣的故事呢!
  • 維納斯斷臂美在哪裡? 帶你走進維納斯斷臂之謎
    維納斯斷臂美在哪裡? 帶你走進維納斯斷臂之謎時間:2016-07-24 15:27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維納斯斷臂美在哪裡? 帶你走進維納斯斷臂之謎 維納斯斷臂之謎,這個問題困惑了人類一百多年。維納斯這個絕美的雕塑,即便是失去了雙臂,她的美麗仍然驚豔著全世界。
  • 《書法問集》633、書法藝術要表現殘缺美嗎?
    什麼是殘缺美?誰的書法有殘缺美?真正的藝術家,或者說追求完美的人,都會儘量的追求完美,而不是刻意製造一個不完美的東西。比較知名的符合殘缺美的,有兩件雕塑。1、俗稱斷臂的維納斯《米洛斯的維納斯》又稱《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阿歷山德羅斯 ,2.04米 ,法國羅浮宮博物館。
  • 極簡西方藝術史:從斷臂維納斯看懂雕塑美
    古希臘雕塑,幾乎就是人類雕刻史上最巔峰的代名詞,而在這個巔峰之上,站著一個女人,被稱為最美的女神,叫做米諾斯的維納斯。因為沒了手臂,也被世人稱之為斷臂維納斯。作為羅浮宮的三大鎮館之寶之一,這尊斷臂維納斯,被稱之為是完美的象徵。
  • 女神維納斯和她的斷臂
    當我們習慣了殘缺。用想像彌補一切的時候,殘缺已經完美。我們從小看到的維納斯,都是斷臂的。豐潤完美的身材,姣好沉靜的面容。薄衫輕垂在腿上,有神和美的無暇光輝。我們曾經想像,這個斷臂的維納斯,她的一雙手究竟,該是怎樣的呢?兩個360度的空白。窮極了一切詩人和藝術家的想像。
  • 為什麼殘缺的藝術品更有價值?真的只是因為「殘缺美」麼?
    生活中,我們渴望一切完美無缺的東西,而殘缺形態則會讓我們夾雜著複雜的情感,想修復之意一直長存於心。但有些和藝術掛鈎的東西,卻因殘缺而顯得尤為珍貴,因為渴望完美而不得,只能想像殘缺復原後的樣子,才讓它們在不完整的形態下成了真正的「完美」。
  • 五年級作文:斷臂的維納斯更美
    斷臂的維納斯令我們心醉,那種因殘缺而更顯美麗的魅力震撼人心!——題記任何一個人面對維納斯,首先看到的就是她殘缺的雙臂。面對這殘缺的雙臂,人們有的扼腕;有的嘆息;有的流淚。在生活中,在我們身邊的殘疾人不就像斷臂的「維納斯」嗎?雖然命運不幸,但他們因為沒有放棄,沒有氣餒而使自己的人生呈現出異樣的美!前不久,我去新華書店時看見門口有一位大叔,他穿一件深紅色的唐裝,帶一張小凳子,面前鋪一塊紅布,陳列著他的書法作品,一旁的他正在揮毫潑墨。
  • 古玩收藏:玩古董要學會欣賞殘缺的美,拍賣市場裡的「維納斯」!
    #拍賣#『沒有皺紋的祖母是可怕的』,一種事物過於完美,就給人不真實,就脫離了大眾的實際,與人們意念中的感覺不切合。而殘缺美是一種幻想美,一種彌補美,一種在心靈裡重塑的藝術。今天晶哥帶大家一起盤點下拍賣市場裡的「斷臂維納斯」,看這些殘缺的美有多貴!
  • 斷臂之美——維納斯雕塑欣賞
    人們通常說法國巴黎羅浮宮有三件鎮館之寶,它們是斷臂維納斯、蒙娜麗莎和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對斷臂維納斯雕塑的美術界命名一是「米洛的維納斯(Venus de Milo),「維納斯」是羅馬人對這位愛與美女神的稱呼,希臘人則將這位神稱作「阿佛洛狄忒」,所以,斷臂維納斯雕塑的另一個名稱是「米洛的阿佛洛狄忒」。
  • 斷臂的維納斯,雕塑界的稀世珍品
    可是,他望著維納斯雕像上殘缺的雙臂還感到有些美中不足。於是,他立刻吩咐大臣道,「快召集全國的工匠,重新給她接上斷臂!」雕塑家和工匠紛紛趕來,千方百計想為雕像添上雙臂。他們有的做成了一手下垂,另一隻手舉著鮮花;有的做成左手託著蘋果,右手拽起衣衫;也有的做成左手握一面鏡子、右手正在梳頭等等各種姿態和動作。
  • 「完美女神」維納斯為什麼是平胸?
    每個時代,人們認為的美是不一樣的。無論是豐乳肥臀、妖嬈嫵媚,還是肌肉緊緻、健壯強大,要我說,都很美。01 維納斯:女神還是女漢子?從古希臘至今,人類始終沒有放棄對美的追求,但衡量藝術的好壞標準似乎又一直在改變。
  • 2020年高考作文經典素材:《米洛斯的維納斯》(清岡卓行)
    以上這些,都說明了這樣一個美學命題:缺憾也是一種美。  ◆斷臂的維納斯不過美在「她」首先是「維納斯」。因為「維納斯」這個名字首先就是美的概念了。其次因為「她」是兩千多年前的「維納斯」。兩千多年以前的雕塑工匠,能將女人肌體創造成那麼一種藝術的品格,確係不俗了。而最主要的,「她」美在「她」的斷臂。美在她是一個亙古之迷都是有魅力的,一個亙古之迷才尤使斷臂的維納斯美名傳世。
  • 斷臂維納斯
    如今博物館收藏目錄上記載的藝術品數量已達400,000件,分為許多的門類品種,從古代埃及、希臘、埃特魯裡亞、羅馬的藝術品,到東方各國的藝術品;有從中世紀到現代的雕塑作品;還有數量驚人的王室珍玩以及繪畫精品等等。迄今為止,羅浮宮已成為世界著名的藝術殿堂。
  • 真正的斷臂維納斯,一點都不美
    結合前一篇論文的結果,我們可以發現,不論是你看到的是藝術美、音樂美、風景美、還是數學美,大腦中總是同一個區域在發生反應,這是腦神經學對美學的研究結果。相信在我講沒缺陷、不常見時,很多人腦海中都想到了斷臂維納斯。它在傳統美學理論中稱為缺陷美或者殘缺美,那麼既然是殘缺美,不就說明缺陷能夠帶來美嗎?這不就明顯不符合我的理論了嗎?實際上,它是個雕塑作品,雕塑沒有實用功能,所以它的斷臂不是缺陷,我從來沒有見過一個女孩子為了追求更美而去斷臂。我曾經與一個藝術家溝通這個問題,他堅持認為缺陷能帶來美。
  • 渴望維納斯的美 斷臂天使雷慶瑤打動雕塑家
    在此前的三天裡,雕塑家們已經與許多有故事、有內涵的報名者不斷「相遇」,昨天的報名現場更是驚喜地迎來了「斷臂天使」雷慶瑤。她用右腳在報名表上嫻熟地寫下一行行漂亮的鋼筆字,折服了所有的旁觀者,負責面試的兩位雕塑家更是對雷慶瑤讚賞有加,甚至有意邀請她一同參與雕塑創作!
  • 「斷臂女神」維納斯斷臂之謎?
    雕像「斷臂女神」維納斯是1820年在希臘米洛斯島上發現的。這尊雕像被公認為眾多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 雕像的軀體有螺旋上升的趨向, 略微傾斜,各部分的起伏變化讓人生出無限遐想,下肢用衣裙遮住,呈現一種含蓄之美。
  • 斷臂維納斯與數學文化之美
    2019年高考數學考試結束後,高考數學登上了當時的微博熱搜榜,從維納斯的身高到試題位置的變化,有網友調侃換湯不換藥的高考這次換了個碗。這也充分體現了高考的改革趨勢。——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2019年高考理科數學全國卷Ⅰ第4題以著名的雕塑「斷臂維納斯」為例,探討人體黃金分割之美,發揮了數學高考試題在結合學科知識,展現數學之美方面立德樹人的功能;既考查學生類比歸納與合情推理的能力,又滲透了邏輯和數學運算的核心素養。維納斯是羅馬神話中的愛與美女神,也是象徵豐饒多產的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