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日本「明治時期」,感受不一樣的日本風情

2021-01-16 一曉時




 


公元724年(其實生卒年月不詳)的這一天,被譽為 「歌聖」的柿本人麻呂去世。

《萬葉集》是日本現存最古老的和歌集,全集20卷,共收有和歌約4500首,另外還有一些漢詩。其中百餘首由柿本人麻呂所作,他寫的長歌氣勢雄偉莊重,短歌也體現出他是一位高度成熟的抒情詩人。



柿本從早年起就作為持統天皇與文武天皇的宮廷歌人,晚年任石見國(今島根縣)官吏,後死於該處。直到今日,在島根縣高津町還保存有祭祀柿本的「柿本神社」,其他地方也有祭祀他的「柿本神社」或稱「人丸神社」。

  



1965年(昭和四十年)的這一天,座落在愛知縣犬山市的明治村開始接待遊人。



明治村集中了明治時期的多類建築,是一座建築博物館。從教堂,校舍、警察所,銀行,郵局,醫院,監獄,以至名人住宅、交通車輛等,生動地介紹了明治時代的建築風格與文化。其佔地面積有50萬平方米。








尊敬的《全新日本每日談》讀者:

首先向諸位表示感謝!感謝大家在抗擊冠狀肺炎病毒期間,仍堅持關心閱覽本欄目。

希望大家在此期間多加保重!共同為戰勝病魔,奪取全勝,繼續奮進!

《全新日本每日談》期待廣大讀者的關愛!


相關焦點

  • 漫步於日本醬油的發源地「湯淺」,感受充滿風情的日本城鎮
    這個城鎮是以醬油發源地聞名,可以感受到江戸~明治時代風情的綿延建築物,漫步在富有風情的城鎮,徜佯在歷史思緒中。湯淺町位於紀伊半島西部,是約20平方公裡大小的城鎮。位於海口裡的這個城鎮,因為海運方便,所以自古就因作為物流中心地而繁榮。除此以外,1800年代初期竟有92間醬油店在營業,是以釀製醬油的城鎮而聞名。
  • 日本明治時期女性茶道教育為什麼興起?
    」茶之一道,於我國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對於周邊諸國亦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其中尤以日本最得精髓。不過飲茶者素來以男子居多,然而日本明治時期女性茶道教育為什麼興起?一、日本茶道談及日本文化,不覺間湧上腦海的約莫便是關於武士道、茶道、花道以及日本動漫等等。
  • 明治時期的日本,國民生活看上是慢節奏的,海濱浴場分男女區域
    2:明治時期的日本普通人生活情景 3:明治時期的日本普通人生活情景
  • 明治時期,日本國內的雜誌,為何都是報社發行的?
    那時的文學一詞同現在文學一詞的含義是不一樣的,當時,所謂文學,是高級思想感情的總稱。二、政論雜誌方面政論雜誌一類雜誌的目的是鼓吹當時剛抬頭的民權思想,進行政治批判。冠以新聞題號的《評論新聞》,是一本有代表性的政論雜誌。該雜誌創刊於明治八年三月,創始人為鹿兒島人海老原穆、橫瀨文彥,小松原英太郎等也加入該雜誌社工作。
  • 日本明治時期《梅嶺百鳥畫譜》
    幸野梅嶺是日本明治時期著名的畫家和教育家。他為日本京都畫派奠定了基礎。本書收錄了梅嶺三套畫冊:《梅嶺百鳥畫譜》(清末楊守敬題序)、《梅嶺畫譜》和《梅嶺畫鑑》。其中《梅嶺百鳥畫譜》流傳於我國清代,以楊守敬的作品為序。
  • 明治維新時期日本舊照,武士林立、小個不高,藝妓美不美你說了算
    【日本明治維新】明治維新是日本19世紀後期為了擺脫被殖民的命運所發動的一場聲勢浩大的改革變法,這場變法徹底改變了日本的道路,使其率先成為了躋身於世界列強之列的亞洲國家。這些舊照就拍自於明治維新時期的日本,均為後期上色,圖中為日本當時的藝妓。
  • 不出國門也能感受異域風情,快來金石灘日本物產節!
    本活動旨在促進中日文化交流,展示和銷售產自日本的暢銷商品,拉近中日城市間各層次商業合作,宣傳和推介大連市重點文旅項目金石灘京都風情街,進一步凸顯金普新區作為中日(大連)地方發展合作示範區「核心區」作用。
  • 首次揭示了明治時期日本人的海濱浴場在男女之間的差異?
    第一次,明治時期男女有別的海濱浴場和日本人的海濱浴場是如何變化的?阿諾德·根特(ArnoldGenthe,1869-1942)生於德國一個學者家庭。他來到美國,在家教工作了兩年,從事古典語言學研究。時光可以追溯到根特去了日本在那裡呆了六個月,他用相機記錄了明治時期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他死後,國會圖書館從他的工作室獲得了大約20000張從未出版過的照片,現在你可以看到其中一些了!這些照片反映了日本人的生活。此時的圖像充滿了現代氣息海灘長崎,這不是現代的記錄。接下來,欣賞一組根特同期日本女性的照片。
  • 《浪客劍心》: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激烈爭鋒
    而劍心這一熒幕形象的原型是幕末素有「千人斬」之稱的河上彥齋,他做殺人狂魔的這段時期正處於維新變法最黑暗的時候——幕末時代。 日本藩制難得可貴的是,雖然政治、軍事力量相對分散,也正因為如此才能更容易擺脫幕府的控制,而且最終長州、薩摩等藩能夠達成一致目標,使這股分散的力量最後集中起來,給敵人致命的一擊。 二. 明治維新中的激烈爭鋒 1.
  • 日本明治時期文壇宗師:保衛國家權益,唯一的審判機關「打」!
    所謂的日本明治時期的愛國情懷:尊皇愛國沒錯,讀過這本小說的人應該有這個印象,那個時候,日本的許多國民都有高尚的愛國情懷,這種高尚比較極端,殊不知是以其他國家利益為代價換取的!但這篇小說也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只有國家利益才高於一切,在任何時代都不為過。
  • 從日本古代到明治時期建軍後,日本陸軍的後勤制度都有哪些變化?
    如果戰爭模式是這麼一回事的話,那麼你也就別指望大名會給整個軍隊準備口糧了,畢竟在某個意義上只是個聯軍,大名當然不可能都管了。總的來說,那時候的日本在後勤制度上十分原始,放到世界上也屬於是落後的存在了。 明治時期初創的後勤制度 在日本近代的明治時期,這種原始的供給制度,隨著明治維新出現了變化。在1871年,日本設置了陸軍部和海軍部後,日本開始摸索進行後勤供給制度的規範化。
  • 明治神宮,日本新年參拜第一位,現在展出的新鮮的供奉蔬菜是亮點
    走進明治神宮的鳥居之後是遮蔭避日的古木參天,在溫暖的秋日依然感覺到一絲清涼,炎熱的夏季這裡是清涼的避暑好地方。秋天這裡因為沒有楓樹而少見紅葉,偶爾也會有一,兩枝紅葉凸顯眼前,給肅穆的林中添一抹亮色。參道的兩側是裝飾的酒桶,右側是日本酒,左側是法國贈送的紅酒酒桶,和式和洋式風格並存,也寓意明治神宮供奉的明治天皇的改革成績。日本在明治維新以前天皇是傀儡,受制於幕府和將軍,明治天皇經過改革確立了天皇的統治地位,並進行大規模改革,把日本由一個落後的封建國家變成一個強國躋身世界強國之列。
  • 明治時代遺留下來的異人館,使北野異人館街充滿了異域風情!
    北野至今仍留存著明治時代遺留下來的異人館(外國人居住的西洋風格建築)。隨著1968年神戶港口的開放,異人館逐漸增多,使北野異人館街充滿了異域風情。神戶北野異人館街~從日本三宮穿過北野坂,10~15分鐘就可以到異人館街。如從新神戶站起步,北野遊步道是最佳的路線。  「北野異人館」,神戶因明治開埠時期是外國人聚居地,故遺留了大量19世紀西方風格的建築群,極具特色,統稱為「異人館」。
  • 古代武士自帶口糧,明治時期的統一供給,淺談日本陸軍的後勤制度
    總的來說,那時候的日本在後勤制度上十分原始,放到世界上也屬於是落後的存在了。明治時期初創的後勤制度在日本近代的明治時期,這種原始的供給制度,隨著明治維新出現了變化。在1871年,日本設置了陸軍部和海軍部後,日本開始摸索進行後勤供給制度的規範化。
  • 日本明治三年廢刀令
    廢刀令明治三年日本((1870)首先禁止了平民帶刀,明治九年(1876)又頒布了佩刀禁止令,所有除軍人、警察、穿大禮服者之外的人都禁止佩刀。而軍隊、警察一律按照西洋制式,配發少量西洋式軍刀。這些配刀有的是從歐美國家直接購買,有的是訂製,也有的是由日本新開辦的近代化兵工廠生產。
  • 有毒的日本明治巧克力!無不讓你欲罷不能!
    日本明治制果出品的巧克力十分受到小資一族的追捧,據說市面上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十個人中有九個人喜歡巧克力,那個不喜歡的一定在撒謊。」除此之外,小牛的出產時期也會有所影響,因此只有檢驗過是由指定地區的牛奶所製成的乳製品後,明治才會用於生產。而明治巧克力生產所用的可可豆則採用合作的農園所生產的專用可可豆。
  • 老照片 1870年代日本 正是日本明治時代
    一組十九世紀七十年代日本的老照片,那時候正是日本明治時代。明治天皇上臺以後,通過明治維新使日本迅速崛起,脫亞入歐,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國力日趨強盛,成為亞洲唯一能保持民族獨立的國家。    身穿傳統禮服的日本婦女。
  • 不一樣的大阪?在難波人氣景點「法善寺橫丁」感受日本的風情萬種
    大阪難波內觀光景點之一的法善寺橫丁,位在人潮滿滿的道頓堀附近,不過街道氣氛卻與道頓堀不太相同,紅色燈籠、石板小徑、以「水掛不動明王」聞名的寺院—法善寺等,充滿濃濃的日本風情。這裡集合了許多銷魂的大阪美食,尤其遇到午餐或晚餐時段,更是熱鬧得不得了,這次金時實際走一趟法善寺橫丁並參拜法善寺,還有豐富的美食情報不藏私要介紹給大家!
  • 日本明治時代的政黨、元老與軍部三方博弈
    一  按照日本思想家宮崎滔天的看法,在大正年間(1918—1932)政黨內閣出現前,日本實行的是官僚(元老)政治,它兼具軍閥與政客的特徵。明治維新後,元老們認識到西方之所以強大是和先進的政治體制分不開的,但在關於學習西方政治體制上,明治元老沒有以先進的英國政體為學習目標,而是考慮到日本的獨特情況,以德國的政治體制為版本進行複製,建立了兼具保守與進步的明治憲法體制。
  • 明治政府所推行的資產階級改革,在日本歷史上稱明治維新
    明治政府實際上是地主資產階級的聯合政權。明治政府成立以後採取了一系列有利於發展資本主義的政策和措施,從而為發展資本主義開闢了道路。1868年3月,明治天皇宣布了新政府的施政綱領《五條誓文》,4月,又頒布了關於國家制度、機構的法令《政體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