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幾年前的一個深夜,寧波的一家網吧被一個陌生電話敲詐2000元錢,條件是如不兌現將對網吧進行攻擊,網吧老闆對此沒有理會。沒過多久,這家網吧,就再也上不了網,網吧的玩家開始大鬧,事後民警調查發現,這家網吧遭到遍布全國的數千臺電腦攻擊。
這種攻擊方式被稱為denial of service ,簡稱dos 攻擊,翻譯成中文的意思是拒絕服務。
它是使用超出被攻擊目標處理能力的大量數據包,消耗系統的可用資源、帶寬資源,最後致使網絡服務癱瘓的一種攻擊手段,作為攻擊者,首先需要通過常規的黑客手段侵入並控制某個網站。
然後在伺服器安裝並啟動一個可由攻擊者發出的特殊指令來控制進程,當攻擊者把攻擊對象的IP位址作為指令下達給進程的時候,這些進程就開始對目標主機發起攻擊,這種方式可以集中大量的網絡伺服器帶寬,對某個特定目標實施攻擊,因而威力巨大,傾刻之間就可以使被攻擊目標帶寬資源耗盡到伺服器癱瘓。
民警破案後,在犯罪嫌疑人租住地的電腦上找到了犯罪線索,通過這種方式對他人電腦進行攻擊的人,有一個大家非常熟悉的名字,那就是黑客。
黑客這個詞來源於英文的hacker,黑客原本是一個褒義詞,它是指一群熱衷於技術,非常喜歡各種挑戰的,並且水平非常高超的這樣一種計算機的專家,他們為計算機以及網絡的發展起了非常積極的推動作用。
他們習慣於卻發現系統相關的一些漏洞,並為提供改善一些建議。他們通常推崇一些自由平等的以及共享的資源。
世界上公認的黑客教父是凱文·米特尼克,其主要成就是,他是第一個在美國聯邦調查局懸賞捉拿海報上露面的黑客。
15歲的米特尼克闖入了北美空中防衛指揮系統的計算機主機內,他和另外一些朋友翻遍了美國指向前蘇聯及其盟國的所有核彈頭的數據資料後,又悄無聲息地溜了出來,為此他被捕入獄。
即便是出獄後的若干年,他也仍然被禁止使用包括手機在內的任何通訊設備。
1997年凱文的傳說在大洋彼岸傳播的時候,大多數中國人對網際網路的概念還是渾然不知,只有部分家境殷實的年輕人開始嘗試撥號上網,這就是中國第一代黑客誕生的發端。
「如果到一個民族,他以自己的同胞受虐,去滿足自己一種靈魂的陰暗面,這種隱私面,那我覺得這個民族是非常糟糕的」
這是2002年的一個關於網絡和愛國教育的研討會上,一個叫萬濤的一段演講。
萬濤是那個年代很多中國年輕黑客的偶像,他的網名叫老鷹,在那個年代裡,一系列因捍衛國家利益而引起的網絡衝突中都有他的身影,他曾經將五星紅旗貼上白宮的網站,曾經迫使日本右翼反華站點關閉,曾經將臺獨分子的頭像貼上花花公子封面女郎的身體。
在2001年的中美黑客大戰中,萬濤的作用不言而喻,他與其他網友約定攻擊的目標一定要涇渭分明,對中國友好的一切網站絕不攻擊。
中國的第一代黑客幾乎都和萬濤的人出生於同一個年代,不論他們所謂的使命感的成分有多少,在萬濤他們那一代黑客的眼裡,真正意義上的黑客是絕對不會通過破壞去展示他的力量。
現在萬濤那一代黑客的鷹盟已經轉變為一個民間的公益性很強的團體,停止了一切信息對抗活動,介入到資助貧困學生等公益活動。
但是今天我們所能知曉的所謂黑客卻毫無底線,一些黑客站點通過搞一些教學培訓,唆使一些人使用黑的軟體來盜號、充值、攻擊他人,從而獲取某種權限。
2007年9月江西警方發現了一個特別的網站,名為「,這個網站與黑客緊密相關,並且超越了僅僅討論黑客技術的範疇,傳授黑客知識。
而這個黑客吧的創始人叫林曉林,警方通過大量的外圍調查,很快找到了黑客吧架設的網絡伺服器,他們希望通過伺服器定性來查找到犯罪嫌疑人的行蹤,可是網站除了留下一個5個數的q q 號碼外,無任何聯繫線索。
但是在這個網站中,民警發現了數十萬個木馬病毒文件和黑客軟體。
2007年9月13日,抓捕小組在杭州將正在為黑客吧工作的工作人員以及林某抓獲,這是後來的話。
這是我國第一個打擊利用網絡傳授犯罪方法的案例,事實上,傳授犯罪方法只是黑客產業鏈中的一個環節。
2009年2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第七稿審議通過,這一修正案明確規定,對於侵入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以及為他人實施侵入、非法控制計算機系統提供程序工具的行為,將被追究刑事責任,也就是說,你只要控制了別人的電腦系統,不等你去敲詐勒索就是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