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後,李建成的兒子被盡數殺害,他的妻女下場又是如何?

2020-12-22 歷史維鑑

談及唐朝歷史上最為驚心動魄的一次政變,相信大家都毫不猶豫地會選擇玄武門之變。畢竟李世民不僅將太子李建成以及李元吉殺害,對於李建成的五個兒子,李世民也是一個都沒有留下。但是話又說話回來,李世民將李建成的兒子全部殺害後,李建成的妻女又是如何的下場?

眾所皆知,由於太子李建成忌憚李世民戰績輝煌,所以逐漸地就與之離了心。李建成曾借毒酒毒殺李世民,但是並沒有成功。齊王李元吉對於李世民也有殺心,所以這兩兄弟聯合李淵後宮的妃嬪,不斷在高祖李淵面前詆毀李世民。原本高祖已經想將李世民的權利削弱,但是這兩兄弟仍不死心,只想將李世民置於死地。

對於李世民而言,發動政變原本或許並不在他的計劃之內。但是你不仁、我不義,既然李建成與李元吉一心想將自己置於死地,那麼自己何不就此將他倆殺害,如此一來,太子之位還能夠落在自己手裡。所以面對早已想將自己殺害的李建成,李世民毫不猶豫地將手中的弓箭對準他,李元吉也被前來的尉遲恭射殺而亡。

為了杜絕後患,李世民將李建成的兒子盡數殺害,但對於李建成的妻女,李世民似乎卻並沒有趕盡殺絕。

關於李建成的妻子,歷史資料上只記載了一人,就是出身於北周名門的滎陽鄭氏鄭觀音。鄭觀音16歲時,就被嫁給了李建成。李建成比她大10歲,並且當時的李建成尚未成為太子。

由於鄭觀音面容姣好並且溫柔賢淑,所以李建成對她一直都多加寵愛。鄭觀音嫁給李建成四年之後,李建成正式被冊封為皇太子,而鄭觀音也被冊封為皇太子妃。原本這一家的生活也算美滿幸福,但是李建成偏偏要殘害手足,導致自己慘死在李世民的箭下。

李建成有5個女兒,但是歷史資料上有詳細記載的只有三個。李世民並沒有對李建成的妻女下手,但是失去了丈夫和兒子的鄭觀音,只能終日在思念中度過。古代時期講究男尊女卑,所以對於李世民而言,將李建成的兒子盡數殺死就已經足夠了。至於他的妻女,李世民選擇放她們一馬,這樣一來不僅自己的後患被盡數剷除,最後也不會落得一個心狠手辣的名聲。

李世民沒有在發動政變之時將自己的父親李淵殺害,也許是於心不忍,但是更多人認為是李世民但是被世人詬病。畢竟手足相殘這樣的事情對於他而言,就已經是極差的名聲了,若是再被世人認為不忠不孝,自己他日稱帝一定不得民心。

相關焦點

  • 玄武門之變以後,李建成是否還有後人存活於世?
    玄武門之變是唐朝初期非常重要的政治事件,這場血腥的政變徹底改變了唐朝的政治格局,皇室繼承人也因此而改變。原本應該繼承唐朝皇位的太子李建成,被秦王李世民誅殺。而且根據史書記載,玄武門事變結束以後,仍然有大量的太子東宮部隊集結於宮牆之外,但太子李建成一家卻幾乎被殺光。
  •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只是一個走投無路的賭徒,李建成到底錯在哪
    對於歷史愛好者們來說,唐代眾多傳奇一直是經久不衰的熱點話題,這個朝代一直是不斷開創歷史的朝代,不僅產生了有史以來最為開明的君主之一,還產生了有史以來第一位正式的女帝,此外,楊貴妃的愛情故事、玄武門之變的大變局……無一不令人久久回味,常憶常新。今天我們就來重新梳理一遍唐代開國以來第一件大事:玄武門之變。
  • 李建成被殺後,他漂亮的太子妃下場如何?你可能永遠不會相信
    公元626年7月2日,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門發動政變,將本為太子的李建成殺害。事後兩個月高宗李淵將皇位傳給李世民,自此開啟了長達23年的貞觀之治。在政治上太宗李世民是少有的英主。但是說起玄武門之變的殘忍,從很多歷史古籍中都能知曉一二。
  • 在「玄武門之變」的前夜,李世民和李建成到底誰佔優勢?
    武德九年(626年),唐朝爆發了著名的「玄武門之變」,秦王李世民殺死了自己的大哥、太子李建成,由此成為名垂青史的「千古帝範」唐太宗。那麼在「玄武門之變」的前夜,李世民和李建成到底誰佔優勢?
  • 玄武門事變後,李建成的後人結局如何?有人活下來嗎?
    歷史上大名鼎鼎的隱太子李建成,在玄武門事變之後,有沒有後人活下來呢? 其實是有的。只不過,李建成的後人,活下來的方式,有些特殊。公元626年,隨著一場玄武門事變的爆發,唐朝的高層權力架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當時已經年滿六十歲的唐高祖李淵,親眼目睹了一場手足相殘的悲劇,親眼目睹自己的二兒子,幹掉了自己的另外兩個兒子。
  • 玄武門之變李元吉原本可以不死,為啥他非要給李建成陪葬
    小編今天以李元吉的角度解讀一下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篡改後的史書把李元吉黑的很慘,其實李元吉能夠成為大唐開國的三號人物,並不是吹出來的。李淵太原起兵,讓李元吉留守大本營太原,讓李建成經營長安搞定關隴集團,讓李世民經略中原,讓李孝恭徵伐江南。
  • 李世民為什麼能成功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兩個李建成的心腹至關重要
    公元 625 年7月2日,歷史上發生了驚天動地的大事——「玄武門之變」。秦王李世民發動政變,在玄武門設伏成功清除了太子李建成,成功地奪取了朝政大權,很快逼唐太祖退位,從而開啟了鼎盛繁榮的貞觀之治。
  • 劉邦稱帶兵的功臣為功狗,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後,這樣對他的功狗
    對唐太宗李世民而言,在玄武門之變中跟隨他剷除掉了李建成、李元吉集團的那夥人無疑是他的最得力功狗。 這些人的結局都是什麼樣的呢? 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讓佔卜的人燒龜甲卜吉兇,張公瑾拿起龜甲扔在地上,力主行大事當果斷立決。李世民深然其言。
  • 玄武門兵變的時候為什麼沒有救駕軍隊來保護太子李建成?
    李建成是儲君,可以合法的直轄部分軍隊。據《大唐六典》記載:東宮領有親、勳、翊三府及廣濟等五府府兵,初步估算,常駐在東宮內的衛士多達千餘人,如果算上駐紮在城內各處的府兵和齊王府衛隊,李建成在事變當天可以直接調動的軍隊有數千人,事後也證實,當日攻打玄武門的太子軍隊在2000人左右。李建成之所以毫無還手之力,一方面是李世民在政變前,進行了充分準備。
  •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為何不殺了李淵?弒君、弒父別想當穩皇帝
    公元626年7月2日,秦王李世民在太極宮的北門玄武門發動政變,史稱玄武門之變。玄武門之變中,秦王李世民親手射殺了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被尉遲恭射死。李世民將自己的親兄弟殺死了之後並沒有滿足。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有一口氣殺死了李建成的五個兒子和李元吉的五個兒子。短時間內,李世民殺死了十二位親人,而且還霸佔了李元吉的妻子。
  • 玄武門之變過程中,如果李淵不退位交出權力,李世民會殺他嗎?
    爆發於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的「玄武門之變」,是唐朝宗室內部權力鬥爭白熱化的表現形式,在這場流血政變中,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陣營慘敗,死於非命,秦王李世民孤注一擲,險中取勝,奠定了登上皇位的根基。要看玄武門之變後,假如李淵不識時務主動退位交出權力,李世民是不是會弒君弒父?
  • 尉遲恭做了什麼,才獲得「玄武門之變」中的首功
    「玄武門之變」對於李世民,甚至是對於唐朝都是一次巨大的轉折,司馬光曾說過:「有了玄武門之變,才出現了一個千古明君,一個大唐盛世。」當然李世民的成功並不只因為他一個人的努力,尉遲恭、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等秦王麾下大臣也在這次事件中擔任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尉遲恭尤為突出。
  • 「玄武門之變」完全是李世民的責任嗎?皇帝李淵又有哪些過失呢?
    身為皇子的李世民,通過發動「玄武門」軍事政變,斬殺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並命令手下大將尉遲敬德帶領秦王府的人馬,衝進皇宮,解除了皇帝身邊的禁軍,將皇帝李淵劫持,將皇帝李淵趕下皇位,淪為有名無權的「太上皇」。從表面上來看,是李世民不守人臣之道,犯上作亂。
  •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弒兄殺弟,是被迫無奈,還是早有預謀?
    文|書生 玄武門之變是唐朝時非常重要的一個事件,對唐朝產生了深遠影響,對此有人認為,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是被逼無奈,也有人認為是早有預謀,目的就是為了奪權,那麼真相到底是什麼呢?
  • 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後都是什麼下場?
    公元627年7月2日,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門發動政變,將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斬首於玄武門,接著有軟禁了高祖李淵,一頓操作猛如虎,李世民成功上位,開啟盛唐。李世民堪稱是一個政治完人,從鼓勵父親李淵起兵造反到貞觀之治,李世民將自己的政治才華展現的淋漓盡致,他是一位十分合格甚至十分優秀的政治家。
  • 權力爭奪戰,喋血玄武門
    那麼玄武門血案的誘因是什麼?是什麼導致了皇族兄弟間的殘殺?這得從皇子們的爹娘說起。先說李淵,他出身貴族,是隋文帝楊堅的外甥,楊堅是他的姨夫。隋煬帝即位後,十分器重李淵。李淵也不含糊,做過刺史,在隋煬帝即位之初做了滎陽、樓煩兩個郡的太守,這兩個地方,一個在今天河南滎陽,一個在今天山西靜樂縣,後來李淵還擔任過殿內少監、衛尉少卿。
  • 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後,敢霸佔漂亮嫂子,為何不敢殺了父親李淵?
    玄武門之變,對評價李世民來說,一直都是繞不過的坎。而在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的每個舉動都充滿了深意,比如說取走了自己的弟弟的妻子,逼迫李淵退位。但是為什麼此時的李世民有能力有地位,取走了兄弟的妻子,卻不願意對自己的父親痛下殺手呢?
  • 《資治通鑑》中的玄武門之變情節有硬傷,司馬光為什麼明知故犯?
    公元626年六月四日,唐高祖李淵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皇宮北面的玄武門附近發動兵變,當場殺死了他的大哥、皇太子李建成,以及他的弟弟、齊王李元吉。這便是唐朝歷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玄武門之變。後來北宋的歷史大咖司馬光在編著《資治通鑑》的時候,對玄武門之變的前後情節給予了大量補充,這才還原了當時這段險象環生的歷史往事,因此後人在談及玄武門之變的時候,往往都是以《資治通鑑》中的內容作為依據。不過話又說回來,司馬光作為歷史名家,他的業務水平肯定是沒有問題的。
  • 玄武門之變到底是誰挑起的?李淵為何很快就讓位李世民了呢?
    感知,太多人對「玄武門之變」,存在著錯誤理解與認知,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歷史事件稱謂為「玄武門之變」呢?而不是,稱為「玄武門事件」?或「玄武門慘案」呢?人們知不知道,玄武門事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一個「變」字!這個「變」字,就指:事件的改變、變更、劇情發生了變動!什麼是「變」?
  • 李靖未參加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照樣重用他,秦瓊卻為何得不到重用
    唐朝建立初期,李唐王朝更是名將如雲,而李世民也是靠著帳下的這一群虎將,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戰勝了太子李建成,坐上了大唐王朝的第一把交椅。李世民在職期間,開創了長達22年的「貞觀之治」,再一次向世人證明,他便是那個當之無愧的天選之子。