娥五號再入大氣層的太空打水漂有多難?30多倍音速下返航

2021-01-20 新華網客戶端

「打水漂」是一種古老而有意思的遊戲,嫦娥五號返回器就是採用這種類似「打水漂」的形式返回地球的,嫦娥五號的返回是我國打出的第二個「太空水漂」,第一個是在嫦娥五號飛行試驗器上實現的,那次任務是為此次任務做的技術探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五院502所是嫦娥五號「太空水漂」技能的「製造」者。那麼它是如何實現的呢?

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五院502所獲悉,此前中國發射了20餘顆返回式衛星,回收了11艘神舟系列飛船和新一代載人飛船,嫦娥五號飛行試驗器更是近乎1:1地驗證了我國月地之間的「打水漂」式太空返回技術,也甚為航天人和國人所自豪。其實,相較於地球軌道,如神舟飛船約第一宇宙速度的返回,從月球到地球的返回最大的區別就是速度,嫦娥五號是攜帶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即約30多倍音速的高速返回地球的,「打水漂」就是為了讓返回器在大氣層中的飛行和再次升高的過程中消耗足夠多的能量,從而把速度降下來。

據介紹,中國的這個「太空水漂」,術語叫「半彈道跳躍式返回」,即在返回器第一次進入大氣層一定「深度」並滑行一定距離後,調整返回器姿態,使其再次升高,隨著返回器的升高,其速度會進一步降底,在降到第一宇宙速度以下時返回器便不再滿足成為一顆地球衛星的基本條件而再次開始下落,然後以類似神舟飛船的返回過程返回地球,後面的過程就輕車熟路了。那麼,為什麼要採用這種「打水漂」的形式呢?「打水漂」是為了借大氣層的東風,利用大氣的阻力和大氣與返回器的摩擦消耗返回器的動能。據悉,從返回器第一次進入地球大氣層算起到落地,其要在風馳電掣和大起大伏的狀態下飛行六七千公裡。

當然,高科技加持的「太空水漂」與兒時在池塘邊玩兒的「打水漂」還是不同的,小時候玩兒的瓦片兒一旦甩出便不再可控,但中國的「太空水漂」全過程都是可控的,只不過這種控制是由返回器自己來完成,在六七千公裡的飛行過程中,在允許的偏差範圍內,嫦娥五號返回器可以自由地飛翔,那麼,返回器是如何實現過程中的「差之毫厘」而結果不會「謬以千裡」呢?這就要靠502所為嫦娥五號配配備的制導導航與控制(GNC)系統了。

N(Navigation),即導航,高精度導航設備可以在茫茫宇宙中實時獲取自身的位置、速度等信息; G(Guidance),即制導,返回器中的計算機會根據當前的位置和速度信息,結合落點位置進行制導處理,自動規劃出一條從返回器當前位置到開傘點的最佳飛行路徑;C(Control),即控制,通過向安裝在返回器外的發動機發送噴氣控制指令,調整返回器姿勢,使返回器沿著規劃出的軌跡飛行。G、N、C協同工作就可以使返回器「條條大路通落區」。

當然,講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為了實現「順利跳起,準確著陸」的目標,科研人員面對挑戰勇於承擔,在返回器GNC系統的研製過程中已完成了無以計數的模擬飛行試驗,並模擬了上百萬條飛行路線,可以肯定地說,返回器最終的飛行軌跡雖然不會和那百萬條中的任一條相同,但也肯定無出其右。

相關焦點

  • 娥五號再入大氣層的「太空打水漂有多難?30多倍音速下返航
    「打水漂」是一種古老而有意思的遊戲,嫦娥五號返回器就是採用這種類似「打水漂」的形式返回地球的,嫦娥五號的返回是我國打出的第二個「太空水漂」,第一個是在嫦娥五號飛行試驗器上實現的,那次任務是為此次任務做的技術探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五院502所是嫦娥五號「太空水漂」技能的「製造」者。那麼它是如何實現的呢?
  • 嫦娥五號再入大氣層的「太空打水漂」有多難?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劉揚【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劉揚】「打水漂」是一種古老而有意思的遊戲,嫦娥五號返回器就是採用這種類似「打水漂」的形式返回地球的,嫦娥五號的返回是我國打出的第二個「太空水漂」,第一個是在嫦娥五號飛行試驗器上實現的,那次任務是為此次任務做的技術探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五院502所是嫦娥五號
  • 嫦五回家路:太空打水漂歸來 15分鐘衝入躍出再扎進大氣層
    嫦五回家路:太空打水漂歸來 15分鐘衝入躍出再扎進大氣層時間:2020-12-17 10:5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嫦五回家路:太空打水漂歸來 15分鐘衝入躍出再扎進大氣層 今天凌晨,攜帶著月球樣本的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降落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地點,標誌著我國首次月面自動採樣返回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嫦娥五號返回地球用的黑科技,中國用在了高超音速飛彈,全球唯一
    中國嫦娥五號成功返回地球,中國也成為了全球第三個擁有登月返回技術的國家。嫦娥五號為什麼要打水漂很多網友有疑問,為什麼我們嫦娥五號返回器不直接降落地球,而是在進入大氣層後,通過飛行控制提升高度,在太空中滑行一段距離後再次進入大氣層,從而返回地球。
  • 中國又一個「太空水漂」是如何完成的?
    中新網12月17日電題:中國又一個「太空水漂」是如何完成的? 作者 郭超凱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以「太空打水漂」的形式返回地球,成功著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中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嫦娥五號太空「打水漂」回家,我們比美帝強在哪?領先至少10年
    而這次的嫦娥五號整個登月行動,就體現出了中國多項獨有的航天技術,其中最重要的,是嫦娥五號返回地球時採用的「太空打水漂」技術,這也正是目前美國還未完全掌握的一項尖端科技。當太空飛行器由太空「撞」向大氣層時,大氣層會產生一個「彈力」,學名「弓形激波」,將太空飛行器反彈出大氣層,由於這種現象很像人們在河邊玩的「打水漂」,所以也就俗稱為「太空打水漂」。
  • 不只嫦五有打水漂絕技,我國用在了高超音速飛彈,也可以凌波微步
    嫦娥五號計劃的圓滿成功讓我國再度成為了世界媒體的中心,大家都在分析這次我國在嫦娥五號的身上應用了哪些高新技術,其中關注度最高的就是探測器返回時使用的打水漂技術,該技術的門檻很高,而我國卻用實際行動表明,我們已經掌握了。
  • 嫦娥五號獨創的打水漂技術返回地球,月地轉移入射即將返航!
    在12月16號早上的9點15分這個關鍵的時刻,嫦娥五號終於迎來了月地軌道修正,根據目前狀況非常的順利。 12月12日,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經過了合體之後,經歷了6天的環月飛行,成功的第一次轉移入射,從近圓軌道成功變成了近月點。 這個目的就是為了使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進入月地轉移軌道,最後再一次經歷二次轉移入射,擺脫月球的引力,進入月地軌道返回地球。
  • 「嫦娥五號」返航時為什麼選擇晚上著陸?
    嫦娥五號為什麼選擇晚上著陸?應該不會有刻意追求。對於嫦娥五號來說,應當從北京時間12月12日9時54分開始月地轉移入射算起。相當於我們的火車發車時刻,進行回家倒計時。 為什麼選擇這個時間進行月地轉移,因為要等待最佳返程窗口。可能有多方面原因,地球軌道與繞月軌道不重合,需要調整等待合適的機會(上圖);發動機的推進能力,節省燃料達到最佳程度;宇宙環境中太陽活動強度狀況如何等。
  • 嫦娥五號返航速度高達第二宇宙速度
    打開APP 嫦娥五號返航速度高達第二宇宙速度 振亭 發表於 2020-12-16 17:13:52 嫦娥五號即將結束 「太空之旅」,那麼你知道嫦娥五號回家時速度有多快嗎?
  • 了解嫦娥五號,大氣層減速返回的原理,你會成為打水漂高手
    由於距離遙遠,太空中有沒有大氣層的阻力,所以返回器的速度會越來越快,如果不減速,進入大氣層與大氣劇烈摩擦相信大家都知道,是通過「打水漂」的方式,進入大氣層後彈出,再進入,那速度就慢下來很多。就像我們平時在水面玩「打水漂」遊戲一樣,石塊第二次入水的速度,會比第一次入水明顯速度減了很多。那究竟是什麼原理使返回器或者石塊分別從大氣層和水面彈出來的呢?
  • 嫦娥攬月|「打水漂」回家不易,解決兩隻「攔路虎」決定成敗
    相較於地球軌道,如神舟飛船約第一宇宙速度(註:每秒7.9公裡)的返回,從月球到地球的返回最大的區別就是速度,嫦娥五號是攜帶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註:每秒11.2公裡),即約30多倍音速的高速返回地球。可別小看了這每秒3公裡的差距。因為,就好像扔石頭,同樣一塊石頭,從一層樓扔下來的速度和從十幾層樓仍下來速度是不一樣的。
  • 嫦娥五號「打水漂」返回地球,驗證載人登月,阿波羅大多不敢玩
    萬眾矚目「打水漂」嫦娥五號在億萬人的矚目中返回地球,在落地之前,它會在大氣層打個「水漂」。許多人產生疑問,為什麼太空飛行器不直接降落到地面,而偏要在大氣層上面跳幾下,如果不是「多此一舉」,難道這背後有什麼深意嗎?
  • 嫦娥五號「挖土」歸來!揭秘:返回器為何用「打水漂」的形式回家
    僅僅46公斤的承力球冠能夠承載3噸的貯箱,具備30噸的極限承載能力,真正做到了「雞蛋殼上掛秤砣」。通過積極創新設計,軌道器內有「錚錚鐵骨」,外有「完美身材」,擎得起飛天夢想,穩得住每個動作,成就了嫦娥五號探月之旅。
  • 從太空穿過大氣層會燃燒,為什麼發射火箭從地面升空就沒事呢?
    看著火箭升空,那是我們中華民族科技的騰飛,迎接嫦娥五號歸來,讓世界見證中國航天的發展。近年來,科技進步的速度超乎了我們的想像,而中國科技進步的速度超乎了世界的想像!嫦娥五號凱旋歸來,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值得發自內心為之驕傲的事情。
  • 嫦娥五號完美收官!返回器太空打水漂,32馬赫高速再入,震驚全球
    2020年可以說是我們的超級航天年,今年不僅成功發射最大規模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現在嫦娥五號完美收官,其用到的先進技術震驚全球。當地時間11月24日4時30分,嫦娥五號由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在經過一系列艱難歷程後,12月17日凌晨1時59分,嫦娥五號月球採樣返回器成功著陸。
  • 月球沒有發射塔與火箭,阿波羅號與嫦娥五號如何返航?數據說話
    登月艙在月球上起飛的重量僅相當於「兩頭豬」,而燃料有2.4噸,因此很容易返航!嫦娥五號和阿波羅11號,登陸與返航的原理基本上一樣。不過,嫦娥五號難度係數更高,但我們不能否認,美國50年前就已經載人登陸了。
  • 為什麼嫦娥五號返回途中像「一個火球」?而升空的時候卻沒事
    另外,長徵五號火箭運送嫦娥五號探測器的時候並不會大幅度的加速,而加速過程是在太空進行的,因為太空中的空氣阻力特別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一般火箭、衛星如軌所需的速度都是在太空中加速完成的,因此嫦娥五號探測器在升空時並不會有「燃燒」的風險。
  • 史上「打水漂」的太空飛行器,阿波羅非首次,嫦五的精度堪稱世界一流
    「打水漂」出現後,情況大為改觀此後,蘇聯科學家經過大量研究,嘗試通過改變返回艙的氣動結構,來延長返回艙在大氣層中的滑行距離,解決速度過高的大難題。這就有了所謂的「半彈道的跳躍式」再入方式,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打水漂」。
  • 「太空水漂」、「霓裳羽衣」……深度揭秘嫦娥五號攬月之旅的難點...
    歷經23天,嫦娥五號闖過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月面著陸、自動採樣、月面起飛、月軌交會對接、再入返回等多個難關,成功攜帶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完成了這次意義非凡的太空之旅。  「嫦娥五號任務既是收官之作,更是奠基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